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收费教育’的误区---关于教育话题的一点浅见! -- Gunpowder

共:💬36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收费教育’的误区---关于教育话题的一点浅见!

河里最近关于教育的话题很热烈,高人的理论阐述在前,贤人的英国高等教育的例子在后。 借西西河宝地说说偶自己的一点浅见。偶最早听到‘教育产业化’的论调是从胡鞍钢的讲座上听来的,最早听到‘免费教育’是‘劫贫济富’的论调是从张维迎嘴里听到的。大师们水平都很高,可以指点江山。偶小民一个,水平很低,想当年对大师们也是十分的敬仰,但如今发现自己离大师的境界是越来越远,大师们的说法偶是越来越不明白了。

政府支出的钱确实不是变出来的,也确实是从征税征来的,但为什么实行免费教育必然导致高税率我是一直也没弄明白。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体系难道就只有教育一项,想要增加教育的投入就必然的要从老百姓头上多拔几根毛?难道就不能从其它的开支上,比如说政府支出,工业投资等等,转移过来一些?所以,为什么总是说实行免费教育必然导致高税率? 这个必然性何在?为什么就不能把免费教育也完全看成一个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比如说适当增加教育的投入,相应的减少其它方面的投入,从而维持现有的平均税率基本不变?因此,用一个并不确实的‘劫贫济富’的理由来搪塞社会草根阶层对‘教育产业化’的意见是说不过去的。

虽然英国高等教育晚至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收费,但英国教育从不收费到收费的例子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借鉴作用。英国,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早都完成了资本积累的发达国家,既然‘在英国,大多数学生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出身于劳动阶层’,那么在这个条件下,‘让中产阶级享受免费教育的优惠,而劳动阶层却必须交更多的税’当然是不公平的’。但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大多数应该受教育但无力负担教育费用的人是八亿农民和城市草根阶层,因此,我们的现实情况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千差万别,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英国的教育收费的作法对英国而言可能是改革,但对中国而言可能就是毒药。‘病变而药不变’,可以想象最后的治疗结果。

我虽然不愿意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支持提高学费的现象都归结为自私,但我也不想完全排除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散布这种论调的可能性。毕竟他们也是人,在人这个意义上,他们在进行这种涉及个人立场的社会政策评价时,本也不应该享有比一个普通人更多的权力,这才是应然的状态,虽然在赤裸裸的现实中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拥有多的多的话语权。

行文至此,我不禁要问:教育是什么(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为什么总有人用这样的理论那样的理论来论述‘把教育当成产业来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但总是对其后果不加致评呢?按照经济学理论,你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来办,你就把‘受教育’当成了一个商品,你就无法避免市场规律对它的影响。当‘受教育’的价格升高时,对‘受教育’商品的购买必然下降,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但是,这岂是解决中国8亿农民中的大多数还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的办法?

为什么总把‘免费教育’和‘税收’、‘投入’联系起来?为什么不去想想广大民众的大多数都受到良好教育以后的情况?‘人不只是只有一张嘴,人还有一双手’,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一双手在进行社会生产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比一个文盲的一双手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一个简单的推论,在普遍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政府是不是也可以多收一点税?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自问不比大多数的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高明,只是因为运气稍微好一点所以有机会受了教育,懂了一点经济学的概念,但是如果现在我有机会投票选择,我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免费教育’,而不去管那些看起来无论多么漂亮的借口,更不要说那些挂着‘进行基础建设’的羊头,卖着‘,,,,’的狗肉的不正常的事了。

‘受教育’当然可以收费,但我认为现在不是收费的时候。还和英国对比好了,能不能等到中国和97年的英国一样富裕的时候再收啊?

元宝推荐:高士奇,
家园 关键是有人已经代你作出选择

你只能接受。

家园 我想不接受都不行!
家园 花一吨, 顺便探讨一下 (可行政策的讨论比较有趣)

1. 必须增加税收的用意很简单, 意思是现在的预算分配已经很紧了, 再多的开销必须要增税才能达成. 这是建立在 "政府预算已经完全理性" 的前提下所导出的推论, 要政府增加一项福利支出就必须增税. (真的是这样吗? 呵呵.) 而预算比例 (如教科文组织的数据) 的争议则是否定 "政府预算已经完全理性" 的前提, 认为应该增加教育的预算比例. 至于教育预算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配就是个统合性问题了.

2. 劫富济贫一说, 可说对也可说不对, 总之措词比较那个啥. 如果目的是要维护社会公平 (与正义), 让国家社会能够长治久安, Why not? 所得税依据收入级别课以不同的税率也是劫富济贫, 但那又有什么不对? 以中国的现状来说, 贫富差距悬殊且愈拉愈远, 要我说, 现在正是该劫富济贫的好时机.

3. 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分开是正确的分析方法. 基础教育没什么好说的, 这是政府该做的. 这些年来政府什么都没做吗? 也不是, 难道现在文盲比五十年前还多了? 不是吧. 难道做得十分完美不用挨批? 也不是, 值得研究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主要也是广度不够 (偏远地区) 以及管制外的杂项负担问题 (书籍费). 这个应该是可以加速改进, 而且收效显著的. (这是政府可以先搞的事.)

4. 关于高等教育, 我倾向以政府提供低利贷款的方式处理. 一方面可以解决问题, 学生按揭还款减轻经济压力 (如毕业后工作一年开始还款, 半年一期, 若升学则展期直到完成学业. 也可头两年只还利息, 第三年再还本金之类的.),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拿了政府的补助就溜到国外去贡献他国的问题 (有些人的争议在此), 在贷款合同加一条出国前必须还清即可.

人民在国家底下, 国家要合理保障人民的生存权是必要的. 这个生存权还可以推及到满足最低生活条件 (如失业救济金) 与未来发展 (教育补助) 等方面.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这是国家的未来, 国家的希望, 没错. 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政策, 头一步是进行基础建设以吸引投资与促进经济, 但第二步就不一定了, 可能是继续进行硬件建设的基础建设, 也可能是进行软件建设的国民教育, 这个倒是见仁见智的了. 教育乃百年大计, 不是一代人就搞得好的. 当然, 随时检讨改进是必要的.

家园 我文中想否定的是那种说‘免费教育’是‘劫贫济富’的论调!

不是‘劫富济贫’,请看仔细了!

家园 几点回复

我已经出国好几年了,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在我的记忆里,由于经济和政策的原因,大学录取新生占人口的比例,大城市比中小城市高,中小城市比农村地区高,富裕地区比贫困地区高。如果我的记忆是正确的话,免费高等教育在中国同样是劫贫济富的。

你的观点是政府可以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供免费高等教育。这个观点隐含的假设是其它方面支出的收益是低于它们的成本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支出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政府应该砍掉这些支出,降低税率。你所面对的仍然是免费教育和提高税率之间的取舍。

免费义务教育和一定程度上的免费医疗可以被看作是转移支付,社会再分配的手段,因为社会各成员对它们的需求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如果高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低收入阶层,免费高等教育并不能起到社会再分配的作用。

在经济学上,支持免费教育主要有两个论点。第一是外部性。接受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人的收入,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其他人的收入。但这个论点的逻辑结论是政府应该补贴教育,而不是教育免费。第二是Liquidity Constraint,有才华的贫困学生可能因为无法交学费,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尽管接受高等教育后,他们未来收入的增加足以补偿教育的成本。但只要政府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贷款制度,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的制度就是很好的借鉴。)

去年英国全国辩论是否应该提高学费时,反对方最喜欢的一个论点是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对于这一点,Nicollas Barr在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上的一篇文章有很好的回答。受教育是否是一项权利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即使我们接受这一点,也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应该免费分配。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食品是一个人的权利,但我相信很少人会认为食品应该免费分配。政府应该转移收入给贫困人口让他们买的起食品,而不是将所有食品,包括富人的消费免费提供。

关于大学毕业生交更多收入所得税,我记得去年一个很漂亮的女学生向布莱尔提问时问到这个问题。Nicollas Barr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三点反驳。

1.收入税只占英国政府收入的四分之一,由于82%的英国成年劳动人口没有大学学位,缴纳收入税的主要人口是非大学毕业生。

2.假设一个大学毕业生一生交了十万英镑的收入税,其中2万英镑是大学教育成本,剩下的8万英镑是他享受的免费基础教育,医疗等福利的成本。这意味着一个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但是挣同样收入的人必须多交2万英镑的税享受同样的福利。这是不公平的。

3.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微软公司每年向美国政府缴纳巨额的公司税。是不是美国政府应该承担微软所有的研究开发费用呢?

最后,我个人不太喜欢教育产业化这个口号,西方的绝大多数私立大学也都是非赢利组织。如果在中国提高学费的收入主要被学校的官僚阶层所挥霍而不是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上的话,那么在腐败无法去除的前提条件下,我承认免费高等教育有可能是现实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家园 中国大学贷款还款率连20%都没有

周小川不都出来说话了吗?所以后来毕业证书跟还款要挂钩,不还钱就不给毕业证书,不过既然大学生失业那么严重,不拿毕业证书就不拿呗。这又是另一个死结。

高等教育在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免费,也不应该大量补贴,高中毕业就可以维生了,阁下非要读大学从事更高薪资的职业,当然应该用者自负,这是个人投资的一种,总不成叫政府去补贴你个人投资吧。所以扩招是对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增加学费,减少补贴,紧缩贷款也是对的。

家园 还款率差的原因是啥? 追不回贷款的原因又是啥?

20% 很低耶, 是失业还不出来还是赖帐?

家园 两者都有,哪个部分大就不知道了

很明显,中国的就业结构并没有跟学校产品结合,照说这几年每年增长10%,怎么大学就业上完全没有反映出来,就业率每年都创新低呢?小学至初中的教育是必须国家负担,那个完全没有异议。但是到了高等教育,那是个人的学习与经济能力的选择,何况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再要求大学生得到补助就更不合理了。

同样一笔钱,宁愿拿来给民工制造就业,还是培养大学生,我是坚决选择前者。中国不缺大学生,缺的是民工。在可见的未来很多年,中国还将是世界车间,竞争力在于廉价劳工。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就跟反腐无效一样是大家不喜欢,但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家园 花一吨. 学校教育跟就业没接轨是事实

回国招人时才发现现在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专业, 呵呵. 不过, 廉价劳工的优势是会随着经济成长逐渐流失的. 打工就是为了赚钱, 已经过了二十年, 总不成再二十年也还这样吧?

或者说, 不光是谈高等教育, 还要是有用的高等教育才行...

家园 大作拜读了,几点回复!

[SHADOW=255,RED,3]我已经出国好几年了,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在我的记忆里,由于经济和政策的原因,大学录取新生占人口的比例,大城市比中小城市高,中小城市比农村地区高,富裕地区比贫困地区高。如果我的记忆是正确的话,免费高等教育在中国同样是劫贫济富的。[/SHADOW]

我出国也几年了,但是我想你的记忆是正确的。大学录取新生在中国是按省为单位来的,省之间的比例差是现实情况,这是一个老话题,说起来话长,我看在这还是不作专题讨论的好。这种录取差异和教育免费不免费应该不是同一个问题。解决这个差异的问题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认真的落实公民的平等权利就是了--‘为什么北京上海的人可以享受必其它地方多一些的教育资源?这不是违宪吗?’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实现起来却很难。前两年山东的几个落榜生要告教育部的案子,媒体吵吵嚷嚷了一阵子到最后不了了之即是一例。出了国看到国外有一种理论说:因为城市一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点,因为人口相对密集,相对于农村而言有更强的lobbying power,因此政府总会有意无意的向城市倾斜社会资源。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对照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觉得这种情况其实反映的也很明显。不仅仅是教育,其它的基础设施,比如电、水、交通等等无不是如此。有几个人想过为什么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比较好的基础设施而农村居民确要自己集资办电、通水、修路吗?我是还没有听说过市政的那条道路是城市居民集资修的,但是农民集资修路的事却屡见不鲜;我没见过城市的居民自己集资建了一个学校,但在中国农村很多地方,这却是农村子弟接近教育资源的唯一通道。

我认为‘免费教育’并不必然导致以上的这些结果。这些不正常的‘劫贫济富’的现象与其说是‘免费教育’的结果,不如说是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的一种人为的选择。当然,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中国当年资源贫乏,人均教育资源不足,完全平均的作法非常不明智。我同意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也不主张在一切时候的绝对平均教育资源到最后让所有人来一个同归于尽让所有人都得不到良好教育的作法。但是,我们最好也不要忘了在那个年代,在实行‘免费教育’的时候,国家已经因为人为的选择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极大不平衡,在这个问题上国家是欠了债还没有还的。现在同以前相比,国民经济的状况已经大大不同了,但8亿农民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我们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对‘受教育’开始收费,再次拒他们的子弟于学校门外。如过是这样,我们如何面对国号中的‘共和’二字?

[SHADOW=255,RED,3]你的观点是政府可以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供免费高等教育。这个观点隐含的假设是其它方面支出的收益是低于它们的成本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支出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政府应该砍掉这些支出,降低税率。你所面对的仍然是免费教育和提高税率之间的取舍。[/SHADOW]

为什么说政府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就一定隐含着‘其它方面的收益是低于他们的成本的’呢?事实上我没有作任何假设,如果硬要说有的话,为什么就不能是‘其它方面的收益是没有教育方面的收益大’这个假设呢?好比说,其它方面的支出的收益是a>0, 但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的收益可能是b>a>0。可惜,教育方面的收益在现实中不是这么容易量化,不是短期就可以看到收益,况且人是可以流动的,一个地区的教育投入极有可能到头来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一句话,对各级政府官员而言,无助于培养自己的乌纱。因此,我们见到的不是减少其它方面的支出来办教育,经常见到的是对已经很低的教育投入进行层层截流。这真是民族的悲哀!

[SHADOW=255,RED,3]免费义务教育和一定程度上的免费医疗可以被看作是转移支付,社会再分配的手段,因为社会各成员对它们的需求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如果高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低收入阶层,免费高等教育并不能起到社会再分配的作用。[/SHADOW]

看得出来,无论是你的前一篇文章还是这个回复,你都很仔细的区分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但你上面的这句话里同时也包含着太多的假设,并且我感觉以上的这些不同的假设之间已经不太平衡。举例来说吧,你假定社会各成员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基本是相同的是没有问题的,但你怎能又同时假定‘高收入的阶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低收入的阶层’呢?这里需要为你提到的高低收入阶层作一个界定,我的前文里对教育的受众的划分基本上是以城市的高中收入阶层和8亿农民和城市草根阶层为界线进行概念上的划分的。如果你同意这个划分的话,不敢说硕士、博士教育,至少对本科教育而言我意以为看不出有什么证据可以表明低收入阶层对它的需求不足或小于高收入阶层对它的需求。所以,为什么说免费高等教育并不能起到社会再分配的作用?

[SHADOW=255,RED,3]去年英国全国辩论是否应该提高学费时,反对方最喜欢的一个论点是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对于这一点,Nicollas Barr在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上的一篇文章有很好的回答。受教育是否是一项权利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即使我们接受这一点,也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应该免费分配。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食品是一个人的权利,但我相信很少人会认为食品应该免费分配。政府应该转移收入给贫困人口让他们买的起食品,而不是将所有食品,包括富人的消费免费提供。[/SHADOW]

我同意你说的‘即使同意受教育是一个人余生俱来的权利也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应该免费分配’的说法。这也正像你举的食品的例子一样,我非常同意。你可能也注意到我在原文中述及的‘可以收费,但在什么时候收’的观点。我是主张现在不收费的。当我们反反复复的说‘免费教育’时,你我都知道从实在的意义上讲,‘教育’何尝免费过?政府的钱不是还是从老百姓的身上来的,我们讨论的问题的实质只不过是‘政府收了老百姓的钱怎么用’以及‘还要不要继续收钱’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也是一个不可能争出来结果的问题。因为对它的回答牵扯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的价值底线,哪就是我们还要不要‘平权’、‘博爱’,我们怎么去定义我们自己和比自己稍微弱势一点的同类之间的关系?

我在原文中提到:受教育的人可以比没有受教育的人多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样将来可以在将来为政府增加税源。你的回复中提到了‘收入所得税’并列出了相应的数据,这对我而言也很有启发。但我的意思不仅仅在收入所得税上,人受教育的结果不仅仅表现在个人收入的增加上,也表现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工人的可以多生产产品,作经理的可以更有效率的管理企业,作政府官员的可以更好的为公民服务,这样最终的效果表现为社会总体运转效率的提高。因此,它所表现的最终意义,应该不是一个‘收入税’的内容所涵盖的。我前文的为政府增加税源的说法不过是以上种种的一个虚指罢了,并不特意去指哪一个专门的税种的。所以,对于Nicolas Barr的观点,我说的和他提及的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就无所谓同意还是不同意了。作个假设,即使他正确,也只是在英国的情况下正确,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情况,你说对吗?

最后,对你不喜欢教育产业化这个口号的态度表示赞赏,也对你认为‘免费高等教育有可能是现实条件下的最优选择’的说法表示同意,更对你对资料的掌握和对英国教育改革的熟悉表示钦佩。你的耐心回复也在此一并谢过!如有可能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家园 这句话改花!

[SHADOW=255,RED,3]不光是谈高等教育, 还要是有用的高等教育才行。[/SHADOW]

这牵扯到一个问题:怎么办学,怎么才能办好学?

家园 没有一个完备的信用机制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比如在美国,很少有人敢于赖账不还,就是怕留下一个糟糕的信用记录。

家园 鲜花送上!
家园 两位都鲜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