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扯一扯汉语的“稠密性”和精确度 -- 石头布

共:💬196 🌺697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想到了文明文化的平等问题

                在这个例子上,汉语显然是更加精确的,虽然有时候这个信息不一定用的到,信息过剩了。那么,可以说汉语更加先进吗?这个结论貌似有点政治不正确,这就很容易扯到文化文明是不是“平等”了。

                举个例子,想象发现了一个原始部落,女人还是作为财产一样的对待,还有杀殉,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当然是没有这个情况的,于是两边找到了不同,然后原始人说,“看,你们不如我们吧”。

                有时候忍不住作出文化文明先进落后、是否可以取代之的评判。真正的烦恼就是从这样的评判开始的

                • 家园 讲政治的话,文明没有优劣之分

                  实践中有些文明什么都留不下就消失了。

                  跟我一样用双语生活了很久的朋友们,在跟同伴交流的时候,有时候会英、汉双语掺杂地说话。这个习惯如果在国内没有注意,流露出来,不免就为人诟病了。但是对我们来说,只是在选择最有利于表达的方式。有时候用英文表达特别有力,有时相反,有时只是为了少说几个音节。

                  随着全球化,语言间互相借用词汇应该会越来越常见。至于谁能留存到最后,可能作为载体的人口、文化和语言本身的固有结构都会有影响,那就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了。

          • 家园 比较难

            这种文化概念找不到对应的,可以有两种办法,一个是据义造词,一个是据音造词,两者都是造词。

            最难的不是这些,最难是你造不了的,属于语法结构上的分歧。

            • 家园 那就要打乱句子要素,重新组织了。

              否则就是翻译腔了吧。

              我们写科技论文的,有些人写作风格就是从句套从句,副词叠副词。翻中文的时候凑活能懂,别的就只能呵呵。直接读英文原版教材比中文教材容易懂多了。

        • 家园 英文的句法很高效

          中文白话文的句法与之相比显得笨重了,典型的差距就是缺少灵活的从句结构。我曾经异想天开,想在中文里增添类似who和that那样的从句标志,比如用“其谁”,“彼其”之类的,从而在中文里构筑从句。还正而八经的发过贴子,但语言的发展显然不是个人意志能左右的。

          白话文的句法功能性还不如文言文。可能是历史还短,发展不足吧。

          • 家园 在文字层面可以加括号或其他标点符号间隔出来

            在语言层面可以靠语气,从某种角度讲标点符号本身也有语气的意义。

          • 家园 这个问题英雄所见略有同

            链接出处,在这个帖子里,我翻译过一首诗,最后一句是用“其间”来翻译后置状语从句的连词,基本上做到了在语序和语义上尊重原作。但这是一个特例,从句很难都如此安排,翻译才因此可称为一种艺术。

        • 家园 Well作为插入语翻成“嗯/呃。。。”
        • 家园 语言有一个语义,还有语境和感觉

          你的这些翻译从语义上来说是正确的,但在语境和感觉上未必。比如,have a good time不光在朋友、家人之间用,总裁在正式场合送别来访的商务客人(后面还要旅游几天)也可以用。I know so意为我根本不是估摸是这么回事,我肯定知道就是这么回事,比I think so要强烈得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