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扛着曾用旧名
xxpaladin
死扛着
曾用旧名
xxpaladin
注册:2004-02-29 17:33:23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忠武将军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忠武将军
💧114580
🌟1705
💓25472
🌟1705
💓25472
家园
您说 [QUOTE]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人世间,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皆为名利二字。其实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的普遍规律。邓同志,无非就是顺势而为罢了。 [/QUOTE] 曾任过中央党校副校长的王东京就有这种“高见”: [QUOTE]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经济 ...
[QUOTE] “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回忆道:“但是那个土路啊,都是泥都是土,拖拉机过去十分困难,其他车子根本过不去,十分影响我们村里的发展。”到了90年,村民们再一次聚到一起,讨论第二次的“分段承包”,仍然采取各家各户承包一段的方式,将原先的土路改建成全新的沙石路。这一举 ...
推行分税制的决定从94年就开始提,那时候朱镕基还是副总理,李鹏是总理,所以分税制这件事不能说完全是朱镕基一个人的功劳,当然他在副总理任上出力是很大的,这点大家不否认。 五天工作制也是在95年前后搞起来的,当时也是几位副总理开会,认为现在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与其让工人到了厂里无所事事 ...
吉汉的一篇讲述这场政治风波中工人作用的文章大意是这么论述的,个人印象深刻(免责声明:这篇文章出处找不到了,如果有河友能有文章出处可以贴一下链接,凭记忆写了大意,错漏之处还请见谅): 关于这场政治风波的历史叙事,比较常见的是两种版本。 其中最常见主流的版本就是把它放在“民主对抗威权 ...
反对西方支持美帝,威胁侵略中国。那时美帝发动了两次规模宏大的侵略战争,都是针对中国,一个是在朝鲜,一个是在越南。当时西方各国都或多或少派军队参与了第一次侵朝战争,而在侵越战争中,则不在派军队参与,只是在经济上仍然支持,但到1971年5月,各国先后都停止经济上支持,标志性的事件,就 ...
我楼里 提过一句话,年中担心谁开会现场被带走。你说的这些该骂么,该。但是这已经是我眼里相对好的结果了。难道我们还再经历一次谁半夜出走么。我说这些,其实就是冷冰冰的说利益,说为什么会斗。走到今天这一步。百姓就是各方博弈的筹码,我们自己想明白 别被任何人利用,仅此而已。我对身边小伙伴 ...
平均每年投入4.4亿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的5000万美元。 只相当于日本 1993 年度运输、通信、公益事业领域 110 个科研人员经费之和。即使把人民币的汇率高估为 1 美元兑换 1 元人民币 ,中国“863 计划”平均每年的投入额也仅相当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1983 年的科 ...
罗只是天津地方团派,要说关系,他从一般干部升到副厅(只用4年)再外放大港区一把手,与小木匠渊源更深。 今年抓的3个省委书记,贵州、西藏、海南,都是卖官。 贵州不多说了,每个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不是抓了没抓的问题,而是抓了几遍的问题。记得有河友曾说过,其中仅铜仁一地,过去20年7 ...
指望最高领导发表个讲话就完事了? 虚伪嘛,完全是糊弄你们祖师爷嘛,你们得虔诚滴跪下来,对你们祖师爷“丰功伟绩”的开山之照,磕头恭贺冥寿,才算是真稻徒嘛 [IMG]/picture/0,2407/116387_23035403.jpg[/IMG] ...
[QUOTE] 15年不投资,这句话是说“有和无“”的问题。15年投资很小,这句话是说“多和少”的问题。 [/QUOTE] 出于谨慎考虑,我觉得你应该先定义一下什么叫“无”,什么叫“少”,无和少的界线在哪里? 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数千家体制内科研机构,数百万体制内科研人员来说,对 ...
863计划就是打发叫花子,科学家们上门化缘来了,不给一点总是不好,脸面还是要的。 但在政治上能把打发叫花子包装成大力支持,就要用上春秋笔法和移花接木大法了。 所谓科学家要2亿结果中央大手笔给了100亿之说,都是出自一篇报道的解读。 经费要多少确实是上书者最费踌躇的事,王淦昌们不敢 ...
中国房地产问题,我已经多次重申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转为债务经济。房地产就是债务经济的主要标的。通过房地产让百姓背上债务,以为此资本主义经济运转。为了骗百姓背上债务,使用了很多经济金融技巧或者说是经济骗术。包括旁氏骗局和贷款创造货币的方法。如果你不能用整体性的债务经济来看待房地产 ...
周憨憨上央视史诗级“甩锅”时,夹过一句话: “我们的书记马国强同志,他是[B]企业家[/B]出身,考虑问题比我周全” 周憨憨冷不丁的抛出这三个字,在那种场合下,很有意思。大概是出于潜意识里很久很深的感触了----在那个九百万人生死攸关而上级领导们频频束手无策的时刻。 上下文 [Q ...
宋德福私德无亏 但却是计划此人升迁的大助力 在苏联历史上 也有类似例子: 安德罗波夫个人生活简朴 私生活谨严 诸子女也是未因父亲的官位而沾光。对于安氏 大部分人是持褒扬态度 但即使是反对批评其的人 也对其私德难以挑刺。然而 也正是安德罗波夫看中提拔了地图头这个苏联的掘墓人 想起 ...
当时就很纳闷这张照片怎么流传出来的,越看越有趣。 [IMG]/picture/0,2406/114091_23130711.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