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又见那怨恨的一瞥(亦有感于骑牛事件) -- 齐眉

共:💬194 🌺2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到底懂不懂这个词的意思??

当时欧洲人的船要去远东如果缺少水手,就在岸上把人灌醉后拖到船上。等人酒醒的时候船已在海上了,那时再告诉他这船要去Shanghai,那人只好充当水手,期望能等到回家的那天。Shanghai就这样变成了绑架或胁迫的同义词。绑架的和被绑的都是欧洲人,和外国人对上海人的看法有关系吗??

以后你再发这种地域贴请先至少先弄清事实。不要指望信口开河会给你的观点任何说服力。

家园 怎么办?

先给你补个概念,Shanghai和shanghai是两个词语。

其次谈你的看法。难道学韩国人,非要把汉城改首而

看过电影鸦片战争么?里面英国人在国会说China其实就是外强中干,顺手就把一瓷器给摔碎在地上,取得就是China和china的联系。是不是我们国家也要改个英语名字,来显示自己不是脆弱的国家?

小日本也就是借着机会卖弄一下自己的词汇量而已。老冰就当新大陆了,又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随便翻本字典都有:shanghai:用麻醉剂把人骗上船去做苦役。看了这段解释,还能联系到现在上海,还是那句话:真够扯淡的

家园 敢情发生在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做的不文明行为都可以

像这样撇的一干二净;布什的政策烂反而是全美国人无法摆脱的罪过了。要知道就是弹劾布什还有个法律程序程序呢。除了反战游行不知道还要普通美国人怎么样?刺杀布什?还是据不纳税?可能么?

这样的双重标准,服了。

后记
家园 花,短回。

不知道各位参与讨论的河友是否有这个自信可以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相对短的时间内100%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件事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没有自信能够掌握较多的客观知识,就不要下判断。乱下判断很危险。

你是爱国心切,但是也不用太过激烈。中国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后会自然而然的去尊重别人。顺理成章的事。

我愿意相信每一个批评自己同胞的中国人都是善意的,但是这不影响客观上的错误判断。

家园 从来就没有双重标准

如果我的国人做了不文明的事情,我死劲道歉,有用么?不如做一些有实际效应的东西,比如给游客介绍建议更加好的旅游选择。

这个符合我说的公民责任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同样的,美国政府小布什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美国人民死劲道歉,有用么?不如做一些有实际效应的东西,比如纳税,比如进行Civil Disobedience(和游行不同哈,自己去看看资料)。

这个也符合我说的公民责任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不知道双重标准在何处?望兄详解。

家园 说几句老话吧

一叫闻过则喜;

二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王芳她即便是真的有意造谣,或者无意失实,一笑了之而已。不必一般见识,更不必一定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了。众口铄金,我们也给她留条路走不好么?

骑牛,大家扪心自问说一句,看见以后第一反应有人觉得这是文明行为么?反正我是觉得有些不妥。跟是不是在华尔街没关系。在王府井也一样。怎么老外骑了,或者美国人骑了,就没事了?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什么时候跟美国人打个平手就心满意足了?未免太看小了自己?

反正我的态度一向是,看到同胞做了不那么好的事,不伤人的前提下,能提醒,就提醒一下吧。我们对自己同胞的不良行为看着更刺眼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吧。他美国人的素质高低,干我何事?但是也不用代入感太强,毕竟人是人,我是我。而自己在外面,生活上,工作上,就尽量给咱们自己人挣点儿脸面,提口气吧。

话说回来,对自己在道德上行为上要求高一点,不是好事么?什么时候,变成了神经过敏反应过度了呢?看着楼主一个人努力的争论,都替他觉得辛苦,忍不住来扯几句,不知道是不是有和稀泥的意思了,但我自己是怎么想就怎么说的了。

发言基本到此为止,有不同意见回复,可能我也不一定会奉陪,先告罪则个。

家园 嗯,谢谢指教。这个故事像寓言啊,哈哈。
家园 花,谢谢理解。

“看着楼主一个人努力的争论,都替她觉得辛苦。。。”

偶是蓝滴啊,大哥,如假包换,麻烦您改一下吧

家园 人家现在还在用还是有原因的。

看看这两个帖子。

外链出处

到了星期五,老冰突然又想起了这件事。打个电话去确认一下,顺便问问路。问好了路,老冰顺口又说了一句:“16万1左右,没错吧?”

那边说:“不对,是21万3千2”!

嗯——怎么回事?这FAX还在老冰手里捏着在啊,没错啊。

“票价是8万2,您是2.6张票,所以是……”

“等等,票价不是6万2吗?”

“现在是新年票价,昨天开始提价的。”

“你提价与我无关呀,我订的是6万2。”

“对不起,现在是8万2。”

老冰那时候日语也不太好,就说了:“您边上有没有中国人,最好是上海人,让他来接电话好吗?”

为什么要上海人?说出来理由太简单了,老冰口吃,也就是俗话说的“结巴子”。就上海话还说的比较流畅。所以指定要上海人。

来了个说上海话的,还是个MM。话倒是能说了,就是说不通。老冰火了,就问她:“那我要是两天前取了票,你是不是还要我补上这两万才能上飞机?”

“那就算我们吃进。”

外链出处

上次老冰说了D航空公司的流氓行为。其实那时候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用句现在时髦的话叫做“还没有和国际惯例接轨”。

现在的D航空公司没有那种流氓行为了,服务也还不错。

但是不能完全这么说,这些表扬的话要加限定词“在国外”。

在国内有时候还是耍流氓的。

去年冰姨有个来日本出差的机会,就想法子把时间挪到了5.1。想凑老冰的黄金周,一起去玩,起码没了语言障碍带来的不安感。

嘿嘿,到后来也被shanghai了一番。

到去取票的时候,冰姨被告知经济舱的票没有了。只有商务舱的,得再加钱。

冰姨当然据理力争,但是在那句富有历史凝重感的口号面前,丢盔弃甲地败下阵来:“你要不要,你不要还有人在等着这张票呢!”

注意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河里边的上海人冰冷雨天。他不可能歧视上海人吧。

另外,你提到的电影鸦片战争里的那个情节是中国人自己想的。据我所知,瓷器被称为china是因为最初西方的瓷器都来源于China,而不是相反。另外,据某些专家考证China来源于契丹(五代和北宋时期的辽国)在西方的音译。在北宋时期,通往西方的陆路被辽国所控制。

家园 好像出处不是你想的那样。

外链出处

Shanghai or shanghai?

我们对shanghai这个词看起来十分眼熟,没有错,它的确来源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大名Shanghai。但为什么小写以后却表示“拐骗”和“胁迫”的意思,特别指“用酒精或麻醉剂使人失去知觉,然后劫到船上当水手”。嘿嘿,basten说说!

这一不光彩夺的含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专门跑San Francisco到上海这条航线的远洋商船,他们在离开上海之前常常拐骗一些中国人到船上当劳工,而到了旧金山后又把他们卖掉。这种行径在美国的俚语里就被称为shanghai,而短语be Shanghaied into going somewhere则表示“补拐骗至某地”,被拐骗的人叫shanghaier。所以上海人千万别自称为Shanghaier,而定自己为Shanghailander或shanghainese,否则会引起误解的。

还有一点,Shanghai 还表示上海的一种特产的“浦东鸡”。

现在你知道了吧,那么就让我们祝福我们的Shanghai越来越繁荣,让shanghai永远都不会重现!就从我们开始!

你说的是来源于金山词霸吧。不过因为找不到原版的美国传统词典,我对它的解释持怀疑态度(上面的解释很难被TG所接受,恐怕得改了。反正国内有原版韦氏词典,但没有原版的美国传统词典)。上海作为大都市是很晚的事,最起码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改革开发前,作为东方之珠也就100年左右(1840-1949),和新加坡、孟买、大阪比差不少呢。西方到亚洲的船并不都到上海(地处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作为国际海运枢纽比上海更容易被西欧鬼佬提到)。而上海是长三角的主要出海口,长三角的人坐船去北美倒是基本要从上海走(从江船换到远洋轮船)。

家园 从没用过金山词霸

这个解释是从我初中英语老师给的(我小学时来的美国),我也觉得这个词的出处来自欧洲人不是很合理,或许那个老师想在我面前把这个词和美国人撇清吧,也许是我记错了。

这是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上的解释:

1. To kidnap (a man) for compulsory service aboard a ship, especially after drugging him. 2. To induce or compel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especially by fraud or force: We were shanghaied into buying worthless securities.

ETYMOLOGY: After Shanghai1, from the former custom of kidnapping sailors to man ships going to China.

关于这个词的出处,你可以google“shanghai”和“etymology”。

不管欧洲还是美洲,这个词和上海人有么联系??

家园 老冰不会歧视上海人,但他对这个词的理解还是错的!
家园 是蓝的写的,鉴定完毕。哈哈
家园 是这样的。

我比较认同我前头提供的那种说法。因为感觉合理一些。原来旧上海有不少拐卖人口的,比较著名的就是拆白党(张国荣拍的《风月》就是有关这类事的)。诱骗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上轮船去外国做苦工应该很正常的(而且比逼良为娼容易让人接受)。而且,由于旧中国的战乱灾荒,去上海碰运气的难民应该是络绎不绝的。

对比你提供的解释“当时欧洲人的船要去远东如果缺少水手,就在岸上把人灌醉后拖到船上。等人酒醒的时候船已在海上了,那时再告诉他这船要去Shanghai,那人只好充当水手,期望能等到回家的那天。”欧美人能那么傻被人骗上船一次以后,以后还这样再一次次的被骗。而且,从当时的亚洲各国(比如处于战乱的中国)招水手应该不难,薪水也便宜,船主还非要从本国那里骗人来当水手(基本是一次性的)?

我提供的解释“19世纪专门跑San Francisco到上海这条航线的远洋商船,他们在离开上海之前常常拐骗一些中国人到船上当劳工,而到了旧金山后又把他们卖掉。”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比较好理解。实际上,当年不少福建人或广东人就是类似的被骗到南洋(东南亚)的。按照这种解释,诱拐那些中国人到美国人船上当劳工,肯定是上海当地的华人(那时乡下出来的根本不懂英语,无法和鬼佬交流,而且对鬼佬有防备)。这就和某些上海人有关了。

另外,去年老冰提到shanghai这个词也是有原因的,他当年被东航给坑了。总部在上海的东航应该算上海对外的窗口吧,在日本那么作,无论中日人士一起坑。被坑的外国人对上海能有好印象嘛。

家园 还是想当然

你没看懂英语解释:

former custom of kidnapping sailors to man ships going to China

我把“to”加了粗体就是因为“to China”意思是开往中国,和“from China”意思相反。你能从任何英语辞典中找到shanghai的目的是“from China”的解释吗?

找到一个详细的解释:Shanghaiing - Wikipedia,注意以下几段:

The role of crimps and the practice of shanghaiing existed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law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that existed in American west coast port cities like San Francisco, Portland and Astoria, Oregon, Seattle, and Port Townsend, Washington in the mid-1800s.

这里没有一个中国城市

The second factor to consider is a shortage of labor, particularly a shortage of skilled labor on ships on the West Coast.

(粗体是我加的)Shanghai的起因是缺少熟练的水手,把没有航海经验,不通外语的中国人绑上船有什么用?

The crimps were well positioned politically to protect their lucrative trade ... men like Joseph "Frenchy" Franklin and George Lewis, long time crimps, were elected to the California state legislature, an ideal spot to assure that no legislation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business.

中国人在19世纪没有这样的政治能量。

再看这一段:

The most infamous examples included Jim "Shanghai" Kelly and Johnny "Shanghai Chicken" Devine of San Francisco, and Joseph "Bunco" Kelly of Portland.

这里可有中国人在内?

再说

欧美人能那么傻被人骗上船一次以后,以后还这样再一次次的被骗。
你以为欧美人都那么聪明?我倒是觉得这话里的地域偏见的成分更多。

你的解释到底是哪里来的?如果不是自己编的能提供出处吗?

最后再说一句,我不会因为明年奥运会出了什么尴尬事(希望不会)而看不起北京人或因为别人的偏见而把河南、新疆、湖北、广东...这些地方的人一棍子打死,我也不会容忍别人做这样的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