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贴】吴语文化的价值 -- 断坠儿
吴语也分地区。楼上的浙江老婆肯定不是宁波人,有句话:宁听苏州人吵相骂,不听宁波人讲闲话。
宁波人的嗓门,远超一般的北方人。
另外,上海人好像讲的是两种上海话,从语感上,有的上海人讲的上海话很温婉;有的上海人的上海话跟宁波话一样大嗓门。
更奇怪的是,他们互相都能听懂,而且以为是一种方言。
从北方人的角度,这两种上海话,语感完全不一样。
说上海最早本是小地方,很多宁波人去那里闯荡,将宁波话带过去了。听上海老艺术家陈述说相声说的。
他把那个宁波话讲的来,那叫一个好听。
之前一直感觉上海话难听的很(在路上听上海人吵架,或者上海老乡一脸骄傲的大声显摆造成的印象),可是后来认识一个同事,讲普通话一般,可是她一讲上海话,那真叫一个仙飘飘的好听,让人全身轻柔舒服
啥话感觉都是靠讲的那个人怎么发挥
但我对方言向来不抱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所以能尽量延续她我也会尽我的绵薄之力。
安徽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方言体系
基本上三大块:
北边是官话——北方方言,
东南边是吴语,徽语(广义上的吴语)
西南边是赣语
中国汉族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赣语、吴侬软语
由于上海市区就是吴语区移民的集中地,所以汇集了各个吴语方言,久而久之,互相参杂,就形成的上海市区话就基本成为了吴语普通话。比较简单,音调也比较平。基本上海话在各个吴语区都能听懂。而反过来就不成
爱自己的方言,没问题,自己去发扬,保存,保护。
我自己是某几种极小众的方言使用者,如果按照你们“不能互通即为语言”的定义,我至少能讲4种“语言”。
虽然我的方言可能全世界也就几百几千人使用,但毋庸置疑我的方言里包含了一些其他方言里没有的成分,凭什么你可以得到保护,我不行?你上海人为什么不能来保护一下我的方言?我的方言不比你的方言更濒危?
别把自己的方言太拔高,其他人没有义务要去保护你的方言。
诸暨话还柔一点点,没关系---》弗搭界(faq taq ka),听着有点意思。
上海话好听,个人所听到过的上海人讲的上海话,都挺温润体面的,虽然有点点自我欣赏,好把其他乡下人区隔开的味道。
宁波话那真是杠杠的,急了简直象马克辛机枪在喷射,吵架用途语言,全国可以排前三。窃以为排第一的应该是武汉话或者东北某地的话。宁波话听不懂,学不会,坚持看宁波话节目也没用。奇怪的是,就在10多年前很多宁波人都不会讲普通话,还有体制内的人到外地作报告介绍发展经验讲出半夹生普通话“发展就是要抓住妓女(机遇)”的经典笑话,但现在,很多宁波人都会讲,一点也没有弯管子的味道,讲宁波话就是宁波话,讲普通话就是普通话,没有夹生饭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个人在浙江待久了,回老家就有点不习惯。有次在街上居然碰到当年的心仪对象,暗恋的那种,小学初中同学,语文课代表,文艺女。个人习惯普通话了,打了个招呼,哪知对方一口汉腔飙过来:你是么这样讲话咧,还信了你的邪哦!
一刹那间,以前的那个她,在心中全崩塌了。
用上海话,从上海附近的平湖到嘉兴,杭州,一路到宁波都能听得懂,但是反过来,就有点难度,离上海越远难度越大!
上海话到昆山,苏州,无锡也行,都能听懂,不过苏州话好听,对比上海话优势明显!
感觉从上海到温州,到南京,方言消失的厉害,其实不是方言好不好的问题,应该用不用的问题,而是一个时间段里导入人口比例太大了,压迫了当地方言的使用环境!
如果按比例平均每10个人里面,融入一个、两个其他语系的人,为了适应环境,这个人一定会学会当地的方言,如果有7个人融入,我想一定是当地方言妥协,而不是这7个人学会了方言。
上海话危机是2000年前后的事,其实也是上海巨量导入人口的开始,个人感觉,吴语地区的方言危机,也是同时期开始的,我在嘉兴的郊区(湘家荡地区),就发现导入人口太多,小朋友在学校里不用普通话不能交流,家乡话都不会说了!(温州也是)
上海话危机,我感觉上海的教育系统也有责任,我儿子读小学的时候,在下课的时候不说普通话,老师直接在他脖子挂上请讲普通话的小牌子,经过小学几年的同化,我儿子不会说上海话了,能听懂,但是不会说,也不想说了!
这人养得壮巴肉砣!
说话写文章。如今想来,老师这话说得不错!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不交流,这话等于是白说。交流最要紧的是,能让人听懂你想表达的意思。说了老半天,人家弄不懂你到底想表达什么,这话再好听,也没派上用场。方言在一定范围内,讲同一种语言的人能听懂,这个肯定没人反对。如若是转移地方,或是与不同地方的人相处,你说方言别人就听不懂了,自然,也就没起到相互交流的作用。我常想,直到今天,湾湾那一块不能分离出去,根本原因,就在于呆在那块地方上的人,说的,写的,是和我们一样的语言文字。欧盟喊统一几十年,始终还是各自为政,最终能统一起来的,不过是手上使用的货币。如同有网友所讲的,至今还保留着粤语,闽南语,大约也是因为其还有着特殊的作用吧。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称赞秦始皇,不就是他老人家提出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么?莫看这几件小事,正是因为有了它,这才形成中国的大一统!
推广普通话,都说普通话,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稳固大一统的需要!地方方言,哪怕说得再好,最终结局,也是要消亡掉的!因为它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适者才能生存,不适者就要淘汰掉!这是大趋势,也是大必然!
其实,我也说方言,写东西也喜欢用点方言,但有个前提,必须能让别人听得懂,看得明白!
好听的方言,适当地保存一些,留作专家学者作研究用,不致让它点滴不存,不然的话,中华几千年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又从何说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