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舌尖上的蛮夷 (1) -- 石头布
看了那个周末不吃饭的帖子,大约明白了。
曾和本大讨论”舌尖”时提到“伪文明社会”的概念。呵,谁吃得多,吃得好,谁就是“灿烂的文明社会”。没想到,您这儿是要建设”真文明社会”呢。
不过我相信“伪文明社会”肯定会继续发扬光大。不是有说以后人进化了手脚身体都变小,就剩一个大脑袋里面嵌着电脑嘛。
人类的脑容量的变化,不能单纯的和怎么吃、吃什么联系在一起吧?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脑体积约为400立方厘米。200万年前的能人,开始制造劳动工具,脑容量达到600-700立方厘米。几十万年后出现的直立人,懂得采火,能使用符号,脑容量增加到了900立方厘米左右。生活在距今3万到25万年前的智人,脑体积更是高达1200立方厘米。但在最近的2万年的时间里,男性头盖骨的平均体积由1500立方厘米下降到1350立方厘米,减少的那部分体积相当于一个网球,女性头盖骨体积减少的比例与男性相当。如果“吃”是决定脑容量的主导因素,那么“五谷为养”可是直接导致了人类脑容量的减少?!这可是关于人类存亡的大问题噢
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归因于激素水平就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人类的智慧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动物学的范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本民族的文化传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完全无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讨论中国人智力的问题,就是对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亵渎。
心脑血管疾病这池水可太深了,不能简单归纳为“高血压,是血管中充斥来自动物的胆固醇沉淀而已”吧?
人类的肠胃就像一个大发酵罐,把吃进去的东西统统分解成比较简单的营养成份,吸收进血液,然后再根据需要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现在可没有证据说,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大部分来自动物食品。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其原料同样可以来自植物性饮食。所以,素食者同样会有心脑血管疾病。
单说来自动物的胆固醇。因为在西方人的饮食传统中,鸡蛋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所以每天吃2个鸡蛋还是吃10个鸡蛋,一直是争论比较多话题。近年来的多个独立研究综合显示,对一般人群而言,鸡蛋的进食量和心血管疾病没什么相关性。新版美国人膳食指南就显著提高了鸡蛋的推荐摄入量。比较惨的是糖尿病患者,吃鸡蛋越多,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
对the China study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对于面粉的摄入量有着强烈的正相关,甚至比对动物性蛋白摄入量的相关性要强得多。在坎贝尔本人及其同事的多篇文章里,都提到过这个问题。问题更大的是面筋,这组植物性蛋白可以在一些人身上造成乳糜泄等一系列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大概由于和他鼓吹的“动物性蛋白是万恶之源,植物性蛋白都是好的,全素饮食是最健康的”不太合拍,坎贝尔在他的the China Study(中译本叫救命饮食)一书中就没费心提这事儿。
真要关心心脑血管健康就不能光盯着胆固醇了。就像鸡蛋的例子,糖尿病可以把普通人的健康食品变成糖尿病人的催命符。血糖水平异常可是非常伤血管的。单单是糖尿病前期(据说中国有1.5亿),就能使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增加2倍以上。
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快速与国际接轨,以米面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已经开始成为麻烦制造者。这一事实甚至成为美国人的反面教材:
……
像许多移植的东西一样,这一点在国外表现也不太好。即使我们尽量减少脂肪,多吃碳水化合物,我们整个国家也正在变得更胖。
……
为什么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对我们的影响与中国人不同?平均来讲,中国人的体重比我们轻,他们的运动量比我们大。体重和运动——新的证据显示,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对两类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即对瘦的、运动的人和超重的、久坐的人来说,其影响不同。因此,只是简单地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并不能保护人不得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而这些事情中国人也了解了。例如,在北京,在过去的几年里,因办公室工作代替手工劳动,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依然很高,所以,糖尿病上升了400%。
理想化的 “啥都吃点儿,啥都别过量” 好像效果也不匝地:
……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占失明的40%—50%、慢性肾功能衰竭的30%、心脑血管病的50%和截肢的60%。
其实欧美近年来营养学上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总结出许多解决现代人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咱们只需要把头从人家几十年前搞出来的“馊饭”中抬起来,去芜存菁,稍稍学习一下,就有机会使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得到巨大改进。
在你的文字中也承认几十万年的直立人开始了火的使用,脑容量也大大地提高了,看起来和我的观点并不矛盾;
至于2万年前到今天的平均脑容量下降,有几个重要原因:
1. 现代人的观念改变,病弱小孩也会长大,甚至生子,拉低了平均脑容量;
2. 出现了小脑容量的基因突变也不会被淘汰,就是我所说的自然选择动力消失
3. 由于分娩困难,人类的脑容量出生的时候是很小的, 此后慢慢长大。人在母体内颅腔不能完全发育,所以孩子生下来颅骨卡在后脑勺,而额头那里是空的,孩子的颅骨愈合得越早,脑容量也就越小。而现代人的营养改善后,颅骨愈合可能提前, 导致脑容量变小。
另外, 据资料外链出处
Rushton)在美国心理学会2005年6月出版的《心理学、公共政策与法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对不同人种的认知能力差异进行的30年研究”的调查报告。报告说,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测定表明,东亚人智商最高,平均值为106左右;白种人次之,约为100;美国黑人为85;撒哈拉地区的黑人为70。通过磁共振成像得知,人的智商高低与脑容量是正相关关系,大脑容量与IQ值的系数比为0.4,大脑容量越大,智商越高。因为容量大的大脑拥有更多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一立方英寸的大脑可包含百万个脑细胞。在发育成熟后,东亚人的大脑比白种人的大,白种人又比黑种人大。因此大脑容积可以解释IQ的得分差异。
东亚黄种人还是相对于白人有1.26%的优势, 黑人7.65%的优势。如果没有基因上的差距的话,难道饮食方式没有贡献?
至于高血压,地球人都知道和食肉强正相关,用素食也会高血压是洗不掉的。我没有看到过一例素食、不胖又罹患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人体自身确实可以合成胆固醇, 除非功能紊乱, 根本不会出现胆固醇过高的现象。拿单个例子否定不了整体趋势。
说到鸡蛋的胆固醇, 为什么吃鸡蛋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认为在鸡蛋中另有能溶解胆固醇的物质存在。 这才是吃鸡蛋问题不大的根源, 但也仅仅是问题不大。刘少奇死于脑干有弥漫性小软化灶,而他的营养标准是每天7个鸡蛋!天了, WG用鸡蛋杀人。。。。。。
楼主倡导的饮食方式并不是未来时, 而是现在时,是对传统饮食方式的反叛, 是对“蛮夷”饮食方式的推崇, 既然他戏谈一回, 我也稀饭一回, 徒作一笑而已。至于将来的饮食, 就不是我所能揣测的。
石头布所提倡的是对远古人类饮食方式的回归。那时候,还没有“华夏”和“蛮夷”之分。要说年头儿,可比你说的“传统饮食方式”久远多了。
1. 现代人的观念改变,病弱小孩也会长大,甚至生子,拉低了平均脑容量;
这说得不像话。你是假定2万年前的古人类,小孩儿生下来以后,都拿手掐把掐把颅围,再拎拎斤两,太小了就拿出去扔掉?!
你是说现代的饮食方式导致了人类的脑容量总体下降。因为“大脑容量越大,智商越高”,所以现代人脑容量下降,则智力也很可能下降。
为什么没有一家婴儿食品厂开发出某个产品纠正颅骨提前愈合的问题?一句“本产品可提高婴儿脑容量和智力”,厂家就可以数钱数到手抽筋
你问谁呢?所谓智商的差异,更有可能文化传统和教育起了决定性影响,比如美国黑人和撒哈拉地区黑人的巨大智商差异。又如美国白人在饮食上与美国黑人更接近,但智商上与亚洲人接近,用饮食决定论说不通。至少,从你提供的数据,是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饮食的作用。
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年龄是强正相关,这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常识。
你看,你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人体代谢功能紊乱才是高血脂症的真正原因。而把问题归结于食物中的胆固醇,是上世纪50年代一个未经试验证实的假说,现在已经被欧美学界所抛弃了。
两个问题:
1、把肥胖的素食者排除在外,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吗?
2、听起来你是一名医疗工作者,并且经验丰富?如果是这样,最起码,能告诉俺统计的样本数吗?
很有创意的想法
两个问题:
1、能提供刘少奇病逝前的血胆固醇值吗?
2、高血胆固醇是脑干弥漫性小软化灶恶化的唯一确定原因吗?
抱歉,非相关专业,求科普。
也辛辣地指出,难道你们想回归30几岁的平均寿命?
如果现在就大规模试行楼主的饮食方法,卫生问题就没法保证, 绝对是人类的浩劫。真的要大规模推行, 一定是未来。这也是我断定是饮食的未来时。
自然的方法并不是好方法, 是因为进化只管40岁以前, 40岁以后的逆天岁月,要靠自己, 要靠人类本身的知识积累。人体对脂肪的根植于基因的本能偏爱,让人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然而, 对于哺乳动物而言, 一生都处于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状态, 脂肪是多好的能量补充对象啊。
至于脑容量的变小, 说实话我有点不以为然。一个孤立的研究报告, 也不到从那儿能看到全文,特别是现代人脑容量的分布状况, 很难做出详细的回复。我列举了3个可能的原因导致脑平均容量变小。
我不是医学研究者, 你也不用盯着我要数据。
华夏的饮食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经验累积,中国的历代人口就是明证。要想反叛或改进提高是可以的,但要拿出干货, 似是而非的东西不管用。
此人肯定是天赋异禀。别人照她这么做,还能达到同样效果的,估计百中无一。
非常想知道她以前是否尝试过一般人的杂食性饮食?她的良好状态是一贯如此呢?还是通过吃生素获得的?
首先,俺并不想贬低农耕社会的伟大功绩。农耕社会支持了庞大的人口,使之定居下来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智慧。这些都是当今科技文明的基础,也是我们能讨论“回归”、实践“回归”的基础。
俺很同意你关于人类失去进化方向的观点。
一个很搞笑的例子就是当今美国的国民健康状况。上实际60年代,人们发现堵住心脑血管的东西里,富含胆固醇。于是美国农业部搞了个膳食金字塔,号召人们吃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以期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可二三十年过去了,心脑血管发病率不但没有降下来,还搞到美国2/3的成年人超重/肥胖,还有大量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
很实事求是的说,最近十来年,“回归”在欧美学术界比较热乎的原因,就是这些学者发现自己拍脑袋想出的“进化方式”会带来灾难,而不得不低下头老老实实向“自然”学习。
俺还同意你关于人类想要健康长寿要靠本身的知识积累的观点。
但这和“回归”一点都不矛盾。古人类很短的平均寿命,主要是由于伤病或者被猛兽猎食。现代医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人们在实践“回归”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些文明成果。现代的冷冻冷藏技术更是“回归”的物质基础,使得实践者不会因为食物中毒很快挂掉。
举例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很多人可以经常去享受日本料理生鱼片,并认为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味道鲜美。发生卫生事故的报道极为少见。这是因为原料都经过深度冷冻,既保鲜又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
但我们的知识足够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要妥善利用储存于基因里的智慧。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超级肥胖者的报道。他/她们无法控制食欲,每天要吃掉几人份食物。过量食用的食物常包括汉堡,皮萨,薯片,糖果,碳酸饮料等。但俺从来没有听说过,某个超级肥胖者是吃单纯的动物性食物而使体重狂飙的。(这里对肥胖说得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凡是造成肥胖的都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呢?俺有一个假说:人类的基因里有全套妥善处理动物性食物的手段。过量的动物性食物——比如打到了大猎物,储存不了只有赶快吃下去——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经常出现。能活下来的古人类,必然是既能从食物中吸收精华,使自己强壮,又不会胖得跑不动路,最终成为天敌的食物。
正如人体的自愈能力是所有现代医药的前提和基础,懂得利用基因的智慧才能使追求健康的努力事半功倍。当代的科技的加入,使得“回归”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完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进化过程。
记得电视剧围城里有过这样的对话,“男人几天不吃肉会发脾气”,我自身体验就是这样,发现肉食与精神状态思维敏捷程度有很大正比关系。至于吃牛肉胆气壮的丘吉尔理论,大概也是这么来的吧。
相信基因的智慧,这句话有大智慧。
一次在欧洲,比较正儿八经的那种吃饭,头道上的“汤”,介绍说是意大利的一种经典汤,捞着一吃,就是饺子嘛!我说是中国的吃法,对方(德国人)听糊涂了。
“至于不育率,公开报道永远是粉饰太平的10%,竟是来自于不育门诊的就诊率。最近一个报告提及:婚后十年内无子女的比例是25%!”
什么报告是这么写的?
至少身边的朋友/同学和亲戚中没有这么高的不育率。
不吐不快:
生物学从来没有说酶是不被消耗的,不被消耗的话,身体造它干嘛?人体里的蛋白质合成的一个大头就是造各种酶类,包括细胞内自己用的和分泌到细胞外面去的,因此,生物学里的一个大方向就是研究各种酶的制造和调控。
“活的生物体体内,酶处在一个生产,使用,回收,和被排出的流动平衡态。”这不是你的新理论认为的,这就是传统生物学认为的。光肝脏一天制造的纯蛋白质总量大概可以达到几十几百克吧,除去像血清白蛋白之类的结构蛋白,各种酶类总量也相当的高,最后都哪里去了呢?还不是代谢掉了。没有一个动态平衡的话,人不到仨月不是就得成了个酶堆?
其实可以说,人的一身都是酶(但不都是消化酶类),一个细胞里几百万几千万个酶分子,人的各种体液里也充满了酶,从酶浓度讲,精液完全算不上什么特别的,也就跟血差不多,唾液就更不值钱了。至于尿液汗液里直接漏掉那点酶,真可以用九牛一毛来形容。
既然酶不是直接从尿里漏出去了,那我们还说酶要被排出去,酶哪里去了呢?
传统生物学是这样认为的:酶和其它蛋白质一样,是要被降解成不能被继续利用的小分子才随着汗和尿被派出去的。这些个不能被利用的小分子,降解和转化的终点,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尿素。
肠胃的消化酶倒是不需要全变成尿素才能排出去,它们是要跟着食靡顺着肠子跑,一部分跟着营养一起被消化回收,一部分跟着五谷的尸体去轮回。实际上很多消化酶最后都跟着大便跑掉了,假如X真的那么值钱,那我们便秘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觉得神清气爽才对?
再有,酶和酶不一样,死动物里也不光是消化酶。要是死动物身体上那些各种酶都在人肚子里发挥原有功能,人吸到多少元气难讲,倒是多半得得病。就算里头那些消化酶,吃到人肚子里,对人也是通常没什么直接用处的。这些细胞里的消化酶都是包装在细胞里的细胞器里的,肉要是不死得有点时候,它们还没机会出来工作。如果真的要靠那些肉里的蛋白酶消化食物,干吗不把肉放成汤了再吃呢?岂不是更省劲?(鱼露?蚝油?臭鳜鱼?)
实际上,生食的食物里因为蛋白质和多糖没有被变性,通常更难被人类的消化酶消化。吃酵母是一个特例,酵母是种异养生物,就爱分泌各种消化酶类,这个跟死牛死鱼生菜叶子是两码事,不能推广。酸奶倒是跟吃酵母差不多,对于乳糖不耐的人有用,因为乳酸菌也制造乳糖酶,这是乳糖不耐的人所缺少的。
此外,48度也不能灭活所有的酶,比如核糖核酸酶A,那是开水煮都难以灭活的。虽然大部分酶的确怕热,但是还有很多酶,远比一般人印象里的要瓷实。
简而言之,酶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但是除去它们作为蛋白质而携带的营养外,基本不存在传递其它元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