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郑昭公为什么说齐大非偶 -- 林风清逸

共:💬67 🌺5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郑昭公为什么说齐大非偶

古人很喜欢读春秋。我一开始不太明白,只是当作爱读书来看待。后来看得多了,才发现,春秋这个坑很深。单纯看春秋这本书是不行的。因为缺少背景资料。单纯看春秋,和看世界史大事年表差不多。春秋还好一点,里面的文字还寄寓着褒贬,比大事年表强一点。然而也就止步于此。

古代史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典故。郑昭公的名字叫忽,他还做太子的时候,齐僖公打算嫁女给他,遭到拒绝。有人过来打探原因。太子忽说:“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于是有了“齐大非耦”的成语。正确的用字,就是“齐大非偶”。一般认为意思是不敢高攀。以前看过这一段,但是感觉还不深。现在再看,郑昭公这话很有深意。

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

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当时来打探消息的人,对郑昭公说了什么呢?

后来郑庄公派郑昭公去帮助齐国作战,齐僖公打算嫁其他的女儿给他,郑昭公又一次拒绝了。郑国重臣祭仲问他原因,他说没有事情的时候还不答应呢,何况现在这样带着兵过来,答应的话百姓会怎么议论我呢?(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

表面上看,很单纯,郑昭公是一个品行极其高洁的人,不愿意趋炎附势。

但是深思一下,不那么单纯。郑昭公为什么单单在婚姻问题上如此固执呢?甚至宁可让自己的君位受到威胁。

郑昭公在婚姻问题上的执着,来自于他的家族婚姻关系。

郑武公是郑昭公的祖父。历史上,郑武公就做过“以师昏也”的事情。

这一说起来历史就久远了。

当年,周王朝从崛起到强盛,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的背后,都活跃着一个叫做西戎的部族的影子。周朝的周字,我很早就很疑惑这个字的字义。汉字都是有意义的。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原来周字就是一个“用”加一个“口”。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字。“用”的本意,就像菜市场上挂起来的整爿的猪肉,掏空以后的躯干部分。而在上古时期,这个字其实指的是用来祭祀的、加工以后的人。而那个口,据说本来不是口,而是一个盆的形状。周的字义,就好像屠夫。只不过这个屠夫是杀人的。要是用武侠小说的话来讲,“周”的意思,就是“人屠”。周就是为商朝捕杀祭祀用的人牲的部落。周的地位,就像是14世纪20年代的莫斯科大公国。当时,钦察汗国决定,由恭顺的莫斯科大公国,替自己管理俄罗斯,征收俄罗斯各国交给钦察汗国的贡赋。周朝干的这活,就是上古时代版的莫斯科大公国。而在周朝的崛起时代,来自西戎的王后姜氏为周王朝带来了兴盛,在周朝的史诗中得到反复歌颂,被称为大姜。在西周王朝的历次波动中,西周每次崛起,都会有西戎参与进来。在西周中期,干脆在西北册封了申国。申国的族系就是姜姓。历史上,凡是周朝能够战胜和调动姜氏之戎的,周朝就兴盛,否则就衰败。这和夏朝依靠九夷实现对东方的统治,如出一辙。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他做了一件大事,导致西周王朝灭亡。我们所知道的故事,是烽火戏诸侯。实际上的历史,是周幽王决定废黜自己的姜族王后,然后申国带着西戎打死了周幽王。周幽王八年,周幽王死前三年,周幽王废黜了来自申国的王后。废后与废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一起逃亡到了申国。我们看《非诚勿扰》这部电影,离婚的后果不过就是被妻子的哥哥打断腿,大家笑一笑就不当回事了;再看周幽王这个历史人物,离婚的后果是被老岳父活活打死。古人说,读史可以明智,已婚的朋友们一定要以史为鉴,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打听一下,老婆家里不要有什么太暴力的人,大家都是文明人,要好好说话。

说了这么多,这才刚刚开始到郑国。可见这个话真的很长。

和周幽王一起战死的,是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周幽王八年,周幽王废黜了来自申国的王后,立来自于当年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建立的褒国的褒姒为王后。褒姒的意思是说,这个王后来自于褒国,姒氏。废后与废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一起逃亡到了申国。周幽王九年,周幽王战死之前两年,郑桓公做了一件大事:将自己的封地东迁,由关中地区迁移到洛邑附近。洛邑附近的虢郐两君各自献出了五座城给郑国。在周幽王战死前一年(周幽王十年),郑桓公将自己的家属迁移到了新的郑国。这件事,史称“桓公寄孥”——而不是郑国东迁。第二年(周幽王十一年),申国组织大军与周幽王决战。据说,周幽王还很有战斗力的,在交战中一度打到了申国附近,但是结果还是败了。郑桓公作为周朝的司徒,战死了。周幽王据说也战死了。但是看他的名号,我觉得他应该是像周文王一样被幽禁了起来。特别是周文王的历史,周文王据说被迫吃掉了自己的儿子。我琢磨着,这个事怎么看怎么像周幽王的。因为,周幽王和他新立的太子都被杀掉了,而且“幽”这个称号,说明很有可能他被捉住过。在周幽王失败以后,一方面,忠于周王室的诸侯另立了新君,继续与西戎对抗;另一方面,来自东方的周朝诸侯和来自西方的灭周部族一起开了个大会。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经过大会讨论,大家决定,立申国国君的外孙、废太子为周王,史称周平王。那么周王朝最重要的卿士有谁来担任呢?大家互相都有点信不过。申国是不来当这个卿士了,因为他们手里有太后和大王,自己又是周王的外公,怎么可能给他打工。这样合适的诸侯只有来自东方的晋国齐国之类的了。齐国自己就是申国一系的,看起来比较合适。但是齐国自己要镇守东方,不能顾此失彼。晋国是周朝开国的支系,同时又有边防重任,也不是很合理。最后大家经过研究,一致决定,就你了:刚刚在战场上被联军击毙了父亲的郑武公。话说,联军为什么会认为郑武公合适呢?

郑武公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郑武公是个极其诡诈的人,我们一般人讲起来,可以用寡廉鲜耻来形容他。郑武公打算消灭胡国,问大家哪个国家可以攻打,大臣关其思建议灭胡国,说对了,却被郑武公杀了。原因很直接:郑武公的女儿就嫁给了胡国国君。但是,杀了关其思之后,郑武公就带领大军,去把胡国灭了。纯洁的小朋友一定会问了:不是你因为女儿嫁过去了,所以才把要攻打胡国的大臣杀了吗?怎么这么出尔反尔呢?说对了,郑武公就是这么一个出尔反尔的人,政治信誉极低。为什么郑武公这么不要脸呢?我们要知道,郑武公灭胡国,是在平王东迁之后。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郑武公在平王东迁之前,在申国的会议上,就娶了申国的女人做王后。他的王后被称为武姜。他,郑武公,一国之君,早在灭胡国之前,就已经娶了杀父仇人的女儿,并且凭借这一点获得了荣华富贵、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成为操纵周朝朝政的卿士、称霸一时……

以师昏也,郑武公还当得起这句话。只不过他似乎不是去凌迫别人的,而是被凌迫的。

无论怎么说,郑武公这个条成功之路,通过赢取白富美,而后荣华富贵、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成为操纵周朝朝政的卿士、称霸一时……很不要脸啊!

所以,我们可以说,郑武公早就是一个不要脸的人了。胡国国君居然以为郑武公是个要脸的人,太幼稚了。

郑武公的不要脸还不止这些:他的太子就是武姜生的。我当然不是说他娶了仇家的女儿还过得很开心。而是说,在郑武公带着周平王东迁的时候,郑武公和周平王又册封了秦国。秦国的出身很有趣。秦国的祖先是商纣王的忠臣,为了抵抗周武王的进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商朝失败后,秦人还跟着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起三监之乱,粉碎了周公旦称帝的如意算盘,迫使周朝放弃全盘继承商朝“天人合一”的遗产、被迫转变为一个世俗化的人间王朝。商朝的君主称为帝,因为他们的君主能够通神。周朝的君主只是王,因为他们只是人间的王。周公旦自诩是可以通神的人,对周武王也不是那么服膺的,在武王死后甚至以天子身份接待诸侯,引起内战。秦人后来为周朝抵抗西戎而浴血奋战,地位从敌人、奴隶一步步转化为附庸、大夫。最终到了平王东迁的时候,一跃成为诸侯。周王室给了秦国岐山以西的领土。秦国公族是一个有故事的家族。这个有故事的家族,在得到以周平王为标志的东周王朝的封赠之后,历经血战,打了将近七十年,灭了申国。

而他,郑武公,布置了这样一个灭申的大局,还和申国的女人生太子……

这就是郑武公。

郑武公没有能够活着看到了西申国的灭亡。他死后三十年,他的儿子郑庄公活着看到了西申国的灭亡。对,西申国。我们常说的申国被称为西申国。西周时代还封了申国的贵族,在南方建立了一个申国,位置在今天南阳信阳一带,被称为南申国。据说,南申国被楚国围攻了四十多年,没有一个诸侯去救援他,最后在郑庄公死后十几年就被灭掉了。至此,申国,或者说西戎,在周朝体系内所存留的最主要的两个族系都被灭掉了。其他类似于许国、齐国,因为获封时间很早,跟申国的关联要小一些。即便如此,许国,这个在诸侯会议上立了周平王的国家,被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狠狠揍了一顿。只是顾忌到“影响”,郑庄公没有灭许——这个时候申国还在,以申国为代表的姜姓诸侯还很强大。

这,就是郑武公。

郑庄公不愧是郑武公的好儿子。刚才顺道也说了,他在位的时候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没少折腾了姜姓诸侯。什么攻伐许国,几十年不救南申国之类,那时候他都在位。

我觉得,郑武公和郑庄公是立了大功的。

孔子曾经夸奖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管仲辅佐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姓什么?姜。齐国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拥护那个出身于姜姓的天子,一副正统的样子,这很滑稽。所以楚国压根就不服。楚国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有的时候简直可以和周天子平起平坐,还帮着周朝灭过很多强大的对手,干过很多维持秩序的黑活。只不过楚国地处南方,气候湿热,疫病流行,很多楚王在位不到十年就死了。郑国的武公庄公,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很是削弱了姜姓诸侯的势力。这样的形势日益发展,郑庄公最后和周天子打了一仗,双方一拍两散。

但是,郑昭公似乎看不到这一点。

郑昭公所见到的,是郑国不断做一些背信弃义的事情。诡诈失信,欺瞒天子,甚至和周天子兵戎相见,郑国的国家似乎有所扩大,但是郑国的前途却似乎在逐渐渺茫起来。毕竟,郑昭公出生的时候,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

郑昭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用这样的眼睛,看着这样的世界。

所以他说自求多福,所以他说在我而已,所以他说大国何为,所以他说以师昏也。

郑昭公的高洁并没有导致好的结局。郑庄公死后,大国纷纷干预郑国的内政,宋国利用郑国大臣,另立郑厉公,迫使郑昭公流亡。郑国爆发了多年内战。郑昭公一度归国,却死于一场政变。郑国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郑国的政治立场逐渐开始转变,郑国也从此逐渐变为一个小国。

但是,其实,我们深刻的想一想,郑昭公真的只是高洁吗?这倒也未必。

因为齐国,也是姜姓。

齐僖公的父亲就是齐庄公,也称为齐前庄公。他在位64年,他是周宣王的岳父。所以周宣王的妻子也是姜氏。齐前庄公还有个女儿,成为晋国的王后。他的晋国外孙们后来分裂,酿成了曲沃代晋的大事件,后来什么晋文公,晋无公室,都是玩剩下的。齐前庄公主持了很多会盟,是两周之际的大豪门。齐国最大的历史传统就是内乱。齐前庄公在位前,齐国发生了70多年内乱。这家伙活得长,齐国反而安定了。他死后,齐僖公接手。齐僖公有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做小白的,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死后,齐国又进入了漫长的内战节奏。齐国公室的家风,那是相当的差。现在有句俗话,叫做要毁灭你的仇人,就教坏你的女儿,然后嫁过去。齐国那是相当的符合这句话。齐僖公一开始打算嫁给郑昭公的女儿,后来被称为文姜。这个文,据说是因为她很有才华。郑武公的妻子,那个来自申国的女人,死后叫做武姜。据说是取的郑武公的武字。文姜,武姜,真是搭配。文姜除了有才华,还有一点很有名,就是她和他哥哥齐襄公有点绯闻。为此齐襄公杀了文姜的丈夫鲁桓公……

郑昭公果断拒绝于齐国联姻,这件事怕不是门不当户不对那么简单吧。

通宝推:桥上,Bmlf,三笑,乔治·奥威尔,樊逖,abugg,西电鲁丁,图灵,观风望月,diamond,决不倒戈,mezhan,关中农民,捣江湖,老老狐狸,苏仙岭,yizhu,红茶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