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扯一扯汉语的“稠密性”和精确度 -- 石头布

共:💬196 🌺697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模糊有时候也是一种精确

把英语当成精确性的例子还高看它了,估计英国美国人看了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不还有一堆把天下万物分个公母的语言么……

楼主所举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例子非常精确,一种语言在其思维模式下是稠密的,但换一种思维模式就立刻发现存在漏洞。其中很常见的盲点是认为一个词附带的信息越多则越精确,实际上在一些特定场合下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不带任何冗余信息的词语,这个时候在某些域上的模糊(不提供冗余信息)就反过来成了一种优势,成为最精确的表达。

第一个例子很著名,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讨论,是关于王蒙的小说《夜的眼》,眼该取单数还是复数?从作者的原意来说并不希望确指是一只还是一双,或是很多双,英语中精确的单复数在这里就成了负担。类似的,大家经常提到的“树上有鸟”,到英语这儿就非得分清楚是一棵树上有一只鸟还是好几棵树上有好几只鸟,到了法语这儿还得分清楚那鸟是雄是雌,这些多出来的信息在这个情境下实际上就不是精确而是冗余了。

第二个例子是英语中的parent,只表达血缘不附带性别信息,这个程序猿们应该最有体会,比如翻译一个非常简单的短语:find the node's parent,直译为找该结点的父?母?父母?都很不合适,因为在表达亲属关系方面极其强大的汉语居然忘了创造表达不带性别信息的直系上一辈亲属关系的词。类似的还有cousin / sibling这些,由于模糊而精确的例子。

所以,在专业场合通常会为每一个概念都建立一个内涵非常明确的术语,与日常语言相比,术语的特点就是只在专业领域提供必要信息,在其他域则由于不提供信息而显得模糊(比如用“性工作者”代替“妓女”这样含感情色彩的日常用语),以排除冗余信息对于专业交流造成的干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