西西河

主题: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 hwd99

共:💬66 🌺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紹聖元年章惇上台即恢復保甲法

              至於評價司馬光一事,我個人也是傾向於王安石一派,不過自熙寧元豐以來,除了元祐舊法上台之外,紹聖、元符至徽宗崇、觀、政和年間,均為新法當政。

              司馬光有其迂腐一面,另一方面,新法推行者王安石、章惇、蔡京一系致力於“一道德”,擴充君權,未必全是正面影響。司馬光、程頤等人反而注重道統對治統的約束力。讀文字也要看微言大義和背後動機。

              建議讀讀王曾瑜先生的成名作《王安石變法簡論》。

              • 家园 后来如何?

                一个保境安民之法,被荒谬理由撤销,之后即使恢复,由于有了先例,再废除不就很简单了。

                您的评论基本没有讨论司马氏观点如何。

                我很想知道,作者引司马氏观点的出处,网上没有找到。不知您可否提供。

                • 家园 何为“司马氏观点出处”?

                  原文在《宋史》卷192(志145、兵6),中华书局版第14册4779页。

                  司马氏观点我当然是不赞成(我自己也是更倾向于王安石变法),可是这不代表雄文作者的写作就有说服力。司马光第一段讲的是改成保甲法,引起地方百姓的担心,以为不详。因兵者乃不详之器也,怎么被雄文作者扯到“农村的平民老头儿的喜乐”“基层表决”之类的地方去了。这种天马行空的东西自然我觉得可笑。这要是高考,看到选择题答案A如此,我肯定先排除出去。这连于丹的水平都不如。

                  后边的两段讲法我同意,因史实如此。可惜作者又来了个“保甲法就这样被废除了,宋神宗王安石苦心经营的不费钱、不误农的全民皆兵政策,已经实施了15年,让两代人习武成长的政策,就此破灭。几十年之后金兵突破边关后长驱直入,直抵开封城下,灭亡北宋时,任何一个有理智有记忆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恨谁。”

                  王安石推行保甲法有两个目的:加强地方秩序,建设庞大的治安维持网;以及最终可以废除募兵制,实行征兵制。不过,第一个目的符合当时的需要,宋神宗也赞同,第二个目的,其实因为违反“祖宗之法”,一直被宋神宗怀疑,很难有具体进展。这些地方武装不可能被信赖。

                  哲宗亲政之后,迅速提拔改革派,全面驱逐保守派。新法也是尽都恢复,直至宣和靖康之时。(中间只有建中靖国一年有所反复)。至於保甲法,当年元祐党人废的就不干不净的。陈振《宋史》(上海人民版)260页就特别写到保甲法被罢废其实是流於形式而已。

                  Paul Smith在剑桥中国史宋史上卷第五章写到,元祐年间首先废除开封和附近几路的保甲法,因这些地方被保守派认为为害最烈。但是其他地区怎么废的?废具体哪些政策?当初练兵效果如何?还是要未来研究才能知道。

                  另,绍聖之后,元符和徽宗都对西夏用兵,战绩不错。可以参见著名香港学者曾瑞龙的《拓边西北》一书。

                  总之,要注意的是历史的复杂性,新法的保甲法效果如何还待研究,元祐是不是真的废了,完全根除呢?也很难讲。想想看九百年前的社会,中央政府的政策地方如何配合,有意识形态宣传机器和媒体吗?如何考评官员,是严格贯彻中央意志吗?中央有统一的意志吗?各种问题是很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两分法。

                  另外,司马光固然写文章这里强词夺理,不过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祖宗之法,也就是打压地方军事势力(因晚唐五代的前例),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司马光等“旧党”其实是限制皇权扩张,主张以儒者的“道统”来平衡“政统”,王安石反而是主张扩大皇权,为日後明清的专制之滥觞。孰优孰劣?面对外敌如何取舍?老实讲,我希望二十年後可以更了解。但是无论如何不是您转贴的那种文章讲的如此容易解决。

                  原来救宋朝真容易,搞个保甲、征兵就解决了。那当初盛唐帝国府兵制打天下,怎么还被安史之乱搞得狼狈不堪,还要借回鹘兵平叛呢?

                  • 家园 “保甲法”在王安石的“强兵”构想中

                    (接标题)只是一个次要规划,或者说是他长期构想中的一个初步规划。《长编》卷232载有他对皇帝说的话,强兵“不过什伍百姓,训练兵甲,储积财谷,然大抵要驭将帅,令奉行朝廷政令”。王曾瑜先生在《宋朝兵制初探》认为这段话是他的强兵纲领。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王安石自己也没把保甲看做救宋的灵丹妙药。

                    如你所说,王安石希望通过保甲法把宋朝的募兵制最终过渡回征兵制。具体来说,王所希望达到的就是唐所施行的府兵制。这点从以下这段王安石的话可以佐证“秦雖決裂阡陌,然什伍之法尚如古,此所以兵眾而強也。近代惟府兵為近之,唐亦以府兵兼制夷狄,安強中國,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今舍已然之成憲,而守五代亂亡之遺法,其不足以致安強無疑。然人皆恬然不以因循為可憂者,所見淺近故也。為天下決非所見淺近之人能致安強也”(长编238)

                    我认为王安石的构想有两个问题。第一,他认为府兵制必然强于募兵制。这点在历史上并不成立。固然初唐的府兵制确实安强中国,但汉武行募兵制同样可以安强中国。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府兵制实行的基础是必须是土地国家所有的均田制。在均田制下,农民先养活自己,才有余力去养兵。这一点在北魏至隋唐无一例外。唐府兵制为什么搞不下去,根本原因还是天宝开元年间均田制被破坏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里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构想,既然如此,他所希望达到的府兵制也只是无源之水而已。即使有神宗的全力支持,他最终也得失败。

                    王安石的构想有问题并不代表司马光就一定对。只以《乞罢保甲状》中那段“中国之民奔北溃败可以前料”那段话为例,这段话被邓广铭老先生批为“对当时忠勇爱国的人民固不免是全然错误的估计”(见《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邓先生说话当然有根据,在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斗争中,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并没有“鸣镝始交,其奔北溃败”而是和金兵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如果我们剔除了楼主和《如果xxx》那种心态,,却也不能否认司马光说的是有一定根据。起码应该承认,在当时,草原民族的军事素质比农耕民族要高。承认这一点没有什么可耻的。若只经过简单军事训练的宋朝壮丁都比金兵还要强悍,那北宋怎么会灭亡?岳家军又有什么值得我们追忆至今?

                  • 家园 您对司马氏废除保甲法理由的解释与作者解读基本没有区别

                    司马氏认为,“一旦畎亩之人,皆戎服执兵,奔驱满野,耆旧叹息,以为不祥。”一段话中 “耆旧叹息,以为不详。”的解读:

                    作者解读为:让乡村的老头儿们很不安,觉得不吉祥,所以要废除;

                    您的解读是:“引起地方百姓的担心,以为不详。”

                    可以看到,两者基本相同,而且作者对司马氏的解读更接近司马氏原文之意。您根据作者对司马氏取消保甲法的理由第一条的解读,就下结论,作者是天马行空,恐怕没有多少说服力。

                    此外,您的评论有诸多自相矛盾:

                    1、 你自述更倾向于王安石变法,但是,对王又是彻底的批判,认为王安石反而是主张扩大皇权,为日後明清的专制之滥觞。

                    2、 您认为王的变法,导致中央专制,但是,又认为王的保甲法增加了地方势力。

                    当然,这些问题,很难几句话说清楚。

                    作者对司马氏废除保甲法的评论的关键是最后一段,作者在写作上,也是非常清楚地阐明。您还是选择了回避。

                    作者在此解读司马氏的观点,“中国人就是种地的,不管怎样训练,都没法和异族人相比,因为人家天生神武,从小练兵,我们再怎么练,只要一个照面,立即全体卧倒仆街,一点别的可能都不会有。”与原文对照,作者的解读还是非常准确的。

                    司马氏这个观点,才是废除保甲法的根本原因。由于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能保卫自己,从而在保卫自己方面,放弃努力,才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对照北宋覆灭历史,就可以看到这点(当然,统治基团内部也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所以才有李纲主持的保卫战)。

                    这个观点,能够作为历史流传下来,显然是有很多赞同者。这与中国宋之后屡次沦陷,是有密切关系的。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是丛林社会,弱肉强食。如果中国人都认为中国人不能练武保卫自己,就只能导致,中国人必然被统治和消灭。显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这么认为,否则中国人该类似印第安人一样灭绝了。然而,这种自取灭亡的观点,竟然作为这个国家统治阶层的典范人物的观点,流传下来,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而现实中,类似这种观点的流传(如技术不如人),必将成为中国人今后灾难的源头。

                    • 家园 历史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和原作者的翻译不一样,原作者说的是乡村的老头,我强调的是地方百姓。何为司马光原文之意?耆旧,乡老,都指的是地方中位于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精英层,是乡村中的长者,有地位和权力的意涵。原文直译追求幽默,扭曲了司马光的本意。

                      你说:”你自述更倾向于王安石变法,但是,对王又是彻底的批判,认为王安石反而是主张扩大皇权,为日後明清的专制之滥觞。“

                      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历史的复杂性。宋代实行变法当然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也会带来日後专制的扩大,本无矛盾。难道你真相信一个政策可以历百世而不变吗?保甲这样好,现在怎么不实行?

                      王安石变法的诸多政策加强中央专制,不过仅就保甲法而言,王安石希望促进地方治安管理的严密性,但保守派和宋神宗对地方势力会不会借机壮大很有疑虑。这也是很自然的发展。当今天朝很多政策不也是初衷和结果不同?地方政府利用机会坐大?

                      最后您的长篇大论是技术决定论。您细看看我前文提出的问题。保甲法当年的实际情况其实历史学家还不知道,谁保证王安石时代宋代的军力就跃升一大截?史料何在?谁又保证元祐时代保甲法被彻底废止?两方面我们都没有具体的证据,原文作者已经像柏杨一样思路飞到天上了。

                      至於您最后一句话:”而现实中,类似这种观点的流传(如技术不如人),必将成为中国人今后灾难的源头。”您先给出明清以来大家都接受司马光此言的证据,不然就是乱担心了。

                      • 家园 我可没说什么 技术决定论

                        我批评的是司马氏“中国人不能练武抵抗外来入侵”的观点,引申就是中国人不与外人的观点,如现在的表现形式就是“技术不与人”。司马氏的“中国人不能练武抵抗外来入侵”的观点,在后来有很多表现,我提到了北宋灭亡,就是一个例子。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曾认为,抗日就会亡国,而汪精卫投降日本,都是非常现实的例子。

                        再谈对司马氏的解读,司马氏原意是地方精英不满意,您引申为老百姓,这符合原意吗?作者倒是在后面提到,废除保甲法,就是解除了老百姓自卫能力,从而方便地方精英剥削老百姓,是废除保甲法带来的重要恶果。中国历朝历代灭亡,根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老百姓的剥削,导致的老百姓生存危机。作者所说的老头,从后文来看,所指的是地方有势力的精英,与司马氏原意还是比较一致的。作者在这里没有直接这样解读,是一种写作手法。

                        让老百姓提高自卫能力,不是增加地方势力的原因,而让地方势力能随意控制地方老百姓,才是地方势力增加,导致动乱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时代,遍布中国的民兵,就是这种情况。

                        • 家园 司马光的说法我不同意,不代表原文作者我就要支持

                          司马光的练武不能抵抗的说法,我从来没有支持过。不过,有何证据证明保甲法的效果很好,提高老百姓的自卫能力?唐代安史之乱一起,朝廷只能主要靠边镇的外族士兵抵抗,府兵制也早已瓦解。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反复讲过绍聖时代新法都被恢复,直到北宋灭亡。您来看看原作者的讲法,不过是夸大其辞,在互联网时代吸引眼球而已。

                          “中国历朝历代灭亡,根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老百姓的剥削,导致的老百姓生存危机。”这种讲法也都是很有问题。宋代就不是亡于对老百姓的剥削。

                          “废除保甲法,就是解除了老百姓自卫能力,从而方便地方精英剥削老百姓”这里有很多假设,第一就是地方精英和老百姓是对抗的,第二就是保甲法给老百姓自卫能力。这些都没有史料依据。只是你自己脑子想想推理来的东西。先多读读历史,再看网文。看人家写《新宋》的态度多认真!

                          • 家园 作者此段主要批评司马光不抵抗观点

                            看了这么多你的评论,怎么也不能认为,你对作者的批评是有根据的。

                            1 唐朝府兵制瓦解,导致依靠外资平叛,不正是说明中央没有实施好府兵制。

                            2 新法被恢复,是实际恢复,还是名义恢复?您自己也知道,历史就没有说清楚,而且,统治阶层的根本观点就是中国人无法抵抗外敌入侵,老百姓练武是浪费,即使恢复,又有多少效果?当然,北宋被灭亡,根本原因还是这些统治者内心不敢抵抗(这事作者对司马氏关键观点的批评)。

                            看了您对我的批评,就更感到不可接受了。

                            1 我也没有说,老百姓的剥削,是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我说的是原因之一,这难道没有例子?难道也有问题?您连这样的观点也批评,有说服力吗?

                            2 您怀疑地方精英和老百姓是对抗的?您以为精英们都大公无私了?这还需要证明吗?如果精英和老百姓没有对抗,历史上,老百姓起来造反,是为什么?

                            3 老百姓练武,提高自卫能力,也需要证明?

                            • 家园 您是现代社会的观点

                              1、中央政府不是想实行好府兵制就可以做得到的。我们要避免拿现代社会教科书中理想化的情形去批评古代社会。以当时的教育普及程度、知识程度、政府的行政手法、信息的流通、交通科技等各方面的因素,无论是保甲制还是府兵制,都不能说想做好就做的好的。

                              2、新法被恢复是实际恢复还是名义恢复,历史不是特别清楚。但是保甲制是实际运作还是名义运作,军队和民间的战斗能力是不是在熙宁元丰时期特好,也是不清楚的事情。起码,按照我引用的二手论著可知:

                              (1)司马光上台,废除保甲制的时候,是废除开封和邻近几个路。因为他认为这几个地方保甲制“为害最烈”。那其他地方是不是压根就没什么人推广保甲法呢?(Paul Smith)如果别处“为害不烈”,有人真的在训练吗?

                              (2)其次,绍聖时期,按照陈振《宋史》的讲法,考察元祐的废新法,很多也是有名无实。保甲制中在教场汇合以及每年冬天一个月的训练被取消。但是这也是不疼不痒的废新法而已。

                              其实,平心而论,以我们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保甲法如何可以转眼之间在各地训练民兵?谁是教官?够资格吗?有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军事学校?经费何来?各地的地方官是表面配合还是全心全意的去做事情?

                              原作者完全不知道章惇、蔡京这些王安石的关键幕僚吗?女真入侵的时候,是新法当政,旧党都被流边。你转的文章最可笑的就是故意忽略哲宗后期和徽宗。元祐共九年(1086-94)时间,居然后来的三十年新法(1094-1125)无法扭转?那当初神宗十八年(1068-1085)怎么就那么有效?之前从960-1068已经实行旧法108年了啊!神宗一上台就有效,哲宗亲政就无效?

                              真正原作者要批评的应该是后来的新党。这也是国内官方史书的调子,就是王安石是好的,司马光是坏的,后来的改革派也是坏的。

                              您确实说的是“原因之一”。我漏看“之一”。你原句成立,不过宋朝不适用于这个论点。

                              地方精英和老百姓可不都是对抗的,您以为全是杨白劳和黄世仁啊?您这是国内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那一套东西,现在国内学界都已经不流行了。这方面的书很多,您感兴趣,中文英文的我可以推荐一些。你所在大学图书馆,如果订阅CNKI,看看国内学界现在怎么说。

                              老百姓练武是真练假练?能不能提高自卫能力?有充足的武器供训练吗?没有史料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

                              你可以看看我推荐的何忠礼《宋代政治史》、陈振《宋史》、《剑桥中国史宋史上卷》。

                              至於王安石变法方面,邓广铭《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漆侠《王安石变法》,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刘子健Reforms in the Sung China都可以看看,才有全面的认识。

                              • 家园 作者对司马氏的3点批评都有根据

                                您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反对意见:

                                第一条,作者的解读比您更准确;

                                第二条:您没有评论

                                第三条:您始终没有直接评论意见,绕了很多,可是又不愿直接表达赞成司马氏意见。

                                北宋后来的问题可以另外讨论,作者目前只写到此处。

                                司马光的荒谬观点,当然应该在此批。

                                • 家园 您是不是应该认真看贴?

                                  我从始至终批的是作者的写法,又不是为司马光张目。我同情宋代的王安石,所以凡是支持王安石的就要无条件赞成?凡是骂司马光的我就要无条件支持?

                                  您转发雄文作者历史功底低下,根本不会解读史料,写的是庸俗化的历史读物,不是普及性的,更谈不上学术价值。要批的就是这种庸俗化、迎合眼球、祸害年轻人的伪劣历史读物。

                                  再重申一次,我批评的是雄文作者,不是王安石或者司马光。

                                  第一条,如果您主观认为作者比我解读更准确,那我也没办法。建议您有机会读读各种社会史政治史的课程。

                                  第二条,第三条我从来没说赞成司马光,干嘛要表达“赞成司马光的意见”?可是作者的意见是司马光祸害了北宋导致北宋灭亡。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上面也给了丰富的参考书,您自己去看。

                                  什么叫做“北宋后来的问题可以另外讨论,作者目前只写到此处。”他只写到此处,就敢说北宋亡于司马光?他敢写,为何我不能讨论?

                                  总之,您转发的东西中心观点如下:

                                  “司马光的论点毫无根据,反而造成中国人不习武,导致后来的北宋灭亡。”

                                  我的观点如下:

                                  “司马光的论点虽不可取,但其影响有限,跟北宋灭亡无关。雄文作者盲目联系两件事情,毫无逻辑,乃无稽之谈。”

                                  如是而已。

                                  • 家园 您对作者关键观点的理解是错误的

                                    您没有认真看我转发作者的短文,也没有看我几次一再指出的关键分析:作者的中心观点,是指出司马光认为中国人练武没有用,不能保卫自己,作者认为这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我赞同作者的地方。

                                    您将这个观点解读为:“司马光的论点毫无根据,反而造成中国人不习武,导致后来的北宋灭亡。”两者显然差之甚远。

                              • 家园 说了很多,可惜不谈重点
                    • 家园 历史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和原作者的翻译不一样,原作者说的是乡村的老头,我强调的是地方百姓。何为司马光原文之意?耆旧,乡老,都指的是地方中位于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精英层,是乡村中的长者,有地位和权力的意涵。原文直译追求幽默,扭曲了司马光的本意。

                      你说:”你自述更倾向于王安石变法,但是,对王又是彻底的批判,认为王安石反而是主张扩大皇权,为日後明清的专制之滥觞。“

                      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历史的复杂性。宋代实行变法当然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也会带来日後专制的扩大,本无矛盾。难道你真相信一个政策可以历百世而不变吗?保甲这样好,现在怎么不实行?

                      王安石变法的诸多政策加强中央专制,不过仅就保甲法而言,王安石希望促进地方治安管理的严密性,但保守派和宋神宗对地方势力会不会借机壮大很有疑虑。这也是很自然的发展。当今天朝很多政策不也是初衷和结果不同?地方政府利用机会坐大?

                      最后您的长篇大论是技术决定论。您细看看我前文提出的问题。保甲法当年的实际情况其实历史学家还不知道,谁保证王安石时代宋代的军力就跃升一大截?史料何在?谁又保证元祐时代保甲法被彻底废止?两方面我们都没有具体的证据,原文作者已经像柏杨一样思路飞到天上了。

                      至於您最后一句话:”而现实中,类似这种观点的流传(如技术不如人),必将成为中国人今后灾难的源头。”您先给出明清以来大家都接受司马光此言的证据,不然就是乱担心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