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橡树,茶叶,葡萄酒, 还有 HIV。 -- 二胡
红茶,普洱,绿茶,乌龙茶,铁观音
我的目标是要活105岁,超过巴菲特。因此希望喝到正确的茶。我酷爱茶,除了普洱和立顿红茶,都可以。
谢谢!
发酵是要有微生物作用,你说的发酵实际是茶叶行业的说法,是不科学的,black tea所谓的“完全发酵”只不过是根据茶叶的颜色被空气氧化的色度的深浅而定的,并不是真正的有微生物参与的发酵。
真正的发酵茶叶是普洱茶之类的茶,普洱茶如同红酒一样,都是年代越久的价钱越贵,解放前的普洱茶到现在估计是天价了。反之,没人会喝解放前的红茶,那些估计都霉变了。
喝茶是个良好的习惯,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功效,比如black tea虽然抗氧化分子少,但据说可以美容,所以单宁酸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万能药。
被墙两月,试了多种翻墙法都没能下到河里,比进6园的成版还难啊。
这周终于把墙被拆了一半,狂补到领导都有意见了(睡觉太晚)。
看到who & who的“橡树,茶叶,葡萄酒, 还有 HIV”,第一感觉就是谁把我的博士论文搬来了,居然在河里能有这么小领域的同行,看完后才发现和who & who还不是竞争关系,而更应当是合作关系,也就是化学和药理的分工。
其关注的是“丹宁”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其抗氧化作用。其实从化学来说更应当使用“单宁”或“多酚性成分”,指的是一类植物来源地多酚性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水溶性、大极性、高分子量,分离纯化鉴定都较困难。由于原来认为单宁易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药学研究中长期把他排除在可能的新药先导化合物之外。对单宁的研究较其他天然来源地化合物类型缓慢的多。
“单宁”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人类对植物多酚的利用先于认识。最初只发现动物皮与某些植物用水一起浸泡后转变成革,而且这种革的特性来源于植物的“涩性”,所以也把这类成分称为“鞣质”。在1796年由Seguin首次提出“单宁”一词以表示植物水浸提物中能使生皮转变成革的“涩性”物质。1962年Bate Smith定义“单宁是分子量500~3000的能沉淀生物碱、明胶及蛋白质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后来人们发现,无论从化学、生物、药学等方面的活性作用,还是从应用领域来看,有效成分不仅仅限于上述定义中的“单宁”。1981年,Edwin Haslam根据单宁的分子结构及分子量提出“多酚”(polyphenolics)这一术语。它包括了单宁及与单宁有生源关系的化合物。
多酚性成分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型,在很多食品和中药材里都含有:
1、植物色素
a) 黄酮类化合物 (黄色色素)——银杏叶、陈皮、甘草、黄芩等
b) 原花青素类 (赤,青,紫色色素)——花:玫瑰、蔷薇、郁金香等;果实:葡萄(红酒)、草莓、李子等
c) 咖啡酸衍生物——咖啡豆、紫苏等
2、单宁类
a) 缩合单宁——茶叶、杨梅、大黄等
b) 水解单宁——橡木、柿、石榴、柯子等
从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到很多都是食品,特别是饮料,如茶、红酒、威士忌(同红酒一样要用橡木桶陈化,最少也要在地窖中存储3年),有这特别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我是搞病理的,所以不用担心我以后抢你的fundi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