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西方的所谓科技领先优势还能维持几年? -- 张新泉

共:💬63 🌺347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补一个现代人做的还原视频,即使骑兵没全力冲锋,步兵也顶不住 -- 补充帖

https://m.weibo.cn/status/4515100138278990

家园 按这个视频倒像是骑兵要输了

视频里面是重骑兵冲击重步兵,虽然正面的重步兵被撞到了,但是骑兵也失去了速度,被重步兵包围了。双方陷入混战当中,数量占优的步兵赢面更大。

家园 其实西班牙大方阵远比你我想象得更复杂

可去看看西班牙电影《佣兵传奇》,里面就有大方阵的作战细节。片中细节满满,包括但不限于火炮,火枪,长矛兵等功能性单位的使用和配合。特别是在对方火炮的持续轰击和敌方火枪骑兵的打击下保持士气,保证队伍不散架,就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其实还可以参考另一本书,就是《万历十五年》里的戚继光一章,里面就讲得很细了,你认为戚继光只是以鸳鸯阵出名的?其实日常的运营和筹划才更重要。特别是戚继光用各种方式搞钱,戚家军不缺钱,这在当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如果搞不到钱,戚家军到底有没有战力都很难说。

过去,战争确实是仰仗匹夫之勇,但是越到近现代,越强大的战力就越需要钱。

家园 视频里骑兵仅慢慢慢跑,步兵还是顶不住比战场弱太多的冲击力

真打仗,骑兵打步兵不会简简单单仅仅从步兵正面冲击。

比如和明末差不多年代的克伦威尔,议会军就是成功的靠自己的骑兵打败了王军的骑兵,导致国王军步兵孤立无援,输了战争。

按照明朝人和蒙古人打了那么多年的经验,除非步兵的人数比骑兵多出数倍的人数优势,否则仅仅是让骑兵减速,都很难做到的。步兵在骑兵的机动力面前,经常出现的场景是连队形都没调好,就被骑兵冲垮了。

即使正面挡住骑兵,侧翼暴露以后,步兵还是扛不住。

比如孙可望在三岔口,以纪效新书练出来的步兵,前面排好排列丈二长枪,掩护鸟铳和火器射击,清军无法突破正面。但是当侧翼的大西军骑兵和象骑兵被清军击溃以后,步兵还是挡不住两面夹击的骑兵。

家园 西班牙大方阵的时代,方阵主要还是和对方步兵对推的

等到欧洲战场骑兵数量上去,队列就从方阵向横队战术发展了。

不少穿越小说一提起西班牙大方阵,就把这当成反骑兵的神阵,这个看着真有点囧。。。

至于火枪轮射这招,朝鲜人也会。萨尔浒的时候朝鲜军队就“设拒木于阵前,分队放炮,虏骑阻不能突,而屡进屡退”,然后后金“铁骑随马后,以兵器驱马,马奔逸决拒马木,左营炮发,虏前者颠,后者蹂躐而进,左营兵单不能支,师遂乱。"即驱赶马群硬是撞开了拒马木,然后冲击骑兵跟进破阵。

东西方那个很多战术都很相似。比如西方有火枪骑兵,明军也有装备鸟铳弓箭的骑兵

一沿海防塘可用马兵。如见贼登岸,马兵以鸟铳、弓箭盘旋制之,不但壮步卒之气,亦全胜之道也。今后本地有马尽数发出,自成一队助战。并出入兵间领队押队。

西方有长枪兵方阵配合火炮火枪,明朝明初这一整套都已经有了。

只是我们古人古代写兵书的喜欢讲比较悬乎的战略思想,鲜有记载实战战术和阵型编制的,也就戚继光认认真真总结古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经验,写了两本。其它人大多是抄抄抄罢了。

点看全图

这图上的阵型都是用25人一伍的方阵组成。中国自古就喜欢以25人一伍为基本作战单位。兵书上说的各种阵法,实际就是拿最基本的一个个方阵组成需要的大阵。25人的方阵可以用矛,也可以刀盾,甚至骑兵方阵。

《佣兵传奇》这电影有点印象,里面长矛兵由于长矛太长,不好控制,是慢慢慢慢挪到前面去对戳的。

戚继光的兵书里面对长矛兵的要求就高太多了:要着重甲,飞身跑20步距离,精确刺中1寸(32厘米)大小的木球。

戚继光在南方搞鸳鸯阵是因为南方水田多,路窄,不好走,鸳鸯阵能以2排纵队快速变阵很适合南方地形。他和俞大猷到了北方可都是搞车营的。

同意你打仗练兵都需要钱的看法。怎么搞钱,怎么用到军队上很重要。

就是吐槽一下西班牙方阵,这个方阵真拿到中原,不是被火炮轰成渣,就是被骑兵突爆。明末清初的战争水平还是很高的。满清一个甲喇100人,就有大炮2门,小炮10门,古斯塔夫每500人才有2门三磅炮。

家园 保持庞大的人口基数非常必要

庞大的人口基数、庞大的受教育人口,才能孕育出庞大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工业体系才能供养庞大的科研群体。庞大的科研群体,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引领人类突破下次科技革命。

通宝推:红山,
家园 【原创】本文之亮点,恰在点明"发现"与"发明创造"之别

这个问题,以后会专文详述。

这批评,貌似专业,其实玩的是话题转移之话术耳。

家园 洛克罗瓦战役 西班牙方阵末日

就是败在了法军的骑兵和火炮组合下面(当然法军中央也是步兵方阵)

十七世纪前半叶,欧洲大战役基本上都是 步兵互扛,骑兵决胜

家园 三、

三、

人类科技领域整体宏观现状与未来发展变化趋势,中国科技领域现状与今后几年及未来变化趋势,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有重大深远影响。

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平同志提出了科技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其真理价值已为四十多年来实践所证明。当然,任何真理都有其时代、空间适用性特征,既非自古而然,亦非永远正确,更非四海皆同。一旦全人类、中国科技领域整体状况未来变化趋势客观现实发生重大变化,认知领域也要与时俱进。

人类科技领域不断提速加速、面上扩展纵深发力,到迫近极限而逐渐慢速乃至"停滞",中国科技领域从落后几百年、几十年提速加速追赶,变为落后不多整体赶上、并跑、部分赶超领跑,这是带有质变性质的重大变化。它必然影响、带来经济社会发展上的重大变化。

比如,中国用几十年走完人家西方世界几百年才走过的路,代价成本比人家小少很多。这既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当然也潜伏着不小问题、隐患。

从不发达、发展中国家到高收入国家、发达国家,后发赶超,必然经历高速发展。而越是逼近高收入、发达国家标准线,越是容易出现失速、衰退、危机。

中国的优势在于超巨型经济体已然成型快速迈向成熟,史无前例,虹吸效应甚至天然地形成某种"惯性″"保障″。

但也会让其他大多数国家合作共赢受益同时,与一些国家竞争冲突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地加剧。

究竟以谁为中心?这个问题越来越不容回避,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适应发展速度慢慢降下来,努力实现中速、中低速,既要避免过热、也要防止失速。这可能是今后几十年最大难题,因为按市场自行运转一般规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地,需要宏观调控更精准施策。

如果总是抱着过去几十年加速赶超阶段的观点、思路,总是想着加速提速,总是认为我们的潜力还无穷无尽,抱着过去四十年、七十年里所有的成功经验睡大觉,一味沿着过去的成功模式继续迈大步,忘记了真理的时代、空间适用性,就很难理解新常态、新时代经济思想的必然性、真理价值。

要有一种思想准备,过去几十年能快尽量快,抢抓机遇期,那套成功模式会逐渐变得、乃至已经不太灵了、不行了,因为内外环境、条件已经有了根本、彻底变化。

人类社会六百年来尤其是近百年这几十年,一直是不断加速,也越来越逼近极限边界。科技领域是如此,经济社会发展上亦然。

逐渐适应慢下来,就要在继续注意保证效率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公平正义。

逐渐适应慢下来,根本解决公平正义,资本主义是做不到地、适应不了地。代价极其巨大,几次把人类社会拉到崩溃毁灭边缘,过去一百年欧洲最近几十年美国日本,历史已经证明。

社会主义模式道路,理论上而言,天然地应该能做得更好。

逐渐适应慢下来,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了解为什么内卷、躺平这些政治上不太正确的状态、思维会越来越席卷、蔓延,才能越来越更重视公平正义,才能越来越不忘初心,不断发掘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真理价值,真正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自信。

实际如何,拭目以待。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漫长的原始时代后,进入奴隶社会才第一次迎来文明大跃进。此后,又在漫长的中世纪、所谓超稳定结构封建社会时期,缓慢发展,治乱循环停滞反复中慢步前进。最近五六百年来,又一次在资本奴役制度下再次迎来文明大跃进。

两次文明大跃进都有科技领域质变飞跃,也有社会组织制度、认识领域质变飞跃。

但是,慢发展才是宇宙间、自然界、人类史上的正常发展型态。突飞猛进剧变模式是超常态\变态。后者常因过度开发、发展带来巨大不稳定、失衡、破坏乃至毁灭,常常极盛而衰、昙花一现。

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唯一延续五千年而未曾断绝的文明,既能适应人类文明加速超常规发展阶段各种冲击、破坏,更有丰富的漫长慢发展阶段经验。社会主义中国完成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之时,恰是重归人类文明中心、引领人类文明继续前进之时,这并非偶然。

通宝推:红山,
家园 西方优势维持不了几年,中国全面领先尚需时日

两者并不绝然对立。

同样因为牛顿爱因斯坦不会短时期就能批量量产、人类"发现""发明创造"开拓新领域取得新成就因为迫近极限而越来越困难,中国要实现科技领域全面赶超也会越来越艰难。追赶并跑或许还会呈现加速态势,但任何领域一旦超越,要想持续大幅领跑,那就会越来越艰难。面上来说,会逐渐全面赶超。线上而言,想大幅领先并持续加速,那也是不现实地。

所以,一方面,西方的领先优势维持不了几年,另一方面,中国四十年来七十年来不断加速超速飙速赶超西方的势头,也会在几年之内就进入慢下来状态,乃至逐渐与西方一样越来越因为迫近极限而进入"停滞"状态。

西方优势领先固然维持不了几年,中国要实现全面赶超却也尚需时日,但期望中国大幅领先持续领跑则不太现实。这是由人类科技领域迫近极限、牛顿爱因斯坦无法量产这两个客观实际所决定地。

家园 社会主义有个缺点

生产力不发达时,大锅饭

全面小康时,躺平。

都不是偶然、个别、特殊现象,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传染性乃至恶性循环渐进性。

三、
家园 社会主义可以更快,只是竞争激烈,没有利润
家园 理论上而言,社会主义从来就是更注意公平

实践上,效率角度,无论是前苏还是现在的朝、古、越,或者是欧洲所谓民主社会主义、南美的天主教社会主义、印度一些邦省的社会主义及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本质上都不是讲究效率地。

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生产关系大变革后,生产力会大解放,数据上看似乎效率很高。但是,长则十年二十年,短则二个三个五年计划,一段时期之后,就迅速"钝化″了。而且,成本代价往往还极其高昂。

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是私有制中极其野蛮、血腥、残酷的制度,都是比较而言不追求、最不讲究什么公平的,但它们又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追求效率的制度。也因此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历史进步性,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必然阶段。

家园 我觉得,我们如果只盯着西方最高精尖的那部分看

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没错,因为西方这种对高效率追求到了极致,最终结局就是撕裂。

家园 马克思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是

资本主义穷尽了生产力发展后,生产力高度发达后才必然要走的新阶段。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新特点新条件,提出了从薄弱链条率先突破的必要性与唯一可行道路,并取得了胜利。然后,在发展生产力上他主张进二退一,搞新经济政策。

毛主席根据殖民地半殖民地前资本主义国家地区自身特点与时代条件,进一步探索完善了资本主义最外围革命道路。在发展生产力上则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原来估计十五年左右或更长时间,后来一五没搞完就跑步入社,再人民公社\革委会跳跃入共。)

列宁对待新经济政策,如同毛主席对待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都有临时权宜考量。

直到邓小平系统总结苏中革命建设成败经验教训后,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才算真正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不需要考虑效率问题,实际上的社会主义却是薄弱环节、一穷二白生产力极端落后地区率先突破,必须考虑生产力如何多快好省赶超。进二退一成为必然选择。

实际上来说,初级阶段论的本质架构与新民主主义论其实差异并不多。只是根据战后中长期内核威慑和平时代的新条件下,以战争革命为时代主题已变成了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总体格局特点新变化,增加了对外开放、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通宝推:燕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