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13,格林斯潘开绿灯1

1998年9月底,艾伦.格林斯潘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发表了自己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他上一次作报告还是在2月,当时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稳定地保持在了5.5%。这一数字自从1997年3月以来就没有变过,在过去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上下幅度都没有超过0.25%。像这样的不作为政策——有的时候被称作守望政策——伴随着史无前例的经济膨胀,但同样也促进了史无前例的投机繁荣。就连一贯倾向于放任主义的格林斯潘现在也觉得有些心神不安了。1998年6月10号,高盛公司为硅谷搜索引擎公司Inktomi发行了股票。Inktomi步入了一个所以拥挤不堪的市场,在过去两年里这家公司的亏损早已超过了收入,但是在交易第一天公司股票的价值还是翻了一番。到了第二天,亚马逊宣布以后不仅准备售卖书籍,还准备售卖CD光盘。消息发出后股票价格应声上涨。当月早些时候亚马逊的股票价值是40美元,此时的价值已经一路逼近了100美元,几周之后干脆突破了140美元。投资者们对于互联网股票的胃口似乎毫无限制。7月17日,一家位于达拉斯的创业公司Broadcast.com——这家公司在自己的网站上张贴视频与音频资料——在摩根斯坦利的经营下进行了IPO。Broadcast.com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程序,而且网站也是免费的,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广告费以及为大型公司张罗视频会议。1997年公司收入690万美元,亏损650万美元。股票发行价格是18美元,当日收盘价格则是62.75美元,上涨幅度达到了250%,也是直到当时为止最大的IPO涨幅。

就算在华尔街上,这些事件也让很多人瞠目结舌。专业人士涉足高风险股票是一回事,但是此时绝大多数激进投机者似乎都是普通美国人。纽约时代报道声称快递司机与出租车司机也正在用笔记本与便携式报价机交易科技股票。CNBC声称自己的观众数量在去年一年增长了75%。投机狂热开始失控,只有格林斯潘才有能力对其加以制约,但是他正忙着关注亚洲的金融动荡。当时泰国政府将泰铢贬值引发的风暴席卷了香港、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与台湾。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陷入了深重的经济衰退。到了1998年中旬,格林斯潘开始担心,假如美国上调利率,可能会引起亚洲的下一轮混乱,将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也拉下水,并最终殃及美国。亚洲金融危机将格林斯潘推向了一个非常难受的位置。过去几年里他在美国是否存在投机泡沫的问题上一直采取了骑墙派的立场。现在他作出结论,认为华尔街上正在发生的一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泡沫经济。但是他依然不认为美联储有责任捅破泡沫,而且对于亚洲的顾虑加剧了他的不情愿态度。

许多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在呼吁格林斯潘改弦更张。“我认为1929年的市场与如今的市场很有可比性,”芝加哥大学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告诉《纽约客》。“我认为两者都是泡沫经济,泡沫的严重程度是否相同我不敢说,不过我很怀疑今天市场的泡沫要比1929年更严重。”麻省理工的保罗.萨缪尔森同样直言不讳。“我对泡沫的定义就是股票价格因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而节节攀升,市场走高是因为人们相信市场会继续走高,”他在7月份说道。“在这个基础上,我相信至少在过去两年里市场当中有泡沫因素,很可能还要更长。”萨缪尔森认为,拒绝提升利率使得格林斯潘“将自己逼进了角落,现在他必须要应对一场雪崩。”

在美联储内部,原本顺从的同事们也开始向格林斯潘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1998年5月的FOMC碰头会上进行了你来我往的辩论,题目是股票市场的上涨是否会影响其他领域的经济表现。“有些与会人员担心,股票价格之所以被推高到了基本面无法支持的程度,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风险得到了控制或者抱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更有甚者,推高股市的心态如今已经扩散到了市场的很多其它领域,尤其是商用与民用建筑、商业投资与地产。”官方会议纪要这样写道。两名FOMC成员——分别是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杰瑞.乔丹与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普勒——投票支持立刻提升利率。乔丹与普勒都是货币主义者,相信最近的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即将到来。格林斯潘坚称没有必要采取任何紧急措施,这次投票结果也以十比二支持了他的观点。但是按照官方会议纪要的说法,很多与会人员都表示投票支持格林斯潘是再三考虑之后的结果。

在5月份与7月份之间,经济增长的速度稍微放缓了一点,但是股票市场还在继续爬升。华尔街密切注视着格林斯潘在国会山的表现,希望捕捉任何关于美联储下一步举动的迹象。银行委员会主席阿尔.德艾玛托将格林斯潘介绍上台之后,他发表了一篇详细演示,主题是“目前潮流如何影响经济局面?”他承认经济增长太猛烈了,但很有可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放缓下来。“如果这一点未能成真,美联储可能要采取坚定措施来确保经济增长路线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格林斯潘依旧坚称,“我们需要小心,美国的货币政策收紧措施很可能会对原本非常敏感的亚洲金融市场造成难以承受的影响。”这是典型的格林斯潘手法:暗示要提升利率,但是同时又给自己留下后路。第二天美联储主席来到了银行委员会。有人问他股票市场崩盘的可能性有多大。“历史告诉我们,市场总会经历维度显著的矫正,”他回答道。“但是历史无法告诉你矫正会在何时降临。”

尽管如此小心谨慎地将话说得模棱两可,但华尔街还是认定利率终究是要升上去了,道指一连跌了三天,重新下落到了9000点,一周之后又一次性下落了299点。互联网股票的走势也打了个趔趄。亚马逊股票又降回了120美元以下,雅虎降回了180美元以下。不妨猜测一下,假如海外事件没有插进来的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股票市场繁荣的基础是人们相信格林斯潘会将利率压下去。现在这一假设遭到了挑战。下一次FOMC碰头会的时间定在8月底。假如美联储在那次会议上提升了利率,股票无疑会应声下跌。谁也不知道到时候的抛售会有多么惨烈,但是人们的牛市心态无疑会遭到严重打击。毫无疑问,这一轮互联网股票繁荣将会终结于此时此地。更有可能的是,为了捅破当前的泡沫需要接连进行好几轮利率上调。无论如何,接下来两年的情况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家园 格林斯潘开绿灯2

国际事件促使格林斯潘放弃了提升利率的打算,互联网股票IPO的游行也继续了下去。1998年8月11日位于加州圣莫尼卡市的GeoCities上市了。这家网站鼓励人们用自己的网站发布个人主页,并且将个人主页组织成了将近四十多个不同的邻里社区,每一个社区都有自己的聊天室。GeoCities上市的时候已经有二百万人在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页面,很多页面都包含有家人与宠物的照片,GeoCities也成了万维网上第六大受欢迎的终点网站。1997年这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是460万,亏损了890万。但是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太在意这点小事。按照互联网的标准,GeoCities的资历很过硬。总部位于波士顿、曾经资助过Lycos的风投公司CMG Information Service就是这家公司的主要投资者之一,高盛则是这次发行股票的承销商。网站的理财聊天室里充满了各种猜测,认为GeoCities将会复制Broadcast.com的成功。情况与人们的预想并不太一样,不过这支股票确实从开盘价17美元爬升到了37美元。而且当天道指与纳斯达克指数都下降了。

六天之后的8月17日,克林顿总统在大陪审团面前就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进行了声明,并且在电视上承认当年早些时候误导了公众。在莫斯科,年轻的总理谢尔盖.基里延科将卢布贬值并且违约了一部分债务。这一招吓坏了国际投资者,也激怒了普通合伙人,他们眼看着自己的存款价值被砍掉了一半。几天之后,叶利钦解雇了基里延科,并且请回了几个月之前被他炒掉的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俄国货币贬值激起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一个月之后,克林顿总统将这起事件称作过去五十年来全世界面临过的最严重的金融挑战。

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先是打了一阵寒颤,接着稍稍站稳了脚跟,然后又打了一阵寒颤。8月31日星期一,道指下跌了513点,这也是历史上第二大的单日降幅。纳斯达克指数下降了140.43点,这是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互联网股票尤其承受了沉重打击,Excite与亚马逊都下跌了超过20%,雅虎与美国在线下跌了大约15%。由于投资者们遵循着买跌的习惯,这些股票第二天全都回升了,但是接下来又一连跌了三天。到了这一周的周末,《时代》封面描绘了投资者掉下悬崖形状的股票走势图,大标题是“繁荣结束了吗?”亚洲已经陷入了泥潭,俄国一团糟,拉美岌岌可危,人们都害怕全球经济衰退即将到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格林斯潘。接连几个月遭受提升利率的压力之后,格林斯潘意识到人们又在敦促他削减利率,从而稳定市场。此时政治领袖似乎已经无能为力了。克林顿飞到莫斯科与叶利钦见面,但是这次夏季峰会几乎变成了闹剧。俄国自由民主党党首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当面呛声美国总统:“克林顿你这个傻逼!你的美元还不如土坷垃值钱呢!”在华尔街上很多人都与日里诺夫斯基心有戚戚。投资者们由于世界另一边的股票与债券市场下跌而承受了沉重损失。这轮风波当中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对冲基金,例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就在几周之内赔了20亿美元。位于格林威治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也赔了差不多的钱。

9月4日,格林斯潘在一次演讲当中表示,“在整个世界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的时候,美国也肯定无法成为一片不受影响的繁荣绿洲。相反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这番话显然暗示他正在考虑降低利率。但是当时华尔街已经吓傻了,这种程度的暗示根本不足以让他们放下心来。金融市场陷入了一片混乱,通货与债券价格原本应当同进同退,事实上却背道而驰。放款人不惜向借款人出售基金份额。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在世界各地都投下了重大赌注,而这些赌注现在看来全都收不回来了。到了9月20日,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告知美联储,自己已经到了破产边缘,不得不舍弃价值几百亿美元的投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比尔.麦克唐纳非常担心像这样的举动可能会导致全面恐慌。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并不是一家普通的金融公司。传奇债券交易人约翰.梅列维泽是公司的创始人,公司的合伙人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他投资人包括意大利中央银行与其他许多富豪。直到最近麻烦缠身之前,人们全都认为长期资本管理基金是坚不可摧的。到了9月2日22日星期四,麦克唐纳召唤来了华尔街顶级公司的代表——其中很多公司都是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债主——要求他们出手拯救这家岌岌可危的基金。有几位华尔街巨头很不愿意援助这样一位自己玩脱了的竞争对手,但是在美联储的强大压力下,他们还是筹集了35亿美元,换取对这家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

与此同时,格林斯潘打电话召集了FOMC的同事们,表示自己想要削减利率。两天以后,他又来到国会山,差点就没直接表态降息政策即将执行了。“我认为我们都知道下一步要走向哪里,”他说。原本已经滑到8000点以下的道指立刻蹿升了257点。华尔街希望美联储能尽快采取行动,美联储也不负所望。9月29日,FOMC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5%削减到了5.25%。在随后的声明中,FOMC表示这一举动旨在“缓解越发虚弱的国外经济与越发不适应的国内金融环境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影响。”但是在这次声明之后道指又跌了100点。交易者们都希望利率能削减的再大一些,可是他们失望了。美联储没有谈到进一步的举措。在接下来的两周,美国与海外金融市场翻着跟头往下摔,互联网股票节节败退。到了10月第二周,亚马逊与美国在线股票的市值都只有最高点的40%,雅虎跌了20%,Geocities自从IPO以来跌了75%。IPO市场基本关门,将近27项计划中的IPO要么推迟要么遭到取消。格林斯潘还有更切近的忧虑:政府与企业债券依然被不同寻常的价格走向所侵扰,投资者们正在逃离一切与风险沾边的投资方式。对于许多养老金基金与其他体制化投资者来说,债券就像股票一样重要,或许还更重要,因为债券理应更安全。但是在恐慌袭来时,许多投资者除了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库券以外什么债券都不肯购买。在面向全美商业经济协会的演讲当中,格林斯潘警告说“不确定性与恐惧正在促使投资者们从金融市场当中抽身出来。假如这一势头持续下去,将会导致灾难性的信贷崩溃。”

10月15日,在另一次电话会议当中。格林斯潘告诉同事们他打算再度削减利率。美联储在两次FOMC碰头会之间更改政策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但是格林斯潘觉得当时的形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他甚至都没有要求投票。在下午3点之后发表的声明当中,美联储宣布联邦基金利率再次削减了0.75点。声称这是“对于借款人日益增长的谨慎态度以及金融市场当中更为普遍的不安局面所作出的反应。”这一次投资者们终于被打动了。当天收盘之前道指爬升了200点。华尔街认为这次利率削减表明美联储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稳定市场。雷曼兄弟的经济学家斯蒂芬.西尔弗认为,”格林斯潘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口,但他确实表示‘我们要向经济体系提供流动性,我们要确保美国经济不至于在1999年陷入衰退。’”

家园 格林斯潘开绿灯3

分析师们对格林斯潘的心态解读的很正确。尽管当时并没有多少迹象表明美国经济确实陷入了问题——1998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增长率依然高于3%——可是美联储依然削减了利率,这一点表明了美联储将华尔街利益摆在了第一位。索罗斯与约翰.梅里韦瑟的财务危机与普通美国人关系不大,绝大多数在俄国、亚洲以及其他地区损失掉的金钱原本都投入到了高风险投资当中,投资人也亏得起这笔钱。美国股票市场的损失影响的范围更大,但也基本算不上灾难。如果将眼光放到过去五年以来。那么道指的涨幅依然超过了百分之百。在这样的环境下采取宽松政策,格林斯潘似乎暗示着,尽管他表态不能让金融市场主宰货币政策,但这一表态仅在股票价格上升的时候才起作用。假如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格林斯潘肯定就会改弦更张。这次后撤转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美联储肯定会在情况有变之时出手搭救投资人,这也使得投资者们越来越愿意承担风险了。

人们往往在不认为自己会因为局面恶化而遭受损失的时候采取无所顾忌的莽撞行为。经济学家将这种倾向称作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往往与保险市场联系在一起。比方说买了保险的车主开车往往比没买保险的车主更奔放一些。不过同样也应用于金融市场。格林斯潘让投资者们将他视为潜在的救世主,因此也非常隐蔽地进一步助长了互联网泡沫。接连两次利率下调使得华尔街上的很多人确信,假如危机当真降临,美联储主席。肯定会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利益。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比尔.杜德利在第二次降息后评论道,“他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救生员又回来站岗了,大家可以下水游泳了。”

牛派人士基本用不着多少说服。“我们感觉这一轮熊市已经结束了,”保诚证券的拉尔夫.阿卡姆珀拉在10月28日声称。高盛公司的艾比.约瑟夫.柯恩重新主张自己认为道指会在年底达到9300点。詹姆斯.克莱默则表示现在可以再次买进互联网股票了。他承认现在的股票价格有些疯狂,但日后还会更加疯狂。按照TheStreet.com网站上张贴的用户邮件的说法,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认同克莱默的观点。一位活跃的互联网股票交易人斯科特.伍兹霍斯特写道,“我认为情况肯定会变得更加疯狂。毕竟我在39.5美元的价位上卖掉了Excite,当时我认为股票升不到40美元,但几天之后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了。也许现在正是买入的好时候,股票市场把我们全都耍了。”另一位J.B.鲍克同样充满了正能量,认为“我们即将进入互联网股票狂热的第二阶段。”

家园 14,飘飘然1

投机狂热的高潮实在令人眼界大开。所有人都争相恐后地往市场里边投钱,此前所有的理性、感性与知识全都化为乌有,只剩下了扭曲的市场逻辑还在发挥作用。“我曾经询问几位来自伦敦的人,当地的信仰是什么?”在1720年南海泡沫期间,旅居在都柏林的乔纳森.斯威夫特这样写道。“他们告诉我当地的宗教是南海股票。那么英格兰的国策是什么?答案同上。当地的主要商务活动是什么?是南海公司。那么商务活动意味着什么呢?向南海投资。”亚历山大.蒲柏在忙着悲叹“这个可怜的铜臭时代”之余也在忙着与其他人一起参与投机。艾萨克.牛顿在当年早些时候卖空了自己所有的南海股票,但是最终手痒难耐,在更高价位重新入市,结果整整损失了两万英镑。爱德华.哈雷是南海公司创始人罗伯特.哈雷的兄弟,他声情并茂地描述了当时伦敦的气氛。“名为炒股的魔鬼是此地的天才,股票充斥了所有的心脏、舌头与思想。当前的谣言占据了所有的党派,托利党,辉格党,雅各宾派,教皇派以及所有其他教派,疯狂的景象完全无可比拟。即便是丰厚的回报也不能令人满意,所有人都渴求更多更多。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一台仅仅由想象力支持的债券印刷机。”

南海泡沫与互联网泡沫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根据史学家爱德华.谢斯洛的说法——他正是上述引言的提供者——1720年英国一共成立了190家泡沫公司,南海投机潮过去之后只有4家公司没有破产。互联网泡沫的高潮期从1998年10月延续到了2000年4月,在这段时期内超过300家互联网公司进行了IPO。在两起事件当中,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都摧毁了人们的判断力。1720年英国人公开将新成立的公司称为泡沫,但这一点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向伦敦金融城投钱。诗人爱德华.沃德这样写道:

遵循理智法则的人们极少

因为南海的菜品而发福长胖,

只有愣头青与不加寻思的白痴

才会一个个吃得满面红光。

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同样的思考方式也发挥了作用。绝大多数人们都知道互联网股票遭到了高估,但他们依旧无法抵制加入投机大潮的诱惑。很多情况下投机者就是他们的朋友、邻居与家庭成员。在全国各地,自认为是理智正直公民的美国人正在眼看着自己的表亲、同事甚至丈母娘在各路互联网股票上面大发横财。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金融狂热的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德伯格说得好:“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眼看着朋友发财更能打扰某人的心态平和与判断力了,”他曾经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拒绝购买互联网股票起初看来或许只是常识的表现,但很快这一行为就变得代价高昂且令人难堪了。在当地的父母联谊会或者扑克牌局上,最受尊重的声音都属于那些早在1995年与1996年就购买了互联网股票的人们,小心谨慎的声音则遭到了嘲笑。社会压力的影响很大。许多原本在场外观战的人此刻都决定要下场了,因为他们举得另外一轮投机狂热确实会像詹姆斯.克莱默所预言的那样如期来临。

家园 飘飘然2

1998年10月底到11月初。互联网股票笔直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显著的就是eBay。这家在线拍卖公司是唯一一家在不久之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逆势上市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9月24日,高盛为eBay发行了350万股。股票定价18美元,当日收盘价47又3/8美元,爬升了160%。在投资者的一片恐慌当中,如此强劲的表现反映了人们对于eBay网站的广泛兴趣。在这个网站上,从芭比娃娃到热带岛屿在内的各类标的物全都会售卖给价格最高的竞拍者。eBay是少数几家真正开发了互联网本身特质的在线公司之一,提供了离开互联网就无法提供的服务。此外eBay也是少数几家确实有盈利记录的互联网IPO候选人之一。199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490万美元,盈利21万5000美元。

彼埃尔.奥米迪亚是一位年轻的硅谷创业家,他在六岁那年随父母离开法国来到美国居住。1995年9月他创立了eBay。根据许多媒体对于这家公司起源的描述,奥米迪亚决心创业是受到了女朋友的鼓动。她喜欢收集糖果瓶,有一次抱怨说自己找不到足够的交易伙伴来交换藏品。兰道尔.施特劳斯在《e男孩》(eboys)一书当中详尽研究了eBay的来龙去脉。他讲述了一个更全面更可信的故事。奥米迪亚曾经担任过Ink Development的合伙创立人之一,这家公司的业务是为书写型电脑制作软件。在那里他负责研发处理销售与审计功能的后台系统。1995年,心血来潮的奥米迪亚决定写几个软件,让人们能够在线销售商品并且进行电子拍卖。他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提供了这一服务,将其称为AuctionWeb,并且允许人们免费使用。奥米迪亚没有做广告,但是新网站的消息还是传播了出去。到了1995年底他的网站每天都有几千点击量。

1996年2月,奥米迪亚开始向卖家收取数量很低的手续费。几个月里他的月收入就达到了一万美元。他的网站销售鱼饵、硬币、稀有杂志、高尔夫球棒以及其他各类商品。他正式辞职,将网站的名字改为eBay,并且雇佣了生于加拿大的工程师杰夫.斯克罗担当合伙人,帮助他经营网站。eBay从来没有做过广告。但是注册用户的数量每两个月就会翻一番。到了1996年秋天,奥米迪亚找到了自己在Ink Development工作的时候曾经合作过的风险投资人布鲁斯.邓利维。邓利维现在是1995年新近成立的风投公司Benchmark Capital的合伙人。他将奥米迪亚介绍给了他的一位同事鲍勃.卡格尔,此人在一番犹豫之后同意向eBay公司注资500万美元换取20%的股份。

这500万美元恐怕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了。1999年初,孩之宝公司的高级总裁梅格.怀特曼同意以首席执行官身份加盟eBay,主要任务是筹备当年晚些时候的IPO。怀特曼接到工作邀请的时候几乎没听说过eBay,但是公司的成长率的确令他印象深刻,他也很喜欢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亚马逊以及其他大多数电子商务公司不同,eBay是一家真正的虚拟公司,根本没有库存或者运输成本。公司的商务模式是将买家与卖家凑到一起,并且向卖家收取1.25%到5%之间的手续费,然后就让买卖双方自行解决如何将拍卖物品从a点运到b点的问题。这一模式使得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将近90%。

怀特曼要完成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了预定在1998年9月的IPO招揽投行。摩根斯坦利为eBay进行了一场流光溢彩的展示会,展示会的主要策划人依然是玛丽.米克。然后怀特曼就选择了高盛公司。到了8月份,奥米迪亚与怀特曼开始筹备投资人路演。恰逢此时俄国金融危机突然爆发,有人猜eBay的IPO将会遭到推迟,就像很多其他公司那样,但是高盛咬牙坚持了下来。eBay的故事如此打动人心,以至于投资者们即便在危机期间也愿意听他们讲完。早已经有一百万人开始使用这个拍卖网站,用户群体正在不断增加。在任何时刻,eBay总流量的80%都来自回头客。路演结束的时候,高盛很有信心能够卖出350万股,并且决定再进行几轮募股。9月23日晚上。高盛公司将股票定价为18美元,换句话说eBay公司的估值达到了7亿美元。

第二天早晨,早在高盛公司开始交易之前,玛丽.米克就为eBay发布了强健的购买推荐。一位分析师为竞争公司的IPO站脚助威,这样的作法可谓前所未有。在针对这支新股票的报告当中米克写道,“eBay正在定义一个新市场,将许多互联网公司的最优秀特色整合在了一起:用户创造的内容,在线社区,在线商务,买家与卖家之间史无前例的广泛联系,以及尤其重要的寻宝快感。”米克接着写道,“eBay的市场机遇将会非常庞大。”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就是54美元。当天晚些时候股票价格略有下降,收盘价是47又3/8美元,换句话说eBay的市值大约是47亿美元。到了10月底股票在更多推荐的簇拥下进一步爬升。10月26日,帝杰证券的吉米.奇根认为eBay的股价将会在未来十二个月内达到100美元,十天之后eBay就越过了这个里程碑。11月10日股票价格突破了150美元。股票从原本的27又15/16美元跃升到了130又7/8美元。此时eBay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了46亿美元,Benchmark Capital原本的500万美元投资现在已经翻番成了9亿美元。

同样还是在11月10日,K-Tel International的股票上升了8又5/8美元或者说75%,达到了20.25美元。在当年早些时候,K-Tel International宣布要在网上售卖音乐,股价随即突破40美元大关。到了夏天公司股票崩盘下坠,但是现在投资者们又开始买进股票了,因为微软网络同意让K-Tel登上自己的购物频道。随着互联网股票的复苏,投资银行家们很快又组织了好几场在此前几个月里不得不推迟的IPO。此时华尔街上的每一家大银行都在互联网领域相互竞争,如果摩根斯坦利与高盛拒绝了某家公司,这家公司只要去投奔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弗兰克.夸特龙和他的团队离开了摩根建富之后就在这里安营扎寨),美林,或者其他十几家投行当中的任何一家就行了。

11月11日老兵纪念日,JP摩根为EarthWeb发行了210万股股票。这家位于纽约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业务是在线刊登计算机行业信息。来自布鲁克林海洋公园大道的杰克与莫里.席德利兄弟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1998年上半年这家公司亏损了530万美元,收入190万美元,但是投资者们不在乎。不考虑eBay的话,EarthWeb的华尔街首次亮相是好几个月以来他们涉足互联网IPO的第一次机会。EarthWeb股票从开盘价14美元跃升到最高点的48美元,几乎上涨了250%,这也是史上第二大的首日涨幅,仅仅排在Broadcast.com后面。在纸面上来看,席德利兄弟现在的身价是每人6500万美元。

EarthWeb进行IPO之后又过了两天,贝尔斯登为TheGlobe.com发行了310万股票。这个在线社区是由两位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托德.克里茨曼与斯蒂芬.帕特诺特于1995年在他们的寝室里创立的。就像当年早些时候上市的括GeoCities一样,TheGlobe.com也鼓励人们在网站上建立个人主页并且希望通过广告来赚钱。这一策略的前半部分效果不错,后半部分则不太给力。在申请上市的时候,TheGlobe.com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00万人,但是广告客户的数量还是很少。1998年前九个月TheGlobe.com的收入只有270万美元,亏损1150万美元。即便在互联网领域,赚一美元赔四美元也不太好看。

贝尔斯登此前并没有进行过互联网股票的IPO业务,在好几家地位更巩固的公司拒绝了TheGlobe.com之后他们才得到了这次机会。贝尔斯登的投资银行家们决心要打入互联网领域,无论要承担多大风险。10月份他们被迫推迟IPO,因为他们找不到足够的买家。一个月之后,随着股票市场的复苏,他们也几乎就要被迫切的买家淹没了。11月13日周五早晨,贝尔斯登为TheGlobe.com发行了310万股股票,代码是TGLO,价格是每股9美元,卖给了他们最喜欢的客户。然后他们面临着棘手的任务,也就是在交易开始时维持市场秩序,尽管买卖要求非常不平衡。成千上万的小投资者们都决定“按照市价”下单买进TGLO,也就是按照下单时的股票价格买进。专业投资人往往会进行有限下单,换句话说只要价格超过了某个上下区间他们就会停止交易。但是许多投资人都是新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承担了怎样的风险。贝尔斯登的交易员发现很难为首次交易设定底价。括弧括弧。无论他们报出怎样的价格——20美元,30美元,40美元,50美元——在投资者们看来都太低了。CNBC报道称首次交易的价格可能会达到70美元。可就算这个报价事后证明都太保守了。在漫长的延迟之后,第一笔交易的价格是87美元,这几乎比发行价格翻了十番。即便对于互联网股票来说这种事也是闻所未闻。一个小时之内,股票价格蹿升到了97美元,华尔街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样的价位维持不住,聪明人纷纷开始抛售。“我在88美元的时候抛售了手头的TGLO,谁不会这么做呢?”对冲基金经理希斯.托比亚斯告诉TheStreet.com。另一位职业投资人在90美元的价位抛售,瞬间就赚到了65000美元。“以前我有过和今天差不多的经历,但是这次肯定更爽。”

专业人士纷纷抛售之后,依然还在买入的人们就只剩下了按照市价盲目买进的个人投资者。当日收盘的时候TGLO跌回了63.5美元。即便按照这个价位,当天股票价格也翻了将近600%。成为了到此为止华尔街历史上数额最大的单日涨幅。《纽约邮报》将克里茨曼与帕特诺特包装成了最近挖到金矿的“网络极客”——价值他们的股份在纸面上各自5000万美元。情况确实如此,但真实的故事是IPO市场已经失去了控制。到了下一周的周一,TGLO跌到了48美元,一周之内又跌到了32美元。任何在首个交易日购买股票并且抱着不抛的人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家园 飘飘然3

1998年11月17日,也就是在TheGlobe.com令人震惊的IPO之后仅仅过了四天,美联储再次将利率从5%削减到了4.75%,这是六周以来第三次削减利率。历史上如此激进的手段一般都是用来对付经济衰退的。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但格林斯潘依旧担心金融市场的表现,尤其是价格尚且没有完全回归正轨的债券市场。“尽管金融市场的情况自从10月中旬以来已经安顿下来了,但依然存在着不同寻常的紧张压力,”FOMC在一份声明中说。这话说的不假。但是在股票市场里价格正在面临着上行的压力,而互联网股票已经冲破了任何仅存的限制。许多投资者确信,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削减利率的格林斯潘认同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时消息传来,网景这家最早的互联网公司刚刚被迫放弃自己的独立经营权。可就连这条消息也没能阻止人们纷纷入场。11月底美国在线宣布以42亿美元的股票收购网景。这场交易意味着网景终于败在了微软手下。1995年8月,在网景进行IPO的时候,网景引航员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大约是80%。如今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被IE一马绝尘抛到了身后。与此同时,网景公司正在专注于商务领域,专心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部门。美国在线收购网景公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公司网站很受欢迎。

自从10月中旬以来,微软用来超越网景引航员浏览器的策略成为了华盛顿法庭当中每日争议的焦点,托马斯.潘菲尔德.杰克逊法官正在这里审理合众国诉微软一案。司法部针对比尔.盖茨的公司发动了反托拉斯诉讼。美国政府早在1998年5月就提起了诉讼,指控微软非法利用视窗的垄断地位来扼杀网景。微软案件的法律细节与意义早已经是好几本书的主题了,但是这起案件的经济意义可以简短总结为一句话:微软的成功表明,用来论证网景、雅虎与亚马逊之类公司价值的论据都是谎话。微软证明了互联网经济的入场门槛至少在网络浏览器领域非常低,以至于所谓的先发者优势远远赶不上雄厚资金以及在相关市场的影响力那样重要。乔治.吉尔德在1995年认为网景将会打破微软对于计算机工业的垄断,如今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个拙劣的玩笑,尽管马克.安德森依然摆出一副英勇的神色。“这家公司理应成为未来十年的显赫互联网公司,”在网景与美国在线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前一天他这样告诉《纽约时代》。

11月28日纳斯达克指数收盘点数首次突破了2000点。自从9月底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爬升了超过500点。五天之后,华尔街传送带上的下一只互联网股票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也来到了纳斯达克。当年早些时候,在线榜单发布公司CitySearch打算进行IPO,但是互联网股票在当年夏天的下跌打碎了公司的如意算盘。迫切需要现金的CitySearch找到了著名票务机构Ticketmaster的在线分支TicketmasterOnline。Ticketmaster本身从属于美国电视网,时任总裁是巴里.迪勒。这位几年前曾试图收购派拉蒙影业的好莱坞高管一直对CitySearch抱有兴趣。1998年9月底,迪勒将TicketmasterOnline与CitySearch合并,并且从国家银行蒙哥马利证券雇用了一批投资银行家,让他们将这家联合公司推向公众。按照金融界的术语,这家公司的情况就像灾区一样难看。1999年前9个月这家公司收入总计2700万美元,运营亏损是5740万美元。不过鉴于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些数字倒是不算多惨。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股票定价14美元,交易首日跃升至40.25美元,爬升了187.5%,也使得这家公司的估值达到了27亿美元。鉴于最近竞争激烈。这个成绩也只能位于首日涨幅的第五位,但的确使得有些报纸重新拿出了“神奇迪勒”的大标题。

想要追踪所有互联网IPO越来越困难了。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上市之后两周的时间里又有六家互联网公司粉墨登场:uBid,Internet America,Xoom,AboveNet,Infospace.com,以及audiohighway.com。这些公司当中有几家只不过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的皮包公司而已。比方说audiohighway.com是一家位于加州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可供下载的音频内容。这家公司在1998年前9个月的收入只有87000美元,稍微热闹一点的书报亭就比这家公司赚的钱还多。现在市面上的互联网股票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建立了专门的互联网股票指数表来追踪它们的表现,道琼斯也推出了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TheStreet.com则设立了专门的互联网版块。“在互联网这样新兴且动力十足的行业当中,TheStreet.com互联网版块为投资者们提供了跟踪行情与交易投资的便利,让他们有机会牢牢锁定互联网领域总体表现最亮眼的最大玩家。”TheStreet.com的总裁凯文.英格力士说道。

全新的股指体系维持了原有的幻觉:互联网就像交通或者制药行业一样是一门寻常生意,其中存在着自有的内在逻辑、衡量标准与权威。权威之一是亨利.布罗吉特,一位39岁的股票分析师,任职于华尔街上的一家小型股票交易公司CIBC Oppenheimer。洛基特身材高挑,金发蓝眼,耶鲁大学历史专业毕业,曾经为《哈泼斯杂志》担任校对员。在新闻行业的抱负没能开花结果之后,他转而投入了华尔街。布罗吉特没有MBA学位,但是他非常擅长公关活动。1998年12月15日晚上,他为亚马逊设定了400美元的价位目标。这支股票当时的收盘价是242美元,绝大多数老派人士都认为这个价格本身已经非常扯淡了。为了证明自己的400美元目标言之成理,布罗吉特承认他的推理基础不太牢靠,因为亚马逊的股票早已经“难以置信的昂贵了”。尽管如此,他继续说道:“亚马逊的估值显然更倾向于艺术而不是科学,我们相信股票还会继续走高。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家公司的盈利势头的驱动。”在上一个季度亚马逊的收入与1997年同季度相比翻了三番。当年早些时候推出音乐服务以来,亚马逊售卖的CD总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在线商店之和。布罗吉特认为这一切都证明亚马逊将会成为互联网上的沃尔玛。假如亚马逊能像沃尔玛一样在总价值1000亿美元的书籍、音乐与音像产品折扣零售市场里占据10%的市场份额,那么公司的年收入就会达到100亿美元。再假设公司的利润率是7%,那么亚马逊每年的纯利润就会达到7亿美元。假如将收入的本益比设为30——这个数值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并不算太离谱——这样一来亚马逊的市值就是210亿美元,或者说每股400美元。

布罗吉特的算法的确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估值模式除了算法之外的其他各个部分都非常可疑。在上一个季度亚马逊亏损了5000万美元,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值得怀疑,更不用说维持7%的利润率了。甚至就连沃尔玛这样盈利能力最强的零售企业的利润率也无法超过5%。但是布罗吉特的时机掌握的非常到位。三个月之前亚马逊的股票交易价格还在100美元以下,最近随着投资人关注公司的收入增长,股票也开始走强。12月16日,在布罗吉特提出400美元价位目标之后,亚马逊的股票价格跃升了46.25美元,达到了289美元。在这个价位上亚马逊的总价值达到了153亿美元,几乎与西尔斯百货并驾齐驱。情况并没有到此打住。媒体当中充满了假期在线购物的新闻,亚马逊也获得了比平时更多的免费宣传。玛丽.米克也赶来锦上添花,她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将亚马逊的迅速增长与早期的美国在线相提并论。在新年第一周,也就是布罗吉特发表他那看似荒唐的预言之后不到一个月,刚刚将一股拆成三股的亚马逊股票的未拆分股价就超过了400美元。

布洛基特被人们赞颂成了先知。相比之下,他在美林公司的竞争对手乔纳森.柯恩看上去更像是个笨蛋。就在布罗吉特抓人眼球的举动之后过了几天,柯恩将亚马逊称作“大概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股票,不仅仅是在互联网股票领域,而且在现代股票市场的历史上也独一无二。”布罗吉特将亚马逊当做科技公司,科恩则坚持认为亚马逊是一家零售公司,要像一般零售公司那样应对库存、分销与营销成本。就算最成功的零售公司的股票价值也不算很高。还是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公司的市值相当于一年总收入的1.5倍。很显然亚马逊的经营成本的确比实体零售商要低,因此亚马逊股票的价值应当是年收入的两倍到四倍。根据这条标准,他认为十二个月内亚马逊股票就会跌回50美元。1999年初,亚马逊股票价格按拆股前计算已经达到了500美元。柯恩离开了美林公司并跳槽来到了在线股票中介公司Wit Capital。他前脚刚走,布罗吉特后脚就应聘了他的岗位,美林的高层主管决心要打入互联网IPO业务,雇佣布罗吉特的意图就是打造他们自己的玛丽.米克。

家园 飘飘然4

1929年9月,命运多舛的谢南多厄与蓝山信投公司首次亮相。当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写到,“如果疯狂必须存在,那么疯狂的宏大规模倒也有几分值得称道之处。”1999年初,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已经高寿九十岁了,依旧头脑敏锐言辞犀利。这一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亨利.布罗吉特的升迁标志着早已人困马乏的理性与常识阵营的最终失败。1月中旬,一家理财新闻网站CBS.Marketwatch.com上市了。股票定价17美元,开盘之后跃升到130美元,收盘价格是97.5美元,第一天增幅将近500%。几天之后,凯鹏华盈旗下的创业公司、提供快速上网服务且一直在亏损的At Home宣布收购了凯鹏华盈旗下另一家正在亏损的、由搜索引擎转型而来的门户网站公司Excite,支付的代价是60亿美元的股票。1月28日,雅虎宣布自己正在收购Geocities,出价是36亿美元支票——这一价格要比Geocities1998年的年收入1840万美元高出300倍左右。

假如这些事件让格林斯潘多少有些踌躇,那么他在明面上并没有显露出来。在1月底的国会山听证会上,俄勒冈州民主党参议员罗恩.威登询问美联储主席,互联网股票繁荣在多大程度上是基于稳健的基本面,又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炒作。格林斯潘这样回答了他的问题。

“首先,如果没有潜在稳健的基本面支撑,任何事物都是炒作不起来的。”

“潜在市场的规模如此之大。因此许多不同公司的潜力看上去都像空中画饼一样。无疑,很多股票价格突破顶板的小型公司都会成功,他们的股票价格还会升得更高。其余的绝大多数公司几乎一定会失败。市场的运作规律就是这样。”

“不过还有另外一些事情正在发生,同样非常值得关注。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说法是‘彩票原则’。彩票经营者们几百年来一直知道一条道理:人们愿意为了百万分之一的中奖机会支付比这机会价值更高的费用。彩票的利润历来源自于此。换句话说,目前互联网股票的价格本身就存在着彩票溢价。”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存在着更加基本的原则:股票市场寻求有利可图的投资,并且在利润实现之前将资本引向有希望的项目。这一点对我们的经济体系有利。事实上,所有这些炒作与疯狂最终依然会带来积极而不是消极的结果。”

这段话说得很拗口,但是“美联储的温和天才”(在格林斯潘发表这番言论之后几周,《今日美国》用这句话形容过他)已经将自己的看法表述得非常明白了。他要还想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恐怕就只能在镜头面前公开购买eBay与亚马逊的股票了。格林斯潘显然认为,向互联网股票投资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对美国有利。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真正的问题在于互联网股票上升的势头能够维持多久。美国在线的价值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最大的娱乐公司时代华纳。甚至就连最看好牛市的互联网分析师也不打算为此类估值辩护。能够将这一切合理化的唯一方式就是将互联网股票视为可以1:1兑换成美元的平行货币。当美国在线为网景支付42亿美元的时候,当At Home为Excite支付60亿美元的时候,当雅虎为GeoCities支付36亿美元的时候,它们支付的不是现金,而是用自家股票当做货币。如果按照美元衡量,这三笔收购案的价格简直不合理。但如果按照互联网美元衡量,这样的报价就多少有些道理了。投资者们评估在线商务的基础是他们的网站吸引了多少眼球,通过二合一。互联网公司可以获得更大的观众群,从而让股票价格再度攀升。

任何无限制增发的通货,无论是二十年代的德国马克还是六十年代的美元,都肯定会在某一时刻贬值,因为投资者们最终会对其丧失信心。就美元而言,美联储控制着增发率,而且基本上还算不错地维持着美元的价值。但是互联网股票的供应量是由风投公司与投资银行家们决定的。两者都有加速引发股票的强烈动机,而他们也正是这么做的。1998年2月10日一天内就有三家互联网公司进行IPO,每一家公司都代表了在线梦想的一个不同侧面。

首先是Prodigy,这家在线服务公司由IBM与西尔斯百货在1989年共同推出,当时曾被寄予厚望。这家公司代表了互联网股票不甚光彩的过去。过去十年间这家公司亏损额超过3亿美元,现在由Global Telecom掌握。公司的用户只有50万人,在上一个季度又亏损了1500万美元。即便在1999年初,将这样一家公司推向公众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于是Prodigy找上了贝尔斯登。TheGlobe.com成功上市之后,人们都将贝尔斯登当成了专干别人不愿干的业务的投资银行。这一次贝尔斯通又没有让人失望,为Prodigy公司发行了800万股,股票定价15美元,收盘当日收盘价是28又1/8美元。

位于滨州的创业公司VerticalNet代表了互联网的无限未来。这家公司运营了好几个网站,例如adhensivesandsealant.com(粘合剂与密封剂),testandmeasurment.com(测试与测量),meatandpoultryonline.com(肉禽类货品在线)。在华尔街以及其他媒体上,B2B商务被炒作成为了下一个重大发展(总得找个什么东西来替代宽带通讯,因为宽带通讯实在有点让人失望)。B2B商务覆盖了一切在线销售领域,从钢锭到打印纸不一而足。向来乐观的弗雷斯特研究公司预言道这一领域到了2003年的交易总额将会达到1.3万亿左右。VerticalNet似乎打定主意要利用这一增长势头,尽管该公司1998年的收入只有310万美元。雷曼兄弟为公司发行了350万股股票,定价16美元,发行当日收盘价45又3/8美元。

第三家公司Healtheon则算得上是互联网的现在。这家公司代表了吉姆.克拉克的IPO帽子戏法尝试。身为网景与硅图的创始人,克拉克在1995年离开网景之后创立了这家公司。从第一天起这家公司就长于概念且缺乏可供销售的产品。迈克尔.刘易斯在《新新事物》(The New New Thing)一书当中描述了怎样从一张白纸上的菱形图案起家的故事。克拉克在菱形的四个角上各写了一个单词:支付者,医生,供应商,消费者。他在菱形中间画了个星号,星号图代表Healtheon公司。这个星号将会借助在线网络将四个角联系起来,而这四个角代表了美国经济总量的1/6。凭借着这个魔力菱形,克拉克来到沙山路上与风投见面,并且宣布他打算“修正美国医保体系”,这一挑战最近刚刚让比尔与希拉里.克林顿夫妇败于马下。

鉴于克拉克在前两家公司取得的成功,哪怕他宣布自己打算进行商业化太空旅游也依然会被各路投资淹没。唯一的问题在于他会选择哪一家投资公司来支持自己。他选择了曾经支持过网景的凯鹏华盈与曾经支持过硅图的恩颐投资。利用这两家投资公司的钱以及他自己的一部分钱,克拉克雇用了一批印度软件工程师,告诉他们放手大干。至于究竟要干什么则是个谜,就连Healtheon的员工都不甚了然。当印度人撰写他们的第一批软件时,马萨诸塞州蓝十字与蓝盾协会拒绝购买。其他潜在客户的态度也不太乐意。尽管如此,1998年秋天摩根斯坦利依然打算推动Healtheon上市。网景团队再次走到了一起。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这次IPO的时机并不太好。《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新闻也没有帮忙。文章指出,目前医疗健康体系面临的大量问题——例如药品成本上升等等——都与互联网无关。就算与互联网有关,Healtheon的软件也还没有完工。到了10月份,克拉克与Healtheon总裁麦克.朗在欧洲与纽约往返穿梭,进行了一场效果很糟糕的路演。之后摩根斯坦利就推迟了IPO。

Healtheon需要更多的钱来发工资,克拉克也依然相信投资者最终能看到他的菱形具有怎样的魔力。于是他又拉来了2000万美元。1999年初互联网IPO再度兴起,他的观点也得到了证实。这一次摩根斯坦利甚至都没有进行路演,只是从硅谷请来了几位最大的投资人,让麦克.朗在他们面前口若悬河了一番。尽管Healtheon已经烧掉了将近1亿美元,但是这笔钱对于营销公司打算发售的500万股股票来说已经起到了足够的宣传效果。2月10日开始交易时,股票价格从定价8美元蹿升到33美元,收盘价是31又3/8美元,换句话说Healtheon的估价超过了20亿美元。吉姆.克拉克的传奇又续写了新的篇章。

家园 飘飘然5

投资泡沫此时已经扩展到了互联网股票之外,覆盖了整个科技领域。很多人都将互联网的崛起比作十九世纪的铁路狂热,人们常说当时盈利最大的公司还不是铁路公司,而是铁轨、枕木以及其他新兴网络必备器材的上游供应商们。如果用同样的经验来分析最近的世界,那么投资者们正在购买一切与互联网建设运营有关的股票,包括光纤制造商,电信通讯公司计算机公司以及科技产品零配件制造公司。

零配件制造商似乎特别值得投资。1996年4月,AT&T曾经的装备制造分公司朗讯科技进行了非常成功的IPO。朗讯科技似乎是信息时代公司的典范,这家公司将无与伦比的研发能力——贝尔实验室就是公司分支之一——与强力的产品生产线结合在了一起。公司上市之后不到几个月,在股票市场上的估值就超过了母公司。1998年朗讯科技净收入10亿美元。1999年4月,也是公司上市三周年,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了将近800%,并且成为了美国持有人数最多的股票。

思科公司制造了大量维系互联网运作的路由器,因此成为了投资者的另一位最爱。一群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于1984年成立了思科公司,并于1990年上市。接下来的几年里,这家公司利用自己的高价股票收购了很多掌握有价值科技的小公司。这一策略保障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在1999年1月底之前的6个月里,思科公司的收入超过了5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超过40%,而利润也超过了8亿美元。

对于路由器开关以及其它科技产品零配件的需求之所以迅猛增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1996年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电讯法案》。这份立法旨在削减产品价格,提升消费者服务质量,但同时也要刺激各家公司向克林顿政府口中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根据这项法案,不同地区地方与长途电话公司只要遵循特定的条件就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与此同时,法案也鼓励新成立的电讯公司进入任何他们能打进去的市场(在1996年之前,美国大部分州都禁止竞争公司进入本地电话市场,众多小型电话公司各自垄断着自己的地盘)。

到了1999年春天,1996年的《电讯法案》已经实现了当初打算实现的一部分效果。在长途通信市场,法案掀起了一场价格大战。将长途电话的费用降到了几美分的水平,沉重打击了AT&T以及Sprint等电话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过法案在降低本地通话费用方面就没那么成功了,因为地方电话公司采用了一系列拖延政策来避免真正的竞争。至于刺激投资的目标则实现得极其彻底。在1998年到2000年之间,埋入美国地下的光缆长度翻了五番。到这一时期结束时将会出现整整十二家全国光缆网络,每一张网络的传输能力都比最早的互联网高出几百倍。按照阿尔.戈尔当年的设想,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规模将会与洲际高速公路相提并论,如今他的愿景终于实现了。但是很多新增设的路由器上根本没什么流量,而这些路由器的运营商们的财务状况也非常紧张。

1999年初,任何人如果胆敢质疑电讯能力的扩张都会遭到忽视。例如AT&T,Sprint以及世通公司这样的大型运营商正在大量投资兴建各自的全国网络,很多后起之秀例如环球电讯、Level 3 Communication以及Quest也在修建自己的地方网络。用来资助网络建设的大部分金钱都来自华尔街。此时华尔街已经全盘接受了以下理念,即计算机与娱乐即将合流的局面将会带来几乎无限的网络能力需求。例如世通公司、环球电讯以及Quest这样的公司都通过借贷的方式来进行大部分融资。购买债券的买家们原本应当是老练的投资者,比如保险公司与互惠基金经理。但其实大多数投资者都很乐意收取红利,却不去审视自己掏钱支持的网络能力大幅扩张背后的逻辑。

假如投资者的眼光再仔细一点,他们原本可以省下很多钱。互联网流量依然涨势强劲,但是并没有像早期那样每一百天翻一番,而是每年才会翻一番。与此同时,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利用现有光纤传递远远更多的信息。事实上在过去三年里发生了大量的科技进步,以至于现有网络的传输能力整整提升了一百倍。任何一位房地产商都知道,稳定增长的需求与飞速增长的供应是泡沫最终破灭的配方。在八十代早期的休斯顿,这一配方导致了几十座空空如也的写字楼,假如同样的事情在赛博空间上演,结果就将会是几万公里没人使用的缆线。

当时科技行业当中极少有人愿意考虑这样的可能性。当《商业周刊》发表自己的第二份科技公司年度评选时,网络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主宰了表单。《商业周刊》为了所谓的“信息时代大挖掘”而欢呼雀跃,认为到了2002年美国公司在互联网设备上的花费将会翻三番,超过2000亿美元,而且所有这些新增传输能力肯定会有需求。此时已经有1亿7000万人连接上了互联网,每天都有一万个网站上线。“就在六年以前,互联网还只是科学家与大学之间充满宅气的联络方式,”作家史蒂夫.汉姆声称,“现在互联网将会成为全世界的中央神经系统。”

家园 15,网络女王1

艾克顿公爵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华尔街上有另一套说法:金融成功导致腐败,绝对金融成功导致绝对腐败。政治腐败的表现形式是贪污受贿,金融腐败则往往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力。1999年初的股票市场并不太待见谨慎与常识。由于每一个卷入互联网泡沫的人创业家、风投、投资银行家、股票分析师、互惠基金经理、一般投资者甚至记者都在对市场提供的刺激作出反应,谨慎与常识也就越来越难以寻觅了。玛丽.米克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作为一名诚实且心地善良的女性,她发现自己受困于投机泡沫的内在逻辑,而泡沫的膨胀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就像很多其他人一样,她最终也屈服于泡沫的逻辑,并且做了很多日后后悔的事情。

自从1996年弗兰克.夸特龙和他的同事们离开摩根斯坦利另立山头以来,米克就成了摩根斯坦利在互联网IPO领域的杀手锏。每周都有几十位风投与互联网创业家想与她取得联系,希望摩根斯坦利能帮助他们的公司上市。凭借着米克本人的能力与摩根斯坦利的手段,任何公司的IPO都几乎一定会实现。身为分析师,米克的职责是向投资人提供客观建议,但她同时还身兼投资银行家的角色,需要吸引并促进由摩根斯坦利发行的股票,这样一来她的处境就非常矛盾了。

为了避免上述利益冲突,投资银行一般至少会假装维持一下研究与投资银行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城。作为研究部门的雇员,米克原本不应当接触任何上市公司的内部信息,例如公司未来的收购计划,而投资银行家往往知道。假如她确实获得了此类信息,那别人就会认为她“逾越了长城”,因此不能再为这家公司撰写推荐文章了。但是鉴于互联网公司在IPO之前都不是上市公司,米克造访这些公司也不算坏规矩。她可以为公司的业务说好话,从而帮助他们上市。在典型的IPO当中,她会指导互联网公司如何向投资者表现自己,陪同公司高管至少参与一部分路演。然后在IPO之前几天她还会教导摩根斯坦利的销售团队如何营销这家公司的股票。股票开始交易25天之后——这是法律规定的最短时间——她会开始报道这只股票,而且几乎总会提供详尽的购买推荐。甚至在IPO开始之后,米克往往还会与公司保持联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她都不会下调该公司的买入评级。

米克这样为自己的双重角色进行辩护:她指出每十项IPO申请至少会被她拒绝九项。尽管人们普遍将她描述成为互联网股票的领军人物,但这种说法多少有些误导。她的荐股清单并不算长,而且绝大多数股票都是摩根斯坦利的客户,比如美国在线、亚马逊、雅虎、At Home、eBay、VeriSign以及其他几家公司。米克在考虑是否支持某家公司之前,这家公司必须要满足三项标准,这也是她一直坚持的互联网投资三原则:首先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其次是稳健的管理层,最后是原创性的产品。起初维持这三项原则还算容易。米克曾经率先承认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没资格上市圈钱(不过Healtheon对她来说是个例外)。可是随着互联网繁荣逐渐挺进,维持高标准乃至维持任何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难了。TheGlobe.com的上市正是米克放弃三原则的转折点。当初她拒绝与这家公司有任何瓜葛,然后她就眼睁睁的看着贝尔斯登——她甚至都不认为这家公司是个值得考虑的竞争对手——不仅将TheGlobe.com包装上市,而且还获得了史上最大的交易首日涨幅。

IVillage的IPO发生于1999年3月,也是米克职业生涯的另一块里程碑。这家女性网站共有14个频道,题材包括恋爱、健康与星运。公司创始人坎达斯.卡朋特曾经是 QVC以及Time Life的高管。自从公司于1995年成立以来,经营层的动荡就一直使其立足不稳。三年内IVillage烧掉了6500万美元,1998年一年就亏损了4370万美元,而收入却只有1500万美元。摩根斯坦利回绝了安排IVillage上市的机会,高盛随即介入并且赌上了自己的名声。这个决定看上去并不太靠谱,因为就在IPO之前一周,IVillage的四位首席财务官之一公然指控这家公司采用了“不恰当的”审计手段来鼓吹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收入。“根据我在IVillage的工作经验,以及就我对该公司的了解,我今天很难以首席财务官的身份带领这家公司上市,”曾经在《华盛顿邮报》工作了十二年的乔安.奥洛克.辛德曼这样说道。如果换一个场合,像这样的指控——IVillage对其予以强烈否认——肯定会让一家尚未经受检验的公司的IPO轰然脱轨。但是投资者们忽视了辛德曼的指控,而高盛也咬牙挺了下去。IPO即将发生之前几天,高盛将股票的估计价格从22美元提升到了24美元。3月19日,365万股IVillage股票开始在纳斯达克交易,一开盘就从24美元跃升到了80美元,整整上涨了233%。首个交易日结束时,IVillage的价值大约是在19亿美元左右,卡朋特的身价达到了8000万美元。就算按照互联网的标准,对于一家如此麻烦缠身,正面临着来自奥普拉.温弗瑞与迪斯尼公司的密切竞争的公司来说,这个价格也算是高的吓人了(温弗瑞与迪斯尼都投资了一家同样主打女性市场的多媒体公司Oxygen Media,旨在与IVillage竞争)。

这两起IPO让米克看得哑口无言。“每一起IPO的筛选标准都比之前放宽了一点。”IVillage在华尔街首度亮相几天之后。她这样告诉《纽约客》。“有时候你必须要高呼停手。”在这些日子里,米克面前的互联网创业家们并不满足于通过IPO赚取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他们一次就想筹集几十亿美元。这些人都将自己的公司与雅虎或者eBay相提并论,这两家公司当时的市场估价分别是35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假如米克表达出任何疑虑,想知道公司究竟有多大可能获得如此之高的估价,这些创业者就会扭头去找另外一家投行上市。“我们正在目睹第二代互联网创业家的涌现,杨致远与马克.安德森在他们眼中只是赶超对象而已,”米克抱怨道。“他们一开始的期望值就比第一代前辈高得多。第一代创业家往往会说:‘这也太了不起了,我现在值10亿美元了。真难为情啊,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呀?’现在的第二代创业家们却说,‘他要是能赚20亿美元,那我也能啊!’”

很难说米克愿意将自己的批评推进到何种程度。假如她真的想要采取鲜明立场,完全可以将市面上几只领跑的互联网股票进行降级处理,比方说eBay当时的股票总价值已经达到了年收入的1600倍。不过米克并不愿意这么做。相反她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打开了eBay网站。“这里有190万件待售商品,”她说。“去年12月底才只有100万件,还不到三个月网站的流量就几乎翻了一倍。”米克一边说一边点击打开了几项正在进行的拍卖,指着几件正在出售的不常见物品说道,“我们从没见过增长这么快的公司。在我心目当中,这个商业领域的总计市场价值在两年之内肯定会超过今天的水平,问题仅仅在于哪些公司能够成功,哪些将会失败。我觉得真正成功的公司不会太多。”

米克并不相信eBay的股票就一定值得公司年收入的1600倍。但是如果她将股票降级而股票却继续走高,那这个错误也太难看了。她以前就犯过这种错误,1997年At Home上市之后不久,米克决定给这支股票一个中评,因为股票的攀升速度太快了。可是随着股票价格继续上升,她看上去也颜面无光。如今的情况要更加疯狂,她经常接到大投资人打来的电话,希望她能建议他们如何投资互联网。甚至全国最大的互惠基金麦哲伦基金都在购买互联网股票。米克在美林公司的对头亨利.布罗吉特刚刚发表了一份报告,在其中他承认互联网股票确实存在投机泡沫,但依然建议投资者继续买进。“总体而言互联网股票现象或许是泡沫,但是这里的泡沫至少在一个方面不同于其他泡沫:持有这些股票的基本面理由很充足,这些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增长非常快速,而且威胁到了现有经济体许多领域的现状。”

布罗吉特当初从米克手里抢走了亚马逊的上市业务,现在又打算挑战米克作为受人引用最多的互联网分析家的地位。他最近的一份报告起名为《审视我们的互联网投资哲学》,这篇文章的用意显然是挑战米克在知识领域的领导地位。布罗吉特承认,按照传统观点来看,互联网股票看上去总是“昂贵得可笑”。但是他依然认为这些股票确实是有价值的投资,因为它们具有几乎无限的潜能。“当雅虎上市的时候,看上去好像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不过是一张网络清单而已,可是每年收入却有100万美元,股价达到了10亿美元。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可以理解地)对这样的狂乱疯癫感到幸灾乐祸。但是这些投资人们没能问自己两个问题:首先这家公司究竟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其次这家公司的成长速度有多快。于是他们就错失了发财良机。对于此类投资来说,我们可以说真正的风险并不在于赔钱,而在于错过机会。”

布罗吉特还指出,供需关系的准则而不是年收入或者盈利才是决定用股互联网股票价格的关键因素。尽管这一轮IPO方兴未艾,互联网股票的供应依然非常受限。许多互联网公司仅仅将一小部分股票拿出来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绝大部分股份依然掌握在原始投资人手里。这么多人都想参与互联网股票繁荣,而可供交易的股票又这么少,因此股票价格也就只能往上走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米克很担心自己的行为就像阻拦火车一样危险。“我不想成为互联网股票的招牌人物,”她说。“同时如果我直接说:‘基于传统估值方法这些股票遭到了高估’,那的确很容易。这些股票会跌两个礼拜,然后继续走高,因为现金流还在继续驱动这个领域。”

通宝推:bayerno,
家园 网络女王2

尽管玛丽.米克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但是她依然在以毫不放松的步伐推进着互联网股票IPO。她早中晚三顿饭都要赶饭局,经常编写研究报告直到深夜。纽约与旧金山航班的机组成员都成了她的熟人。他们很幸运,想与米克见面就好像想要觐见教皇一样困难。每天她都会收到几百封邮件与电话邀请她参加公司会议,互联网会议以及媒体采访。维亚康姆集团董事长萨姆纳.雷德斯通想请她谈一下公司的互联网策略,摩根斯坦利的伦敦办公室邀请她到欧洲谈一下当地的互联网发展机会,芭芭拉.史翠珊想让她指点一下自己的投资策略。到了年底米克才意识到,有生以来自己第一次整整一年都没有观看任何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甚至都没有时间观看奥斯卡颁奖仪式。

为了多少缓解一下米克肩头的压力,摩根斯坦利还从罗伯逊.斯蒂芬斯雇用了一位投资银行家安德烈.德比格尼担任她的看门人与特使。每当米克尔应对正在准备IPO的互联网公司的时候,德比格尼则会审阅上百份怀抱希望刚刚起步的公司提交的申请。假如某家新公司看上去很有前途,德比格尼就会建议米克与管理层见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德比格尼向米克推荐的公司的质量也越来越差劲。网上商务领域显而易见的点子都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许多第二代互联网公司计划要么是对前人的借鉴,要么就敷衍了事。米克就像任何人一样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她依旧不愿将这片场地留给高盛,更不用说贝尔斯登与美林了。

就算没能让摩根斯坦利为某家公司进行IPO,米克依然会试图说服摩根斯坦利日后与这家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当她的上级阻止她为亚马逊进行IPO之后,米克公开支持了杰夫.贝佐斯的“迅速变大”策略,并且一直强力推荐买进亚马逊股票,尽管股票价格已经居高不下了。“如果亚马逊的商业计划能够执行到位,他们的生意将会非常强大,”她在1999年3月这样说道。“他们是在线销售书籍的领军人物,在线售卖音乐的领军人物,在线售卖影碟的领军人物,他们还会率领在线药店。问题在于究竟有多少门生意能够上线呢?我很相信,亚马逊将会占据在线销售市场份额的50%还多。这家公司将会成为一家超级零售公司。”米克的忠诚得到了回报。1998年底与1999年初,终于与巴诺书店分道扬镳的摩根斯坦利从亚马逊手中接到了一项油水丰厚的任务,帮助亚马逊销售总计5亿美元的高收益债券以及12亿5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这两次发行都是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手笔。但是摩根斯坦利轻而易举地就将这批债券销售了出去,并且挣到了丰厚的佣金。

米克同样也拉拢了eBay的首席执行官梅格.怀特曼。错过了eBay股票的IPO之后,米克一直希望得到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她飞到波士顿的洛根机场见到了怀特曼,为了难看的IPO演示表示歉意,并且交给他一份熠熠生辉的研究报告。怀特曼依然选择高盛公司进行IPO,但是米克并没有放弃。eBay股票开始交易前一天,她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几个月之后,当eBay决定第二次发行总计11亿美元的股票时,终于选择了摩根斯坦利与高盛一起共同承销。“从很多方面来说,米克都是一位杰出的顾问,”1999年3月怀特曼这样说道。“她对公司的看法非常卓越,她对于网络商务活动的思考非常细致,而且我非常重视她的意见。”

米克的老板也很支持她这种咄咄逼人的工作作风。就像他们在其他大型证券公司的同行一样,摩根斯坦利的经营者们也非常重视公司的名声,但是并没有达到重视利润的程度。互联网创业公司正在成为越发重要的华尔街利润来源。7%的IPO佣金只是个开始。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承销二次募股以及发行债券的高昂费用以及对合并收购进行咨询的顾问费用,就像亚马逊与eBay的案例所展示的那样。把所有这些业务加在一起。即便是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也能带来类似于蓝筹股客户一样的利润。正因为如此华尔街上几乎每一家公司才都在追逐互联网公司。

摩根斯坦利的高管们就像米克一样决心维护住公司的领先地位。但是当别人逼迫他们解释如何能够将根本不赚钱的公司推向公众的时候,他们就解除了自己的责任。“购买互联网股票的人并不认为他们正在购买摩根斯坦利、美国运通或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分部主管约瑟夫.帕雷拉在1999年初的一份报告中这样向记者解释道。“美国资本主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前投资资本是私人游戏,现在公众也愿意支持公司的增长,而这些公司基本全都是创业公司。基本上公众的看法是:‘我希望拥有每一家公司的股份。就算是我前十九次都赌错了,只要第二十次碰上一家雅虎也能翻本。这就叫创造机会,这就叫创造财富。没错,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这就是彩票。但这也是国家进步的根本。”帕雷拉身材高挑,留着一口美髯,全身笼罩着一层波澜不惊的气质。他在华尔街上打拼了整整二十七年,在八十年代与其他人一起建立了华瑟史坦佩雷拉集团,这家投资银行专门擅长为卷入恶意收购的公司提供顾问服务。雅虎和亚马逊的股票估值令帕雷拉非常意外,但是他并未因此丧失风度。“这些股票遭到了高估吗?”他镇定地说道,“恐怕很多股票确实如此,但我觉得我并不会使用过分这个词。”对于米克当前的媒体明星地位他同样处之淡然。“玛丽是个万里挑一的人,这一点与她的个性、奉献精神与气场有关。如果她是一个钢材行情分析师,那你今天也不会来采访我了。玛丽是个适逢其会的人,这一点可是极大的幸运。”

家园 网络女王3

德比格尼建议米克亲自造访的公司当中就有普利斯林。1998年夏天,德比格尼驱车来到斯塔姆福德,见到了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布拉德克。这次见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纽约的路上他在车里给米克打电话,敦促她尽快到康涅狄格来一趟。1997年7月,杰.沃克成立了普利斯林公司,此前他身为创业者已经有十五年了。他最成功的创业项目名叫NewSub Services,是一家售卖杂志订阅的直销公司,促销手法则是在信用卡账单上做广告。这家公司的年收入达到了2亿5000万美元。沃克将普利斯林形容成为“需求收集体系”。去除掉营销行话以后,这家公司的实际业务就是让航班以及饭店将没人使用的座位与客房便宜卖出去,而不至于伤害到他们整体的收费结构。廉价出售的机票不可退换,而且旅客必须愿意搭乘任何航班飞行并中途停靠,比方说买了廉价机票从纽约飞到迈阿密的乘客很可能要经停孟菲斯。这些限制旨在预防商务旅客利用普利斯林公司购买廉价机票,假如航班认为沃克的公司会将原本打算付全款的旅客变成斤斤计较的打折店顾客,那他们肯定不会提供任何座位。

普利斯林公司的商业模式无疑非常聪明,但是这一模式究竟是否有效就没那么确定了。为了推升收入,公司不得不按照高于一般乘客的价格从各大航班购买座位,然后自行填补差价。这种行为背后的理由就像亚马逊赔本买书再倒贴钱发货给顾客一样:只要销售额增长足够快,净利润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作为亚马逊的最大支持者之一,米克很难不认同这一策略。自从撰写了《互联网报告》之后,她对网络经济的基本看法就没有改变过:电子商务的样貌最终会向软件行业靠拢,每一个细分市场都由一两家大型玩家主宰,所有其他人都会灭绝。为了熬过数字达尔文主义的筛选过程,必须要在任何竞争者出现之前牢牢把握住市场份额。普利斯林公司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除了补贴顾客之外,公司还花大钱做广告。1998年普利斯兰的营销开支大约是2500万美元,或者说公司年收入的2/3。对米克来说这是强大而不是弱点的表现。“这叫做理性的莽撞,”她这样解释道。“如今是塑造品牌的时候,是争夺地皮的时候。”

1998年圣诞节前夕,普利斯林公司邀请了几家投资银行来相互竞争IPO业务。这次IPO预计在来年春天进行,摩根斯坦利与高盛公司都参加了这轮竞争,玛丽.米克的名声是最终一锤定音的关键因素。“我们觉得玛丽是最棒的。我们最终选择摩根斯坦利的原因就在于她。”布拉德克说道。“她这人很可信。”鉴于IPO市场如此热火朝天,谁也不会怀疑普利斯林公司的IPO将会一炮打响。分析师们早已将这家公司当成了下一家eBay。就像eBay一样,普利斯林没有仓储占地,员工人数不到二百人,商业模型看上去也很可以应用于其他市场。在过去几个月里,这家公司还尝试着销售过汽车、酒店客房以及贷款。

1999年3月29日。也就是普利斯林公司预计上市日期的前一天。道指收盘点位首次超过了1万点。这一点及时地提醒了人们,互联网股票狂热属于远远更广大的社会现象的一部分。1993年1月,当马克.安德森在万维网上发布了Mosaic浏览器的时候,道指的点位大约是3000点。1995年夏天网景上市的时候,道指依然没有超过5000点。现在道指已经达到了五位数,而华尔街的牛派们依旧丝毫不认为股市涨势将会到此为止。“股市现状表明美国经济状态优越,”艾比.约瑟夫.柯恩这样告诉《华盛顿邮报》。“我相信牛市还会继续,直到经济恶化为止。而我还没有看到经济恶化的任何迹象。”拉尔夫.阿卡姆珀拉同样兴高采烈。“这可不是什么天花板,而是地板,”他这样评论1万点大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早晚会居高临下俯瞰这个点位的。”

这一天停盘之后,摩根斯坦利的IPO团队凑到一起。为第二天早晨即将上市交易的1000万股普利斯林股票进行定价。他们估计发行价格大约是在7到9美元之间,换句话说普利斯林的估值是11亿5000万美元左右。路演非常成功,以至于这一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决定究竟应该提价多少并不容易。鉴于普利斯林公司还没有挣钱,收入也只有3500万美元,银行家们在商学院里学来的估值公式根本没有用。米克、布罗吉特以及其他互联网分析家们发明的新方法同样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后者需要估计某个公司涉足市场的总规模以及该公司能够占据多大市场份额,但是就普利斯林来说潜在市场很难定义。如果仅限于航空机票的话,那市场实在太小,根本对不起10亿美元的估价。如果扩展到饭店、贷款、汽车以及其他商品的话,那就谁也不知道这个市场究竟能有多大了。唯一显而易见的路标就是其他互联网公司IPO的估值,但就算这些信息也没什么帮助。半年以前eBay发行了价值7亿美元的股票,现在这批股票已经翻了30倍。一位参与了普利斯林定价会议的与会者将互联网公司股票估值的过程比作扔飞镖。估值的目的是要将股票价格定得足够高,好让公司满意,同时还要足够低,好让投资者们有钱赚。最后摩根斯坦利干脆把发行价格翻了一番,定价为16美元,这样一来普利斯林公司的市场资本估值大约是23亿美元,也是到此为止任何互联网公司IPO的最高估值。

到了第二天早上,普利斯林公司的估值跳到了100亿美元。这一天玛丽.米克在早上7:35就坐飞机飞到了旧金山。她原本要在当天下午为某家互联网公司进行一场IPO注意事项讲座,到了晚上与第二家互联网公司见面,第二天早上还要与第三家见面。在旧金山落地之后她给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这才意识到刚刚发生了什么。几天之后,她抽出几分钟时间与一位记者谈到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互联网股票的需求如此狂热,难免使她想到了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区别只在于我们现在创造了真正的价值,而郁金香球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家公司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但是随着每一起IPO取得成功,米克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普利斯林的IPO尤其令她的恐惧达到了新的高度。互联网股票繁荣就像唱歌的调门一样不可能无限上升。“我觉得今年某些时候互联网股票将会迎来一轮大调整,”她说。“我认为大调整非常健康,我个人很欢迎这种事的到来。”

家园 网络女王4

普利斯林的IPO之后又过了两天,雅虎同意支付61亿美元收购Broadcast.com。这笔交易恰好在愚人节当天得到了宣布。Broadcast.com在此前一年的夏天上市,估值3亿美元,从那以后公司的商务处境就没有改变过。直到此时公司依然并不拥有任何内容,音频质量依然尖细刺耳,而且公司依然还在不断赔钱。1998年Broadcast.com的销售总额是2230万美元,赔了1640万美元。雅虎愿意支付的价格是Broadcast.com年收入的275倍。当然雅虎并没有支付真钱,而是支付了自己的股票,就像同年早期36亿美元的GeoCities收购案一样。

互联网IPO的洪水还在继续泛滥。4月8日,Value America上市了。股票定价23美元,收盘价55美元,公司估值超过了20亿美元。公司创始人克莱格.维恩曾经是一名推销员,此前已经将一家上市公司搞到破产了。如今他乘坐私人飞机到处出行,还认为自己有条件在2008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他将Value America称作互联网上的沃尔玛,不过是一家没有任何库存的沃尔玛,一家“毫无摩擦力”的公司。根据维恩的愿景,一名顾客无论任何时候买了电视电脑或者一瓶阿司匹林,公司都可以将订单直接发给生产商,而生产商则可以将商品直接发送给顾客。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上游制造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发送单件商品,不过维恩与他的支持者们——其中包括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并没有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而感到太放心不下,投资者们也并不太担心。

1999年初到4月中旬这段时间里,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翻了一番。4月12日发行的《行业标准》捕捉到了当时的氛围。这期刊物的封面人物是普利斯林的杰.沃克与Broadcast.com的创始人马克.库班,搭配的大标题是《本周的亿万富翁》。在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指出,年初刚刚加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美国在线如今的市场估值是1370亿美元。一年半以前投资这家公司股票的10万美金如今已经增值成了130万美金。在一篇名为《我想相信》的专栏文章当中,《行业标准》的执行新闻总编迈克尔.帕森指出,投资者们“在许多错综复杂的商业故事头上押上了几十亿美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不如直接去拉斯维加斯玩轮盘赌……怀疑主义者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人类愚蠢的悲哀证明,而信念坚定的人们则会指出拉斯维加斯原本就是美国成长最迅速的城市。”

4月26日,《纽约客》发布了对于米克的专访,其中也包括了她认为明年某个时候互联网股票将会大幅下跌的预言。自我调整的过程立刻就开始了。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下跌了超过50点,或者说将近19%,落到了224.85点。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绝大多数主要互联网股票都经历了陡峭的下跌。亚马逊从209美元跌到了110又13/16美元。eBay从209.5美元跌到了136美元,美国在线从151美元跌到了102又13/16美元。在这一阶段,互联网股票的狂热已经太深入了,这种程度的调整根本制止不住股票上升的势头。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将这一轮抛售当做不可避免的波折。与此前几次调整不同,这一回的调整并未打断互联网股票IPO的势头。

米克的专访文章发表之后又过了四天,位于纽约的互联网公司Razorfish也上市了。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为公司发行了300万股,定价26美元,当日收盘价翻了一番还多,达到了33.5美元。Razorfish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为其他公司设计网站,客户包括嘉信理财、CBS以及时代华纳,不过这家公司对外却声称自己是“全球化的数字化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创始人之一克雷格.卡纳里克认为自己好比先知,他对《纽约》杂志声称自己是“背负着大量罪恶感的犹太人,稍微遭到了误解,希望改变行业,多少有些才华。”在纽约以及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人将运气当成了天赋,卡纳里克就是其中之一。在此前的几周以至几个月里,很多硅巷公司都上市了。其中包括打算成为拉美地区的美国在线的Star Media Network,提供免费邮件服务d的Juno Online Service,还有销售服装与化妆品的Fashionmall.com。这批公司当中没有几家能够满足米克为互联网创业公司设定的成功标准。但是它们全都找到了投资者。另外一家米克根本不想扯上关系的公司也是一样:詹姆斯.克莱默的TheStreet.com。

詹姆斯.克莱默主办的这家财经新闻网站是互联网经济当中很值得研究的案例。从业两年半之后这家网站的订户只有五万来人。其中很多人都是被廉价订阅费吸引来的。1998年TheStreet.com的亏损总额达到了1630万美元,而年收入只有460万美元。1999年第一季度情况也没有好转,公司亏损额720万美元,收入只有不到200万美元。分析数字也是无济于事。1998年TheStreet.com在营销方面花费了900万美元,招募来了两万多名付费顾客,意味着要花费450美元才能招来一位缴费99.95美元的用户。网站还吸引了一部分广告,但是将近一半的广告都来自一家公司,也就是日内交易者们最喜欢的在线经纪公司Datek Online。审视了一番TheStreet.com之后,米克合情合理地认为这家网站的用户就只有个人投资爱好者而已,这个用户群过于狭窄,支撑不起可行的商业模式。

克莱默则有不同看法。他声称摩根斯坦利打算经办公司IPO,但是他选择了自己的老东家高盛。此时的克莱默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健谈纹章,尽管上面也有几处剐蹭。他的对冲基金在1998年表现很差,到了年底好几位投资人都试图撤资。甚至就连TheStreet.com共同创始人马蒂.佩里茨都开始质疑克莱默最近的投资表现了。与此同时克莱默的媒体职业也步履蹒跚起来。圣诞节前不久他告诉观众,他打算做空一家位于达拉斯的小公司WavePhone,这家公司的股票随即崩溃,那以后CNBC就将他停职了。事实证明克拉默并没有做空这支股票,最终他也再次回到了荧幕上(这起事件最终促使CNBC引入了针对来访嘉宾的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

从始至终克莱默都在以狂热的步伐一边交易一边写作。许多传统媒体公司都很想与他拉上关系。1999年1月,《纽约时代》支付1500万美元购买了TheStreet.com的少数股权。几个月之后罗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也同意向其投资750万美元,投资项目包括在FOX开办TheStreet.com的专属电视节目。这笔投资让TheStreet.com拥有了进行IPO所必须的可信度,高盛公司也同意为其发行股票。1999年5月10日,TheStreet.com在纳斯达克发行了550万股,定价19美元,开始交易之后的最高点位是73美元,收盘价是60美元。交易首日涨幅216%。按照收盘价计算,TheStreet.com的估值是15亿美元,克莱默本人持有的股票价值是2亿300万美元,佩里茨持有的股票价值是1亿8200万美元。曾任《华尔街日报》记者、现任TheStreet.com主编的大卫.堪萨斯持有的股票价值是910万美元。克莱默的姐姐与父亲从费城赶来与他一起庆祝。“我太激动了,”他告诉《今日美国》,“TheStreet.com是人民的选择。如今人民投票选择股票。他们选择了互联网,也选择了未来时代的先锋。”

家园 16,交易的国度1

宽街五十号是一间造型老派的写字楼,位于纽约证券交易所附近。每一层楼上都有好几家租客,电梯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怪声,门房总会在你经过时投以疲惫的一瞥。1999年春天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大约有四十人坐在大楼十七层的一间会议室里,其中有两名女性,一名黑人,一名亚裔,剩下的全都是白人。绝大多数人看上去都有四十来岁了,也有少数几个人只有二十五六的样子,还有几个人看上去马上就要退休了。他们来自布鲁克林区,皇后区,长岛,新泽西,还有温切斯特,最远的人来自爱荷华。人们的着装都很随便,大多数人都穿着网球衫与牛仔裤,不过还有两个正统派犹太人穿着白衬衣,还有一个人一本正经地穿着全套西装。窗外传来一阵阵车流与警笛的声音,以至于很难听清会议室前方的两个人的发言。他们正在描述他们身为职业交易员的经历。

“我早上一起床就会打开CNBC,”兰迪.古腾堡这样说道。此人有些谢顶,留着山羊胡子,看上去三十岁刚出头。“我想看看未来在哪里,我要听听他们说什么,哪些股票已经进场。我要看看当天晚些时候的嘉宾是谁,我只要一听说某某人要到CNBC做节目,我就会问自己,‘出什么事了?’迈克尔.戴尔不会讲坏消息,比尔.盖茨不会讲坏消息,他们只要开口就一定是在讲好消息。所以我就去买股票了。”古腾堡此前为雷曼兄弟与保诚贝奇工作过,在过去两年里,他在百老汇交易所租用了一张写字台和一部交易终端。正是这家交易所组织了这次讲座。“我曾经一次交易两三只股票,现在我的屏幕上总会有十来只以至于二十只股票,我的交易时间最短是十秒,最长是半天,一般来说是从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之间。”

另一位发言人是一个身材壮实,穿着T恤牛仔裤的年轻人,名叫巴里.斯洛美克。他曾经为嘉信理财工作,后来因为“无聊的要死”而辞职并且成为了一名交易员。“老实说,起初六七个月我被市场修理的不轻,然后我就开始赚钱了。这完全是信心的游戏,我花了一点儿时间才有信心交易上千只股票。雅虎依然吓得我魂不附体,因为这支股票太难琢磨了。我手里要是有雅虎的股票,那我总是在想‘怎么才能脱手呢?’”有几位听众紧张地笑了起来,他们每人都支付了1500美元参加这次为期五天的交易培训课。

古腾堡与斯洛美克讲完之后开始接受观众提问。一位中年人询问他们做不做隔夜交易。“开始我不建议这么做,”古腾堡回答道。“你不需要额外的风险。但当你在赚钱的时候就无所谓了,这些日子里我经常抱着某几只股票过夜。昨天晚上我就抱着E*Trade与Siebert的股票过了一夜,因为这两只股票都被打压得太惨了。”提问人并不满意,他最想知道的就是古腾堡因为隔夜交易而损失了多少钱。“巴西货币贬值的时候我入场了,赔了70000美元。那次的经历太糟糕了,我还从来没有赔过这么多钱呢。”听众们纷纷投来关切的眼光,“那你抛售了吗?”有人问。“不,我坚持住了。到最后我又挣了15000美元。”古腾堡一脸坏笑说道。“我知道这种事听上去挺奇怪的,但有时候情况就是这样。”

马克.弗莱德弗蒂格是接下来的发言人。他身材中等,略显发福,留着一头黑色的长卷发,面容很和善。“流动性才是关键,”这是他的开场白。“所以股票市场才是投资的最好去处。你可以在50美元买进,在49又7/8美元卖出。你还能在其他什么地方做到这一点呢?你的汽车有流动性吗?不。你要是想卖车而且还想卖出公道价钱,短了需要三个小时,长了则需要三个月。”弗莱德弗蒂格在1995年建立了百老汇交易所。此人以前做过期货,也是美国股票交易所的成员。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MBA学位,此前为摩根斯坦利以及瑞信一波工作过。后来他认为监管放松与科技进步带来了交易股票的大好机会,而且这些机会远远超越了E*Trade与嘉信理财的服务范畴。假如一名嘉信理财的投资人在电脑上查询股票报价,他看到的价格仅仅能起到指示效果而已。假如此人真想下单,就必须依赖嘉信理财从庄家手里找准这支股票的最佳价格。如果是雅虎与亚马逊这样波动极大的股票。股民的实际买卖价格与他看到的报价之间并没有多大关系。

例如百老汇交易所这样的公司则有着另一套工作机制。他们的计算机将交易者与纳斯达克市场网站以及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其它几家电子交易所相连。对于任何一支股票来说,交易者都能看到可供交易股票定数量、股票报价以及卖家身份。只要按动几个按钮交易者就可以接受报价,或者在屏幕上贴出自己的报价以供他人考虑。有史以来第一次,普通投资人终于可以与职业投资人同场竞技了。

弗莱德弗蒂格解释道。日内交易的目标就是要在电子市场快进快出,积小胜为大胜。在50美元买进,在50又1/8美元卖出。在50又1/8美元买进,在50又1/4美元卖出,等等。“日内交易的两项成功诀窍分别是或金钱管理与时间掌握,赔钱的第一原因是不知道止损,”弗莱德弗蒂格说。“如果情况顺利就继续交易,如果情况不顺利就放慢步伐。要像四分卫那样思考。”在熟悉市场之前,新手每天的交易额不应当超过100股,价格应当在5美元到55美元之间。应当避免上涨幅度最大的前二十只股票,“因为吃人的鲨鱼都在那里游荡”。最重要的是,假如市场情况不利就应当及时收手,“赔钱的时候还加倍买入的人最终都会被活埋。”

根据弗莱德弗蒂格的说法,日内交易听上去似乎是挺合理的职业。当然听上去并不简单——“最初六个月将会很困难,现在我就跟你这么说”——但是听上去又并非难以应付,就像学习新的体育运动一样,只要勤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日内交易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可能性有关,”弗莱德弗蒂格很有哲理地说道。“在任何时刻,供需关系都会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富达国际的某人可能会决定抛售自己手中所有的戴尔股票。市场比人强,所有人都有吃亏的时候。”为了解释他的论点,弗莱德弗蒂格将百老汇交易所的交易员谢尔盖.米尔曼请到了台上。米尔曼是一名二十五岁的俄国移民,几个月之前刚刚登上过《福布斯》的封面。“谢尔盖在二十天里有十九天能挣钱,不过他赔钱的时候也不会赔太多。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本。假如你每天都能赚五百美元,那么一年就能赚十二万五千美元。假如你每天能赚二百美元,那么一年就能赚五万美元,这就很不错了。”

听众们似乎有些将信将疑,有几个人看着地面不说话。他们花了1500美元并不想学每年如何赚五万美元。他们希望成为下一个谢尔盖.米尔曼。按照《福布斯》的说法,去年一年他就赚了140万美元,扣除佣金还剩80万。他们希望成为下一个杰夫.库珀,《短线交易圣经》的作者。此人已经购置了两套豪宅,一套在贝埃尔,另一套在马里布。弗莱德弗蒂格当然知道听众们的心理,但是他必须要小心。最近日内交易的名声并不太好,马萨诸塞州总检察长起诉了百老汇交易所的一家竞争对手,声称这家公司诱导客户高估了盈利的可能性。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阿瑟.利维特旗帜鲜明地反对日内交易。他警告投资者,“投资应当做长线,而不是以小时或者分钟计算的短线。”弗莱德弗蒂格很反感这些攻击。他已经写了两本关于日内交易的书。他认为这种交易模式是一项革命性的进展,但他从来都不主张日内交易没有风险。除非能够通过交易一百股持续不断的赚钱,否则任何人都不应当承担过大的风险。首先要学会玩赌注只有几分钱的小牌局,牌技练熟之后才能坐到赌注更大的桌边。”

家园 交易的国度2

讽刺的是,证券交易委员会也要为日内交易的崛起承担一定责任。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为止,华尔街上的大公司都统治着纳斯达克股票的交易。1993年司法部进行了一项调查并作出结论。认为庄家们正在联手坑害散户,常用的手法是忽视他们的下单。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出了10亿美元的罚单,并且强迫华尔街公司必须执行比报价更佳的订单,还要公开展示其他电子交易平台的买卖订单。这项改革使得个人投资者能够准确地看到他们的买入价与卖出价究竟是多少,并且允许他们相互交易而不是必须通过庄家交易。他们只需要一块纳斯达克二级交易屏幕以及下载几个交易软件就可以了,这两样都能从百老汇交易所这样的公司那里获取。

到了1999年初,美国已经出现了超过六十家日内交易公司,它们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办事处将近有三百多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总部位于休斯顿的Momentum Securities以及总部位于新泽西的All-Tech Investment Group。按照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说法,日内交易公司的全职交易员人数大约在5800到6800人之间,此外大概还有几千名专业交易员利用日内交易公司提供的软件在家交易。就算把这些人都算上,严格定义的日内交易依然只是小圈子投资人的活动。

成为日内交易员的最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绝大多数日内交易公司都要求顾客在开始交易之前向账户中存入5万到10万美元。之所以要存入这笔钱是因为日内交易的关键就在于买卖大量股票,这也意味着耗费大量现金。按照业内的说法。一位典型的日内交易员一天要做三十五单,每一单大约700股。尽管日内交易员数量不多。但是他们的交易总量却不能小觑。1999年初日内交易总额达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的15%。如果不看整体数字,只看某些互联网股票——例如美国在线与雅虎——那么日内交易员的交易额占总量的比例还要更高。

鉴于这些入场要求,日内交易一直是富人的游戏——或者说至少也是押上未来的中产阶级的游戏。不幸的是,在后者当中有很多人的入行原因仅仅是为了甩开西装领带的职场约束,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挣钱。绝大多数日内交易员都受过高等教育。需要一定程度的智力与傲慢才能让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入职以来一直从事这一行的华尔街专业人士。尽管涉及金额很大,但是日内交易文化却相当随性。“采购员”(Shop Guys)——也就是在百老汇交易所这样的公司里肩并肩坐着的交易员们——往往都是些爱玩爱闹的人。他们会交换各自的战绩与交易策略,一边交易一边大口吞吃披萨饼(有些日内交易公司专门会为交易员提供免费午餐,这样他们就不必因为出门吃饭而暂停交易了)。与之相对的是“远行人”(Remote Guys),也就是在家工作的日内交易员。他们的环境更加隔离,倾向于在聊天室里花费大量时间搜集各种小道消息。有些人经常光顾TheStreet.com,这家网站也有自己的日内交易特约记者加里.史密斯。他是一位自由撰稿体育作者,并且也在位于康涅狄格的家里进行日内交易。

就像一切形式的赌博一样,日内交易也会上瘾。有些参与者将日内交易比作二十一点,另外一些人将其比作电子游戏。“任何人只要玩过小蜜蜂就知道其中的苦处,”1999年初,剧作家兼剧院导演史蒂夫.博都为《连线》杂志撰稿描述了自己的日内交易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算闭上眼睛也还是能看见那帮一闪一闪的小王八蛋。就算你去参加工作面试,血红色的小飞碟也会在眼前飘来飘去。日内交易与小蜜蜂的区别就在于用数字与股票标签取代了步步紧逼的像素外星怪物。”此外有些日内交易公司并不会像弗莱德弗蒂格那样充分告知客户将要承担的风险。“只要他们遵守规则就能成功,”All-Tech Investment Group的日内交易教练萨尔.吉亚梅斯这样告诉《华盛顿邮报》。“这就像高尔夫球一样,如果你站姿正确,挥杆姿势到位流畅,那么你击中球的机会就比击偏的机会大得多。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日内交易。”

从某些方面来说高尔夫球的比喻确实很准确:就像绝大多数业余高尔夫球手一样,绝大多数业余日内交易员的表现都很难看。马萨诸塞州当局调查了一家位于州内的日内交易公司,发现公司的68名客户当中有67人都在赔钱。就算他们的策略的确管用,业余日内交易员在支付了高昂的交易手续费之后往往依然要承受巨额亏损。随着参与交易的人们越来越多,血本无归的故事也越来越多:芝加哥有一位根本没有交易经验的服务员在日内交易场上挥霍掉了二十万美元的遗产;波士顿的一位退休老人在短短几个小时里花费掉了妻子二十五万元的积蓄;加州的一名银行职员辞去工作,用信用卡借款四万美元开始交易,并且很快赔了个精光。

四十四岁的亚特兰大居民马克.奥林.巴顿就是输家当中的一员。上千名美国人放弃了正式工作成为了日内交易员,巴顿可谓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他曾经是一名化学家,童子军领队以及耶和华见证人。辞去工作的时候巴顿与第二任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斯托克布里奇郊区。当初他还有正式工作的时候在巴克海德高档办公区待过一段时间,许多日间交易公司都在这里开设了办公室。巴顿在1998年开始在All-Tech Investment Group进行日内交易,到了1999年4月他已经赔了个精光,以至于账户都被关闭了。同年6月初,巴顿又来到附近的Momentum Securities,声称自己的身价是75万美元,并且写了一张87500美元的支票为自己开设了账户。

换了场地之后,巴顿的交易依然还在亏钱。尽管互联网股票正在经历结构调整,但他依然还在买进——尤其是亚马逊——希望能够翻本。他忽视了日内交易的金科玉律,根本没有止损的打算,因此在七八周时间内就赔了105000美元,不仅输光了自己原本的赌注,还倒贴了凭保证金借来的钱。1999年7月27日星期二,Momentum Securities向他发来了补充保证金通知:除非他还钱,否则他的账户将被关闭。那天晚上巴顿回到斯托克布里奇之后用铁锤砸死了妻子,将她的尸体锁在了衣橱里。第二天Momentum Securities又通知巴顿说他之前签发的一张50000美元支票被拒付了。这一次巴顿回家之后杀死了九岁的女儿和十二岁的儿子,将两人的尸体摆在床上,将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放在身边,然后留下了一封遗书:“我本来就没想再多活多久。我只想再多杀几个出于贪欲试图毁灭我的人。”

7月29日星期四,巴顿穿上平时交易时经常穿的运动短裤,开车来到了巴克海德。他首先来到Momentum Securities要求见一下经理,万幸的是经理出去吃饭了。于是巴顿走进交易厅,与几位同样身陷水深火热的交易员相互倾倒了一番苦水,然后说道:“今天行情确实很不好,不过还会变得更糟糕。”然后他就掏出了一支0.45自动步枪和一支9毫米手枪开始疯狂扫射,当场打死四人,打伤若干人。接下来他来到马路对面的All-Tech Investment Group,射杀了办公室里的经理,然后来到交易厅说道,“我希望我没有打扰你们的交易日,”随即又打死四人并且逃离现场。几个小时之后警方在一家加油站围住了巴顿,走投无路的他冲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最后一枪。

亚特兰大惨案揭示了日内交易的风险、损失与痛苦。All-Tech Investment Group的创始人哈维.胡特金曾经将日内交易称作“自从电视问世以来的最佳娱乐方式”,但是轻信的投资者损失掉毕生积蓄这种事可算不上什么娱乐。只有胡特金与其它日内交易公司老板才能持续地通过日内交易赚钱,因为他们收取了高昂的交易佣金。据统计,一般的日内交易员每年要买卖600万股。假设每交易一股要交纳两分钱手续费——这是很常见的收费标准——那么一年就要交纳12万美元。许多日内交易员的账户里一开始就没有这么多钱。因此认为日内交易相对便宜的看法只是幻觉,在个人赋权的市场炒作背后,任何华尔街老手都能看出日内交易的本质:顾客用自己的资本冒险,经纪人坐享其成。

家园 求教

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出了10亿美元的罚单,并且强迫华尔街公司必须填写比报价更有利的订单,还要公开展示其他电子交易平台的买卖订单。

...force the Wall Street firms to agree to fill any order that improved on the quoted price...

黑体部分还有没有更合适的译文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