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收费教育’的误区---关于教育话题的一点浅见! -- Gunpowder

共:💬36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劫贫济富的事,似乎还值得商榷

的确,高校入学比例在各城市间、城市和农村间差距比较大,但人均税负在各地区之间差别也比较大。例如穷困山村基本不向政府纳税,还要政府反哺,那里的孩子上大学补交钱就不存在“劫贫”的问题。

这个劫贫济富还有个因果问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总体来说比没受过的人收入要高,在较高收费的教育体系中他们的子女入学比例就会较高。如此发展下去,几代之后,如果实行免费教育,那的确会出现“劫贫济富”。

家园 也说几句

1)陈经和Darcula的论述都是主要从经济学的效率角度讲收费是效用最高的,这个没错。只是教育问题也是个很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所以大家的考虑不会纯粹从效用出发,“公平”原则也占很大的考量比例。

要不怎么说经济学家在微观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宏观问题就相差甚远,因为宏观牵涉到的政治性强,经济学家也有自己的政治观念,此时也不能完全从效用出发了。

2)当前不增加税收,也可以加大教育投资。

就像四月一日说的,要加大税收的前提是“政府预算已经完全理性”,事实是吗?任谁都知道不是,比如那个28亿的国家大剧院,效用就真比义务教育大?当然你叫我具体论证确实有难度,尤其是关于腐败能不能免除。腐败现在是严重,但我觉得还是在往好的趋势发展,在改进。只不过大家现在眼界宽了,对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深,要求也比以前高,所以发现问题比以前更多,但不代表没改进。诸如法官独立判决和法官责任制之类,以前根本不提,现在不仅提,而且确实有约束力。政府部门办事依法的程度,比以前高,这是我的切身体会。是还不够,还要努力,但不是完全无望。我接触到的政府公务员,年轻的都比较有服务意识,而且他们自己也说,再过些年,老的退了之后,政府机关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水平还会有更大提高。

3)区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个好办法。

义务教育是提高一个人的基本文化水平,高等教育是提升人的才学和技能。整体的文化水平提高,对国家的持续发展相当重要。国家目前最迫切的是真正贯彻免费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服务水平。这是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牺牲一部分效率,大多数人都会同意。

4)免费教育未必是劫贫济富。

虽然低收入人群大,但考虑个税起征点,至少在个税方面,低收入者个税缴税总额未必高过高收入人群。在上海月入10000者约缴税1400,中国广大农民月入比法定800缴税高的,比例不多吧?公司税收也可作类似考虑。要是有具体数字检验一下就更好。

5)赞成高等教育的低息贷款,而且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正在建立。

大家提到的问题是欠款不还,这个问题确实有。我自己身边的例子,与我同时代的大学生,我认识的,100%没有还款,那是九十年代初的本科毕业生,欠的也不多,就每人一两千(因为那时几乎没有学费,大家是贷的生活费)。新近毕业生,有贫困家庭的,比如欠个一万多或更多的,比较普遍。前一类不还款,不是还不起,是故意的,工作了十多年,怎可能这几千还不起?后一部分目前大多是还没能力还。把还款和毕业证挂钩,事实证明是失败的。因为有的人念了研究生,有了硕士学位和毕业证,本科的证书就不需要了。没有拿毕业证的本科生,学校也会出证明证明其学历和未拿毕业证的原因,或者可以在网上查到学历,找工作时效果等同于有证。

现在国家正在集中房贷数据库,有了这个技术基础,学贷数据全国统一管理就不是问题,而且可以在有人申请新信贷款之前查询过往记录,这样可以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征信机制,恶意欠款的问题就可以减少很多。

6)我们在这里讲的也许暂时无法影响决策人。但历史最终还是人民创造的,大家都开始有这个意识,反映的意见多了,政府不可能永远置若罔闻。

以前有些政府霸王部门定的霸王条款,就有人大代表提案反对,现在即使没有全部废除,但被迫改得更合理,比如电子警察。

家园 姐姐的这个帖子比较全面,鲜花
家园 呵呵,谢谢

花,我是大大的喜欢D

家园 这个说得真不错, 该花
家园 总结的挺好

挺成功。

再补充一条自己的看法。

教育收费允许区分贫富:

对于义务教育,首先大力扶植公立学校系统,增加对各公立学校的资金投入,平衡各个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公立学校不再区分重点非重点,市民只允许按家庭住址分区入学,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不必要得升学考试(升初中或者高中)的压力,不会过早淘汰有潜力的好苗子。改善公立学校软硬件环境,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使得穷人家孩子有书可念,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同时鼓励私立学校的建立,私立学校有权自己定价招收学生,招生区域范围可相对于公立学校更大,但私立学校要负担一定税务,此税务只允许用于公立学校系统建设。私立学校进入市场调节,一方面私立会尽力保证自己的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另一方面,私立学校条件好一些,提供学生住宿等服务,富人不在乎钱在乎时间自然愿意送自己子女去好的私立学校,那么他们花大钱上学,而这部分钱最终一部分会直接转化成公立学校的建设中去。

对于高等教育,只对付不起学费的同学,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低息贷款或者奖学金,富人子女上学必须自付学费。

劫富济贫,中庸之道。

家园 也来搅浑水

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技能,二是休养,前者在长远有显性收益,后者即使在长远也不一定有显性收益。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两者的对象、目的、资源要求、收益期望显然是不一样的。在谈教育的时候,不从这两个方面谈教育的“产出”,会谈成一笔糊涂帐。

中小学教育面对未成年的人,免费的全民教育是理所应当的。高等教育面对的是成年人,是不是应该免费就有商榷了。不错,18岁还有很多事不懂,但18岁就有选举权了,可以合法结婚了,可以合法工作赚钱养家了,这就是成年人的标志。既然是成年人了,那就要拿出成年人的样子,自己筹措高等教育的学费,没有理由再要求免费。教育贷款制度应该建立起来,欠款不还,那是信用制度的问题,银行改革必须要过这一关,和教育贷款没有关系。

谈到税收,个人所得税只是税收的一部份,在英国是1/4,在中国可能更低。但政府的钱最终还是从商业税、印花税、关税等各种税收里来的,换句话说,也是消费者和普通公民间接交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教育产业化的说法确实不妥。中小学教育应该公益化。就高等教育而言,改称高等教育非盈利化或许更确切。

教育的收益是长远的,我们不能放弃长远利益,这一点没有争议。吃饭、穿衣、住房、就业问题是眼前的,没有眼前也谈不上长远,这也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如何平衡眼前和长远,不要走极端。中国历史上极端走过不少了,每回都没有好结果。

家园 花一吨

咳, 改版后再上包子, 现在晕头转向, 咳咳...

家园 跟这儿测试

改版之后,我还没有发成功过帖子

家园 花??, 让??成功的在改版后收到花

现在眼花ING...

家园 还是版主好

在你这儿发就成功了,还有花收,不错不错.

不过我现在发现我进不了自己的资料,倒是能给别人发短信,可是发了不能收,这个这个……

家园 好像中文 ID 的进不了, 英文 ID 的行

以前连结 XXXUID = ####

现在的是 XXX = ID

当 ID 是中文时会变成空白一片, 英文时可以显示.

直接点 ID 好像不行

排行榜里的连结还是和以前一样用 UID = #### 的, 还行.

家园 回复

好比说,其它方面的支出的收益是a>0, 但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的收益可能是b>a>0。

那样的话,a>0,其它支出收益大于成本。政府仍然应该对其它方面进行支出。

对教育投资的巨大收益是不可置疑的。但如果政府不进行投资,私人投资大幅增加,总投资量差别很小的话,政府对教育投资的收益是不大的。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说,减少政府对教育的开支的话可能是好的。

高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低收入阶层

从Permanant Income的角度说。大学毕业生要比其它人收入高。从家庭背景上讲,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子女上大学的概率要高很多

回复
家园 回复之回复!

那样的话,a>0,其它支出收益大于成本。政府仍然应该对其它方面进行支出。

对教育投资的巨大收益是不可置疑的。但如果政府不进行投资,私人投资大幅增加,总投资量差别很小的话,政府对教育投资的收益是不大的。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说,减少政府对教育的开支的话可能是好的。

如果教育方面的支出的收益b大于其它方面的支出的收益a(>0),那么按照经济学理论,如果政府的决策是真正理性的话,就应该投资在教育方面而不是其它,兄台以为然否?问题就出在教育方面的收益难以量化,因政府官员的短视进而造成了教育投资不足的现状。原因在上文里已经述及,在此我就不再重复了。

兄台在此做了几个假设:(1)如果政府不投资,私人可能会投资;(2)私人投资大幅增加;(3)政府不投资但私人投资的话,到最后总投资有可能差别不大。

但我以为,在中国的多数情况下,兄台的这一系列假设是很难实现的。至少我看不到这种情况在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实现的可能性。首先,私人投资(绝大多数情况)是要赚钱的,我们不能希望私人可以自愿的承担起本来属于政府的责任;其次,在中西部贫困地区这种想法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记得河里以前曾转过一个关于齐本禹(?)在贵州支教的帖子。象那种类似的地方,怎么可能指望私人资本进入啊?但想想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样的地方又有多少。这是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开展了很多年的希望工程。如果真有那么多的私人资本愿意进入这个领域,我们的希望工程不是多此一举吗?

高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低收入阶层

从Permanant Income的角度说。大学毕业生要比其它人收入高。从家庭背景上讲,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子女上大学的概率要高很多

这从概率上讲当然是对的,但兄台肯定也同意从绝对数字上来讲,情况可能正好相反。毕竟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只是极少数吧!所以,我们解决问题还是要抓主要矛盾不是?

换句话讲,如果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只照顾高收入阶层,那么高收入阶层的子弟可以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以后工作了可以继续高收入,这些人的子女也是这样进入下一个循环。那么,社会各阶层之间还可以进行合理的流动吗?低收入阶层什么时候才可以改变他们的境域?

王侯将相有种乎?往前推三代,我的家庭里没有人受过高等教育,不知到河里的诸位情况怎么样?因此,我反对这种不顾忌低收入阶层承受能力的政策。

家园 晨枫兄持平之论,读来反有惊心之处。献花,也补两句

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的贫富形势,可以说:“富人决定着国家的发展,穷人捆绑着民族的安宁。”这两者的利益其实是不可偏废的。

绝大部分的富人,其财富来源基本正当。从国家政权手中,利用政策盲点或者政策倾斜得到的财富,其实与贫民无关,这些财富不归富人的话,也决不会归于贫民。

国家的政策呢?最近十年来,可以说是:“把舆论的关爱大张旗鼓地献给穷人,把政策的优惠悄无声息地塞给富人。”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