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贴】吴语文化的价值 -- 断坠儿
NBA是一个北美两国都有球队的职业篮球联盟,而且并不是唯一的职篮联盟。 NBA翻成美国篮球职业联盟不妥当, 就算是美洲篮球职业联盟也不对。 硬翻成全国篮球联盟稍微好些, ”美职全篮联”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简称。但是NBA自己好像没有官方中文称谓的翻译, 就不好越俎代庖了。
这个acronym是很难在中文里翻好。 很多新造的缩写词, 如果不能直接用英文, 在新造一个对应的中文词之前,通常是用发音来翻的。 像LASER-镭射,AIDS-艾滋。所以 NBA 另外一种“正确”的中文称呼是"恩比阿"。 其实我觉得应该更狠一点, 规定此类acronym词, 全部可以直接用, 读音用汉语拼音就好。 所以NBA应该念作"呢波阿"。
National,哪个Nation啊,大家拿还是美利坚啊
再说,美职篮理解成北美职业篮球不就得了
虽然有的家长有意识地在家里和孩子说上海话,可是孩子毕竟要离开家庭的。
方言使用范围萎缩了是退和守;但你获得的地域却更广,使用他人服务的来源更大更广,却是得是攻。得失之间自己衡量,一般而言,无人攻取之地不用守也不会失,所以说时不到。攻守是转换的,无失无得,有得要有失。
总体感觉地球上语言单位个体放大,语言单位减少。比如英语单位已从英伦三岛扩张到北美洲和大洋洲大部分地区,还有以英语为工作用语的亚洲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是小国,但西班牙语系却远布南美洲诸国。还有以单一国家形态放大的如俄罗斯或是中国。地球就这么大人类足迹已遍及南极和北极,二百多个行政单位的地理分隔还嫌流动单位太大,还想着在每个单位里尽可能多地保存语言单位,人类是不是太滥用自家优势了。
语文=语言+文字
当然文字也是文化的载体。问题是中国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完成文字的统一了,而口音实际上是一直变化的(不相信者去看看五四时期的白话文),所以方言的消失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进一步频繁,全球文字也有统一的必要。这是新时代的“书同文”。这个地球上的文字终极PK应该是在中文与某个拼音文字之间发生,而我相信中文一定会胜出。而作为过渡方案,写中文字发西文音都是可能的。
消灭汉语了。全世界都用英语作为工作用语,汉语太特殊,不利于交流,应该消灭。
没想到老光你看上去挺,实际却这么极端。让我眼镜碎了一地啊
要是因此就保护起来,就不用干别的了。
随便举个例子,《周易》有没有文化,比会说几句“阿拉”有文化吧。那按照楼主的意思,咱也立个法,中学开一门课学习周易怎么样?
世界是存在机会成本这个东西的。
称呼,俺又岂敢滴!?这不是搁火上烤么?下回切莫这样叫呢! 拜托!
广东改革开放前是很穷的,除了广州,现在很多地方也不富裕,而长三角是整体富裕(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历史很长,除了战乱年代。加上吴语区原来的中心城市苏州自上海开埠后,政治地位一直在下降,能想像全国第四大经济城市连副省甚至计划单列都混不到吗?
我说的是吴语区人民在文化和政治上对中原地区的认同度都很高,几乎没有隔阂感,在身份认同问题上与粤语区人民的表现判然有别。这使吴语区人民思想上难以产生文化独特性意识,对北方文化也没有抵触情绪,客观上抑制了他们的文化自保意识。
俺也知道火烤的滋味不好受呀...
匠的锥锥——当了针(真)用呵!那样的话,老哥同样也受不了呢!你我已是推心置腹的好友,能理解。我只是觉得,那么大一个头衔,老哥顶不起哦! 没别的意思!你可千万莫往心里去呀!根本没得“收回”一说!调侃嘛,也能活跃哈气氛!
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住的时间长的看不起新来的。还不是因为上海好,所以排斥其他来这里分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