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网络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国内的共享单车 -- 铁手

共:💬42 🌺17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中国做商业分析,必须考虑腐败

ofo的自行车,成本完全可以降低到200以内, 现在公开的成本据说是300多, 目测有50%的降价空间。

家园 宏观角度看还是有区别的

你考虑的这点没错,私人自行车的减少确实向共享单车企业释放了本身所占用的公共资源。但是,区别在于,没有共享单车前,私人自行车的保有和使用量就是本身的需求量,占用的公共资源政府能根据比较稳定的需求作出估算并相应满足并适当获取对价,表现形式在留出多宽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侧留出多少停车区、安排多少人员看管维持、自行车税收多少(当然现在没有了),停车费收多少(很多地方现在也没有了)。

共享单车出现后,为了抢占市场,获取份额,最终能击垮同行而获得垄断收益,每家企业都投放了大于实际需求数量的单车,多家企业叠加起来的超额数量,事实上占用了过多且稀缺的公共资源;况且私人自行车一天24小时内多数时间是停放在小区自行车库,而共享单车绝大多数都停放在人行道侧非停车划区,导致的结果是本来就不宽的人行道被占据了一半。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公共资源,关我屁事。其实在城市发展阶段,尤其是市中心(也是共享单车最密集的区域),为了改善交通,地块被拍卖开发后,中标的开发商需要让出1车道宽3.5-5米的红线外土地给政府用作马路,占比如此高的成本最后还是转嫁到购房者身上,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个城市买房,甚至是租房,你就为共享单车公司占用的公共资源买了单。现在政府回过神来,一定会从单车公司找补回来,即使地方法规上给予合法地位,也要得到经济补偿;按照十几年前每辆次停车5毛钱的标准,按照现在的物价,每辆共享单车每天24小时的占用公共资源的对价可能达到每天2-5元,按照之前公开信息给出盈利模式,每辆单车每天只要接4单即收费4元,就能在2-3年回本,一旦政府向企业收取每辆每天2-5元的费用后,现有的盈利模式一下子就不盈利了,至少提价50-100%的收费才能维持原有的盈利模式,但如此费用,届时消费者是否买账?供求关系曲线移动后,失去的用户是否会逼迫单车公司继续涨价?

以上就是我认为,共享单车将会面临最大的问题。

通宝推:明心灵竹,
家园 关于单车成本

5月5日晚,上海凤凰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下简称凤凰自行车)与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o共享单车运营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该协议,在12个月内,凤凰自行车将向ofo提供总量不少于500万辆的采购计划。上海凤凰称,若按照公司2016年度运行情况,这将给凤凰自行车带来约4000万元的收益。

-----------------------------

先不考虑ofo的购置费用,就说单车本身的成本:

1、铝合金车架,成本在80~380之间。取决于车架的厚重程度。

2、实心轮胎:12~45之间。取决于轮胎的大小、粗细等。

3、无链条传动轴:普遍价格在160~190之间。

按最低标准物料价格计算,ofo一辆车物料即在250左右了。

代工厂的税务、人力、管理成本,以及上面新闻中提到的收益(每辆车8元钱)等,基本上,300元供货ofo,看着合理。毕竟,咱们自己买一辆单车差不多要400~500元,考虑到渠道费用,回推出250~300元的成本是正常的。

另外一个佐证,一般密集型制造业,利润在2~3个点就相当不错了。凤凰单车给ofo供货,每辆车利润8元,供货价300元,利润率差不多2.66%,应该是靠谱的。

ofo的人要吃回扣等,在每辆车成本上面不可能索取5元以上的。不然从总量上来说,这个回扣额太大了,风险啊。

家园 这些细则就是来忽悠我们这些外行的

貌似清晰明了,实质步步陷阱。

以无链传动轴,那个报价大概是供应商报价,真正计算成本应该计算材料价格,计算工时,计算行业公允毛利。

因为当你的采购数量可以和对方的年产量相比拟,且有若干可以竞争的供应商的时候,你有定价权。

计算成本应该用公允价格来替代。

通宝推:明心灵竹,
家园 怎么感觉核心问题又成了房地产了

政府如果实施美式房产税政策,地产价格会下降到一定程度吧,这个空间也是可调的。而且共享自行车的碳排放应该未来是可交易的,就是说可能更严厉的私家车管理政策也会为共享单车让出一定空间,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看好的,其实说真的只要一次使用的价格不超过两块钱在2-3公里的距离上,以人类的惰性比公交车还是会考虑共享单车,走几百米和骑车两者感受非常不一样。大中城市主要收入群体应该可以在你设定的涨价前提下养活共享单车,当然日后可能会回归理性,投放数量和密度与适用人群人次会达到平衡

家园 有gps,在指定区外停车加移车费,不过是几行代码的事

当然没人会靠这创收,不然精明的市民会想着如何在车上堆车解决蒙骗gps。政府倒是会想着如何用罚款管理共享自行车,反正有市政府想出法子,其它市政府会跟着学。市民信用值很快就会和共享车用户评估挂钩。大数据下,每天行程,用哪辆车,起点终点,上下家评值,算法打分。用户觉得没人看到,所以可以乱停,私用,大数据下其实一览无馀。政府想找用户批评教育,提高思想也是分分钟的事。是不是最后的斗争,1984终于要实现, 寒气往脊梁骨上冒?

家园 你提到的几点都是理论假设

实际会不会发生,发生后的实际效果都只是猜测而且很有可能是错误的猜测。房产税肯定会出,大致时间都是在猜没有人知道,而且出了后涨价跌价都是两说,都有人支持;如果说长期趋势会跌,几年还是十几年?要知道互联网企业也多是短命的,可能就几年寿命。碳排放交易又是遥远的问题,老美都退出巴黎协定了,不提。更严的私家车管理,又是至少十年内不会落地的政策,同五年计划的汽车支柱产业相背。

还想说为什么共享单车的定价都在一元以下,不是拍脑袋出来的,你觉得替代的是2块的公车和3,4块的地铁,其实最可能的替代对象就是它替代掉的私家自行车。这笔帐很好算,以前200块一辆车只能家到地铁/公交站,地铁/公交到单位没有单车,自行车还有被偷的可能,所以1元1次的共享单车能被接受;一旦涨价到2元,我买两辆车,家一辆,单位一辆,一共400,对应1天4次使用8块,50个工作日就回本;更妙的是,共享单车出现前,偷自行车屡见不鲜,现在满街都是共享单车,都没人偷普通款的私家自行车,因为偷了也不好销赃主要没什么需求。

所以,1元钱就是共享单车的生死线,只要明显超过这个价,使用量会大幅下滑。这仍是我不看好共享单车行业在政府介入后能有好的表现的原因。

家园 GPS的精度达不到你的要求

信号好的时候可以达到10m平均,信号差的时候要到20米,甚至更糟。导航的时候是根据你的行进和道路拟合出来的,真实精度远低于你的想象。

强行执行指定区域停车会导致无数纠纷,谁敢这么执行,马上就一大堆诉讼和海量退车。

真的要搞GPS,也是对停车的鼓励行为。

家园 摩拜的方案是营运赚钱的

一台车成本300,一个百万人口城市投放5万辆,车辆成本1500万,一天10万次租用,每次1元,一天10万元收入,就算一年里搞60天的免费骑推广,也可收入3000万。平均每台车一年维修成本按50元算,一个城市营运开支500万。这样摩拜也能盈利750万。

家园 微信不想挣这个钱而已

我说的数字是前几年的第一手信息

家园 这你算错了,摩拜的成本至少在七八百

当然这是相对于普通自行车的销量而言,上个月摩拜的数据我有因为我们是某元器件供应商是百万为单位的,但是总物料成本也不会低于五百,还有运营费用。

家园 我的两块是有小规模的调查得出的结论

人性的把握我觉得很微妙,我自己的感受与部分人群分享过以后至少在城市使用最多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是有共识的,公交车站地铁站是固定的在两三百米的距离上啊走路是首选但是超过这个距离五百米以上,单车的偏好就大大增加。自有自行车却是从成本上考量可能更合算但是也一样要考虑维护,防盗等成本,尤其是心理因素,会让人很烦丢一辆坏一辆马上成本就要翻番,尤其在共享单车大笔批量订单的情况下,工厂产能被占有,普通自行车产出少的售价必然上升,但是没有共享单车支持下新开自行车生产收益又不定。至于过量投放占据公共资源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在一定范围的需要的投放数量是可以分析出来的,达到最有效的利用就不能说是比自有自行车更占用公共资源

倒是自有自行车我倒是想出一个掺和共享单车经济的愚见,和太阳能个人发电一样,每个人自己购买的自行车可以安装共享电子锁,自己有用就设定始终占用状态,没用就设定共享,成为一种投资,甚至直接向共享单车公司购买这种单车投资工具,可以带回家可以停进私人场所,不用花钱不算违规。共享单车公司提供维护保养等,如果做成完全的金融产品,购买的是一辆半虚拟的单车所有权,你用的时候需要占用的时候就是你的,不用的时候就是大家可以付费使用的

家园 付费上锁对个人有益,但损的是整个品牌。

你要用车时,明明眼前看到好几辆,走近一看,被人上锁了。第一辆,你还能理解;第二辆,你就要骂人了。第三,第四辆,恐怕就要怒退账号了。付费预约倒是隐藏性的,人人都能免费预约一辆十五分钟,省得你走过去的路中,车被别人骑走了。十五分钟可以免费两次延期到45分钟。想占用车辆一小时到上下班时间,需要付费。对别人来看,这辆车只是被预约了,因为他自己也使用同样免费服务,没有理由发这脾气。

家园

不止成本算错了。

日订单量是不均匀的。雨天,雪天几乎没法骑行。太热太冷大风不适合骑行。总的来说,1年里适合骑行的估计也就200天的样子。4月和9月时的晴天在一年中是比较适合骑行的。所以嘛你看他们公布出日订单量往往就是这两个月,因为这个数据好看。

家园 假设你给的前提是正确

即所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是持这种观点,即为了减少麻烦,哪怕价格涨一倍还是能接受。只是证明这一消费群体的黏性高,对价格不敏感;但是这个群体只是子集,还有别的群体呢,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但路上看到不少外来务工群体学生群体也是用户,估计占比也不小。常识告诉我这些群体一定对价格敏感。假设有50%的总用户是价格敏感的,受价格曲线影响,涨价一倍,大约要流失其中的一半,即总用户的1/4。Oops,每辆/天收入又少2块,还得涨价50%,要3块了。面对3倍价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是否还是铁板一块呢?再丢失当前1/4用户,再涨价,4块了,公交车票的2倍,地铁 10公里以下的票价。这个盈利模式怎么站得住?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那么火,是因为和资本讲故事的时候,剔除了政府的公共资源要价的因素。资本貌似老实的接受这种说法,并不是老实,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想分企业的盈利,而是想收割最后一轮接盘的资本。目前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模式全是这个套路,可以说99%的互联网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是无法盈利的,资本看好的不是企业的盈利,而是最后一轮的接盘侠的资本。

你后面一段,其实共享XX的共享只是幌子,你放进真正的共享内容反而是要摒弃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