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舌尖上的蛮夷 (1) -- 石头布

共:💬136 🌺720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先天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最高

错位咬合畸形是指牙齿的排列位置和咬合关系的异常。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功能紊乱、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

1.引起错位咬合畸形的原因

错位咬合畸形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因素、口腔功能、口腔各种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等。

(1)先天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较高,有数据统计约为29.4%,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所占百分比最高,较为常见的有牙齿拥挤、中切牙扭转、牙齿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上领前突、下领前突、下领后缩、上下颌骨形态大小异常、腭盖高拱、颅面狭窄、唇裂、腭裂及面裂等。

(2)后天环境因素:主要为某些急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

(3)口腔功能:如吸吮功能异常、咀嚼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吞咽功能异常等。

(4)口腔各种不良习惯:如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偏侧咀嚼等,发生在儿童换牙期的很多种口腔不良习惯均可能引起错位咬合畸形。

(5)替牙障碍:在替牙期,乳、恒牙的替换时间异常,乳牙早失或迟脱等的影响。

家园 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牙齿拥挤也可以经锻炼改善。

不过要从小开始,十几岁以后就不顶了。

家园 哪些馆子有啊?大家去体验一下呗
家园 牙齿拥挤和咬合畸形是两回事

后者的原因比前者复杂的多。

家园 健康靠自己

确实外界误导的东西太多了,太多利益纠葛掺杂在里面,食物生产工商化了嘛。

所以就得自己做研究了。我是三十出头遭遇健康大滑坡,到处寻找逆转之道,尝试了很多办法,才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说实话,这方面国外人民群众的革命思想远比国内的活跃。

山羊
家园 不吃鸡蛋喝牛奶吗?

纯素食太让人佩服了。吃生的营养好些,但是纯素的话氨基酸肯定是不全的。

家园 我一俄罗斯同事

在超市看到冰冻饺子,我说这东西乃是饺子,是中国的一种面食,你的明白?他看我不像开玩笑,似乎很困惑,欲言又止,出来后终于忍不住说:“那个可是传统的俄罗斯食物啊,真的啊”

我就晕菜了,难道是蒙古人教的?

家园 写的好
家园 抬个杠,这个食物的加工精密程度怎么确定界限?

比如白水煮肉和红烧肉之间,为什么就能确定红烧肉是过度加工了呢?

家园 话是这么说

若不加那么多糖和盐,肉的质量很容易判断,胃口也会恰如其分。

另外,脂肪过久地暴露在高温下会氧化。

话是这么说,但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这种东西偶而为之并无大碍。但上升到文化和民族自豪感的高度就过了。

家园 一事不明,老兄说的

胰脏加强,其余器官受影响。那有哪些器官受到影响了呢?又是怎么影响的呢?

家园 .

家园 美国人爱好甜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体重正常的是少数

刚去gym的时候拿到一张DVD,介绍健身理论和方法。人家是这么说的:甜食吃了容易长肥肉,咱就先不吃了;然后您就在俺们这儿玩儿命锻练,练出一身腱子肉,然后您的代谢水平就上去了,然后呢……恭喜您,您又可以吃甜食啦!吃了还不发胖,您现在的生活多美好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西方的面食筋道不一定是好事

麸质是小麦、黑麦和大麦的储存蛋白,是使生面团易于焙烤的成分。欧美人通过对小麦的品种改良,提高了某些品种的麸质含量,生产出专门做面包的面粉。

比较麻烦的是,现代人中有大约1/130的比例有麸质不耐的问题,主要的表现就是乳糜泻。有这个问题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避免含有麸质的食物。不能做到这一点,则麸质不耐/乳糜泻可能导致一系列麻烦:某些癌症高发,骨质疏松,有关生育的各种问题,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疱疹样皮炎。当前只有一小部分有麸质不耐/乳糜泻的病患能被确诊,于是很多人终其一生被麸质不耐引发的健康问题所困扰,却找不到原因。

俺觉得在面食加工方面咱们中国人可以鄙视欧洲人一把。当初技术落后的古人,把面团在篝火边上烤烤吃了,也算个进步。可这一烤就烤了好几千年呵,也没想想换个法子,比如蒸馒头什么的。后来为了让烤面包口感好,又变着法子改良品种,提高面粉的麸质含量,最终导致与麸质不耐有关的健康问题大爆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舌尖上的蛮夷 (4)

光华岁月老兄问了:你说胰脏加强了,其他器官就收影响了,为什么?是怎么影响的呢?

问得太好了,问到了软肋上,因为俺无法在“科学”框架内解释。 说能量守恒吧就纯属应付。俺没辙不得不搬出“酶势”(enzyme potential)理论来解释。 当今世道,“政治正确”营养学的公信力正在瓦解,尤其在西方,人民群众在饮食健康方面的革命思想是暗潮汹涌, “酶势”理论对他们来说相当于资本论之于共产党。这个理论当然是不被“政治正确”营养学所承认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它却和中医的某些观念暗合,对中国人来讲,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俺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理论,对后面的胡扯也有帮助。

大家知道,俺在这儿一边码字一边胡思乱想,都是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所驱动的。常温下这些反应需要几十年才完成,实际上几毫秒就完成了,这是酶---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传统生物学认为酶是不被消耗的,但是“酶势”理论认为,生物体每时每刻都制造酶,也通过尿液,汗液排出少量的酶。活的生物体体内,酶处在一个生产,使用,回收,和被排出的流动平衡态。

所谓“酶势”,可以跟物理学上的“电势”做类比,类似中医说的“元气”。俺从这儿开始简称它为X。它秉先天而生,是定量的,随着酶的制造,X被一点点转移到酶上面,化为酶的“活性”,驱动机体的运转。X耗尽就意味着死亡。老年人尿液和血清里面酶的含量大大低于年轻人。这反映了上了年纪的人体内的酶水平降低,体现为身体活力的衰减,消化能力下降和脑活动的迟缓。

人们大量排汗,呕吐,腹泻的时候,都将酶排出体外,所以通常伴随着虚弱。中国养生理论很看重唾液和精液,认为不可轻弃,也可以从这儿找到根据:这两种体液都含有高浓度的酶。甚至喝童子尿也跟该理论有契合点。

消化活动是消耗X的大户。当胰脏动用巨量X制造高浓度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时候,全身都会感觉到“银根抽紧”,疲惫困乏。所以胰脏肥大并非健康之福。它只说明你食量太大,原因是可能是食物质量太低,不得不以量取胜。 就像30年代马来人和菲律宾人。也可能是因为过度调味。

那这理论跟生食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水果,蔬菜,生肉,生鱼等等自身都含有酶。水果的成熟,变软,和变甜就是酶的作用。生肉的变质分解也有酶的作用(当然参杂了细菌的作用,但是在无菌环境下,肉也会自解和自溶)。该理论认为:

第一,在胃的上半部,胃酸浓度尚低的时间段,食物自身的酶会“自消化”,节省了人体的消化酶。

第二,食物自身的酶有一部分在胃酸下幸存,到达小肠被吸收,成为“净赚”的酶。这一点争议很大,一般认为酶这种大蛋白分子不会通过小肠壁,但也有人说某种情况下会。还有人说蛋白本身不会,但附着其上的X会被掠取。

高于48摄氏度的温度则会杀死所有的酶,所以熟食不含活性酶。

发酵食品(如酸奶,纳豆,泡菜等等)含有活性酶。

这是一些生食派别的理论梁柱之一,生食的营养破坏较小,高温产生的有害物质较少是另外两个梁柱。

蒙古人有个治疗重伤员的偏方,就是把他脱光了,放进一个小牛的胃里面去(是最后那个有消化液的胃)。这个偏方如果有效的话也只有这个理论能够解释。

该理论对烹调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杀伤力巨大,可以说是势不两立。所以我对它前景不看好,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