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最近的“林少华事件”主观乱谈文学翻译 -- 江城孤舟
比如他提到的那些自杀的人,在飞机上忽然想起直子,比如主人公和那个中年女教师#*$#)@$,很多段落让我想起来川端康成,记得千只鹤里面也有相仿的感触。
不论大多数河友们推崇与否,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写的不错的。作为一本通俗小说来讲,这本书的文学性已经是比较好的了。
关于性的描写我觉得只是很小一部分。多少体现了日本人对性的态度,但是毕竟只是文学。直子和绿子,有点像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似的,彼此映照,结构很不错。
是我引用错误
是您说对了
我的本意是想说
只要有人开了个头,而且成功了。那后面的人照着做就可以了
虽然俺是外行,但是读起来就觉得有日本风格,送个花
我看的是冰心翻译的,总觉得要不是冰心翻译,泰戈尔怎么能有那么好的诗呢?
也可能是我不懂英文的原因吧,想想让一个老白看唐诗,哪里能读出什么味道来?
在许多人看来《挪威的森林》里那位最受欢迎,人气度最高的活泼女主角,其原名为小林緑,没有那个“子”字的。原作里对她的简称也是“緑”。
みどり是緑,みどりこ才是緑子,林先生当年是怎么想的,为啥非要加一个“子”字?这个我确实不知道。
唯一没被骂的翻译家也就是辜鸿铭了,当年林语堂被骂的时候,辜鸿铭也没被骂
八过他的母语算是中文吗??
是不是翻译者需要双母语呢??
要是也翻译成汉语当中的双关语,只怕是太难了些。我看过一些书里对这样双关语的翻译往往是通过注释来说明,虽然不能达到原文当中的效果,但是感觉上也是说过去的
那个年代能接触的正规小说而言,性描写已经不少了,这个估计是让我一口气读下去的主要动力。但是看完之后印象长存的和性描写毫无关系,而是里面的任务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嗯,之前跟过你的帖子,可以说上面的印象而言,比看完《平凡的世界》后留存的印象强多了,所以我也觉得这个比《平凡的世界》强得多。
江城兄不是精攻阿语的吗?恁般多才,失敬失敬。
我在此再次讨伐铁老大,因为他规定24小时内只能宝推4次,小本这种乡巴佬财主为什么不可以乱花钱?压制消费嘛。
本村有乡姑,着衣十六尺。
少小相见时,尚是好身姿。
捧碗扒又扒,今日便如是。
不过感觉上好像没有原文那么明显
莎士比亚,通常讲两个中文译本,朱生豪本和梁实秋本。
小本对朱生豪君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我拿着原著对照着朱版一起看过(但只看了一小部分,读古英文犹如饮毒,太多会杀掉我的)。以原著为参照来说,朱本的灵动跳脱,不拘形迹,那老古板梁实秋,实难望其项背------当然,其实梁实秋不算古板,但既生瑜,何生亮,给小朱一比。。。。。。
那么,朱本一定比梁本好?不是,萝卜青菜,各人各爱,小本喜欢朱本而已。
通过这个比较,小本豁然开朗,翻译是再创作,成功与否,见仁见智,翻译的人,不要挂在心上。你翻得再不好,也把一篇东西带到中文世界来了(所以最好只翻译别人从未翻译过的作品,没有太多的沽名钓誉嫌疑)。至于争辩什么才是“信,达,雅”的标准,根本是浪费时间,有这工夫,一篇短文又译出来了不是?自己译得顺爽,文章本身有料,译完了经看,这三条就是硬道理。
至于捉别人的“虫”,那也很蠢,能翻译的人少,可翻译的书多,何必呢?有这工夫,一篇短文又译出来了不是?当然存心上门踢馆,另当别论。
但中文翻译,小本最最钦佩的,是《和合本新旧约全书》,望之如荧虫而望日月。这也是看了英文版圣经才能明白的,小本再过40年,应该仍到不了这种境界。
这个一说起来,滔滔不绝就没边了,打住吧。
这类细节不要热衷于去抠,翻译者的能力精力也有限,把主要风貌译出来就可以了。任何人抓到虫了,再版时改正就是了。如果有读者这么狂热维护原著的纯洁性,你去看原著,或者自己再译一次就是了。
既不是英语专业的,也不是潜艇专业的。翻译《绿锅自白》时,既不是英语专业的,也不是经济专业的。
我觉得任何人在某方面有爱好,平时有一些知识积累,就可以厚着脸皮翻了------当然英语要有基础。因为积累永远是不够的,你本专业读到博也不够,只有一面翻一面补,关键是起步。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拼命翻译西方著作,有很多翻得惨不忍睹,但对于鲁迅等留日学者而言,也打开了足够大一扇窗了,更何况日本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