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 hwd99

共:💬66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参见:http://www.yi-look.com/read_131331_577.html

    原文是长篇连载中最新一段,这个长篇都写得很好,推荐大家读读。

    作者对司马氏废除保甲法的评论的关键是最后一段,作者在此用现代汉语翻译司马氏的观点,“中国人就是种地的,不管怎样训练,都没法和异族人相比,因为人家天生神武,从小练兵,我们再怎么练,只要一个照面,立即全体卧倒仆街,一点别的可能都不会有。”

    司马氏这个观点,是废除保甲法的根本原因。由于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能保卫自己,从而在保卫自己方面,放弃努力,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对照北宋覆灭历史,就可以看到这点(当然,统治基团内部也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所以才有李纲主持的保卫战)。

    这个观点,能够作为历史流传下来,显然是有很多赞同者。这与中国宋之后屡次沦陷,是有密切关系的。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是丛林社会,弱肉强食。如果中国人都认为中国人不能练武保卫自己,就只能导致,中国人必然被统治和消灭。显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这么认为,否则中国人该类似印第安人一样灭绝了。然而,这种自取灭亡的观点,竟然作为这个国家统治阶层的典范人物的观点,流传下来,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这种观点,引申就是中国人不与人,在现实中,类似这种观点的流传(如技术不如人),必将成为中国人今后灾难的源头。

    [/QUOTE]  头一刀砍向了“保甲法”。要看一下他废除法令的原文,才能知道什么叫丧心病狂,胡言乱语。

      摘抄主要原句——“自唐开元以来,民兵法坏,戎守战攻,尽募长征兵士,民间何尝习兵。国家承平,百有余年,戴白之老,不识兵革。一旦畎亩之人,皆戎服执兵,奔驱满野,耆旧叹息,以为不祥。”

      这是中心思想,第一他说中国人有100多年不练兵了,所以也就没必要再练。为什么呢,这不单是愚蠢的贯性思维可以解释的,要结合奏章后面的结束话,才能知道他把本族人看成了什么废物。

      这时重点看第二点,从“国家承平,到以为不祥”这一段。这是他之所以要废除保甲法的理论依据。因为到处都是练武的人,让乡村的老头儿们很不安,觉得不吉祥,所以要废除。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气得四处乱蹦,就算他不是什么史学大宗师,仅仅以他40年以上的官龄,都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蠢话。

      国家大臣思考重大国策,居然要以农村的平民老头儿的喜乐为依据,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人类社会什么时候进步到这个地步了,北宋真的是人间的天堂?重大国策会让基层的老百姓举手表决?相信当时每个人都心里有数,可司马光硬是要这样说,还有些人,比如高太后居然能听进去,并且照此实施……知道什么叫无耻了吧。

      和下面两段原文对比,上面的这个又不算什么了。

      下一段,司马光谈到了钱——“朝廷时遣使者,遍行按阅,所至犒设赏赉,縻费金帛,以巨万计。此皆鞭挞平民,铢两丈尺而敛之,一旦用之如粪土。”

      这简直是睁眼说瞎话。作为一个史学大宗师,他应该连三代以上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献资料都了如指掌,那么为什么宋朝本代的资料他会选择性失明呢?

      之所以要实行保甲法,为的就是消减军队,减少军费。虽然保甲法实行中也有支出,但都由皇宫里神宗的封桩库、消减兵源节余的军费里划帐,没动用户部的一分一厘。这怎么能算是浪费呢?查一下具体的明细。以熙宁四年为例,节约军费160余万贯,保甲法支出130余万贯,还多出了30万贯的富余。

      这只是京城附近的统计,放之于全国,节余数字会更惊人。保甲法是费钱,还是省钱,还用争论吗?

      连载(1408)

      最后一段,在看之前,请大家深呼吸,别被气晕过去。原文如下——“……彼远方之民,以骑射为业,以攻战为俗。自幼及长,更无他务。中国之民,大半服田力穑,虽复授以兵械,教之击刺,在教场之中,坐作进退,有似严整,必若使之与敌人相遇,填然鼓之,鸣镝始交,其奔北溃败,可以前料,决无疑也。”

      这是唯人种论了,中国人就是种地的,不管怎样训练,都没法和异族人相比,因为人家天生神武,从小练兵,我们再怎么练,只要一个照面,立即全体卧倒仆街,一点别的可能都不会有。

      还有比这更恶毒的言论吗?

      司马光也算读过书,研过史,中国人在北宋之前,甚至就在北宋初年,什么时候比异族人弱过?不说燕赵习武旧地,就以农民为论,中兴宋朝最强的武将岳飞本人就是农民,之后明朝戚继光等人的军队里,农民更是骨干力量,甚至近代新中国成立,也是由农家子弟打下来的天下,农民哪点给中国丢过脸?相反,坏中国大事的,倒全是由司马光所力挺的禁军、厢军所造成。

      他的这种言论,是对整个中华种族的蔑视,是对已往所有历史的大不敬。可深深地得到了高太后的共鸣。她所需要的国民就是一群懦弱的奴隶,只有这样,她才会能活得轻松,活得自在,觉得世界真是和谐。

      保甲法就这样被废除了,宋神宗王安石苦心经营的不费钱、不误农的全民皆兵政策,已经实施了15年,让两代人习武成长的政策,就此破灭。几十年之后金兵突破边关后长驱直入,直抵开封城下,灭亡北宋时,任何一个有理智有记忆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恨谁。

      司马光这个败类,如果有保甲法在,国家的希望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开封城内那些腐烂的禁军身上。

      当年新法登台是有步骤的,这时废除新法仍然有先有后。司马光是有头脑的,他先废了保甲法,卸掉农民身上的武装,下一步才能让农民们回到水深火热的旧时代里。

      废除方田均税法。

      一个时代结束了,农民成了从前的农民,地主变成以前的地主。[QUOT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书去年闲极无聊的时候看了一遍,比明朝那些事儿差远了

      楼下铁老大说的在点儿上,夹杂了太多假设和议论,而且逻辑上还不清晰,当不得历史书看

    • 家园 坦白说,从原文的的用词,就觉得没有什么价值

      太多语气词,太多评价用语。

      以这样的情绪,除了发泄,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 家园 这书不看也罢,不转更佳
    • 家园 这是民科的水平

      想了解宋史,推荐何忠礼《宋代政治史》以及刚出版的剑桥中国史之宋史卷(上)。前者很多论坛可以下载pdg版本,後者英文原版在gigapedia.com可下载。

      看完後再看这种连载文章,您会连一分钟都不想浪费,还不如网聊增长阅历。

      如果正经的书看不进去,又整天爱谈历史,不过“叶公好龙”而已。

      • 家园 西海豚老大,海外对汉朝西域的研究是什么情况?

        想向您打听一下,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只是个爱好者。但我现在正在螳臂当车,正在春秋史话版进行辩论,妄图希望能在观念上推倒众多现在国内所谓主流定论的结论(比如大宛贰师城位置,西汉于阗国的位置等)。当然,一切以史记和汉书为基础,就是以信赖史记汉书为前提来反主流结论。

        所以我特别想向您打听一下,欧美尤其美国,对两汉,主要是西汉西域的经营历史有深入研究的没有?如果有,那里能看到他们的著作和资料?

        • 家园 支持一下

          你是在研讨那个干掉克拉苏大军的神秘兵团吧?哈。

        • 家园 不敢不敢,答案是不知道

          我熟悉的欧美的中国史研究以宋、元、明、清和近代为重点,即所谓的Late Imperial China。

          你说的属于历史地理类,我完全不了解。欧洲汉学研究可能有相关的东西,日本人的研究应该也可以参考。

          这方面离我所学太远,只能检索几个结果:

          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丛书集成本

          冯承均先生有《西域地名》,工具书类型,可以参考

          安作璋《两汉与西域关系史》,齐鲁书社

          商务印书馆有出一系列的《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冯承均译,可惜见不到目录,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的考证。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西域史论丛》多部,其中好像有相关的文章。其中第三辑73页开始是《丝绸之路和古代于阗》一文。

          • 家园 谢谢,这些资料有希望找到电子版吗?

            知道一点日本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反正貌似日本有个学者说:“汉书西域传,不能轻易否定一个字”。

            这些书普通书店可能不容易找到吧,我前一阵去找甘肃出的一本《悬泉汉简研究》,就找不到。现在的地方图书馆里,希望能找到。如果这些资料能找到电子版本,那就太好了。

            • 家园 國內出版圖書的95%都有電子版

              在readfree,國學數典,國學龍騰等論壇,或者可以求書,請高手從超星或者中美百萬下載。有時候新浪愛問可能有別人轉發過去的。

              也是挺麻煩的,不過有路子。

      • 家园 转:剑桥中国史 总编序言

        就中国史而言,西方的历史学家面临着一个特殊问题。中国的文明史比

        任何单个西方国家的文明史更为广泛和复杂,只是比整个欧洲文明史涉及的范围稍小而已。中国的历史记载浩如烟海,详尽而广泛,中国历史方面的学术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高度发展和成熟的。但直到最近几十年为止,西方的中国研究虽然有欧洲中国学家进行了重要的开创性劳动,但其进展几乎没有超过翻译少数古代史籍和主要的王朝及其制度史史纲的程度。[COLOR=red][/COLOR]

        近来,西方学者已经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中国和日本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历

        史学术成果,这就大大地增进了我们对过去事件和制度的明细的认识,以及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批判性的了解。此外,这一代西方的中国史学者在继续依靠欧洲、日本和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学研究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利用近代西方历史学术的新观点、新技术以及社会科学近期的发展成果。而在对许多旧观念提出疑问的情况下,近期的历史事件又使新问题突出出来。

        在这些众多方面的影响下,西方关于中国研究的革命性变革的势头正在不断加强。

        当1966 年开始编写《剑桥中国史》时,目的就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

        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即按当时的知识状况写一部6 卷本的著作。从那时起,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新方法的应用和学术向新领域的扩大,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的研究。这发展反映在:《剑桥中国史》现在已经计划出15 卷,但仍将舍弃诸如艺术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学和工艺学的许多方面的内容,以及地方史的全部宝贵材料。

        近几十年来我们对中国过去的了解所取得的惊人进展将会继续和加快。

        进行这一巨大而复杂的课题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作的努力证明是得当的,因为他们本国的人民需要对中国有一个更广更深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属于全世界,不仅它有此权利和必要,而且它是引人入胜的一门学科。

        费正清

        崔瑞德

        • 家园 這是1978年的序言

          戰後美國的中國史研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費正清為代表的“衝擊-反應”學說。費氏作為中國史的開山人,中文基礎僅限於白話文,學術著作也只是清末海關的研究。不過,費氏本人和政府有密切聯繫,配合冷戰的需要,獲得大量經費支持,在哈佛東亞系一言九鼎,人皆以John King Fairbank的middle name稱呼其為"King"。費氏的歷史觀十分陳舊,認為“東方”是停滯不前、保守落後的文明,等待西方人的來臨,才能吸收新觀點,帶來新改變。目前美國一流大學本科課程幾乎無人使用費正清的教材,國人反而常常提到他的作品。

          二、1960-1970年間,費正清弟子Joseph Levenson開始“現代化學派”,致力分析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轉型。此種觀點和大陸史學界的唯物史觀近似,目前仍是大陸學界主流觀點。

          三、1984年,費正清晚年的一個弟子柯文(Paul A. Cohen)出版大作《在中國發現歷史》(中譯本由中華書局出版),嚴厲批評費正清、列文森等人的歐洲中心觀,提出"China-centered"學說,號召加強區域研究,理解中國歷史“內在理路”。從此,美國的中國史研究進入新的天地。名著層出不窮,對國內史學界帶來深刻影響。

          四、2000年以來,中國史學界再次轉型,注重底層史、心態史、後現代史、性別史、醫療史的研究,解構nation-state觀念,其深度廣度都已經超越目前國內大師隕落、心態浮躁、抄襲成篇的史學界。

          至於您轉發的序言,是費正清1978年寫的。三十二年後的今天,西方史學界對中國史的研究早已超出一般人想像的。國內認真做學問的、有天賦的很少,整天琢磨評職稱、出國當訪問學者的太多了。位於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了明清檔案幾千萬件,大廳內常常是國外學者學生超過國內讀者。

          在轉發費正清序言的同時,建議您直接閱讀一下史學著作的具體內容。比如比比看范文瀾《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國通史》和《劍橋中國史》具體章節寫作深度、內容分析的合理性、涉及問題的多少、使用史料的情況、歷史觀的說服力、參考今人論著的多少,再來評判。

          關於宋史,我已經給出了幾本書,您可以比比看國內哪一本書可以和Peter Bol的《斯文》相比?北宋方面只有陳植鍔1990年《北宋文化史述論》一書還不錯,可惜陳老師英年早逝。

          再比比看伊沛霞《內閨》和張邦煒《宋代家庭婚姻史論》,高下立判。

          至於宋史名家漆俠《王安石變法》根本比不上Paul Smith為《劍橋中國史宋史》第五章寫的內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