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试论汉字的科学性(一) -- 大西洋14
美国英语服务社 组织编写 常叙平 译注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0.46元
当年国门初开,《英语九百句》曾因为简便实用,成为热门读物,成为中国人看世界的拐杖和眼镜。这本书由美国政府资助,朗曼出版公司发行,它也是为外派学习英语的人士,特别是初学者编写的。全书共60课,每课15句话,每课书只谈论一个话题,语言简洁、用词规范。由于每个标准句型通过替换练习,一般都能派生出四个或以上的新句,因此全书就可以为读者提供3600个常用口语句子,这3600句又可以衍生出大量的会话用语。该书可供具有初步英语基础的人员作学习英语口语的参考资料。《###》免费向索取课本的人士寄送课本,并在节目中每天三次播送《英语九百句》节目,每次30分钟。可以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许多英语学习的爱好者都是从《英语九百句》开始启蒙的。
美国这边同时上中英文学校的ABC,小学水平读一般适龄名著中英都没啥问题.我儿子经常一个晚上看双语两个动画片,一点问题没有.
关键是要适龄.
时,用五笔输入法,两个都有;拼音输入,需选择,富有在前,负有在后。以为两个通用,看了你的帖,再查字典,只有富有。
《左传·宣八年》楚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
看来这个满清是比春秋还要早的存在啊。
“结绳记事”这一说法是不是定论呢?还听过一种“算筹”起源说。困惑。今天恰巧在电视里看到一个独立学者提出的,汉字起源于“捏伢子”作的手势。他很好地解释了甲骨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因为绳结说不能解释甲骨文的五,八,九。郭沫若的“生于手势”说,只能解释一二三四。所以这位老学者的语气相当肯定,起初我质疑在原始社会已经有捏手指头了?捏伢子是买卖双方针对商品价格在袖子里面作出的各种变换的手势。首先得是有很多买家,这个可以实现,然后,得有可能进行商品交换。绳结计事是出现在母系社会,只要确认一下捏伢子的时间是否先于此。母系社会之前是不可能有商品交换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食不果腹,从事集体劳动获得的生活资料勉强能够维持生存。没有剩余产品,当然也谈不上交换。但是进入母系社会之后,这就有可能了,会发生偶然性交换行为。一头牛换成2把斧子..总算出现“数”了,有了数字就可以捏手指头了。后来的商品交换中商品价值形式就更有利于捏手指头了。汉字也从最先的数字开始发展得更丰富多样起来。所以,这个论点现在能站的住脚。您怎么想的呢?求教
咱们今天中国的学者也许是世界上对祖先最不敬的学者。实际上先秦典籍里虽然没有专门论述,但仓颉造字代替结绳是各家公认的说法。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之圣人易之以书契。”
《说文解字》:“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庄子.胠箧》: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山东有位叫王显春的草根文字学爱好者,写了一本《汉字的起源》(学林出版社, 2002年出版)一书。
“汉字发明说”的基本描述是
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阴爻阳爻编码的太极文化,创造于绘画、结绳、契刻、编贝等。汉字启动了人类文明。
时间定位汉字诞生在距今6300年,+-200年。
地点定位汉字诞生在以泰山为中心的古黄河三角洲。
汉字的品质原始汉字是以编码文字为主,辅以象形的优秀文字,是卓越的抽象思维和丰富的形象思维并存的高级智慧系统。
王显春是个人研究大汶口的图形和文字等推出的这一结论。而我则是根据《史记》《尚书》等中国典籍推理出来的。郭沫若这样的专家名气虽然大,但看他《十批判书》里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历史观来看,他不过是个自以为是腐儒罢了。
实际上就你的问题,我反问你一下,你怎么知道就没有剩余产品?泰安大汶口,辽宁红山,安徽凌家滩,和浙江河姆渡这4个横跨7000-5500年之前的文化,相隔数千里,为什么都喜欢收藏玉?而且这四个地方附近都不产玉?
在那个年代,加工高硬度的玉石是需要大量劳动的。他们都是吃饱了撑的同时喜欢上用新疆的玉石来做装饰品?
胡子曾对楚昭王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藏。夫神祖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藏。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
越绝书里的“以玉为兵”如果我们理解成“以玉为掌兵之信物”,那么这一切就都讲通了。玉石就是一种石头,专门找罕见的玉石作兵器没有道理,但以轩辕黄帝以产自昆仑的玉石作为传令信物来指派军事指挥权(也就是政权代表),那么一切就都讲得通了。轩辕黄帝以及颛顼在6800-6500左右短暂实现了准全国性统治。以只有轩辕黄帝部落才能从昆仑获得的玉器作为统治符号代表,也就是“以玉为兵”。
实际上,我猜测仓颉造的字最初的作用就是用来传达命令,是政令专用文字,写在玉石上,只有各个部落的少量领导阶层才会。后来5800年的洪水之后,玉石统治体系不在,但中国人对玉的感情作为这种统治的痕迹留下了。
至于数字,我的观点是人类在至少几万年前就有了数的概念,从数发展到文字,没有个数万年,估计不够用。西水坡6500年前的大墓里,人已经能精确的测定天象,按天象修建墓室了。伏羲氏在《三皇本纪》里就有30万年的说法,不识数实际上就编不了渔网,人类大脑暴食海鱼快速进化的那一个历程就没戏了。如果我们几千年前连数的概念还没有,我们现在应该还在树上待着那。
老师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本身学识的渊博都很让人敬佩,
但恕我直言,我更加困惑了。一,关于我说的母系社会之前没有剩余产品,(虽说是题外话..但是为了论证捏伢子发生的可能性..)一直以来政治经济学公认的,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确实是发生于母系氏族阶段,小的不才完全吸收了这个知识灌输,请看中科院网上的电子版
开始就有的,它是伴随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出现的。
在人类社会产生初期的漫长岁月里,人类社会的组织形
式是原始群,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原始人以采集天
然果实、根、茎及狩猎小动物为生,食物来源经常没保证,
原始人从事集体劳动获得的生活资料勉强能够维持生
存。由于几乎没有剩余产品,当然也谈不上交换。随着社
会生产的缓慢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母系氏族阶段。母系氏
族时期,这时人类制造工具的技能有了提高,由于生产条
件的不同,例如制造武器和工具的特殊技术,可能导致暂
时的分工,各氏族之间出现了个别的、偶然的交换,以获
取必要的产品。那时,即使是个别的、偶然的氏族间的交
换,也是例外的现象。自从原始畜牧业发展起来后,出现
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二,数字的出现,我想我表述欠功力,惭愧,再解释一下,我的意思并不是商品交换捏手指头时才出现数字。而是在尝试推断捏伢子可能性时,发现站得住脚发自心底的欢呼,即交换时是会用到数的,捏伢子有了存在的前提。
三,提出捏伢子的独立学者确实对祖先很不敬,从说文解字批到郭沫若。但是正如我先前帖里说的,他的学说比绳结更能完好的解释甲骨文上的数字,连郭沫若也只能解释一二三四。莫非他真的有理?想到这个推翻往圣前贤各家公认之说的新观点我也很吃惊。所以主要想听听您对此的高见。
事实上在请教您之后,我忽又冒出个疑问,捏伢子那会儿,古人的衣服有袖子么..
再次谢谢您详尽的回复。
这些都是猜测,但逻辑上我自信问题不大。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没有大问题,但人类社会到底是怎么发展到文明社会的,是有问题的。如果人类一直在陆地,参考猴子,猩猩之类的,是没有母系社会一说的。和人类基因相似度98.8%的黑猩猩,也是集群的,但是典型的一夫多妻的体系,猴子,大猩猩等都类似。
动物中有没有母系社会那?有,虎鲸(杀人鲸)就是,虎鲸是由女王统治,雄性亲王其次的母系社会体系。虎鲸捕食分工协作性极强,语言也很发达,其组织模式,新女王培养模式(老女王会挑选几条雌鲸重点培养),雄鲸成年离群接受其他鲸群挑选。海豚之类的,也是母系社会体系。这些也许就是早期人类社会母系社会雏形的来源。说句题外话,有科学家认为虎鲸才进化到今天样子不到65万年,而这种喜欢在离海岸30公里内游弋的海洋霸主,迄今为止没有吃人的报道。而虎鲸大量捕食的海豹,鲨鱼之类的和人类的大小差不多的。
回到炎黄时代。如果炎帝分布在山东近海地区,黄帝分布在黄河之北(当时黄河可能从天津入海),那么黄帝的部落除了初级农耕显然更要依靠捕食大型动物,而炎帝部落更依赖海洋,母系社会残余就可能保留的更多。而江南蚩尤部落,农耕比较发达,也是父系社会了。
颛顼已经是强力推行父系社会制度了,所以我说,咋中国的东西,典籍里都能找到来源。父系代替母系必然是个长期过程,颛顼强力推行,那已经是父系社会完全强势的时代了。所谓“黄帝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二、 数字不仅仅是用来交换的。部落内部需不需要数字?初级分工需不需要数字?编渔网,用多少条绳子需不需要数字?即使是一个氏族部落内部,发展生产力必然对数字有要求,数的出现必然早于出现大批剩余产品以至于需要不同部落进行交换。别的不说,掌握历法,知道什么时候该撒什么种子,种子需要留多少,连数的概念都没有,人就能发展到商品交换阶段?
三、 中国古代算数都是用算筹,这可以说是堆石记数的发展。另外如果绳结上表示数字,是怎么个打法,他怎么知道的?推荐你看一下人间树的文章,印加的绳结打法,难道不更像一,二,三?
虱子中的那种体虱(只能在衣服里边生活)大约出现于12000年前(基因分析),也就是说人类在12000年之前开始穿衣服(生物进化需要时间,头虱早就存在了)。人类穿衣服的时间(兽皮什么的都算)至少已经12000年了,6-7千年前应该是有袖子的。具体的图,你去搜一下冰人奥兹的图片就行了,那个5300年前的人里外传了三层衣服。我记得图上是有袖子的。
一,我引用一贯的认识时,要小心了。黄帝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也有问题了
二,完全赞同您的二,还是那个意思,我是在尝试推断捏伢子的可能性时...
三,绳结打甲骨文上的一二三四,还能有几种打法呢?图已附过。
四,受教,不得不拜。您的“虱子”排除了我对捏伢子最后一个疑惑。
好,让我们直奔主题,您对捏伢子这说法到底什么态度?现在在我投石问路的推断下,加之您的有力的帮助。这个说法可是从时间条件到场地条件各社会条件,以及对甲骨文的证明都是站的住脚的了。
即便按你的资料,用疆字命名那一大片打下来的土地,至少是旧字新义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另外,比较一下明清和现在的地图,你的潜台词太过于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