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CCS技术的未来展望 -- 梦秋

共:💬111 🌺1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谢米林的数据

              俺原来也估计到了,能拿出来宣传、有数据的一般都是林业大县。所以只敢说“吸收量还是可观的。特别是植被方案的其他好处还很多”。

              不过一吨碳8-10欧元,若能实现就是对造林的补贴。算算一亩林能固多少,其收益也是值得争取的。

              最后,值得注意的灌木和草的蓄积量一般是包含在其数据中的,其蓄积量也是可观的。

              魔鬼从瓶子里跑出来,还是在瓶口附近容易抓得到
              这个没问题,不过要教育好就不容易了。 人关几十年就GAME OVER了,魔鬼只要不从良,很容易就冒出来继续为害了。

              所以,俺倾向于在有1.能赚的钱,要想法赚。 2.能治病救人的时候,就治病救人 3. 实在不行,才一关了事(当然关了后,还得想法治病救人)。

              最后,俺认为,俺们的林业、植被业,还远不够积极,人才还不集中,--- 虽然,俺。。。。是外行。。。。 大家就当外行的感想吧。

              • 家园 你的计算把碳排放和森林面积联系起来,很直观

                粗算下来,55亿吨二氧化碳需要5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0%),也就是说增加一平方公里森林能固定2万吨二氧化碳。一个美国人的年均消耗量算是20吨吧,就需要1000平方米的森林。按人均75岁寿命来算,加上造林过程中的碳排放,一个人一生要造林0.1平方公里,150亩地,才能抵消自己的碳排放。这些数字拿出来还是很震撼的。

            • 家园 魔鬼无论在哪被抓到都是魔鬼

              我很赞成你的分析,不过对CCS是没有一点好感。魔鬼无论在哪被抓到都是魔鬼,不可能凭空消失。CO2一旦被生成,无论是在发电站捕获还是在分散后捕获,都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无论用什么方法捕获后,它仍然是魔鬼,总有一天会再逃出来的。从这一点说,CCS和碳交易这种赎罪券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降低人均能耗是唯一出路。

          • 家园 花您的实在和用心

            CCS本身就是人类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结果,毕竟由奢入俭难。多植树以吸收碳固然是个好办法。但是它之所以迟迟不能得到人们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树木已经作为一个商业产品纳入到人们的消费体系当中了。它的用途和方向是固定的,难以改变。我记得我今年在广东惠州一带看到大量的速生桉树。司机说,这些桉树是土地杀手,非常耗费地力。它们长到一定程度,就会用于造纸。也许,我们某一天不会特别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培植出一种特别能吸碳的树木。只有到了那时候,人们可能才会重视树木的吸碳作用。

            以上预测仅作妄言,当不得真哈。

            • 家园 谢花。所言即是,毕竟由奢入俭难

              不过其实还有变通之法的。办法如温水煮青蛙。。。

              比如汽车,说实话还是米帝的好,宽敞、气派、马力强劲, 但看看这几年的新概念车,小巧如豌豆的个人车(图片没法找了),外表时尚新颖,加上宣传,以及经济压力,人们也容易渐渐习惯了。一如日本车开始占据米帝的市场。

              另外,植被(其实不单单是树木,林下灌木和草也是可利用的)的用途应该还是有进一步开发的余地的。

              目前的商业产品当然还可以再利用。树木做成家具,其碳固定时间应该要差不多或者长于自然腐烂。(做家具用十几年,废品回收后,做纸张什么的再用十几年(厕纸可能烂的快点)),和自然腐烂差不多。

              另外,目前有提的是植物能源,做酒精什么的,其实“植物材料”俺看也是有可为之处的。往过去说:以前的纤维板,现在的合成木料,就是植物材料的很好例子。植被被制造成该类材料后,其碳固定时间就起码是10-20年(如前述),最重要的是脱离了土地植被总量计算。即该片土地又可以继续种植植被,纳入到固碳植被总量计算中。 当然,新补种的土地的植被总量开始是少于被砍伐的。但如果措施得当,是可以做到总量扩大的。:即在被砍伐木材全部再氧化时段内,新补种植蓄积量被达到或者超过被砍伐数。

              要达到以上效果,土地(林地)的良好经营就很必要,目前的林权改革可谓适逢其时。

              最后,其实俺的意思主要指目前的小植被覆盖率的土地、荒地、荒漠等。并不是说要改变现有商业林地。其实这部分可开发的面积还是蛮大的。

              高固碳品种那是锦上添花了,简单土法也能办不少事。

              特别是前两天,在某新闻网站看到一则:农民用地膜等制作低成本的滴灌设施,省水而长得好。

              把植被产业(比林业广,还有海洋、灌木和草啊)当作现代工商业来经营,或者说现代植被产业,俺相信能有不少前景。

              最后,其实,俺也是顺着思路说说,很不严谨,估算的数据还需要方家检验。另外,计算还可以深入,比如网上看到目前碳交易的价格2009年大约是8-10欧元每吨。有心的企业就可以算算,在一片长期荒地上(植被量为0),每亩投入多少,每年平均植被增量多少,国家扶持多少,碳交易收入多少,看看是否合算了。另外,长期看,若每亩成林后,砍伐利用后,补种再成材率,和制品再氧化率,若是再氧化率低于再成材率,又可以再算一笔。不是本行,俺就歇歇了。。。

              林木對碳吸存效益評估貌似台湾算的比较细。

              国内的--生态林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论研究

          • 家园 种树一直是个好方案

            不能纳入到碳交易里面的具体原因不清楚,我个人的感觉是交易的可操作性太差。但是种树一直是个好方案,至少能够解决部分问题。

            种树本身也有很多的其他经济利益。比如我现在做的生物能源,一个远期方案就是利用速生林增加生物固碳速度,然后用于能源。

            • 家园 种树从去年还是前年已经可以纳入CDM里了。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7-12-13/104113072839s.shtml

              只不过这个东西搞起来非常繁琐,不太好要到钱而已。

            • 家园 谢谢,讨论中从您那收获不少

              说实话,现在忙着“讨生活”,碳交易这些没有深入研究。“不能纳入到碳交易里面的具体原因”俺也不清楚,不过以常识而言,对交易甲方有利的东西,乙方是不会主动提的,甚至会有意隐瞒(良心好)或者误导(良心嘛。。。),这只有靠甲方自己的悟性、努力和坚持了。

              西方人少(种树费力,呵呵,小学时几个人挖一个坑,也好累啊。),在工业化方案里又花了不少投资,其立场可想而知。

        • 家园 和橡树村往来了几贴,认识有些深化

          俺还是赞同增加植被存量的法子。

          只要是存量增加,就能锁住相应的碳。以目前大地覆盖情况,可以增加的量应该是不少。

          另外,植被的在氧化也有一个滞后效应,起码也能管几十年(树木的生长,木头制作使用,腐烂--并不是完全变成CO2,而是先到土壤有机颗粒<有机土壤(含碳)增量也可以算>,再完全分解)。 再没有再完全氧化前,这部分还可以加上(不单单是增加的存量部分了)。

          这方面的试验和计算也不应该少,要有人去做。不要眼镜专钉在洋东西上。现有农、林、环保部门相关实验室不知道干得了干不了,统计也很重要。

          若是估算的结果对俺们有利,就该大力推。不能总顺着别人的鼓点跳舞。

      • 家园 你这是何不食肉糜的想法

        什么正途不正途的,四五十年内放弃煤炭会让这个地球上决大多数人根本用不起电。而只要使用煤炭,只要承认二氧化碳是个问题,就必须用CCS。

        能源问题可不是什么正途不正途地这么简单。寻找新能源,降低能耗,减少目前方法的排放,将排放的物质捕集存储,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部分。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 家园 美化山河,应对CO2温室效应是可为了

          细说如下:

          而只要使用煤炭,只要承认二氧化碳是个问题,就必须用CCS。

          这个先澄清一下,碳捕捉是个广义词:增加植被,增加光合作用,也是一种碳捕捉。俺反对的是花钱把CO2,用工业技术,存储、埋起来。

          ”承认二氧化碳是个问题,就必须用CCS“ -- 如果说CCS指的是狭义的工业碳捕捉,那肯定是不对的。

          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这个我同意。但是,
          将排放的物质捕集存储
          实在不是好的选项。就个人而言,能够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即可动手解决,而不是推到将来。对国家,人类也应该是一样。主和次还是要分开的!!

          人类重心,再次移到农林业,或者农林业现代化、高科技化或许逐步开始走上台面了。全球管理也是。

          四五十年内放弃煤炭

          看来有人逼俺们放弃用煤炭? 有压力也要细心应对,不能乱了分寸。碳谈判俺没机会介入,不过是不是把“绿化造林”的碳吸收纳入碳排放、碳交易的范畴?

          如果有,最好。如果没有,就是陷阱。 拿有治本的方案摆一边,指标的大行其道。

          如果有,就有好多可干的:荒山-绿化,低植被覆盖地区-高植被覆盖地区。低CO2利用品种 -- 高CO2利用品种。 记好帐,到国际上算帐去。

          俺最近从东南到东北,一路上无绿的地,或者低绿的地不少,怎么没有可为。有钱投,可是多种收益。

          回报慢? 多选速生品种。没水?滴灌的小管子也没多少钱。 当然,细节还很多,但是应该从这个方向上去做。

          碳捕捉--看起来很高技术,很体面,现在爱体面的多。 农业、林业,很土、很费劲,但是是真办法。TG还是T点好。另外,既然碳经济来了,俺看农业、林业部门应该加强了,资金上、人员上。近来大地修理职业不是在西方时髦起来了?

          农业林业海洋业要搞活,要有新意,要和生物高科技联系起来。

          中国面积那么大,植被不良的地方那么多,想想看每个合适的地方的植被都达到环境支持的最高处,能增加的CO2处理能力能增加多少。 在加上生物工程、改良品种,还能增加不少。

          另外,海洋还有很多可为之处。比如,俺们改良某浮游藻类,增加CO2吸收多少,就培育、给海区投放。谈判先行,第一,纳入碳经济体系,第二各海区投多少,成活多少,衍生繁殖多少,增加碳吸收多少? 俺们该进账多少?另外,俺们的植被技术还可以出口,比如,在非洲干旱地区增加了多少植被、或者在澳洲荒漠地区提高了CO2利用率、都可以算钱滴。

          很多东西,要敢于谈判,敢于提出,不要总被别人牵着走。

          另外,技术真东西俺们可以做,技术陷阱俺们也可以做。扯大话俺们也不是不会。

          • 家园 你自相矛盾呢

            碳捕获这个词在目前的工业界,很少包括光合作用。当然了,你要包括进去也可以。先不说这个,看看你自己的描述,

            碳捕获感觉不靠谱 [ 大熊甲 ] 于:2009-07-22 20:06:54

            其实增加光合作用和减少排放才是正途。

            这个先澄清一下,碳捕捉是个广义词:增加植被,增加光合作用,也是一种碳捕捉。俺反对的是花钱把CO2,用工业技术,存储、埋起来。

            这两个描述矛盾呢。

            你提到的那些方法,看不出和CCS有什么矛盾的地方。既然工业上能够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为什么不想办法在排放的地方处理,而非要等到分散到了大气以后再去处理呢?对于集中排放源,集中处理在经济上效率上都要好很多。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各有各的用处,非要一个树上吊死?

            CCS是否可靠,中国作为煤炭大国,是需要有一手资料了解的。总不能连实验都不让不是?自己不去做,就只能被人忽悠。

            • 家园 我的理解是:通常提炭捕获的时候,并不包括光合作用

              大熊甲的意思是应该包括光合作用。前一个炭捕获,是通常的说法,后一个炭捕获,是他的提法。

              如果通常所说的炭捕获不包括光合作用的话,的确是比较奇怪了。

              • 家园 这些说法都是有行业习惯的

                毕竟光合作用是一个已经被认可的概念,而碳捕获这个概念要新很多,刚提出来的时候,包括的范围并没有这么广泛。

                不过现在要把光合作用装进去,也可以,不能说错。有了时髦的概念,总是有人要把旧的概念装进来的,虽然我觉得光合作用本身是一个更好的概念,犯不着用这个新酒瓶。

            • 家园 试验当然要做啦

              集中处理也不是坏事。集中的CO2能利用最好,就担心用不完哦。甚至在可以后续消费的情况下,存储一部分也不是不可。但是,大量、无明显消化途径的情况下,大量的把CO2存到海里、地里,实在不是好办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