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钢铁产量同样说明邓时代的真实经济增长率是并不高 -- wolfgan

共:💬280 🌺487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钢铁产量同样说明邓时代的真实经济增长率是并不高

    我在河里用发电量的数据证明,邓时代的真实经济增长率,其实是历届中最低的,远不是他们纸面上吹捧的那样。有人就认为,仅仅一个发电量数据,不能说明多少问题。我可以这样说,其实不仅仅是发电量,就是其他的实物数据,同样可以说明邓时代的真实经济增长,其实是历届中最低的,绝不仅仅是发电量一栏。

    以钢铁产量为例,1950年,中国粗钢年产量61万吨,1976年,粗钢年产量2046万吨,1995年,粗钢年产量9536万吨,2002年,粗钢产量18237万吨,2012年粗钢产量71654万吨,2022年粗钢产量101300万吨。这样毛时代的粗钢产量增长率是33.54倍,26年下来年复合增长系数是1.145,也就是年复合增长率是14.5%,邓时代粗钢增长率是4.66倍,19年下来年复合增长系数是1.084,也就是年复合增长率是8.4%,江时代粗钢增长率是1.912倍,年复合增长系数是1.097,年复合增长率是9.7%,胡时代粗钢增长率是3.92倍,年复合增长系数是3.92倍,年复合增长率是1.146,年复合增长率是14.6%,习时代粗钢增长率是1.414倍,年复合增长率是1.035,年复合增长率是3.5%。从粗钢的年复合增长率来看,胡时代快于毛时代,毛时代快于江时代,江时代快于邓时代,邓时代快于习时代。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习时代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就是逐步从钢经济转入了硅经济,也就是说半导体的年产量比粗钢年产量更重要。粗钢产量已经不再有那种最强烈的指标意义,地位已经严重下降。那么在可比区间内,邓时代的粗钢年增长率确实就是最低的。

    我在河里为什么一直用发电量用电量的数据来作对比,就是因为电的指标具有强广泛的比较意义,可以一直从毛时代到习时代当作指标数据。而其他的实物数据,就像粗钢产量那样,或多或少有一些局限性,不具备最广泛的指标价值。水泥,汽车,乙烯,集成电路等数据,如果也做比较的话,结论肯定也是和发电量,粗钢产量类似,就是在可比区间内邓时代是最低的。

    既然邓时代实物增长率是历届中最低的,那么以前报道的经济最快增长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各国政府的老把戏,在高通胀情况下用本币计算,有意调低通胀率,这样看起来纸面数据就非常好看。典型的如南非政府,按照本币计算经济连年增长,按照美元计算已经十五年基本纹丝不动,用电量的结果恰恰复合美元计算而不是本币计算,就是十五年基本纹丝不动而不是连年增长。我以前做过一个比较,就是按照美元计算,邓时代的增长率也是最低的。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52167

    邓时代的中国经济,其实具有发展中国家的最强共性。

    所以邓时代的经济发展,肯定是对后面的经济发展起了一些打基础的铺垫作用的,但是要说一举奠定了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显然言过其实,属于典型的政治宣传。实际上中国各届政府,都对后面的发展做了很多打基础的工作,这样才保证了中国70多年来经济持续不断的增长。

    通宝推:孟词宗,journal,潜望镜,俺本懒人,起于青萍之末,newbird,
    • 家园 Yesterday Once More

      今年年初,河里就有伙计企图用历年钢铁产量来说事,被俺指出有“操弄数据”之嫌。大半年过去了,你又老调重弹,照例又是一帮子嘻左起哄架秧子捧臭脚。看来嘻左的记忆力不比鱼强多少。

      言之有理

      那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蓝苹是毛时代最后十年绕不开的人物

    • 家园 八十年代补的是轻工业服务业,表现在纺织,家电,农用运输增长

      在毛时代,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服务业,邓小平时代随着知情返程当个体户,各种私人服务业开始迅速增长,并且酝酿着以后私人资本壮大的萌芽

      毛时代,居民的家具有限 家电几乎没有,改革开放以后,放开国门人们发现港澳台的家庭充满了各种冰箱彩电洗衣机,并且引发各种偷渡潮,这迫使决策者大力引进各种家用电器生产线,彩电录音机洗衣机等等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八十年代是中国开始以纺织业出口不断扩大自己的出口,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年代,这也就表现为以纺织出口业为代表相关出口产业开始大发展。

      八十年代末,随着城乡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城的农民越来越多,因此各种简易的农用车等等也开始了大发展,为此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步打下了基础。

      与毛泽东时代相比,毛泽东时代从无到有的建设了各种铁路,各种油田,以及为了国防建设相关的各种军工厂 ,毛泽东时代发展的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不发达。

      尽管毛泽东在反思苏联模式的时候提出了要注意平衡轻重工业,但是中国的轻工业还是不好的,特别的是私人服务业几乎为0。

      城市青年在城市就业的困难使得毛泽东陈云等决定上山下乡……

      也就是说毛泽东时代是以重工业发展为主的,而重工业显然需要更多的钢铁,电力。

      因此八十年代中国钢铁产量增速慢于毛泽东时代,但这不意味着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没有增长。

      为什么此后中国的钢铁工业也开始大增长了呢,因为有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居民的住宅的商业化。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虽然是国有的,但是朱镕基开始了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公路铁路建设上来。

      居民住宅的商业化更是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大变化,高层住宅开始在中国大规模的建设,这也对钢铁工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也就是说八十年代中国钢铁工业的低速发展其实是在为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钢铁工业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业的中国虽然钢铁工业发展得不快,电力工业发展得也不快,但是已经为此后的大发展积累了巨大的势能,不能因此认为整个八十年代发展得不好。

      • 家园 伟大的八十年代,最大的发展是那些“软性”的地方。

        最大的发展,是从十年浩劫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挣脱了政治枷锁的文学、艺术、体育和教育事业等的蓬勃发展!

        这个,比什么钢铁产量的意义更加伟大和重大!

        一,文学

        文学,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小说。当时,每个省份都办了一个中型的文学刊物,比如《延河》、《萌芽》等。也有大型的文学期刊,号称四大期刊《花城》、《收获》、《十月》、《当代》。也有行业文学期刊比如《解放军文艺》等。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很多人业余时间消磨时间和交流思想的方法。

        那个时期,外国文艺大行其道。在文革十年,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基本被一律禁止,除了几本苏联早期的文学作品。比如高尔基的作品,以及《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外,连描写苏联青少年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青年近卫军》都被禁了。 文革以前的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的一些俄国文学作品,比如普希金的诗歌,文革期间是被禁止发行的。

        而 西方的文艺作品,哪怕是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都被禁止。20世纪以来的西方当代文学作品那更是严禁,比如描写纽约黑帮的美国著名小说《教父》(1969年首次出版),我是1985年看的。

        八十年代开始后,西方文学作品开始流行,《基督山伯爵》等作品开始被人熟知。连带着西方哲学家和他们的作品也开始流行起来。最有名的就是弗洛伊德、康德和尼采等。

        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在文革期间是不可能发行的,那是洪水猛兽,八十年代因为改革开放,也被介绍给国内读者了,也没见翻天。现在你就是出钱给青年人,只怕都没人看,太枯燥了。哪有刷抖音开心。

        八十年代,我曾经买过两本哲学著作,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老实说,真的看不明白。现在都不知道丢哪里去了。

        二,艺术

        现代 艺术的最重要形式,是电影。

        八十年代,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大批电影,主要是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让中国人民大大的开了眼界。我印象深刻的欧洲电影,主要是警匪片如《无声的行动》、《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犯罪片如《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等。进入八十年代,电视开始进入家庭,国外的电视剧也开始在电视上放映了,比如当时轰动一时的《加里森敢死队》和《大西洋底来的人》。

        : 对中国大陆居民有重大影响的香港电影进入大陆,我记得是从1984年开始的。

        总之,西方的电影和电视剧(包括香港影视剧)开始进入中国大陆,是中国人民开始对西方人民的生活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哦,美国人是这样生活的啊,他们到哪里去都开汽车啊。香港警察是这样办案子的啊,抓捕嫌疑犯的时候,一定要说:你现在可以不说话,但你说的话,都会作为呈堂证供。我们开始知道了,这就叫所谓的“法制社会”。

        大陆老百姓以前哪里知道这个啊。1966年底,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时年68岁)被红卫兵从成都抓到北京,没有哪个给他出示逮捕证,一帮红卫兵也不是政法机关的人执行的逮捕,关到1974年11月去世,也没有一个说法(判了几年?),这是法制社会吗?

        显然不是,这是土匪社会。

        中国要扩大开放、加强和世界特别是和西方世界的经贸往来,必然要和西方互相交流经济、文化、法制、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这是个必然的、不能回避的过程。

        法制问题也要交流? 当然要交流。

        偷税漏税、观看儿童色情照片,在美国都是重罪! 在中国就不是重罪。美国企业在美国很少敢偷税,在中国胆子就大些。所以两国执法机关要互相交流和沟通。

        三,体育

        八十年代,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接连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创造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的队伍。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次夺得15枚金牌。1981年3月20日晚,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中国男排以3∶2反败为胜,战胜韩国队男子排球队,代表亚洲参加在日本举行的排球世界杯赛。祖国为他们的胜利沸腾了。那天半夜,北京大学的同学们走出校门举行欢庆游行,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喊出了当时举国上下奋发图强的豪迈心情,激发了亿万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形成一股激励人们上进、奋斗报效祖国的滚滚热流。

        刚刚从十年浩劫走出来的中国人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被点燃,就是从这些令人激动的事例中不断被激发的,一直到现在。

        四,教育

        文革十年,我国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知识分子被严厉管制。1977年,在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和督促下,中国大陆恢复了高考,中国教育事业开始走向正轨。中国人民学习的劲头迅速高涨,数理化的教科书和辅导书籍经常脱销,有能力为别人讲解数理化题目的“文化人”备受尊敬。各种学习和教育方式比如电大、夜大、函授、自学等方式百花齐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十分浓厚。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逐步放开了留学业务。国家开始向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大批派遣公费留学生。同时,家庭经济有条件的中国学生,也被允许自费出国留学,只要所在国(去美国的最多)愿意接受。这在文革期间是不可能的。

        其实,和书本上的知道相比,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十年代和以前相比,进步巨大。

        补充两个事情:

        一是,八十年代开始,武侠小说和电影,从广东开始,逐步进入内地,开始在青少年中流行。这个是以前没有的。武侠小说和电影、电视剧,其实在华人世界十分流行,中国大陆以前不允许存在而已。

        二是,八十年代,各地电台开始以长篇连播的方式播出《岳飞传》这样的长篇故事,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在这些人民群众喜欢的节目中,大量的插播商业广告。比如,我现在还记得“三角牌电饭锅”的广告。

        以上这些,文革时期都是没有的,或者被严格禁止的。

        八十年代,这些“软性”的、但是又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的东西,和那些逐步进入人民群众生活的“硬性”的东西比如电视机、冰箱等相比,都同样的重要,甚至更重要,我是这样认为的。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民,心情舒畅,大批的冤假错案被平反,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写了一本小说(比如《第二次握手》)而被捕,也不会因为看外国小说被告发,也不会被人检举打成“反革命”。像文革时期因为政治因素而获罪甚至家破人亡的事情绝迹了。

        总而言之,文革十年,中国人民生活得十分痛苦。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生活得十分舒畅。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八十年代比起黑暗的文革十年,那个进步根本没办法说,怎么去赞扬伟大的八十年代都不为过。一点钢铁产量算个屁啊。

        通宝推:胡一刀,和平共处,
    • 家园 你找个启点是0的年代岂不是增长率最高

      从0算起,有一点产量都是无穷大了。。。

    • 家园 很好,用数字说明邓时代的虚有其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