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吴语文化的价值 -- 断坠儿

共:💬198 🌺674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光哥...不要多虑...

你就当我也是调侃吧...

家园 参看原文最后一段咯。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881285

家园 向全国推广又不是强制的,你可以不看上海电视台啊

有本事都不说方言,也不教孩子家乡话,自己不放弃方言却要本地人不说方言,也不准教本地孩子方言,太荒唐太霸道了

家园 我说不准本地人不说方言了吗?自己扎稻草人来打很好玩啊?

说白了,方言就你自家的事,你爱怎样教怎样讲都随便你。

但是要向全国推广的话,凭啥只推广吴语啊?

要立法保护的话,凭啥只保护吴语?

家园 广东普通话的段子:站在床头看娇妻,越看越美丽

其实是:站在船头看郊区,越看越美丽

家园 老弟能如此想, 我就完全放心隐啊! 哈哈!

家园 打酱油路过,随便凑个热闹

我们这儿好几家中餐馆都被一对越南华人兄弟兼并,那老板能说些中文,对我们摆出自己是华人的样子。邻城有家自助中餐馆我偶尔去,听老板娘讲话,觉得跟中文差十万八千里,心想肯定是东南亚那一带的,听着不像越南话,也许是柬埔寨之类。后来看到老板儿子在柜台后面读中文教科书,心想这东南亚华侨还挺向往中华文化的。再后来老板跟我打招呼,挺不错的中文,一问原来是福建人。我厦门去过几次,大学同学也有福建人,我也会唱爱拼才会赢,怎么这口音差的这么远。

说起上海话,96年回上海参加校庆,打出租车,人家管理的很正规,有步话机和总台调度。好家伙,那总台小姐的语速快得没法形容,但是听着特别好听,特别柔。

不过回想高中毕业刚到上海上学时,那语言不通的确很郁闷。不夸张地说,我初到上海的艰难比后来初到美国要难很多。因为语言的关系,第一年总觉着上海同学有优越感,也没来由地对他们有些敌意,过了好长时间才相处正常。大一时土老冒进城从闵行到市区,坐公交得注意力万分集中,人家司乘从来只用上海话报站名,在我看来就是故意的。

文革时江青禁了越剧,个人猜测,可能跟她刚到上海时语言问题上受到的挫折有关。

家园 语言职称委那边还没盖戳呢...

我怎能放心...再等等吧...

记得评职委有一条评大师的标准...其中有关调侃的定义:语言中的一道美味...

好像是当初鲁迅吃了他自己做的菜后定下来的...

光哥的菜好...估计问题不大...

过去的定义里...都有一个“热度”指标...顶级调侃就是火烤的温度...

不过现在标准有所变化...出了一个“冷调侃”...至于多冷...要看受体的极限了...

祝您成功...

家园 呵呵! 然已经在火上烤得飞滚哒!再一冷却的话……

有如是淬火一般,受得聊滴?哈哈!我可不想那一顶帽儿,哐在头上!宁肯悄无声息,在河下潜水!

家园 呵呵,福建并不只有一种方言

往少了算,就是四种:闽南话、福州话、闽西客家话、闽北话(接近江西官话)。往多了算,隔座山口音就不一样了。

既然你觉得不像闽南话,而且在北美开餐馆的多是福州人,所以你听到的大概是福州话了。

家园 所以感觉在上海很郁闷

我来到这儿于我而言没什么特点,也不是为着非要来大城市怎么样,只是专业决定了我能够寻找的工作仅限于几个城市。我当时怀着一腔自怜自傲推掉了导师介绍的高校来到上海,只是为了实现小小的自我。

发自内心的说,从没有哪一个地方的人让我如此的讨厌过,当然日本人除外。

家园 为啥总是要把方言和普通话对立起来呢?

确实,方言因为产生于农业社会,所以现在很多事物并不适合方言来表达,但家庭生活总共也就这点内容,为啥就容不得方言在家里占得一席之地呢?反过来讲,无论是上海话和粤语,都曾经在引进舶来语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的译名也最终被普通话吸收,所以说方言在工业社会就完全不立足之地也不尽然。

家园 经鉴定,上海西南某高校

简称SSSS,呵呵。

家园 这个在外企里也是个问题

到一个新环境,各种本司专用缩写,没有三个月都接触一次很难搞清楚。

如果是中文缩写,猜也能猜个差不多。

家园 有谁说过“容不得方言在家里占得一席之地”了?

自己给别人按个观点,然后反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