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 hwd99

共:💬66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這是1978年的序言

戰後美國的中國史研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費正清為代表的“衝擊-反應”學說。費氏作為中國史的開山人,中文基礎僅限於白話文,學術著作也只是清末海關的研究。不過,費氏本人和政府有密切聯繫,配合冷戰的需要,獲得大量經費支持,在哈佛東亞系一言九鼎,人皆以John King Fairbank的middle name稱呼其為"King"。費氏的歷史觀十分陳舊,認為“東方”是停滯不前、保守落後的文明,等待西方人的來臨,才能吸收新觀點,帶來新改變。目前美國一流大學本科課程幾乎無人使用費正清的教材,國人反而常常提到他的作品。

二、1960-1970年間,費正清弟子Joseph Levenson開始“現代化學派”,致力分析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轉型。此種觀點和大陸史學界的唯物史觀近似,目前仍是大陸學界主流觀點。

三、1984年,費正清晚年的一個弟子柯文(Paul A. Cohen)出版大作《在中國發現歷史》(中譯本由中華書局出版),嚴厲批評費正清、列文森等人的歐洲中心觀,提出"China-centered"學說,號召加強區域研究,理解中國歷史“內在理路”。從此,美國的中國史研究進入新的天地。名著層出不窮,對國內史學界帶來深刻影響。

四、2000年以來,中國史學界再次轉型,注重底層史、心態史、後現代史、性別史、醫療史的研究,解構nation-state觀念,其深度廣度都已經超越目前國內大師隕落、心態浮躁、抄襲成篇的史學界。

至於您轉發的序言,是費正清1978年寫的。三十二年後的今天,西方史學界對中國史的研究早已超出一般人想像的。國內認真做學問的、有天賦的很少,整天琢磨評職稱、出國當訪問學者的太多了。位於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了明清檔案幾千萬件,大廳內常常是國外學者學生超過國內讀者。

在轉發費正清序言的同時,建議您直接閱讀一下史學著作的具體內容。比如比比看范文瀾《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國通史》和《劍橋中國史》具體章節寫作深度、內容分析的合理性、涉及問題的多少、使用史料的情況、歷史觀的說服力、參考今人論著的多少,再來評判。

關於宋史,我已經給出了幾本書,您可以比比看國內哪一本書可以和Peter Bol的《斯文》相比?北宋方面只有陳植鍔1990年《北宋文化史述論》一書還不錯,可惜陳老師英年早逝。

再比比看伊沛霞《內閨》和張邦煒《宋代家庭婚姻史論》,高下立判。

至於宋史名家漆俠《王安石變法》根本比不上Paul Smith為《劍橋中國史宋史》第五章寫的內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