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一剑南来

注册:2006-03-23 05:19:45
从二品: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
💧31548
🌟1930
💓955

家园

所有帖 / 16 上页 下页 末页
2013-04-11 23:34:05分页 全看 树展
🙂你问的是蒙古远征死马的问题? ↑3 ↓0
姚燧《牧庵集》记:“公由是入备宿卫,经吐蕃曼沱,涉大泸水,入不毛瘴喘沮泽之乡,深林盲壑,绝崖狭蹊,马相縻以颠死,万里而至大理。归由来途,前行者雪深三尺,后至及丈,峻阪踏冰为梯,卫士多徒行,有远逾千里外者。比饮至略畔,最诸军亡失马,几四十万匹。” 马死了将近四十万,数字估计有些夸张 ...
2013-04-11 22:17:45分页 全看 树展
🙂此楼还是有误,再辨析下高仙芝行军路程及兵力规模 ↑2 ↓0
查岑仲勉先生的《中外史地考证》,《新唐书·地理志》所述西域里程多有错讹,应以《太平寰宇记》所述为准。如安西至拨换城,《新唐书》云420里,《寰宇记》云560里。这段路程古今变化不大,我再查今天阿克苏到库车公路距离,约为250公里。用于路程的唐里合今442.905米。《寰宇记》56 ...
2013-04-10 21:42:18分页 全看 树展
🙂纠正主楼一个说法—— ↑1 ↓0
仔细核对了下新唐书的记载,安西唐军深入700余里,出发点不是安西(龟兹),而应是拨换城。   龟兹到拨换城420里,拨换城到碎叶450里,碎叶到怛罗斯280里。拨换城到碎叶是730里,如果安西到怛罗斯已经是1150里。因此,所谓深入700余里,是从出拨换城算起,因为出拨换城即离 ...
2013-04-09 22:49:12分页 全看 树展
🙂孙子也说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1 ↓0
作为军事统帅,对于后勤务必计算清楚,不要抱侥幸心理。所以,孙子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像陶谦死后,曹操想出兵徐州,荀彧不赞同,主要理由就是后勤:“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
2013-04-09 05:01:05分页 全看 树展
🙂怎么说呢。。。游牧部落也有辎重,速度不快的。。 ↑3 ↓0
严格来说,游牧部落的主食是奶酪,肉食为辅,势力延伸到农耕区,也会逐渐以谷物为主食。 而游牧部队的辎重,像蒙古,主要放在勒勒车,速度很慢的。上面提了,蒙古行军后勤是“奥鲁”制度。如南宋史料:“其俗出师,不以贵贱,多带妻孥而行,自云用以管行李衣服、钱物之类。其妇人专管张立毡帐、收卸鞍 ...
2013-04-08 22:34:30分页 全看 树展
🙂大家求同存异吧 ↑8 ↓0
同的地方,都能从后勤角度,包括余粮收集艰难等角度出发,推测西域养兵、出兵规模不大。 另外,我在主楼提出的后勤供应量、运输规模,实际已经是从宽再从宽地计算,特别是马料根本没计算进去,按《唐六典》规定,“象马骡牛驼,饲青草日,粟豆各减半”,即四-十月,地有青草,牲畜还必须供应饲料的, ...
2013-04-07 20:46:47分页 全看 树展
🙂游牧军队也要考虑后勤,自然 ↑2 ↓0
方式不大同。以蒙古军队为例,《蒙鞑备录》记:“出入止饮马乳,或宰羊为粮。故彼国中有一马者,必有六七羊,谓如有百马者,必有六七百羊群也。如出征于中国,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以宰羊为食的话,那么大部队行军速度大致也就是羊群行动速度,不会很快。实际上,蒙古征战初期都是以整个部落迁 ...
2013-04-07 20:37:20分页 全看 树展
🙂因粮于敌向来是重要原则。但 ↑3 ↓0
作为将领不能把粮食问题的解决全部、大部甚或部分寄托于因粮于敌。否则,敌人坚壁清野,我军野无所掠,又无法攻下城池,那么要么崩溃,要么撤军了。
2013-04-07 02:55:15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谈谈古代10万大军远征境外的后勤瓶颈问题 ↑50 ↓0
在超大讨论大非川之战唐军兵力时,我已经大略提及陆运艰难问题,由此分析大非川之战唐军兵力不大可能是十余万规模。(唐军兵力,在《册府元龟》有两种说法,一为五万兵,一为十余万众。) 现在又见网上有人提及在怛罗斯之战,唐军有十万大军。固然,在中方史料,怛罗斯之战唐军兵力有两万兵、三万兵、 ...
2013-01-07 03:31:38分页 全看 树展
🙂也曾经想写清朝西藏一带边境战争 ↑1 ↓0
题目跟楼主差不多,雪域高原,冰川冰河,金戈铁马什么的。。 自然,打算写得是廓尔喀、森巴两次战争,可惜懒。。
2012-03-21 21:02:25分页 全看 树展
🙂王捕头被免公安局长的责任问题 ↑6 ↓1
据非常可靠消息,是不厚的个人独断专行,未征求公安部意见(按规定,省级公安厅(局)长的任免必须征得公安部同意),只是书记会和常委会简单过了过,就免去王捕头公安局长职务。 所以说,家长制作风害死人。 ...
2011-12-21 09:52:15分页 全看 树展
🙂链接的文章有些偏 ↑2 ↓0
中原突围,不是五万只剩七千。而是五万剩二、三万,单皮旅、王旅就保存七、八千了。李先念部后来被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三纵队。中原突围损失很大,但是否能称为失败,还可以商榷。 中原解放区不能坚持,大致而言,前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1、1944年河南沦丧的时候,五师没有派主力向河南发展 ...
2011-11-10 11:39:04分页 全看 树展
🙂敌境行军最限制速度的,但依然有日行百里的例子 ↑0 ↓0
如皇太极在宁锦之战中,先攻锦州不克,后帅数万步骑一日急行军到一百余里外的宁远,并立刻投入战斗,即在敌境中急行军百里并不怎么消减战力。 这虽然是比较罕见例子,但也侧面说明所谓日行30里为古代正常行军速度很难站住脚。 ...
2011-11-10 11:30:18分页 全看 树展
🙂再查下三国志,司马懿征辽东行军速度应是每日约40里 ↑2 ↓0
《三国志·明帝纪》提到—— 初,帝议遣宣王讨渊,发卒四万人。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遂以四万人行。 后汉书3600里和三国志4000大致都是约数,近4000里吧。司马懿行军是每日40里。 自然,汉里大约相当于今天的0. ...
2011-11-10 11:13:13分页 全看 树展
🙂古代正常行军速度是50-60里 ↑3 ↓0
《武经总要》中有两段话—— 凡军行在道,十里齐整休息,三十里会乾粮,六十里食宿(古法:三十里为一舍。倍道兼行,一日再舍。今六十里为食宿,亦量军士急缓为节)。 凡军行在道,十里一令整齐,二十五里食干粮,五十里宿食(或步骑众多,或山川险阻,并令主将约此裁令)。 这两段话已经非常清楚说 ...
所有帖 / 1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