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正德五年:明武宗的失败之年。 -- 天煞穆珏

共:💬1910 🌺13848 🌵14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8
下页 末页
                                      • 钢炮
                                        家园 明代比“康乾盛世”武器管制松多了
                                        • 家园 明朝火器威力不能和后世比

                                          ,自己到后来也得仿制西洋火器。鸟枪不能和燧发枪比,超级二踢脚不能和真正的榴霰弹相比。管制松不见得是好事,那时的个人创新又不能带来产业革命,尤其是明朝那个准“封建”,反而危害治安,用处不大。

                                          • 家园 生产力低下时一般人玩不起枪,即使这样管治松也是好事

                                            生产力低下时一般人玩不起枪,即使这样管治松也是好事

                                            明朝仿制葡萄牙炮很快,满清中叶还没赶上明代

                                            洪秀全起义在岳阳得到吴三桂遗留大炮,居然如获至宝

                                            • 家园 材料上没有进步

                                              火器威力上不可能提高。八旗崛起的时候就能仿制“红衣”大炮,我认为是受限于材料水平,造不出更好的火炮了。加上清朝周边的对手,国力,科技,工业能力不足挂齿,不对清朝构成威胁(这一点,明朝就比不了)。进步缓慢是可以理解的,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军事工业进步还是很快的。

                                              太平军找到的吴三桂的大炮,估计性能上和红衣大炮差不多,对只有鸟枪的太平军来说,确实是如获至宝。

                                              • 家园 枪炮威力有多个因素

                                                火炮本身-强度和加工精度

                                                射击技术

                                                火药和炮弹

                                                相近配方黑火药,加工和保养区别导致英军比清军强很多

                                                炮弹加工精度

                                                训练(如装填速度)

                                                战术应用

                                                和明末比,满清中前期应该是全面退步

                                                太平军缴获不少,几百年的炮当宝贝,可见满清这方面进展

                                                • 家园 清军青铜跑质量不差

                                                  火药质量相当。灰口铸铁(英)对白口铸铁(清)的优势巨大 白口铸铁脆,易炸膛,清军炮手设计时都远离火炮;为了避免炸膛就要多层厚炮管,弹药口径小,威力下降;白口铸铁散热慢,灰口散热快,客官条件上允许高速射。英军主力铁炮点火方式(燧发vs火绳)和炮架(清军要塞炮的炮架就是木头架子)也能发挥射速优势,综合起来使得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火力上有压倒性优势。没见过资料表明明朝使用过灰口铸铁,红衣大炮都是青铜炮,英军对清军的清军的青铜炮评价不算低,不能说相对青铜炮水平相对明朝有什么退步。马格尔尼访华时 展示的火炮射速上大大高于清军同类武器,但是清军的火炮和同时代欧洲其他国家装备的火炮射速差不多,都是每分钟1发左右。就此看来,我不认为这和明末相比有什么退步。

                                                  从战场状态和伤亡比来看,清军是很不习惯和拥有火力优势的部队作战,组织 兵员素质 情报都不如英军。以往的对手没有火炮或者火炮数量很少,征讨大小和卓 葛尔丹甚至说到平三藩的时候火器用得不算少,但是炮战不多,规模不大 技术水平也不高。火炮用于野战,貌似也是从清朝开始的。(明朝文物中并没有便于激机动的炮架,而清朝文物中则有很多)清朝炮兵技术进步缓慢,纵向比不是退步,横向比则差强人意,算是其相对较好的安全环境(毕竟其政治 外交优于明朝,比天天打打杀杀的欧洲强得多)的副产品。至于清朝火炮质量不稳定,我看农业时代的工业品产品质量(大炮算高精尖)有浮动是很正常的事情。1842年上海之战,清军要塞火炮除材质以外,其他方面已经和英军差不多了。全面拉开差距的是使用米捏弹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炮,这种工业层次的差距就不是技术革新和小聪明能弥补的了。

                                                  我的参考是

                                                  一篇论文

                                                  外链出处

                                                  百度关于红衣大炮的百科

                                                  外链出处

                                                  那篇论文看起来还是有说服力的

                                                  • 家园 铁炮为主时,青铜炮不差什么用

                                                    铁炮为主时,青铜炮不差什么用

                                                    另炮重、弹重和火药重量比等,清军非常差

                                                    “不能说相对青铜炮水平相对明朝有什么退步”,明代也是铁炮为主

                                                    至于青铜器,乾隆时铸的钟比永乐年铸造的差远了

                                                    明代佛朗机、虎蹲炮等都是野战炮,前者备弹射速极快

                                                    清军的火炮和同时代欧洲其他国家装备的火炮射速差不多,都是每分钟1发左右。”你给的链接,清军也差不少http://book.chinaiiss.com/chapter/183/1221864.html

                                                    “火药质量相当”,配方都接近最佳比例,不过因为腐败管理无能等原因,清军的差不少

                                                    冶炼不行+炮和弹加工精度差(缝隙)+管理无方导致的火药性能达不到要求,至少3-5倍重量射程威力等才能接近英军,吴淞的8000斤大炮,根本打不穿英军主力舰的橡木板

                                                    还有训练、战术应用等差距

                                                    • 家园 鸦片战争前

                                                      清军改良了火药,和英军配方一致,英军攻占定海的时候,缴获的军用物资只留下了清军的火药,虽然说最后是投海了(质量控制做的不好,明朝火药质量就能做的很好?)。

                                                      道光十六年八月初六日安徽泗州人两广提督陈阶平折中说,因他是水师宿将,早在1835年,他俘虏了10余名海盗,间接得到了西洋人的火药制造法。他所配制的火药中,硝、硫、炭的配比是74%:11%:15%,使用效果较先朝为猛烈

                                                      除此之外还有丁拱辰改良的广东火药,清军没有总装备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不能推广。明朝难道有专门抓军事科研的部门?清朝中期之前,中国不存在类似的机构。吴三桂的周炮工艺先进,可是仅仅只有几门而已,他的部队自己都不能普及,炮战打不过清军,个别的技术优势,不能说明问题。

                                                      明代的“铁火炮”主要指的是火铳,澳门的炮厂只生产铜质火炮,材料技术是不可能跨时代的,“竹节炮”和清军后来的大铁炮不能同日而语。清军自用的也都是铁心铜体,用来克服材料问题,威力大于明军火炮。

                                                      弗朗机的密封不能解决,射程威力不如前装炮,鸦片战争的时候 英军自己都没有使用,不能因为超前使用了某种火器就说明朝领先,后装炮是阿姆斯特朗后装炮开始实用化的。虎蹲炮清朝也有使用,改名叫“田鸡炮”了,也是用来发射爆炸弹的(估计只能炸成两半)。

                                                      清军的铁炮远距离射击精度差,威力差,是整个体系的失败。中国历史上缺乏完整的科学体系,技术传承差,新技术推广能力差,一旦出现人才断层,原有的技术就会失传了,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明清两朝的航海技术,商周的青铜器加工技术。清朝初年的火炮在质量上也高于中期,顺治 康熙时期的火炮产量,质量也都优于明朝火炮,优于乾隆时期。从铸造的火炮尺寸(明末的2000斤到清中叶的8000斤),数量来看(英军每战都能缴获大量火炮),清朝还重视火炮的,不能算是刻意的退步。

                                                      • 家园 满清肯定重视火炮,不过还是退步

                                                        满清肯定重视火炮,不过还是退步

                                                        即使相近配方,造粒还是粉状,火硝木炭种类,对功效影响很大

                                                        道光十六年八月初六日安徽泗州人两广提督陈阶平折中说,因他是水师宿将,早在1835年,他俘虏了10余名海盗,间接得到了西洋人的火药制造法。他所配制的火药中,硝、硫、炭的配比是74%:11%:15%,使用效果较先朝为猛烈

                                                        明代火药要用鸡蛋清等提纯的,还有造粒,如果这么久才得到较先朝猛烈的,可见科技的停滞!说猛烈,除非留下来的,否则也不好对比

                                                        英军从海上来,大战后缴获的火药居然扔海里,就知道满清统治下军工管理如何

                                                        对了,吴三桂大炮沉到水里几百年的还有被捞上来的——铁炮

                                                        要是鸦片战争时期8000-9000斤炮……

                                                        吴三桂最多得到明朝残留的极少量匠人,明代工部、兵部干什么的?

                                                        明末大炮加工,把尺寸基本标准的木芯先糊住缠绕再糊住,浇灌铸造,冷却后把木芯砸出,每门才10两银子成本

                                                        http://blog.sina.com.cn/flzttnsh

                                                        这是明代中期野战装备

                                                        倭寇“铁炮”是鸟枪,明军不是

                                                        明末自造红夷大炮3000多斤,再造更大的干什么?清代鸦片战争时期有8000-9000斤炮,近距离居然打不穿英军主力舰橡木板!只会在冗余度做文章,强度、精度、形状等都不怎么样,炮弹弹种也明显减少

                                                        • 家园 中国传统工艺是泥浆法,鸦片战争时期是铁模铸造

                                                          ,工艺进步很大。你说的那个方法师明末传来的西方铸造方法,中间那根木头就不好做,质量是好了,时间却需要2-4个月,多次加工(听起来很像今天莱卡做镜头),造价肯定不只10两银子,明朝时的10两银子根本不是小钱(到清朝时期,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大宴吃螃蟹才用了10两银子)。用鸡蛋清提纯火药(明朝的工匠可否知道鸡蛋清是干嘛用的?这么复杂的工艺让一些农民文盲去掌握,然后大量制造,明朝的管理比现代化工企业还牛啊),明朝能产多少鸡蛋,用这种方法能产多少火药,可能大批量生产?即便是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都不会这么干,清军不这么干可以认为清军对火药的需求量大(康熙时就有30多万斤的年产量,鸦片战争跨省调动的火药就有10多万斤,按你的说法这需要多少斤鸡蛋?我还可以说后装火炮是一个叫张纯如的南京女子在台湾发明的呢,最后让日本人重新发现)。这么浪费钱的工艺当然不会有人用了。手工制造火药的质量的稳定对工匠本身要求很高,清朝的管理“累赔制度”只是把军工当作匠人来看。抑制了积极性,通货膨胀也降低了利润率,间接影响了火药质量,打不穿船舷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明朝的军户制度连士兵自己都保不住,火器连摆设都不如)。明朝的匠人有地位么?明清的军工工程师多是体系内的官僚,在古代中国是不可能出现工程师治国的,只有文官治工,这一点也是没区别的。

                                                          你所说的火药成粒也是有的,清军的火药使用是区分颗粒状火药和粉末状火药的。清朝道光年间奏折中关于火药的制造有这么几句话:

                                                          筛下之药再喷再推,上下一律成珠。其珠类似黍米,晒干甚坚,收贮干燥处,永无日久散碎成灰之弊。
                                                          这个技术各个环节没有用蛋白质(明朝的蛋白质是用在哪个环节?),在19世纪30年代还进行了推广,同期丁拱辰使用植物油,效果也不错。大规模生产的质量控制,很不好弄,尤其是手工作坊层次,工匠水平高,效果就好。难道明朝的手工作坊质量控制都很nb?(全国普及了比现在企业还nb的工业管理制度,然后被亡国了,我大明真特么悲剧)。

                                                          明朝的铁炮,自造的和进口的工艺差距很大(从领先到落后是从明朝开始的,很奇怪天天在家门口打仗,武器进步那么缓慢),现在保留下来的也不多。明代大将军铁炮和红衣大炮差距更大,威力还不如清军在锦州造的火炮。我没说吴三桂的是铜炮,但是明代地方政府铸造的火炮质量有可能比中央的还要精良,两广的火炮就要优于浙江兵工厂的火炮。现存周炮的冶金水平高,但是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描述制作过程,技术价值不比春秋吴越剑上nb的合金工艺大多少。清朝铁炮铸造,尺寸,工艺还是规范的,中央集权的好处之一,但是革命性的进步也很难推行。

                                                          8000斤火炮威力不足,不如红衣大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系统的研究炮兵这个学科,属于瞎忙活的典型(再加上火药质量控制的不好)。同样明朝也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件武器上,多用于守城甚至很少用红衣大炮野战(没有现代炮兵),还不如清军(还有火器营),两者不存在质的区别。

                                                          清朝承平日久,就像小地主一样,不思进取,重农抑工,抑商,技术相对落后于外国。(貌似这个风气就是沿袭明朝而来)。

                                                          ps 明朝后期火器在国防压力下才有进步(抗倭时期开始接触西洋武器,之前的玩意和元朝的东西差别不大),相比之下,清朝后期堪称飞跃了,钢材,硝化纤维都用上了,工业体系上的进步更大(很奇怪为什么没人用清朝来黑民国呢?)。网上天天黑清朝的人,就好像自己是直接从明朝跳过来似的。

                                                          • 家园 清朝产能厉害,留着老古董火炮干什么?

                                                            过去民兵教材就有黑火药土法制造提纯法(奇怪不写上造粒法),就不细说了,你自豪的康熙年间30万斤火药年产量让人笑掉大牙

                                                            明朝能产多少鸡蛋,用这种方法能产多少火药,可能大批量生产?”第一,提纯对类似催化剂的鸡蛋需求量不大,第二,哪怕古代一只母鸡一年下30个蛋,养几万只提纯你吹嘘的康熙年火药年产量绰绰有余。

                                                            清军不这么干可以认为清军对火药的需求量大(康熙时就有30多万斤的年产量,鸦片战争跨省调动的火药就有10多万斤,按你的说法这需要多少斤鸡蛋

                                                            同样按你说的——“清军的火药使用是区分颗粒状火药和粉末状火药的。清朝道光年间奏折中关于火药的制造有这么几句话:

                                                            筛下之药再喷再推,上下一律成珠。其珠类似黍米,晒干甚坚,收贮干燥处,永无日久散碎成灰之弊。

                                                            按奏折所说,这个办法似乎为了贮存而不是为了威力,其实有更简单的办法,造粒不是提纯,不用你认为相对贵重的鸡蛋。

                                                            满清对火炮的重视程度,两件事可以说明“康熙五十四年,山西总兵金国正上言愿捐造新型的子母炮22位,分送各营操练,结果皇帝竟然禁止地方官自行研制新炮。雍正间,清廷还将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以外各省的子母炮尽行送到北京。

                                                            嘉庆四年(1799)曾改造一百六十门明朝的“神枢炮”,并改名为“得胜炮”,经试放后发现其射程还不如旧炮

                                                            清朝产能厉害,留着老古董火炮干什么?

                                                            “中国火器史中说:“被围困在大凌河近百天的重兵祖大寿部明军,因城内粮尽援绝,于崇祯四年(1631年)十月开城投降,祖大寿败走锦州(应该是被后金放回来的——引者注)。据当年闰十一月十九日明军兵部的报告中称,城中红夷炮、灭虏炮、将军炮等各型火炮3500门,以及各种军用枪、杂型火器、大量火药与弹丸,尽为后金军所有”[”

                                                            光这些就说明产能和火药需求量了

                                                            除了初期少量进口,明军所用红夷大炮等基本是自己仿造的

                                                            明朝的匠人有地位么?明清的军工工程师多是体系内的官僚,在古代中国是不可能出现工程师治国的,只有文官治工,这一点也是没区别的。

                                                            满清有孙元化等人地位的将领吗?明朝中叶宁夏、大同、浙江、蓟镇等处将领自己负责武器研制,太平天国运动前满清行吗?

                                                            现存周炮的冶金水平高,但是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描述制作过程,技术价值不比春秋吴越剑上nb的合金工艺大多少。清朝铁炮铸造,尺寸,工艺还是规范的,中央集权的好处之一,但是革命性的进步也很难推行。

                                                            这是满清所谓重视炮兵科技的最好说明!还有1792年英国给的大炮一直闲着

                                                            中国传统工艺是泥浆法,鸦片战争时期是铁模铸造 [ 火候 ] 于:2013-03-04 05:45:15 复:3852390

                                                            ,工艺进步很大。你说的那个方法师明末传来的西方铸造方法,中间那根木头就不好做,质量是好了,时间却需要2-4个月,多次加工(听起来很像今天莱卡做镜头),造价肯定不只10两银子,明朝时的10两银子根本不是小钱(到清朝时期,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大宴吃螃蟹才用了10两银子)。

                                                            看来你认为明代官僚和工匠喜欢自己掏腰包弥补差价

                                                            明代同样数量银子购买力肯定比清代大,但差距也就几倍,清朝几十两银子能铸造好炮,何至于割地赔款

                                                            清朝承平日久”,从顺治入关到康熙-雍正-乾隆,哪朝没有大战?嘉庆白莲教起义姑且认为不需要重炮

                                                            同样明朝也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件武器上,多用于守城甚至很少用红衣大炮野战(没有现代炮兵),还不如清军(还有火器营),两者不存在质的区别。

                                                            外链出处

                                                            http://blog.sina.com.cn/flzttnsh

                                                            看看明军的野战火力,做的图非常直观

                                                            明军失败-明朝灭亡活该,是领导问题,不是装备问题

                                                            笨狼的-时无伯乐,使野猪皮成名

                                                            外链出处

                                                            ps 明朝后期火器在国防压力下才有进步(抗倭时期开始接触西洋武器,之前的玩意和元朝的东西差别不大)

                                                            差别不大???另外专门说一句,明朝大炮不是为了对付土匪式的倭寇改良的,鸟枪和军刀借鉴了倭寇的“铁炮”和倭刀

                                                            相比之下,清朝后期堪称飞跃了,钢材,硝化纤维都用上了,工业体系上的进步更大(很奇怪为什么没人用清朝来黑民国呢?)。网上天天黑清朝的人,就好像自己是直接从明朝跳过来似的。

                                                            我不是清黑,你大可以赞扬老佛爷伟大,“钢材,硝化纤维都用上了”,应该是割地赔款的时期,北洋舰队还没用硝化棉药包

                                                            • 家园 产能不是扯得

                                                              (康熙)三十一年题准,八旗试演枪炮火药移濯灵厂收贮取用,又题准濯灵厂 每岁造演放火药二十余万斤,烘药二三千斤,外各贮军需火药三十万斤,烘药四千斤。

                                                              蛋清做催化剂,催化什么啊?初级火药用鸡蛋清和红萝卜煮硝石 提取硝的,不是提纯火药的,就这个用途用量不可能小。

                                                              我举的例子不是说储藏,粉末状黑火药因为天气原因会结块,颗粒状性能更好不容易结块 易于储藏只是好处之一。

                                                              清军对火炮的形制都有规定,越界不补(奖金),火炮都是同一制式的,这一点比明朝要强。明朝除了仿制进口武器以外,也没什么创新。再有子母炮就是弗朗机,射程近,威力小,造得越大越浪费,还不如抬枪,那种小炮也没见别的国家在野战中大量使用。

                                                              古董火炮怎么了,用黑火药的玩意,发射的时候有什么区别么?改装火炮那也是没有技术支撑就盲目上马的典型,小日本这么干过,105改120,改出来狗屁不是。只有我国的100mm滑膛炮改105口径是成功的,你让清朝去完善这样的设计,

                                                              铜体铁心火炮,明军没有,是清军独有的装备。清朝造炮从皇太极开始到顺治康熙年间是个高峰,此后大规模战争减少,葛尔丹之后哪个对手有直接抗衡清朝的实力?造炮数量减少无可厚非。

                                                              明朝的红衣大炮都是自己造的?那怎么崇祯时期还三番五次派人去澳门买火炮呢?葡萄牙人还造了炮厂,主营出口,难道是卖给八旗,倭寇?更不用说还有葡萄牙志愿军向明朝请命去打击清军了。

                                                              清军的火器数量庞大(装备制式化易于普及),像西方国家那么铸造用不起。西方的野战炮也是建立在自己的火力体系中才能发挥作用,放在中国水土不服,也不是什么难题。

                                                              明清两朝白银流入量差不多,贾府上下一顿螃蟹花了24两,这还是因为人口增长(翻了一番)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了呢,可想明朝10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这还不说明朝中央财政是个什么鬼样子。

                                                              清朝的武器专家道光时期的火药专家丁拱辰,陈阶平,相当于清朝土化工博士,19世纪30年代完成了火药的仿制(包括配方和工艺)。明朝中叶之前有什么有名的武器专家,那些开发武器的匠人在哪?明中叶之后完全可以和鸦片战争之后相比,这么比清朝武器专家多了去了,你说的那些专家可有创造,充其量不过和魏源的《海国图志》相当,写了个总结,在应用上根本就跳不出那个不重科技的框框,有专业的科研用基础教科书么。孙元化安心研究武器,那他是怎么死的?

                                                              宋元之后,中国科技就开始落后,明朝是落后的关键,明军要不是自用火炮打倭寇不力,何来仿制红衣大炮?你给的链接里的东西,只是按照了书里复原了明军的武备,这里的装备基本没有被继承和发扬,肯定是有使用和制造上的问题。野战碰上清军就没胜过,说明火炮的威力和使用很不怎么地(你给解放军配个阳离子炮,跟烧火棍也没什么区别)。博客里面的鸳鸯阵,真心比不上清军的火器营的战斗力强(这还是明朝火力战斗力最强的戚家军),发火装备还停留在纵火器的水平。

                                                              清朝江南制造局的速射炮不是钢制火炮,放克虏伯行营炮不是钢制火炮(这种质的提高这可比周炮强多了吧)?清朝的徐建寅不是发明了消化纤维,完成了汉阳火药厂的施工? 相比明朝,清朝学习速度更系统,更快。

                                                              我可没吹老佛爷(这是你自己脑补的),我只是说说我对历史的看法,我没有否认清朝的问题。不过你倒是黑清朝捧明朝那个从科技 到内政 到国防全面停滞甚至倒退的王朝,让人笑都笑不出来。明朝没割地都把自己弄死了,我擦还有比这更牛的王朝了么。吹个全面仿制西洋高档武器,最后还把自己玩死的王朝,真是好品味。明朝上梁不正,下面都跑题,仗着国家大,死而不僵,最后轰然倒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