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网络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国内的共享单车 -- 铁手
这个假设先不说是否准确,也仅仅是计算了租金盈利,先不说碳排放和数据价值,作为流量入口的app本身就具有广告价值上面已经有网友说了多少不说这也是一块肉,甚至深度发掘下去可以和地图应用合作,比如终点到达,app如果计算时间在中午晚间就可以推荐吃饭休闲等场所,大家也不能矫枉过正认为虚拟经济完全无价值,只要带来方便那就是有价值。
目前风投资本也不是傻逼,最后有人接盘也是有信心帮企业上市为最终目的,你的故事说得好不好,都是行业内的老狐狸谁给谁说聊斋呢?
总的来说我认为共享单车这个模式是没有大问题的,细节在发展中解决,至于是哪个公司最终能在平衡的市场中存活下来这就不好说了,目前比较看好摩拜。
某个细节上面陈王说到的定位问题现在解决方案很多不光GPS,还有Lora还有NBIOT以及更多的方案,做到精确定位这只是一个可见可解决的技术问题甚至政策准许的问题,公共热点场所上下班高峰的车辆堆积也可以用机动回收投放来解决。
总的来说相对于完全私有的自行车和固定车位的公共自行车是一种进步我认为还是没问题的
对价格敏感的,会多走几步去开有红包的车,不敏感的,开了车就走。
你找到凤凰的三年年报,对比计算三项费用的变化,基本上能够估算出回扣总值。
如果是商界老手,简单一点操作,可能会化身为凤凰的供应商,头上的回扣,脚丫上吃。
更复杂隐秘的,估计这帮家伙不太在乎吃相难看,大概是用不上了。
我还真不了解这些的。看来拿回扣的都太直接低端了
目的是鼓励有人把车从偏远地方骑出来,自动充当了人肉搬运工
双车道变单车道的多的是,我上班的附近就是交警队,交警队周围的一圈街道全部从双车道全划出停车位,然后都变成单车道。
每天经过那附近时都是提心吊胆,生怕停在路边的车门突然打开或者路边的车突然蹿出来。
以前地铁站门口都是排长队的黑摩的,警察城管三天两头查车扣车也没用,几百块的电瓶车几天就赚回来了。黑摩的一般工作距离为1-2公里,大概要5块钱的吧?
现在上海地铁站的黑摩的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这恐怕是谁都没想到的。
今天(7月5日),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发布共享自行车三项团体标准,包括三方面内容:《共享自行车第一部分:自行车》、《共享自行车第二部分:电助力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
有三点值得注意:
1、单车连续使用三年强制报废。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总工程师徐道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这条规定的真实目的,还是在于抑制市场的投放量,遏制饱和无序的竞争。
2、对车辆防腐蚀性有要求,同时锁具要求具有互联网功能。那么那些无法定位的终端必须退出市场。
3、共享自行车按照车辆总数不低于5‰的比例配备维保人员。
如果严格按照规范实施:
1、三年强制报废,对于设计寿命5年的摩拜来说,成本压力马上就来了。
2、OFO的成本将增加。增加GPS及智能锁,以前描述的300成本,应该是做不到了。
3、即便按OFO旧有的成本计算,1000辆单车3年的投放成本是30万。但是3年的维护人员开支(按每人每年5万计算,即每月4千工资)高达75万。
----------
不过么,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的这个,是否会成为政府的强制性标准尚未可知。只是按这个要求来看的话,共享单车不会是个好生意。
享骑投了几十万辆,然后不让继续投了
[URL=链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骑共享单车照片刷屏,网友为啥喊“酷”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7_07_06_416773.shtml[/URL]
内文引用
记得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有记者问韩正关于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问题,他说:“我先表明我的态度:共享单车,我支持。这样的一个创新举措,我非常赞赏。”
当时,上海的共享单车投放量约45万辆, 注册用户450万,每天使用量大体超过100万辆次,自行车生产厂家甚至来不及生产。这个新生事物短时间发展非常快,韩正说,“百姓很欢迎,社会也关注”。
韩正即兴的回答很是直接:“你问我,出了一些问题怎么看?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政府首先的态度是支持。对这种创新的举措,政府应该予以拥抱。”韩正说:“发展中的问题同样需要努力解决,我们要发展、要规范,并且要想办法让每个使用者来更好规范自己行为来使用。”
韩正当时的表态以及今天的骑行,都在表明一个观点:共享单车已经不只是用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它应该能成为大城市既低碳、又节能的一种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互联网公司根本不鸟他们
以为共享单车能依靠收取使用费挣钱的才是真的脑子有问题,如果加上押金的投资行为、车身广告、APP广告等收益,估计能够勉强维持。真正成本大头就是设备损耗和人工成本,所以有地方政府介入,通过宣传降低设备损耗,提供优惠减少人工成本,才是公益性活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