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扯一扯汉语的“稠密性”和精确度 -- 石头布

共:💬196 🌺697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英文专业词汇的命名怀疑是故意的

              这里很可能也有'民可是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阴谋。

              后果如你所说,就是民科不容易产生,这个结果是好是坏,也许才是这个命名法真正的内含,见仁见智吧。

              • 家园 很有道理啊

                在这方面西方社会是有前科的,圣经好长时间只能用只有教士才懂的拉丁文翻印出版,第一个把它翻译成英文的人好像还被迫害了。

                • 家园 人民日报称PM2.5和WiFi等外来词伤害了汉语纯洁性

                  《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指责滥用英语缩写词伤害了汉语纯洁性。这一说法遥相呼应了2010年新闻出版署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通知要求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不要随意夹杂英语。《人民日报》的文章称: WiFi、CEO、MBA、CBD、VIP、PM2.5,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专家表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武波博士认为,“这跟西方文化的强势有关,总的来看近百年来,西方输入中国的文化多,中国输出的少。”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夏吉宣持相似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随意使用外语词以显示自己有知识、文化水平高,这也加剧了外来语的泛滥。”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王刚毅说,“懒惰,觉得写英文缩写更省事,是外来语滥用的一大主因。”

        • 家园 依然有交互影响,无可避免

          就像deja vu本身并非来自英文一样。

          语言的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思想依然是在语言之前的。没有思想,掌握语言只是外语系的专业,和未掌握此门外语的人口中的‘amazing’- 也就是说说而已。

          而再蹩脚的外语学习者,也会对此语言产生影响。英文中的long time no see是我们最熟知的例子。从这种意义上说,朝鲜日本对中文的直接拿来主义对中文产生的影响也是我们必须认识的事实。尤其近代以来,中文现代语汇极其大量的是来自日语的帮助。曾经有河友认为这是当年白话文革命的重要贡献,这固然不可否认,但去掉人的因素,从语言发展上,这种日语对汉语的影响是思想交流的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日语帮助中文挖掘了自己更为深刻的历史经验,没有这个帮助,中文能不能自己爬过这道鸿沟的确还在未定之天--距离太大了。

          站在更高的语言历史脉络看各种语言的相互作用会对认识中文与其他语言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 家园 反对一点

            白话文中从日本引进的词汇不是日语而是中文,那些词是日本人按照比照着西文按中文的造词法用汉字造的,本质上仍然是中文,道理上类似于一个日裔意大利菜厨师创造的新菜仍然是意大利菜——重要的不是谁创造的,而是按什么办法创造的。正因为这种与中文从根子上的内恰性,才使得中国人在接受的时候毫无困难。而那些与中文无关的日语词汇,即使用汉字书写也很难被中国人接受,如大丈夫(没关系)、丈夫(结实)、大根(萝卜)之类。

            也正因此,从语言的角度讲,日本人能造出来的中文词,中国人没道理造不出来,说没有日本人做二传手,中国人就过不了翻译这道坎,未免太看轻自己了。

            • 家园 兄台口气真大

              您怎么不试试?

              用着人朝前,用不着朝后,这不仅是不科学,连地道都欠奉了。

              怎么?从日语学点东西你中华就不泱泱了? 别学得那么小家子气,就算省了你的人力物力去多干点别的有用的事,你不觉得是好事?

              这点文化自信心还是要有的。勋业当计万世功,不在一日你我间。

              另外提醒注意,我写的是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又不是评功论赏,排英雄座次,前文说的很清楚,在这个问题上是日本帮助中国挖掘了自己的历史经历,你反对的究竟是啥?是想说日本从未影响过中文?还是中国从未影响过英文?

              再进一步说,让我们站在历史当时的位置,试想一下你的逻辑,日本人现代化过程中,引入西方概念以自用,你觉得他们那叫完善中文,不是完善日语?而反过来说,这些概念对于中国和中国人都是完全陌生的,那么借自日本人的努力,你说我中文本来就有,不是来自日语?

              日本大幅度的运用中国文化,但不代表以后的日本文化都叫中国文化,不能说日本的体验,努力都是中国历史,日语所反映出的这些经历都是中文。否则离文化沙文主义也就两三步的距离了。

              真可惜,语言不能收知识产权费,否则,你大概真会去claim。

              • 家园 您误解了

                我并不是要讨版权,即使真要说版权,这些词的发明者也应该是日本人,这没有问题——但不等于这些词是日文——仅这一点是我要反对的。日裔意餐厨师做出来的是意菜而不是日餐,道理是一样的。

                日本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就像他们的罪恶一样)不容否认,他们对现代中文形成的贡献也不容否认,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这些贡献算是日本文化,从语言的角度来讲这些贡献算是汉字圈发展的一部分,这是不同层面的认知,并不矛盾。

      • 家园 我同意楼上的这一点

        语言的生命力决定于其实践者的思想活动深度,广度,创造性和理解力--从贩夫走卒到知识分子,毫无疑问后者的工作-不管哪个学科-更是语言发展更为重要的推动力。思考停止,语言之死就是时间问题。

        还有,创新和使用的衰减和停止,是语言之死的真正时间。

    • 家园 模糊有时候也是一种精确

      把英语当成精确性的例子还高看它了,估计英国美国人看了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不还有一堆把天下万物分个公母的语言么……

      楼主所举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例子非常精确,一种语言在其思维模式下是稠密的,但换一种思维模式就立刻发现存在漏洞。其中很常见的盲点是认为一个词附带的信息越多则越精确,实际上在一些特定场合下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不带任何冗余信息的词语,这个时候在某些域上的模糊(不提供冗余信息)就反过来成了一种优势,成为最精确的表达。

      第一个例子很著名,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讨论,是关于王蒙的小说《夜的眼》,眼该取单数还是复数?从作者的原意来说并不希望确指是一只还是一双,或是很多双,英语中精确的单复数在这里就成了负担。类似的,大家经常提到的“树上有鸟”,到英语这儿就非得分清楚是一棵树上有一只鸟还是好几棵树上有好几只鸟,到了法语这儿还得分清楚那鸟是雄是雌,这些多出来的信息在这个情境下实际上就不是精确而是冗余了。

      第二个例子是英语中的parent,只表达血缘不附带性别信息,这个程序猿们应该最有体会,比如翻译一个非常简单的短语:find the node's parent,直译为找该结点的父?母?父母?都很不合适,因为在表达亲属关系方面极其强大的汉语居然忘了创造表达不带性别信息的直系上一辈亲属关系的词。类似的还有cousin / sibling这些,由于模糊而精确的例子。

      所以,在专业场合通常会为每一个概念都建立一个内涵非常明确的术语,与日常语言相比,术语的特点就是只在专业领域提供必要信息,在其他域则由于不提供信息而显得模糊(比如用“性工作者”代替“妓女”这样含感情色彩的日常用语),以排除冗余信息对于专业交流造成的干扰。

      •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但不附带性别信息的父母在汉语中是有字的

        应该是“亲”。

        双亲必定是指父母,单亲就是指父或者母。“亲”与“父”或者“母”联用时才有了性别限定的信息。“亲”从不与“爷”、“奶”、“兄”、“弟”、“姐”、“妹”等字联用。

        礼运大同篇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行文对称角度来看,“亲”亦是指父母无疑。

        “亲”的其他用法应该属于本义的自然拓展。

    • 家园 用“概括性”比“稠密性”合适
    • 家园 楼主如果用牛而不是鸟来举例更有意思吧

      英语似乎必须分清公牛母牛和小牛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