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攀比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482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个人所见,还得至少学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学会从整体上认识人、事、物。比如如果你单独看徐宾,失败是事实,但这失败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样做是错的呢?

          没有学会从整体上认识(西方人喜欢说形成体系),那么就非常容易将失败和错误混为一谈。这说起来 是十分容易的,比如,不会有人因为一次、十次、百次实验的失败,就去否定实验这条路(历史上还确实有不少人质疑过),但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

          家学,在古代中国,真的是主体吗?其实有不少人就是这么看的。今天回头来看,家学不可能是主体,只有可能是“国学”(此国学非彼国学)。家学,只不过是小溪、小河、小湖,它不是大海。

          同理,有不少人认为“群众献计献策”是假的,“我”的计策压根就没有被采纳,“他”也是如此。这也是因为没有从整体上去认识。“群众献计献策”这个法子,它是假的吗?它不是假的,它是一种必然、必须。

          所以在我来看,至少要学到第二阶段,否则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可能进入 第三阶段,只会给社会添乱,给自己添堵。

          并且我越来越有一种感受,即便是所谓的假学习,在第二阶段混了一下,也比不混的强,哪怕只是混一下,也增添了可能性,相反,不混,就没有可能性。我娃她妈,研究生就是混的,从头到尾都在混,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她就是这么混了一圈,也比之前要进步了许多。

          当然我这里讲的混,不是指的那种野鸡大学,是指去正规院校混了一圈。

          有一回我带闺女出门,路过中央党校。我指着门口的大红牌子对女儿说,你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巴望着进这所学校吗?她当然是不知道的。

          “门外汉”老觉得能进中央党校等同于升官发财,他们是靠脑补来想象。当然我其实也是个“门外汉”,不过我有机会从厅长那里听他讲过去党校学习的感受,“确实是大有收获”。

          今天我看到一条新闻,说的是鼓励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是个办法。现在城市里地皮太贵,想增加就读机会,就只能提高“容积率”。

          我甚至开始猜想,是不是以后有可能是高中大学连读呢?因为我认为,中考要比高考的份量更重。初中入不了门,后面基本上就很难了。

          据我个人不完全统计,高中生跟大学生差不了多少,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一旦扛过了初中三年,进了高中,基实“基本套路”已经学会了,后面自学完全没有问题。尽管读大学所接受的培训理论上更为高效,但如果考虑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其实高中生并不会比大学生差太远,有的大学生还不如高中生。

          那么硕博就又不一样了,“上了层次”,不得不说,跟硕博交流,成本很低。

          为什么真正的大师写的书非常容易消化呢?那只能说明他们是真懂事,把不必要的弯路全给剔除了,并且还知道你有可能犯哪些错误,通过快速论证,直接给你堵死了,当然你就消化得快。

          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世上本没有弯路,是歪嘴的和尚给整出来的。所谓的人要接受锤炼,指的是胜骄败馁这一关,必须是自己来过,这与知识无关。

          • 家园 不用怀疑

            本来就是歪嘴和尚整出来的。

            有些人是不得已。比如小学语文没学好,表达能力不强,只能用自己的语言,然而别人听不懂。比如本人。

            有些人是故意的。比如都已经是大师了,调词遣句收放自如,还要绕来绕去外加八百个注解,让人听不懂。

            虽然知道有时候是不得已,需要隐微书写。但即便是隐微书写,起码也是要让人看懂的。不像现在的语文,全部目的就是让人看不懂,这样才能显得高大上。

            前几天看文章,口水到了忍不住手动修改的程度。虽然本人不才,也还是能直接压掉一半以上的字数。过分一点,摘要就够了,其余全是灌水,哪有什么内容可言。

            要命的是,还有人彰显古风,在译著里来古典句式……谁能看得懂?

            灰头土脸从论著和网文中出来,再看余光中,一目十行都不为过。也想起同老(胡宝国)的名篇,人家导语只用了三句话。

            • 家园 好,那就不怀疑,直着说

              我突然觉得陈凯歌这个人还是蛮善良的,至少在拍《和你在一起》时是善良的。他没有把事挑明,知道的人都知道在说什么。

              张艺谋在拍《活着》的时候,也把文革这一段给“处理”了,但是吧……算了,不想说。

              只能说,这个世界总有这么两种人,不论何时,何地。

              我说一句话,大概不能算过分:知青下乡返城这码事,跟鬼魅一样,缠了我快50年,在我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然而 我不想去算这个账,我现在连伤痕文学也不想去计较了,爱怎么扯就怎么扯。

              我对于历史的真相没有兴趣,因为今天就是过去,没什么两样。

              我经常对我女儿讲,我不是为了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不需要去考证,今天就能看清历史的真相。我只是想告诉你,不能靠运气活着。一旦你干出某些事,你就寝食难安,接着你就会不断去撒谎,跟你奶奶、姑姑、妈妈似的,越是这样,越是千疮百孔,越是破绽百出。

              • 家园 同感

                当我发现历史是对自身的阐释……对自身意识过程的展开的时候,已经陷入类似问题很多年了。

                我说的是读者体。

                多是性别问题,略去不提。

                偶有文革,但当年作为孩子都看得出来……之前没有坏人,这可能吗?

                其实他们没有扭曲历史,因为这是他们心中的应然。

                上贴没说完的,不修改了:

                严格来说,所有国学都是家学。一家之言。家学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契机——与生命经验的沟通。其余的都可以由自己完成。而这一步,很多人就要十多年。编号兄这其实也是家学。

                • 同感
                  家园 看来我的心还没有“死”透,要不然我怎么在这“翻旧账”呢?不说了,念经去。
                  • 家园 已经很好。

                    如果是我,都不知道怎么对女儿说这件事情。很可能绕十八里路来预防她问。

                    • 家园 能不能止住,取决于“我”

                      我妈最近又开始另谋出路了,跟我说她能把户口迁到北京来。她一辈子都是如此,钻空子。

                      这个事吧,其实特别简单。好比说,如果河道哪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口子,然后没有人及时修补,那么口子就越来越大。空子,不是没有。但,要么就是转瞬即逝,很快被补上,要么,恐怕大多数人都要完蛋。这其实是我们观察一个社会动向的重要指标。

                      这是挺简单的事,讲真,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能花一辈子时间去钻空子,有这功夫,早干成了。

                      大家看,之前文凭水分很足,多少人打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旗号钻空子。结果 呢?今天还有大把的人这么干,前赴后继。最奇怪的是 ,居然有人因为自己没有钻到而愤愤不平。

                      我真的特别纳闷。我对这种现象,不是一般的好奇,而是异常好奇。哪位教我?

                      人类有很多行为,在我看来,都是无法理解的。比如有个张三,驱车几百公里,到了A市,下了车之后他从后箱拿出个铁锤,把车给砸了个稀巴烂,一边锤一边骂。这个你要是正好在现场,估计你不知道是该走还是该留。

                      我猜,人类是不是有分工?一部分人负责建设,另一部分人专职破坏,否则就无法证明这建设是否可靠?因为我们全人类面对的是自然的“破坏”,要是没有一群专职破坏的人反复钻空子,做实验,恐怕对付不了自然。

                      即便是如此,我也纳闷,这些搞破坏的几乎就是活雷锋啊,不仅没有捞到好处,还背个千古骂名。这是名利双失啊,只有极个别的捞着了,这是何苦呢?我压根没有办法理解这种现象。我问我女儿,你给我讲讲这码事吧,反正你天天干的。她说我自己也费解,反正就是这样。

                      我跟大家讲,我家张飞都不这样。它有时候看到一坨屎,就扭过头来看我,说明它知道,只要敢过去,不仅吃不到,还能让我暴打一顿,这事不划算呐。

                      我后来跟我妈回了一句话:北京市人才济济,没几个傻子。她就不说话了。

                      大伙看数据,为什么当年,本地人跟知青生孩子的,是少数,多数知青都是自己非法同居?

                      打我记事起,我妈就一直热衷于钻空子,她连吃个饭都是钻空子,听说吃了啥啥就能飞。我爸跟我说,他肺要气炸,我揶揄他,您老人家不是教导我做人不能太认真么。

                      我小时候,以为这是个别情况,我可羡慕别人家的父母了,后来发现我太幼稚了。就跟一些中国人一样,特别羡慕西方人,结果 跑去一看,大爷的,怎么跟我们家一模一样啊。

                      我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有多么不懂装懂,并且自己浑然不觉。我从学校逃课,跑到山上,找一坡,平躺着,看云,思考:像我妈这样的情况,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多数,最多1%。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想到此处,我就有点伤感,后来转念一想,去他的吧,多想无益,我赶上了。只有一个,离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后来就不用讲了,我自己笑了三天。笑到最后,躺在地上起不来,肠子疼!

                      实在是太疼了,不敢笑了,才止住笑。

                      铁一样的事实证明我是天下头号脑残。所以打小就有人说我是个特大号的SX,其实也没有错。我一想到此处,就又想笑,但实在不敢笑,怕了。

                      不调查,不了解,根据所谓的道理来分析,来分析得头头是道,后来我就不干这码事了,尽量不干。我不想再笑得肠子疼。

                      我爸有一次跟我理论,说那些在北上广深的人,其实过得并不好,远没有他自在,他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我跟他说,北京4000万人口,有一半是外地人,他们都在北京,不愿意回去,这叫事实。不需要你的道理。结果 呢?他又把他的道理翻出来跟我讲了三遍。我等他说累了,就走了。

                      我父母,尤其是我妈,长达十年,十年如一日的劝说我回去,不论他们是怎么想的,如果这么做,肯定就是我抛弃我的女儿。当年那些知青的父母恐怕也是这样做的吧。

                      现在想来,那年笑了三天,划算啊。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一辈子都在背叛,当他们当了父母之后,他们就努力的劝说自己的儿女早点背叛,都是“为了你好”。

                      知青的父母为了知青好,劝说知青弃子返程,知青假装遗忘了一切,重新生了孩子,又来劝说自己的儿女早放弃早解脱。

                      能不能止住,取决于“我”。

                      通宝推:mezhan,菜根谭,
                      • 家园 “我”是一切的中心,“我”是太阳,

                        为一切负责,也是一切运转的核心

                        这个“我”应该是“I am",而不是我执的我,世界也是“我”所映射的世界

                        “我”如果死亡了,那么整个世界也不存在

                        整个世界为“我”而存在,是不是很壮观?

                        世界一切悲喜剧,都是”我“的映射而已,Life is just a dream

                        理解了,就明白,世界挺可爱

                        • 家园 为太阳干杯

                          我以前不大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回老家,跟人吹嘘自己在大城市过得特别潇洒,特别自在。我后来才慢慢明白,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告诉别人,他们在北京很难立足,但就是不想放弃,他们会遭受更多的围攻。

                          不断背叛的人,不论是背叛谁,他自己是睡不着的,只有一个办法才能睡得着:所有人都跟我一样。所以,越是有这样的张小敬,越是叫他们睡不着。

                          其实,跟背叛也是无关的。心虚,就睡不着。怎么才能睡得着呢?假设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或者干脆叫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

                          这就是人世间的极恶,要吞噬一切的恶。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100%的。所以,这种恶,解除不了。一切,只能止步于“我”。

                          只有极少的知青留了下来。这事,大家都知道,历史无法假设。历史无法假设是什么意思呢?

                          一些老知青,后来无比悔恨,他们想假装忘掉过去,可是无论如何也忘不了。假设,当初自己的父母是反过来劝他们:“想想看,你们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开头,你们在那里不光有伴侣,有孩子,你们种的橡胶也是你们的骨肉,就这么回了城市,心能安吗?”

                          但是他们不敢这么假设,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是双方的事。最“要命”的是,尽管是极少数,有的知青就是留了下来。最“可怕”的是,这些知青的二代、三代,如今都风光无限,大展拳脚。橡胶种出来是第一步,后来还有培育更好的品种,还有防治病害,还有解放少数民族,还有深加工,还有国际贸易……这些留下来的知青,他们的二代、三代,当然是干得有声有色。

                          历史无法假设。

                          所以为什么有的城里人要竭尽全力的炫富呢?我睡的是最顶级最奢华的床。

                          问题是:您老人家能在上面烙几个小时的饼,睡不着呀。

                          我妈就这样,天天烙饼。我姐、我娃她妈,一模一样。我睡得可快了,上床就睡。她们是几十年如一日般的烙饼,堪称烙饼王。

                          能怪谁?

                          历史无法假设。

                          明天中考出分,娃她妈问女儿:今晚要不要通宵?我女儿说:你疯了吧,没事折腾自己干什么呀。

                          有一首歌曲,叫《忐忑》,讲真,入味,我每次听都爆笑不止。龚琳娜,艺术家呀。

                          自己心虚,自己过得不踏实,甭管你怪谁,吃不香,睡不好。

      • 汇报
        家园 (3)

        我今天为什么会把家事翻出来说呢?家国家国,家跟国,是一体的,一个样的。

        为什么讲,一花一世界?如果你能把一个家认识清楚,你也就认识了一个国家。

        比如在我家,我姐这么个主,她就是在不断的利用亲情索取,她很清楚,我妈在装糊涂,我爸在劝我不要太认真,我在竭力维护这个家的存在。这是很典型的。并且她还在意的利用我父母所谓犯的错,什么都是因为当初教子无方才导致她连高考都没有参加就跟人私奔了。

        搁一个国家里,她这 种就叫“爱国贼”,要说起爱国,比任何人都“爱”,要不然为啥天天把文革翻出来?且不说文革到底是正面价值多还是负面多,难道不是已经过去了?我们去认识它,难道是为了算旧账,难道不是为了搞清楚到底怎么操作才是有利于生存发展的?

        再比如说,都是18岁成人,我30年是怎么过的,她这30多年又是怎么过的?可以说,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我多半是靠自己,反过来问,我又能靠谁呢?她自己,她儿子,连她孙子,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我 爸妈养起来。她心虚啊。能不心虚吗?

        搁中国,不照样是这样一群人,心虚得不行吗?所以他们总是希望把事情掩盖过去,最好就是知情人全部死光,历史由他们来书写。

        所以我姐会对我女儿下手,编瞎话,说什么我从父母拿了不少钱,说什么我的父母重男轻女。我就笑我女儿,笨。

        我跟我女儿说,你妈抱怨了多少回,人家结婚有钻戒戴,她毛都没有一根。所以你爷爷你奶奶给了我大把的钞票?

        我又跟我女儿说,每次你妈说起这事,我确实抬不起头。人家儿子结婚,父母都要给彩礼,说起来是彩礼,其实就是给小两口准备的启动奖金。我有个毛。这事,难道是今天才时兴的?难道不是自古就是如此?

        但是这些话,我从未跟你爷爷奶奶抱怨过一句啊,我只能说我自己无能,我怎么能怪他们呢?

        这些个“爱国贼”,不同样是这样忽悠年轻人的吗?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关于运气。

        我以前老找不到好的例子来说明我对运气的理解,这次我算是捡到了:西方科学家论证之后,认为种植橡胶的合适地域,当在北纬15°到南纬15°之间。但是我们在西双版纳试种成功了。这个,就叫运气。

        我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的学习完成度比较高,但是我的家人,多数都没有,并且还有好几个,都从未进入过第二阶段。这相当于“北纬15°到南纬15°”的刚性论证。第二阶段的能力,是第一阶段没法比的。但是,是不是说所有人都是如此呢?并不是,也有第二阶段不如第一阶段的。但它不是一个常态,尤其是从整体而论,我们大可以说,就整体而言,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人,要比第一阶段的人强,并且这种强,不是可以简单追赶的。

        所以运气这个东西,被过度的夸大了。

        从我个人的意愿 来看,我当然就希望我女儿至少能读到第三阶段的入门,研究生。进了这个阶段,那就是不一样的。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由家到国。

        简单说,我把我的家,当成了一个学习样本,反复研究。我到今年才弄明白,金子是不愿意发光的,但如果需要发光,那就使劲的发光,因为这是历史的使命,必须去完成。

        我又把我们中国的历史,当成一个学习样本,同样是反复研究。然后,把双方放到一块来互相考证。

        这样我就慢慢就形成了一个认知,这个认知,敢说一句,有点靠谱,比较管用。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穷人很难培养出高等人才呢?比如像我吧,我女儿觉得我在搞“发明”,尽是些稀奇古怪的论调。我没有足够高的头衔,否则我自己写一本书,然后被“认证”了,我还有这个必要跟她费口舌吗?

        年轻人毕竟有许多事没有经历过,年轻人必然要依赖权威,并且权威并非一无是处。所以穷人,确实是很难培养出高等人才的。

        洪七公要是没有北丐的头衔,郭靖可能就不会跟他学降龙十八掌了。其实还得靠黄蓉。黄蓉出身 名门,她爸就 是第三阶段的好手,她当然知道北丐绝非浪得虚名。要不然,她怎么可能去给北丐做饭呢?

        我为什么老讲刘秀跟阴丽华这一对呢?阴丽华才是伯乐,她有本事识别出谁是真正的高手,她当然也有本事 看出刘秀潜力巨大。

        刘秀建立了东汉,郭靖成了一代大侠,这不是无缘无故的。

        我为什么老讲金庸是有真功夫的?都是编故事,那些个爱情故事,假到你无法相信,只是因为那些个编剧,根本就不懂得人,不懂得社会。

        所以说,孔子是个大牛逼,毛泽东就是个巨牛逼了。

        他们完全 搞清楚了社会,要想让后代学得快一点,学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自己就必须成为伟人,成为被历史论证过的伟 人。不这样,不行。多么伟大,多么光辉啊!

        可是等我搞清楚这一条,太晚了。没办法,脑子 不好使。我到今年才弄明白,金子是不愿意发光的,但如果需要发光,那就使劲的发光,因为这是历史的使命,必须去完成。

      • 汇报
        家园 (2)

        《黑客帝国》看起来是一部科幻片,但一些人“知道”,它描述的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绝大部分人的大脑,被劫持了。

        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呢?

        兔子是不会坐等你去抓它的,想要劫持大脑,无异于说天书。我女儿管我叫“老X”,她奶奶知道之后批评她不讲礼貌。我对她奶奶说:“自己家里人,怎么叫都不要紧的。”回应很冷淡。我又说:“北京孩子都这样。”这次有所回应。 我再说:“她的老师并不以为然。”这下,她奶奶完全放松了。所以她奶奶不是在说她没有礼貌,而是在说“让别人听见了,恐怕对自己不利”。劫持大脑的概率太低,相反,说谎的概率太高。

        这里,说谎不是那个诈骗的意思。我女儿接触诗词很晚,是上了小学之后的事,并且还是小学后半段,之前我一直“禁止”她接触。即便如此,她仍然会告诉我,她不觉得有什么悲凉、有什么苦楚、有什么快乐,我从不会说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或者是“你怎么这么无情”,但是我知道,很多人,自幼就遭受了“社会的毒打”。所以她跟我一样,很快就被周围人认定为“怪人”,意思是“这个人怎么跟我们不一样?不像我们没有一句真话?”

        我感慨中国革命的不易,不是在感慨农民你教育不了他,而是 困惑于早就学会了“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的中国农民,怎么才能跟他们进行有效、快捷的沟通呢?

        不光是中国农民,很多中国人,几乎不说真话,在任何时候。

        我女儿说她现在才有点理解,为什么会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什么有的战士拿了甚至是“被”拿了一根针,就会被枪毙。不这样,中国农民是不会去跟你一块闹革命的。他们是不会相信你的。因为他们早就领教了什么叫社会的毒打。

        几乎不说真话,甚至从不说真话,毫无疑问,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但是这种策略却有一个副产品:沟通成本过高,导致学习效率极低。

        有人问我女儿:“你的历史怎么学的?”他们指的是为什么我女儿从不背书,历史成绩还不错。我女儿告诉对方:“我就是经常看历史剧,然后我爸会就一些剧情跟我絮叨半天,我就这么学会了。”对方,【当然】是一脸不信。

        当年有人问我:“你闺女二胡是怎么学的?”我老老实实告诉对方怎么怎么个操作法,对方同样是“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

        我姐的孙子,不到6岁,几乎不说真话,但我在他眼里,是个例外。有时候我带他去走路,他累了,会跟我说“舅公你看那边有个亭子”,我就会对他说:“你要是觉得走不动了,我们就过去歇歇,如果你觉得还可以坚持,那我们就继续走。”

        一家人都迷惑不已,为什么小家伙谁的话都不听,就喜欢跟我在一起。他们“苦苦思索”之后,得出结论:一物降一物。我经常讥笑我女儿:如果你经常用一种手法去骗别人,然后你被人用同样的手法骗了,这叫奇耻大辱,简称“巨耻”。

        我不是在批评什么,我只是想说,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发明”了一套对策:在家说真话。出门,自己看着办。我绝不能容忍我女儿跟我撒谎、兜圈子,我女儿也同意。

        怎么才能做到呢?当然就是以身作则。比如有时我会告诉女儿:“此时此刻,我想的是抛弃你,因为你的表现让我感到绝望,我认为我就是在一块石头上种田,我不是抓狂,我已经没有力气抓狂了。”我女儿的回应是:“有时候,我觉得应该趁你睡着了,把你的头割下来。”我们在家是这么说话的,毫无保留。

        所以当娃她妈跟娃说:“你俩天天吵架,这日子怎么过哟!”听到的是“我们吵完就好了,没什么呀。”

        所以当我妈跟我说:你女儿以后不会认你的,你这个女儿就是白养的。听到的是“你在想屁吃,我养的闺女我还不知道是啥样的。”

        所以这么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奥妙,无非就是将心比心,划圈子,说真话。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里记载了这么一段历史:去西双版纳拓荒的湖南人觉得太苦了,打算偷偷跑回去。农场领导得知之后,当然是不希望他们就这么走了,但见这些人去意已决,也就没有阻拦,而是跟着他们一块走。逃跑的湖南人很诧异:“你为什么要跟着我们,我们是不会跟你回去的”,农场领导说:“我是来保护你们的,因为路上很不安全,有各种豺狼虎豹”。当然,这些本想逃跑的湖南人半路上又打消了返回家乡的念头。这就叫将心比心。

        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我是个穷者,我不知道什么叫达者。

        顺带说一句,我在这本书里得到了一个新知:大象是很记仇的,如果你打不死它,它会跟踪你,把你弄死为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所以怎么破?

        不让家人变成贼,不就结了吗?所以,家,是需要经营的。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编号兄的风格和玉垒关挺像的,期待有机会面聊
        • 家园 这一篇是难得读起来比较容易的帖子了

          我姐的孙子,不到6岁,几乎不说真话,但我在他眼里,是个例外。有时候我带他去走路,他累了,会跟我说“舅公你看那边有个亭子”,我就会对他说:“你要是觉得走不动了,我们就过去歇歇,如果你觉得还可以坚持,那我们就继续走。”

          这个能力,是要能够准确猜中对方说话的背后原因才行,没有足够多的时间陪小孩,往往做不到。

          另外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是,为啥这个小孩不直说是他累了,非要绕个圈说有个亭子呢?

          • 家园 附带介绍一下我姐这个大孙子的情况

            他更小的时候,家里人就觉得“他很难搞”。据我所了解,我以为,有可能是因为自婴儿期他就遭受了“社会的毒打”:他一哭,就给他喂奶。

            我估计是有人明白“一哭就喂奶”是怎样一种思路:只看成效,吃了奶就睡。这娃身体一直不好,我猜测与此关系极大,当然不光是“一哭就喂奶”。

            等他稍大些,家里人就无比头痛。但是他很愿意跟我呆一块,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是因为跟我在一起很自在,沟通成本很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我从不“支开”他,我会老实告诉他:这会我有事,我要自己来处理这个问题,你自己去玩,需要建议就来找我,我的建议不是你非要听不可。

            等我跟他建立了这种关系之后,我就开始“加码”:带他认字。我教他认字跟别人方法也不太一样,我是随便从书中挑一段文字,让他念给我听。哪个字不认识,用手指比划一下,跳过去,继续。一遍下来,我就知道哪些他认识,哪些他不认识。

            不认识 的字又分两类,一类往往是形声字,他会告诉我“貌似认识”,也不光是形声字,还有诸如“入”和“人”之类的字形相似的字,这一类我会单独划出来;另一类可以称之为“纯”生字,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是另外一块。两块当然是先易后难,并且还是放在段落里一块认。最后,才标注拼音。每次大概20分钟,中间会让他去休息(我会强调是休息,不是玩),一上午大概能从70分学到90分(我给打分,他自己也会自评,我会跟他讲解评分标准)。

            然后下午会巩固,晚上会跟其它人汇报学习成果。最后我会给他签字,落款,写上时间,注明下一次复习的时间。

            加上别的事,这一天他会过得比较充实,晚上呼呼就睡了。第二天又吵着要过来找我。所以我也敢斩钉截铁的说,他跟我一块学认字,这个过程的整体是舒畅的。

            如果我有时间,一个假期,我能教他认识2000个汉字,并且质量比较高。当然,我这是 在吹牛,因为我并没有实践过一个假期,我女儿是这么跟我学认字的。

            在这之后,我再度给他“加码”,提出“吃饭三不许”:一、不许抖腿不能踢腿, 二、不许翻菜,三、不许舔筷子。我跟他约定,就三次机会,过了三次我就会“上手”——他懂的。结果一次都没有犯。

            其它人,貌似看到了全程,但我知道,他们只看了结果 。所以他们很是惊诧,最后一拍脑子,解释道:一物降一物。他们还有一句话,搁在肚子里没说:恶人自恶人磨。我是出了名的恶人。

            由于时间太短,我只能捡重要的东西教他。我跟这个娃说: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对你说“一会”,你就要问他,到底一会是多久,是10分钟之后,还是明天,明天是上午还是中午还是下午。娃记住了。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一哭就喂奶成了真理

              有的东西,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比如,怎么可能一哭就是因为饿了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一哭就喂奶,显然是错的,并且显然有潜在的风险。

              这个我还需要学什么学生物学吗?我自吹一句,我初中的时候,听大人讲怎么养小孩,我就知道他们是错的了。

              那么如果不知道是为什么哭,但你知道肯定不能一哭就喂奶,那怎么办呢?很简单啊,多尝试呗,慢慢你不就积累经验了吗?总比一哭就喂奶强。可怕的是,“一哭就喂奶”颇为流行,简直就是真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