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扯一扯汉语的“稠密性”和精确度 -- 石头布

共:💬196 🌺697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兄台汉语口语有待提高啊

        语言,尤其是口语,确实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不过您的例子不合适。

        have a good time. 根据语境:玩好/吃好/喝好/尽兴啊/你们继续/接着整/

        Do you think so? I know so. 真这么回事?那当然/我玩剩下的。

        Must it be? It must be. 非这样么?那当然!

        It won't do. It doesn't work. This is no go. 行不通/扯淡/没戏/不灵

        All right, then. 行吧/好吧/先这样

        well, well, well, 也得分语境:行行行/得~~~/

        • 家园 口语对比正式语言,普通话躺枪

          其实各地方言口语翻译成英语一样难达信达雅。

          比如谁有个失手,河南人会说:成色(shai)

          还有赵紫阳饭桌上的“叨叨叨”

          • 家园 排这个,普通话本身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现在大家都把普通话等同于中文,而较少将其视为一门独立的语言来看待,实际上它虽然源自北方方言,但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中文规范来设计,摒弃了民间俚语,语法方面也引入很多印欧语法的概念而与古典中文有所区别,因而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看作一门新的语言。

            那么作为一门语言,其发展历史比大多数汉语方言都要短的多,大规模推广是建国以后,而真正普及更要等到改开之后,迟至八零后一代,大多数人是双语(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私下交流则普遍使用方言,北京人也不例外),这使它的使用领域一直局限于正式领域,因而有长于正式表达而短于日常交流的特点。与活泼俏皮的方言相比,普通话显得比较生硬枯燥。

            但到了九十年代往后,情况有变,一是普通话普及有年,年轻一代从小在普通话环境中长大,开始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交流(副作用就是现在各地此起彼伏的保卫方言运动),使得普通话开始全面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适应面大幅度扩展;其次就要说到互联网的普及使老百姓获得了跨地域跨阶层大规模交流的渠道,大量俚语开始借由网络登堂入室进入公众领域,新词新句更是层出不穷,使得普通话开始真正在十三亿使用者的共同推动之下快速迭代,表述能力和丰富程度与日俱增,这种快速发展在语言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相信普通话全面超越方言的一天不会太远。

        • 家园 well 可以是口头禅

          比如官场上的“这个,这个,”

      • 家园 其实你这些例子基本上都比较好翻

        small talk: 闲聊/聊天/闲谈,.....

        smalltalk: 一种早期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sounds like a bird out there: 似乎外头有只鸟/外头似乎有只鸟/外头听着象有只鸟...

        Do you think so? 你同意吗?

        I know so: 这个我倒是不太熟悉,类似的有:

        I think so :例行翻译应该是“我认为是这样的“/“我同意”,也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I knew it: 我就知道。

        I know: 我知道。

        It won't do. This is no go. It doesn't work. 不行。

        It matters: 要紧/关系重大

        It helps:有益/有用

        It figures:讲得通

        All right:好的/不错

        well作插入语翻译起来似乎麻烦一点,不过也许只是我水平不行,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比较合适的译法。

        英语和汉语最大的区别其实不在这些口语上的小玩意,更多在于各种从句的后置,对于翻译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另外,英语里的介词非常灵活多变,比如with,有时候也比较难办一点。

        • 家园 那你知道second cousin 怎么翻么?

          恩,还有third cousin怎么翻?

          这种文化概念上找不到对映的,我觉得才是最难的。

          • 家园 文化上不是没有对应的

            中国五服都有明确的区分,这个很难?只不过大家不习惯这样用罢了,远房表/堂哥/弟/妹/姐就包括了。不精确?你一个second cousin连年龄和性别都没有难道比我这个更精确?

            • 家园 没有那么简单

              second cousin 可以是父母的表兄妹的孩子,也可以是自己表兄妹的孩子。。一般来说是同一曾祖的后代。特别乱,连辈份都是不一定的。其实我也就听人说个大概,自己也不是非常精通他们的奇葩亲属关系。

              谁也没有说汉语不精确呀,我们在说英语中有些概念汉语没有对应的,翻译起来不方便。

              • 家园 这种专有概念没办法翻译,正如英语怎么翻嫂子?

                只能造新词

                第二等表亲,就完了。

                • 家园 今天早上坐车的时候想起来一个

                  drama queen。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翻译,你来试试看

                  • 家园 不知道

                    百度一下,第一篇就是这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bdd0a01008571.html

                    我觉得没必要对每一个词都要求一个恰当的翻译。

                    pad,何尝有computer的意思?但ipad这词一出现,pad的词义就又多一个。

                    ipad刚入中国时,也没个恰当的翻译,于是多以英语原词的形式出现。

                    但这个词天天出现,于是,先是翻成平板电脑,——太长,省为平板。

                    将来平板这个词肯定会完全替代pad的。

                    于是,平板也多了个词义。

                    这样平板和pad就完全对应了。

                    • 家园 也许会简化成板儿
                    • 家园 同意

                      只是觉得找对应挺好玩的,找不到也没有关系。如果的确有需要的话,自然会有新词被发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