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谈古代10万大军远征境外的后勤瓶颈问题 -- 一剑南来
同的地方,都能从后勤角度,包括余粮收集艰难等角度出发,推测西域养兵、出兵规模不大。
另外,我在主楼提出的后勤供应量、运输规模,实际已经是从宽再从宽地计算,特别是马料根本没计算进去,按《唐六典》规定,“象马骡牛驼,饲青草日,粟豆各减半”,即四-十月,地有青草,牲畜还必须供应饲料的,特别是战马,无粟豆则无战力,而马料是人食量的5倍,减半也得2.5倍。因此,严格说起来,主楼提及的供应量大致只有5-6成,其他还必须后方续运、沿途乃至战区补给。
中亚那一带,基本是草原绿洲为主的小型农耕区,加上水源相对固定等因素,行军路线、补给路线可供选择的并不多。而因为人口较少、余粮不多缘故,大部队行军很难如中原或近代西欧等发达农耕区般进行宽大正面的沿途、就地补给。《战争与后勤》有提及,即一平方公里人口的余粮供应量是有上限的。同时可知,大军停留一地对峙或攻城,从后勤角度,是灾难性的。
实际上,安西两、三万唐军,长期需要关内的供应。像《旧唐书》就提到“既征发内地精兵,远逾沙碛,并资遣衣粮等,甚为百姓所苦。”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从后勤供应角度出发,西域唐军行军规模不会超过三万,超过就是后勤大灾难。
另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西域、中亚,包括河西、华北,临死时全国总兵力也不过12.9万。因此,他征服花剌子模的部队,大致也就是6、7万。另外,他是多路进兵,游牧骑兵在中亚草原区行军,“奥鲁”制度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并非纯粹靠抢掠补给的。
清乾隆年间初平准部,分北路、西路两路进兵,一为三万兵,一为两万兵,有阿睦尔撒纳为带路党,基本是有征无战,且无后勤压力。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纠正主楼一个说法—— 1 一剑南来 字1092 2013-04-10 21:42:18
🙂此楼还是有误,再辨析下高仙芝行军路程及兵力规模 2 一剑南来 字1876 2013-04-11 22:17:45
🙂这种算法漏洞很大的 9 烤糊的卷子 字878 2013-04-08 02:33:43
🙂大家求同存异吧
🙂不能就地筹粮吗? meokey 字38 2013-04-07 11:50:21
🙂因粮于敌向来是重要原则。但 3 一剑南来 字138 2013-04-07 20:37:20
🙂不能因糧於敵,就速战速决,不行就屯兵,再不行这战不打也罢 meokey 字692 2013-04-07 23:06:09
🙂孙子也说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1 一剑南来 字281 2013-04-09 22: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