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攀比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482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乐

                想起我夫妻俩参加的产前培训,护士一再强调,小孩哭的时候不要抱,一定是正常情况才抱,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很正常,不会哭闹。

                当时也问过,那咋知道是否肚子饿了要喂奶,护士的答复是,即便饿了,哭一会,等等再喂也不要紧,其二是可以记录喂奶时间,间隔时间太短就肯定不是饿,可能太热,可能太冷。

                这么基本上就是这么带小孩的,基本不用怎么操心。

                • 大乐
                  家园 我讲的是,如果没有护士教呢
                  • 家园 那就要自学成才了

                    有多少父母能成才,就天知道了!

                    • 家园 好吧

                      好吧,刚刚有人咨询:我刚刚用你说的法子教了一下我的娃,发现一段他认识 不了几个。

                      我的回复如下:

                      大姐,我说的娃6岁,是学前,前面必然学过了简单的汉字的。

                      第一阶段,当然是零散的教他识字啦。

                      如果你是发现一个段落,他不认识 的字占到50%以上,你就要换。因为挫折感太强。

                      要么,你还是用第一阶段的法子补。要么,你换更适合他的,大概30%左右,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这个就需要你有经验,或者说,你掌握 了孩子当前的识字率。

                      30%左右不认识,他有信心学,太高,他就没有信心了,太少,你一会一换,他会累的。这也是我摸索出来的。

                      但你也不要“死板”,有时候难度调高些,有时候调低些,不要让他形成思维定势。这样每次学他才会专注,全力以赴。

                      问:我家孩没认识几个字,第一阶段怎么学?

                      第一阶段就是零散的啊,走到哪,有机会,就认一两个。不是专门坐着来学识字,所以要多出门嘛,比如指示牌啊,商标啊,说明书啊。

                      这个你不能要求 他马上记住,下次遇到了,他想不起来,你就要问:是不是见过?但记不得了?

                      他如果肯定,你就要说:不要紧,再来几次就记住了。

                      这样他就明白,非一日之功。像这样的“大道理”,都不是靠口头讲的,而是通过行动来建立的。

                      第二阶段,只抽一段文字,大概1000字左右。不能再多,也不能太少,低于500不好,高于1000不好。

                      这个家长自己要多读书的,否则 你不能做到像我那样“随意”抽一段。说起来是随意,我是考量过的。并且我“随意”抽一段,还是同时考虑到内容的,这个内容,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潜在影响的。这个我就没有办法 细说,这是由家长的能力决定 的。

                      我女儿就是这么教的,一次教几十个、上百个汉字。

                      然后就是巩固,前面要密集,间隔时间要短,上午学过,下午就要巩固,晚上还要来一次,然后放一天,过一天再来一次,然后再放一周,要反复滚动。所以要记录时间。

                      可以说,只要是跟记忆有关的,都是这么个学法。

                      顺带讲一下作文的练法。现在流行的练法实在是太傻了。一开始就练缩写。缩写涉及到层次问题,比如一场电影你可以缩成一句话:勇者斗恶龙。你可以缩成一段话:一个勇者怎么怎么斗恶龙。你可以缩成好几段。娃娃们一旦明白了“层次”,他就有一万个信心写作文了:跟金箍棒似的,我想写长就写长,想写短就写短。

                      所有的学习,都得是渐进式的。你怎么可能要求孩子一次吃个肚圆呢?他一开始几乎是零基础,你只能零散积累经验,否则他必然会抗拒。所以这个第一阶段,就是拿时间堆出来的,你的时间利用率就是很低的。

                      那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第一阶段时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呢?一次吃三样、五样。比如,我让女儿练缩写,拿的是历史书,我不顺带把历史也积累了吗?

                      我带孩子出个门,要收获N多东西才肯回家的。比如我带她逛个商场,等回来的路上我会就跟她讲:你有没有注意,有一层全是培优班?这说明什么呢?我就跟讲她今日不同往日,家长在教育上的投资更多了。

                      下次遇到相似的情况,我又跟她讲,你要注意到代沟问题,地区差异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沟通效率。我每次都会让她吃饱,但每样都只吃一点。

                      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才上第二阶段,就是专项学习,就是坐下来专门学。第三阶段才开始有深度,要破冰,要把根源挖出来,或者要搞出创新才行。

                      所以有人跟我女儿打过交道之后,发现我女儿的知识面非常广,简单说,自然学科 和人文 领域,绝大部分,她都有过一定的了解。可是,这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教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出门”。出门的意思就是得有事,得在事中来完成这个教育。

                      可是我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呀,所以是没有办法规划的,只能是家长自己有谱,遇到什么就上什么菜。总的来说,第一阶段持续时间非常长,20岁以前,基本就是这样了。后面才能慢慢专精。

                      • 好吧
                        家园 我又冒火了……唉,还是退场的好

                        另外 补充说一句,不是说你第一次上来就是一个段落1000字的,你可以看孩子的情况,有的孩子他喜欢 读书,比如他喜欢 听故事,你就不要总是零散识字了,你可以来个100字左右的段落。这个东西是非常活的。

                        重点就是你要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上合适的菜。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不要紧的,就好比说,孩子是真的饿了哭,你晚个半小时喂他,真的会有问题吗?

                        所以我要把因材施教改一下,改成,因【情】施教。看具体情况来操作,你自己心里有个大略方针。为什么我会说,有的老师不称职呢?他不去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他就是“反正我就这么教,你跟得上你就跟,你跟不上,或者你不够吃,跟我无关。”

                        但是结合现实情况来看,我的建议就是:你不要每个老师都上课了,你搞一个统一的视频。学生,是流动的,不是固定 的班级,不是固定 的课程。老师干什么?老师就是去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给学生一个合适的指导。比如,你这一块还没有掌握,你不能进下一个阶段,你得在这搞明白了才能升过去。

                        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试行。现在这种教法,是把学生当产品看,然后“产生”出来大量的劣质品,然后“投放”到市场里,当然到处都是假货。

                        然后重点来了:

                        有人说:你说这个,第一,我不知道好不好,第二,就算好,今天也没有,你说个空气。

                        我只能说:你怎么不去死呢!!!

                        买块豆腐撞死不就结了吗?活着干 什么呀?大爷的,饭都喂到嘴边了,难道还要我替你嚼碎了?干脆我替你吃了得了。

                        • 家园 光替他吃是不行的

                          你还有替他消化, 然后拉出来才行.

                          • 家园 那我 就摊开了讲

                            我不怕摊开了讲,我家里,我姐一直对我就是羡慕嫉妒恨。

                            为什么呢?这还不简单?不是我自吹,我脑子比她好一万倍。其实所有人都最后都懂,一切靠的是人。人不行,怎么都不行,金山也能给你啃光,人行,再困难,也能扳回来,自己这一代不中,下一代还有机会。

                            所以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她的大孙子,我带着挺好,但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是恨。

                            我妈知道不知道这码事呢?我妈知道,但她根本就不了解我,不了解我经长时间的学习,认识到了“血浓于水”更多的是文化,而不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结果(至少我本人是这么看的)。

                            我妈更不知道,我对于中国革命的认知,逐步深入到了这样一个层面:都是跟封建家长、封建家庭决裂,但有一种人是在外面玩野了,另一种人是为了下一代人的幸福,义无反顾的“叛变”。

                            所以我妈几十年都在苦心“经营”,想方设法不让这层窗户纸捅破,总是在编织谎言,“证明”姐弟情深。

                            说句难听点的,我都不知道我姐还剩多少善良。这样来看,我们这种注重亲情的文化,就发生了一种很奇特的作用:一方面,不论是被这种文化的惯性裹挟,还是惧怕因“忤逆”而遭致讨伐,像我家里这种情况,我姐反而比任何人都在“在乎”亲情;另一方面,每次她都高举着这块牌子,“昂首阔步的向我走来”——你们都懂的。

                            所以我们很难说这种文化是好是坏。因为我们人类的教育,仍然是十分不发达的,不少人,如果说前期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落伍了,那么到了后期,他们就无可避免的破罐破摔,无可避免的向自己的亲人下刀子。假想,没有这种注重亲情的文化“托底”,这个社会将是怎样?

                            为什么我会反复的说,我是个穷者呢?在我看来,达者太他娘的牛逼了。他们总是有办法,让这些人“住手”。只有他们肯“住手”,下一代才有机会。

                            我完全没有这个能力。

                            我说的不止是亲情,要知道我们的文化是家国文化,当我们站在一国这个层面 来看这个问题时,那就是如出一辙。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讲清楚,我姐针对的并不是我,是她这个人已经黑化了。什么叫黑化?我以前老说,人,总是有善意、恶念的,但正常人是一时,所谓一时,就是上一次跟下一次之间间隔比较长,或者是因事、因人而异,那么黑化就是几乎是时时刻刻、样样事、样样人,都能叫他泛起恶念,这就叫一世。

                            所以为什么在我对女儿的教育中,特别注重两条呢?一是得有一定的本,落伍太多,可能保不住自己的善良,这个可能,是从统计学概念而论的,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女儿就一定会如此,她非要证明“我是个特例”,其实我只能闭嘴;二是摔倒了能爬起来,即便落后太多不可能反转了,也要止损。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中考我不紧张,总觉得我其实有什么手段,或者有什么别的。并不是。我不紧张,是因为紧张过了。我女儿在初二时,已然抵达了黑化的边缘,她的整个初中,其实是一个V字型走势。要不然,为什么今年过完年之后,她的老师实际上颇感震惊的呢?

                            所以说,同志们,万里长征才走了一小步。

                            千万不要去审判人性——可是我们一时的情绪总是会有的。

                            有的人,笨就笨在,他总在说:“那是他的问题,怎么能怪我呢?”所有人,坐在一条船里。我且不去论证,到底“自己的功劳有多大”,就算如此,那还有一群人,他跟你坐一条船上。有的人就是所谓的身不由己的要搞破坏的,你难道天天讲“那是他的问题,与我何干”吗?

                            那么这种错误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花了几十年才明白,原来【特别简单】:出发点不对。如果出发点是“我”就必然不认同家国文化,不认同 中国革命,而如果出发点是“所有人坐一条船里”,就必然能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要义在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可是,光是解决了思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实现才行。问题是:你会吗?

                            所以我只能坚守一条:我不能失去我这个穷者的位置。

                            • 家园 做人难不难,是一门玄学

                              现在讲讲我家里的情况。我前面为什么要讲学习三个阶段呢?

                              我妈,是一辈子处在第一阶段,所以她的思想极其混乱,这是必然的,因为不经过第二阶段的学习,根本无法从整体上去认识这个世界。但是,她是个好人。

                              我爸,接受过专业训练,但是进度条只走了一截,只能说,进入了第二阶段。不过,他因此颇为自得,因为显然,他的脑子所谓的“好要使一些”,他更为讲理,他有独立的思想。我爸自觉比他同龄人高一截的这个想法吧……我不想多说,只说两个字,麻烦。我爸不是好人,也不是个坏人。

                              我娃她妈,跟我爸差不多,几乎一样,但要稍微差一点,因为她看起来文凭要高得多,但她的学习几乎全是在考试,连论文 都是我给她捉的刀。有意思的是,她跟我爸儿时的经历,过于相似,乃至于我感到震惊。后来慢慢才搞明白这个事:专家论证,橡胶适合的生长环境,在北纬15°到南纬15°之间,可是为什么西双版纳在北纬22°也行呢?因为前面的论证是刚性论证,后面的是具体情况有差异性。可是,俄罗斯是不可能种橡胶的。我娃她妈,跟我爸是两代人,居然儿时经历极其相似,也就不奇怪了。

                              我姐,始终处于第一阶段,并且不是个好人。

                              我外甥,勉强算是进入第二阶段的人,因为他当过兵。他也是个不好不坏的人。

                              我外甥媳妇就不想说了,因为我了解有限,只能依老话说,“命苦”,很早就被踢进了社会。

                              最后是我自己。依我个人评判,我是进入了第三阶段的人,但依社会标准,我最多只能算第二阶段打满了。我自评是个好人。

                              这就是我家里的情况。所以我时常要撞墙。坦诚 的告诉大家,几年前,我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要出家。可能有人会说,你以为你想当和尚就可以当的吗?我知道,我是说我想找个地方,悄无声息的烂死算了。

                              最后时刻,我还是回心转意了,我对我自己说的话就是:不论别人怎么样,不论有什么结果 ,我该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我不能当生活的逃兵。

                              然后,居然发现自己还有一点智慧,慢慢也想出一些办法怎么跟我家里的人周旋了。

                              你说这叫急中生智吗?也可以说。你说这叫向死求生吗?也是可以说的。你说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当然也是成立 的。反正我扛下来了,心也“死”了,干死为止。

                              你说做人难吗?说不难都是假的。可是真的很难吗?好像也不是。

                              该怎么说呢?学得会苦中作乐就好。

                        • 家园 讲真,有的人我是真没办法跟他沟通

                          讲真,有的人我是真没办法跟他沟通,他一天到晚就要个现成的。这个道理讲了一万遍,没有人可能为另一个人量身定做,我跟我女儿就说,“表面上看,我是完全按你来订制的,但实际上不是,最清楚的人,是你自己。”我们最终要学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一切。

                          学不会的,就跟印度 、巴西似的,简单从美国 那里“拿来”。结果 呢?美国人可以印美 钞,他手里有N多余粮可以吃,你印度你巴西有个屁。要不然为什么新冠三“杰”,美国刹住了车,印度跟巴西还越来越猛了呢?

                          我们中国为什么不敢玩险?你中国手里有余粮吗?你有个屁,你有个锤子,你什么五千年悠久历史,人家不认的,人家就看你最近几十年的情况,所以你没有余粮。你没有余粮,你就只能按最差的情况来设想,然后来采取行动。等有一天,你中国手里也有余粮了,你不照样跟美国似的,先死30万人再说。

                          有人讲,说我不理解啊,美国都死这么多人了,怎么还一天到晚在黑中国呢?

                          这就好比地主家一个粮仓起火了,你看他不去救火,反而跑到别人家放火。为什么呀?他娘的他有好几处粮仓,他怕什么?你以为他会去救火,他偏要来你家放火,时机正好。给你烧死,他就更能躺着吃了。

                      • 好吧
                        家园 养儿育女的主要责任人始终是家长自己

                        三个阶段并非是泾渭分明的,是复合体。这个度,就得靠家长自己来把握。

                        所以如果你家长没谱,你给搁到培优班去,收效不会很大的,简单说,就是你的投入跟产出是倒挂,你当然会觉得这个钱丢到水里去了。

                        一句话,养孩子,你主要是靠家长自己啊,别人都是辅助的。

                        所以我为什么要天天学习?我不学习我就把我女儿给害了,我下不了这个手啊。

          • 家园 小娃娃毕竟简单,相对容易“搞定”

            然而 你的提问才是正题:家长该想想,为什么娃娃这么小就如此“不老实”了,更应该想想,久而久之,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 攀比
      家园 一个烟头引发的官场大地震

      讲个故事。

      张三乘坐长途汽车到A市办事,路途中无聊的他点燃了一根香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将烟屁股扔出窗外时,恰好有一辆出租车驶过。烟屁股不偏不倚的掉进了出租车司机的衣领。司机慌乱之下顾此失彼,失去了对方向盘的控制,出租车一头扎进了路旁的小河。不幸中的万幸,没有人因此丧命。出租车司机只受了一点轻伤,但他车里的乘客就不太走运,这位李姓工程师因脑震荡在医院里呆了三个月才康复。李工程师原本是要去一家化工厂主持安全设施改造升级工程,这下子计划泡了汤。化工厂领导听闻此事之后,决定暂缓启动改造工程。然而,车祸发生一个月之后,化工厂在一声巨响中被夷为平地。据事后调查,该工厂燃气管道年久失修是这次爆炸的主因。在调查过程中,安全委员会督办组发现A市分管生产安全的赵市长不仅玩忽职守,并且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就在检察院准备羁押赵市长前一个小时,消息突然传来,赵市长失足从高楼天台跌下,不治身亡。随后办案人员搜查了赵市长的办公室和住所,无意中发现赵市长与B省胡副省长有着耐人寻味的亲密关系。蹊跷的是,相关情报不知何故外泄,几个原先由胡副省长主持的招商引资项目顿时陷入混乱,投资商纷纷撤离……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蝴蝶效应,当然,是假的蝴蝶效应。问题是,假货很流行,难道不是吗?

      像这样的故事,我能编无穷多个,个个都无比曲折,无比刺激……只要你给我钱。

      • 家园 自己讲的故事自己讲清楚

        故事之所以是假的,并不是因为故事是我编的,而是因为可以编出无穷个、不重复的故事。

        既然故事 是我编的,那么当然我就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了。还记得我曾经念叨过吗?不想上当,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学会骗人。

        大家都听过故事,这个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大的或者小的,带色的或者不带色的……所有的故事都可以说,有头有尾。

        从这么多故事 当,随意挑一个,管它叫甲故事,这故事 的头叫A,尾叫B。

        再挑另一个,乙故事,乙故事的头叫C,尾叫D。

        把B跟C重叠起来,就把将甲故事和乙故事组装到了一起,变成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P。

        在《一个烟头引发的官场大地震》中:

        张三乘坐长途汽车时吸烟,又将烟头扔出窗外,这就是甲故事,头是张三上车,尾是烟头被扔出窗外。

        出租车司机在路上行驶,这是乙故事,头是出租车在行驶中,尾是出租车开到沟里去了。

        怎么就将这两个故事组装起来了呢?让出租车出现在长途汽车侧边,让烟头刚好掉进司机的衣领。

        表面上看,一系列故事连续不断的发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链,然而并不是,这只是一条路径。路径,跟逻辑链不是一个概念,二者只是有相关性,因为逻辑链中的链,就是路径。

        换言之,编故事,尤其是想编“蝴蝶效应”型的故事,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可以从一根羽毛开始,一直到世界大战的爆发。

        编故事 的过程,跟搭积木非常相似,也可以想象成,你的面前有一张网,上面纵横交错无数个节点,你可以任意绘制出一条路径来。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故事 的大与小,可以任意拆合。比如从张三登上长途汽车,到将烟头扔出窗外,实际上是一条“漫长”的路径,还可以继续拆解成若干有头有尾的“短”路径,这样子,即便是“张三登上长途汽车后,点了一根烟”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拆解成“鸿篇巨制”。

        现在我们get到了一个要诀:路径不一定有逻辑。

        事情到此结束了吗?并没有。

        为什么当今的某些历史研究变得越来越古怪,越来越滑稽了呢?这是因为某段历史(指的时间),有越来越多的故事 被挖掘出来,一些所谓的历史大师,就开始按自己的意图,绘制路径,同时告诉世人:这才是真相——指的是历史逻辑。

        那么学生为什么买账呢?因为学生是去考试的。为什么读者喜欢呢?因为读者觉得自己脑子不够好,需要烧一烧,当然就特别喜欢听一些很新颖的“观点”。

        这只是其一。

        其二是许多人自己就是很喜欢编故事的,他们会把一堆,组装到一起,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生活。换言之,他们会自行构建出原本不存在的逻辑关系。

        比如老王原本是下班回家,路上见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他便挤了进去……

        “啊!这次我不上当了!!!你又在编故事!又开始了!”

        “哦不,这次是真实事件。”

        一群人聚拢在一起,跟老王下班回家,原本是两条不相干的逻辑线,能不能“交叉”,老王说了算。

        我前面一再讲,脑子是个好东西。怎么样,这次见识到它的威力了吧?

        现在大家能体会到,骗人有多么容易了吗?

        讲一个故事,举一个例子,证明“这种事千万不能干,否则你就会如何如何”。

        难道不是随处可见吗?

        我可以很容易变身为养生专家、运动专家、饮食专家、育儿专家、教育专家、政策专家……每一行,我都可以轻松成为专家。没有什么难的,收集足够多的故事,再配一点“好心”,就可以当专家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现代人天天瑟瑟发抖了吗?什么焦虑啊,什么抑郁啊。

        想象一下,你去到一个朋友家拜访,你说想喝杯咖啡,你的朋友马上告诉你一个曲折的故事,听完之后不管你是明白了还是不明白,还是不想明白,咖啡是不会喝了;过了一会,你又从桌上拿起一块点心,刚吃一口,你这朋友又苦口婆心的按住你的手,“不要再吃了,你听我讲个故事,讲完了之后你自己再决定吃不吃,给我一点时间”。于是你又听了另一段曲折的故事。当然,点心也是没得吃了。

        怎么办呢?你从朋友的书柜里拿起一本书,刚翻了两页,你的朋友又迎了上来,这次你有经验了:“好的,我已经准备好了,请你开始讲故事”。

        以上,是我杜撰的吗?

        不,这是我女儿的亲身经历。每次她跟她妈出门,都是饿着肚子回家,她点的所有的吃的喝的,都被她妈好心的吃掉了,“牺牲我自己,换一个身心健康的你”,她妈语重心长。当然,我在真实故事 的基础 上,搞了一点艺术加工。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到底哪样才是真的?这么多鱼目,珍珠在哪里?

        我最后讲的这个故事,有没有可能仍然是我编出来的呢?

        所以我的手法,就叫贼喊捉贼?那么贼喊捉贼,是不是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呢?

        • 家园 过程生成

          1

          其实也看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假如敏感度和联想能力太强,结果就是随便来段文字,能编出N个复杂离奇的故事。这大概为什么有些电视剧看不下去,因为太简单了……

          2

          现实非常简单,无非是差异与重复,考量取胜。不断重复,就是在制造共识,成为思维世界的常识。你会对常识有什么反感么?反会倍感亲切。也即灌输: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制造一种社会氛围,使人接受。

          三人成虎大家都懂,换成文化权威性的表达,大家就都不懂了。其实是一回事。

          3

          真假是无所谓的,因为是它们多少会指向行动。而行动意味着什么?一目了然。

          4

          为什么不喜欢编故事?这里是指编很多很多故事,比方不算。因为故事编多了,就会有明显的特征,别人识别到这个特征,要么会觉得是重复,甚至认为是AI。要么形成抗体,眼睛会自动过滤,所谓氪金狗眼是也。要么……

          好吧,其实这些不重要。换个说法,有些人讲笑话前自己就笑了,怎么可能讲好?至于别人的笑话好不好笑,不也是一下的事情?

    • 攀比
      家园 人心不可测,兼复月之回忆河友

      有人说,我这种类型的人持有的是不可知论,是不可知主义者。并不是。要不然,我给大家讲个笑话,我自己编的。

      小张问老王:为啥你来来回回都是同一首歌?是你开了单曲循环吗?

      老王答:不是。

      小张想了想,又问:你的曲库里只有一首?

      老王答:不是。

      小张就纳闷了。

      老王嘿嘿一笑:曲库里有200首歌曲,开的是随机模式,这200首歌都是一样的。

      可能是这个笑话过冷,听完之后发笑的人……并不多。

      我是一个不经易下定论的人,但是会有阶段性的结论,所以我编的这个笑话的意思是,小张之所以搞不懂老王,是因为小张脑子里装了许多定论。

      同时,我编的这个笑话,跟常见的笑话,很不一样,从形式到内容,都不一样,对像小张的人来说,这就“很奇怪”,“不觉得哪里好笑”。

      长期看我的文章的人,当然就知道我在说什么,我在说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且这个笑话还很特殊,在谈人心不可测,无法证明。

      最关键的是,我目前持有的看法是,人心是不可测的。有的人在说“人心不可测”时,是指人心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是因为藏得深,如海底针,一般人测不出来,但不代表无法测,以后就可以测出,比如不是有测谎仪么?

      我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我说的是人心好比是瞬间速度。对于一个非线性运动而言,不是匀速,不是匀加速等等,它的瞬间速度是不可测的。

      换言之,人搞不懂自己。

      当然,用非线性运动的瞬间运动来形容,也是不妥帖的,人心的灵动不太一样。那是怎样的呢?我只能表达到这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