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郑昭公为什么说齐大非偶 -- 林风清逸

共:💬67 🌺5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

          甲骨文中“田”字另有本字,有与现在类似的,也有形如“囲”,如您所说,象井田之形的,还有横竖更多,象阡陌纵横的。但条条框框中间没有点,是与“周”字的区别。

          “周”字的起源,我所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象农作物在田中生长之形,根据大概是史书记载周族始祖后稷为农官,因此推论周族与农业的关系。另一种说法是象包围周密之形,这个说法的依据是说文解字中对周字的解释:“周,密也”。

          更详细准确的内容,不是我的知识范围之内了。

      • 家园 当评书看也是不错的

        一千个人读史能读出一千个不同的故事(就不哈姆雷特了),脑洞大开才有意思么。

        • 家园 我前面回了一个观点: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完全按着史籍史料来,不越雷池一步,不过是两脚书橱,自然没什么意思,而完全由着性子来,那就如您所说,仿佛是在讲评书或者写玄幻小说了。

          评书或玄幻小说没什么不好,但我想看评书或看玄幻小说时,就会去找评书或玄幻小说。谈历史谈成评书或玄幻小说,那是挂羊肉卖狗肉,难免令人失望。

          为免立靶自击的嫌疑,我要指出,林兄并未宣称自己是谈历史,只是他这个娓娓道来的样子让我认为他是在谈历史,如有雷同,实属正常。

      • 家园 你要一开始就说点实在的东西,我何至于反感

        我从来不怕犯错误,从来只怕错了别人不说。

        但是我也一直不喜欢你说话的方式,不是因为你喜欢指出错误,而是因为你经常做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你回的帖子好几个了,要我说哪里有一点实在的东西,也就这个还实在一点。为什么说这个帖子还实在一点呢?因为看了之后,能有进步。

        可是其他帖子,那就是怪话多。比如你一直没断了的批评修辞、三次重复什么的。然而问题在于,错了吗?

        大家说笑话,很开心。大家讲故事,很开心。然后有个人跑来说,你们不能说笑话,因为这样很轻浮。你们不能讲故事,因为故事是假的。

        你当然没有说不能说笑话。你只是说,不能做有趣的事情。

        重要的话说三遍,这是个有趣的事情。偶尔我也会玩一玩这个梗,因为好玩。然而你一直都在批评这个好玩的事情。

        我现在不大敢做这样有趣的事情了。一到开心的时候呢,我就警惕起来,怕突然冒出来一个人,说,呦,你又修辞了!

        影视拍摄手法上,有一种玩法就是重复。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有这样一个镜头,有个人跳出来说:呦,你又修辞了!

        然后我们放上三遍:

        呦,你又修辞了!

        呦,你又修辞了!

        呦,你又修辞了!

        这是个什么镜头呢?

        嗯,你可以体会一下,重复三遍以后,每一次的意义都是不同的。

        当然,语文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在简单的文字里蕴含着的感情变化,有些人从

        从来不懂。

        中国人民是富含感情的,但是其中也有人不含感情。

        诗经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这个创造最喜欢做的事情就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因为大家看的是内容,体会的是感情。

        寓言故事里讲过买椟还珠的故事,但是现实中发生的不是买椟还珠的故事,而是以貌取人的故事。怎么以貌取人呢?那个人长得好可爱,一定是装的。有个人说话好有趣,一定是装的。哎呀,我还想重复一个例子,可惜想到到第三个了,不禁恐惧,不敢下笔。嗯,这一定是吓的。

        吓得战战兢兢,话就不自觉的多了。但是我觉得很奇怪,我好像重复三遍的帖子不是很多,有的帖子也是重复三遍,我觉得你也可以去喷一下修辞。比如说我觉得中美南海问题,货真价实的大胜,里面明着暗着,可是好几个重要的话说三遍呢,三段论也是用了不少。

        我想了又想,这种事情吧,只有一种事物可以比拟。

        苍耳。

        无趣,无趣,真是无趣。

        有的人,交谈起来,令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有的人,交谈起来,数言之后,不觉生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出自于自己。这事我管不着。

        • 家园 神了
        • 家园 林兄您还是省省吧。

          我没这个本事让您不反感,但是,您也完全没必要掩饰自己反感的理由。

          我是先批评修辞吗?回复的帖子就在那,时序一望即知。

          我批评修辞的帖子,是因为林兄用了修辞而批评吗?我批评的是林兄为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强行拼凑论据,甚至不惜无视逻辑——“以辞害意”,这我也说到第三遍了。看来重要的话讲三遍,也并不一定能起到什么效果嘛。

          林兄对我产生反感,是因为我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吗?我和林兄产生意见分歧,这不是头一次,我觉得作人还是坦诚点好,谁也不是傻子,林兄对我提出的“实在的东西”避而不答,而在回复其他河友的帖子旁敲侧击,夹枪带棒,真当别人都看不出吗?

          我再把逻辑理一下,林兄提出一个论点-我对论点提出不同意见-林兄做了一个逻辑明显有问题的回复-我讲林兄不要以修辞代替逻辑——于是林兄抓到漏洞了,我居然不让别人修辞!这里甚至又提出了一个新质疑,别的地方也修辞了,怎么不见我去批评?

          我批评的是修辞吗?“似是而非”,用在这我看也挺恰当的。

          ==

          我有我的问题,譬如林兄说无趣,我很同意,我发表意见,当然也包括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冗长啰嗦,重点不突出,这在网络交流时尤其容易引起误会,这也是问题。但是,这往好听了说,也可以叫委婉,对吧?我要没记错,林兄貌似还赞扬过我这个“优点”。每个人的语言风格都有各自特征,改变不那么容易,我这个风格经过工作生活的检验,看起来还是堪用的,包括在河里,我也没发现和其他河友交流有多大问题,因此我也不打算改。

          当然,我并没有林兄您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忍受的意思,不能接受,我退避三舍就是了。但令人难免心存不平的是,林兄的态度实在是多变,时而能接受,时而不能接受。就拿林兄这里的结案陈词来说吧,“有的人,交谈起来,令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没记错的话林兄曾经盛赞过我的发言风格读来使人不生负面情绪;“有的人,交谈起来,数言之后,不觉生厌”,现在的我就是了。

          很明显,林兄的态度,和我发言风格并没有关系,林兄重视的,其实是我的发言内容。

          这并没什么,没多少人会喜欢一个屡次对自己唱反调的家伙,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爱看反对意见,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不乐于接受反对意见,老实说就是了,不愿意说,当没看见就是了。歪曲别人的反对意见,然后倒打一耙——我得承认,这是一门本事,而且是一门很有用的本事。这种情况下还能好意思讲出“诚”字来——我还得承认,这仍然是一门很有用的本事。

          林兄对我的评价浮动很大,从表示我值得学习到痛斥我是卑鄙小人,我对林兄评价则相对稳定,我一直说的是林兄文人习气不脱,我之前批评过,矫情饰伪、避重就轻。这批评不好听,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问题,这世界上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自己是光明磊落的,甚至,考虑到众多利益因素在内,光明磊落都未必总是好事。

          可明明自己不磊落,却非得摆出一副磊落的姿态,反过来指责别人不磊落,这真是无趣得紧了。

          ==

          我不妨再提出个惹人厌的问题,林兄您当真觉得自己磊落?倘否,彼此的毛病仍然不妨彼此担待,倘是——您这文人病恐怕病入膏肓了,我只好敬而远之。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不记得读过谁的书了,说姜就是美女的意思

      早期中原人比较丑(参见现在的胡建人),而西戎的姜姓女子带有高加索基因比较美而引申的后期的姜代指美女吗?

      • 家园 姬似乎也是美女的意思

        大约和很流行的所谓白人美女的概念差不多,姜和姬这些所谓的美女,应该是建立在贵族审美的基础上的。

        因为贵,所以美。

        也是,王后你敢说不美,那不是找死吗?何况那个时候的王后可是实权王后。

        姜和姬的流行,只不过说明当时最重要的两个大姓就是姬姓和姜姓。

        哦,对了,当时姓氏是分开的,大约有专家可以讲讲姓氏的不同。

        另外有个事,很多人说,中国姓氏大多出于姬姓。这个说法流传很久了。我一直怀疑这里面有问题,总觉得这是周朝时代形成的误会。因为中国上古史纷繁复杂,谁出于谁,是很难说的事情。比如楚人的芈姓和冉姓,我看到过有论文说这两个字是相互颠倒的,这两个姓氏应该是具有强烈的亲缘关系。还有论文说,上古东方地区有两个部落互为婚姻的状况,所谓龙凤两族相互联姻。这都是目前来说没有严肃定论的事情。国内学者的态度固然因为各自的考虑而很微妙。国外学者的态度也经常有立场干扰。

    • 家园 自古豪门的软饭不好吃,能干的女婿往往害死老丈人

      自古豪门的软饭不好吃,能干的女婿往往害死老丈人

      一边想少奋斗20年,另一边想从投机人才中选赘婿,能长期和平共处,只有一方比较无能

      心气高又有一定底子的,谁愿意受公主或其他大小姐的气

      那个年代甚至更晚的时代高层花边多了,周天子老婆都有和小叔子通奸的,楚平王扒灰,晋文公死后小妾被儿子接收,其实主要得益于文化的进步才被广为流传

      否则只能根据“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想象贵族荡妇怀着野种出嫁的风光了——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两千年后,努尔哈赤儿子代善还跟小妈乱搞,上一辈这方面如何资料较少,不过看野猪皮对待弟弟和侄子的狠劲,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

    • 家园 最近在看春秋时代的历史

      手头就有本童书业的《春秋史》。在这方面还有其他好书推荐吗?

      • 家园 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这本书可以看看

        专门针对西周时代的政治地理,不是那种大而全的书,属于比较专题性的论著。

        古人有个讲究,叫做左图右史。没有基本的地理概念,不能真切理解历史。所以想看历史,一定要先有个地理框架。有了这个底子之后再看历史,即便看的内容不那么准确(事实上除非整天准备打架的,没有人会死抠历史记载),也不会有大的谬误。

        我比较喜欢历史,也很喜欢地理。不过历史学得一般,因为历史实在是内容太多,很多东西一混都不太有时间观念了;初中的地理是满分,现在让我纯粹去想世界地图,亚欧美各国基本都没问题,可能很小的一些接壤问题不是很准,非洲就可怜一点了。有这个基础,就是聊天扯时政,也会占很多优势。历史地理结合的书,是我最喜欢的类型。我建议读书、特别是读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看相关的地理书。

        印象中辛德勇也有一些讲地理的书,不过西周春秋的不多。他的书也不错。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齐国还真是个媳妇输出大国

      庄姜,武姜,孟姜,反正都带个姜,也不知道叫啥名

      • 家园 姜姓一族是周朝很强大的势力

        对周朝历史了解越多,就越发现周朝是一个非常依赖外来力量的王朝。不太恰当、或者说不太准确地说,周朝是一个严重依赖外来军事联盟实现对内统治的王朝,很像满蒙军事联盟的样子。

        周朝史诗里竭力歌颂“大姜”,也称为太姜(其实大和太是一个字),学者说大姜是周族的祖母。据说太姜这个人很有女德,贞顺什么的。但是仔细了解以后就会发现,太姜的所谓品德,其实是建立在她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基础之上的。

        怎么看出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的呢?

        有一个极其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

        大概每个人都知道姜太公的故事。姜子牙钓鱼,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姜子牙是帝师,周武王要跟着姜尚、尚父混日子,姜子牙作为军事统帅带领周军灭商,这些事,被称为历史也好,故事也好,神话也好,这些事早就让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了。

        但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尚,为什么又被称为吕尚、吕望呢?

        随便查查资料我们就可以看到,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

        姜姓!

        看看周王朝吧。周崛起的时候,仰赖于姜后的庇护然后崛起;周灭商的时候,依赖于姜姓大军的协助。

        如果我们能多费点心思,翻一翻西周历代天子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姜后,以及周天子对西戎的征服,然后周王室在征服西戎之后总能够随后中兴。

        古人有句话,叫做齐吕申许由大姜,意思是说这四个姓氏都出自于姜姓。这四个姓氏在周代都是诸侯国。其中的齐国还强大无比,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专制东方。专制东方的东方,在后来被说成是和北方南方西方并立的一个词,但是我阅读一些研究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章时发现,在商周之际,只有西土和东土两大区域的概念,没有北方南方。北方南方是在西周时代逐渐强化的。所以东方是个极其广大的概念。东方在商周之际还分为小东、大东——类似于现在的近东、远东——极其广大!那么,在只有两方概念的条件下,专制东方是个什么概念,可想而知。

        齐吕申许由大姜这一句话是很有意思的。刚才我们说了,周朝的史诗经常歌颂大姜——学者说大姜是周人的祖母,有贞德的王后——然而大姜有的时候不单单指这一个女人,还可以用来指一个强大的族群。

        作为一个分封制王朝,周朝在西面几乎没有较大的诸侯国。在看到地图上诸侯国这个奇异分布的时候,我们难道一次也没有疑惑过吗?

        这就好像在几千年之后,清朝不会在草原与内地之间修筑长城,而只会在华北内部修筑长城一样。清以满蒙军事联盟为基础,当然不会修建长城把自己封起来。周朝不在西部分封诸侯,而只在东部分封诸侯,显然是由于他们防范的不是西方,而是东方。

        那么为什么周却经常要抵抗西戎的入侵呢?清也一样要经常应对蒙古部落的叛离。清朝竭尽全力要实现对蒙古的统合。而清朝的最终衰落,就是由于蒙古无法为清提供军事镇压的基本力量。联盟内部有分有合,是正常的事情。

        满蒙军事联盟的延续,建立在清朝利用内地力量对蒙古的打压之上,也建立在清朝利用蒙古力量对内地的打压之上。这个因素和元朝是一样的。当年忽必烈为了争夺蒙古大汗之位,与阿里不哥在蒙古草原上爆发大战,那可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带着汉人屠杀蒙古人。而战胜之后,元朝皇帝忽必烈,又带着蒙古人掠夺汉人。基本上当时的形势就是,蒙古人威胁到了元朝皇帝,元朝皇帝就带着汉蒙联军去进攻蒙古人;汉人威胁到了蒙古大汗,蒙古大汗就带着蒙汉联军去进攻汉人。考虑到当时蒙古还统治着中亚、西亚,这个联军还要加上一大堆高加索人。清的节奏最初和元是一样一样的。

        然而当时代进入到近代以后,原本就落后于农耕的游牧经济,无力抗衡工业经济,于是蒙古再也无力协助清朝对内地进行镇压。以1865年高楼寨一战为标志,忠心耿耿为清王朝卖命的蒙古骑兵被内地农民骑兵全歼,满蒙军事联盟至此走下历史舞台。洋务运动之所以从这个时候起,连续三十年,成为清朝的主流政治流派,就是因为旧的流派在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无力发出声音了。

        姜姓诸侯本质上是周朝的同盟军,是派驻各地的监视者。

        而周朝历史发生转折,也正是在两周之际,周天子和代表西戎的申国爆发决战之后。从此之后,东方诸侯才彻底抛弃了西戎的干预,自顾自的开展征战。

        通宝推:桥上,老老狐狸,TKwang,楚庄王,西安笨老虎,赵美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