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收费教育’的误区---关于教育话题的一点浅见! -- Gunpowder

共:💬36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作拜读了,几点回复!

[SHADOW=255,RED,3]我已经出国好几年了,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在我的记忆里,由于经济和政策的原因,大学录取新生占人口的比例,大城市比中小城市高,中小城市比农村地区高,富裕地区比贫困地区高。如果我的记忆是正确的话,免费高等教育在中国同样是劫贫济富的。[/SHADOW]

我出国也几年了,但是我想你的记忆是正确的。大学录取新生在中国是按省为单位来的,省之间的比例差是现实情况,这是一个老话题,说起来话长,我看在这还是不作专题讨论的好。这种录取差异和教育免费不免费应该不是同一个问题。解决这个差异的问题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认真的落实公民的平等权利就是了--‘为什么北京上海的人可以享受必其它地方多一些的教育资源?这不是违宪吗?’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实现起来却很难。前两年山东的几个落榜生要告教育部的案子,媒体吵吵嚷嚷了一阵子到最后不了了之即是一例。出了国看到国外有一种理论说:因为城市一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点,因为人口相对密集,相对于农村而言有更强的lobbying power,因此政府总会有意无意的向城市倾斜社会资源。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对照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觉得这种情况其实反映的也很明显。不仅仅是教育,其它的基础设施,比如电、水、交通等等无不是如此。有几个人想过为什么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比较好的基础设施而农村居民确要自己集资办电、通水、修路吗?我是还没有听说过市政的那条道路是城市居民集资修的,但是农民集资修路的事却屡见不鲜;我没见过城市的居民自己集资建了一个学校,但在中国农村很多地方,这却是农村子弟接近教育资源的唯一通道。

我认为‘免费教育’并不必然导致以上的这些结果。这些不正常的‘劫贫济富’的现象与其说是‘免费教育’的结果,不如说是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的一种人为的选择。当然,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中国当年资源贫乏,人均教育资源不足,完全平均的作法非常不明智。我同意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也不主张在一切时候的绝对平均教育资源到最后让所有人来一个同归于尽让所有人都得不到良好教育的作法。但是,我们最好也不要忘了在那个年代,在实行‘免费教育’的时候,国家已经因为人为的选择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极大不平衡,在这个问题上国家是欠了债还没有还的。现在同以前相比,国民经济的状况已经大大不同了,但8亿农民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我们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对‘受教育’开始收费,再次拒他们的子弟于学校门外。如过是这样,我们如何面对国号中的‘共和’二字?

[SHADOW=255,RED,3]你的观点是政府可以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供免费高等教育。这个观点隐含的假设是其它方面支出的收益是低于它们的成本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支出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政府应该砍掉这些支出,降低税率。你所面对的仍然是免费教育和提高税率之间的取舍。[/SHADOW]

为什么说政府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就一定隐含着‘其它方面的收益是低于他们的成本的’呢?事实上我没有作任何假设,如果硬要说有的话,为什么就不能是‘其它方面的收益是没有教育方面的收益大’这个假设呢?好比说,其它方面的支出的收益是a>0, 但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的收益可能是b>a>0。可惜,教育方面的收益在现实中不是这么容易量化,不是短期就可以看到收益,况且人是可以流动的,一个地区的教育投入极有可能到头来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一句话,对各级政府官员而言,无助于培养自己的乌纱。因此,我们见到的不是减少其它方面的支出来办教育,经常见到的是对已经很低的教育投入进行层层截流。这真是民族的悲哀!

[SHADOW=255,RED,3]免费义务教育和一定程度上的免费医疗可以被看作是转移支付,社会再分配的手段,因为社会各成员对它们的需求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如果高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低收入阶层,免费高等教育并不能起到社会再分配的作用。[/SHADOW]

看得出来,无论是你的前一篇文章还是这个回复,你都很仔细的区分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但你上面的这句话里同时也包含着太多的假设,并且我感觉以上的这些不同的假设之间已经不太平衡。举例来说吧,你假定社会各成员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基本是相同的是没有问题的,但你怎能又同时假定‘高收入的阶层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于低收入的阶层’呢?这里需要为你提到的高低收入阶层作一个界定,我的前文里对教育的受众的划分基本上是以城市的高中收入阶层和8亿农民和城市草根阶层为界线进行概念上的划分的。如果你同意这个划分的话,不敢说硕士、博士教育,至少对本科教育而言我意以为看不出有什么证据可以表明低收入阶层对它的需求不足或小于高收入阶层对它的需求。所以,为什么说免费高等教育并不能起到社会再分配的作用?

[SHADOW=255,RED,3]去年英国全国辩论是否应该提高学费时,反对方最喜欢的一个论点是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对于这一点,Nicollas Barr在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上的一篇文章有很好的回答。受教育是否是一项权利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即使我们接受这一点,也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应该免费分配。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食品是一个人的权利,但我相信很少人会认为食品应该免费分配。政府应该转移收入给贫困人口让他们买的起食品,而不是将所有食品,包括富人的消费免费提供。[/SHADOW]

我同意你说的‘即使同意受教育是一个人余生俱来的权利也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应该免费分配’的说法。这也正像你举的食品的例子一样,我非常同意。你可能也注意到我在原文中述及的‘可以收费,但在什么时候收’的观点。我是主张现在不收费的。当我们反反复复的说‘免费教育’时,你我都知道从实在的意义上讲,‘教育’何尝免费过?政府的钱不是还是从老百姓的身上来的,我们讨论的问题的实质只不过是‘政府收了老百姓的钱怎么用’以及‘还要不要继续收钱’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也是一个不可能争出来结果的问题。因为对它的回答牵扯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的价值底线,哪就是我们还要不要‘平权’、‘博爱’,我们怎么去定义我们自己和比自己稍微弱势一点的同类之间的关系?

我在原文中提到:受教育的人可以比没有受教育的人多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样将来可以在将来为政府增加税源。你的回复中提到了‘收入所得税’并列出了相应的数据,这对我而言也很有启发。但我的意思不仅仅在收入所得税上,人受教育的结果不仅仅表现在个人收入的增加上,也表现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工人的可以多生产产品,作经理的可以更有效率的管理企业,作政府官员的可以更好的为公民服务,这样最终的效果表现为社会总体运转效率的提高。因此,它所表现的最终意义,应该不是一个‘收入税’的内容所涵盖的。我前文的为政府增加税源的说法不过是以上种种的一个虚指罢了,并不特意去指哪一个专门的税种的。所以,对于Nicolas Barr的观点,我说的和他提及的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就无所谓同意还是不同意了。作个假设,即使他正确,也只是在英国的情况下正确,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情况,你说对吗?

最后,对你不喜欢教育产业化这个口号的态度表示赞赏,也对你认为‘免费高等教育有可能是现实条件下的最优选择’的说法表示同意,更对你对资料的掌握和对英国教育改革的熟悉表示钦佩。你的耐心回复也在此一并谢过!如有可能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