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凹造型 -- 自以为是

共:💬633 🌺2275 🌵70新 💬34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你说的是土共来了就没有木屐穿

其实我父母从未抱怨土共

他们是不抱怨土共,因为他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但是你会抱怨啊。

提一嘴当年很穷,穷到没鞋穿

不不不,你说的是土共来了没几年就穿不起木屐了。

这两个命题不一样,你能区分吗?

家园 南方还是太暖和

我在东北听过的贫穷有很多种,但是没听过没有鞋穿。

别说没有鞋了。我都发生过几次鞋湿了还穿着去雪地里走,整个脚都冻坏了的情景。

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鞋上面全是雪,进到教室之前应该抖干净。懒,就没有抖。进了教室雪开始化,小时候的鞋子是布面的,湿过来了。把袜子都给湿透了。还没等干,就回家。继续踩雪。一冷,整个脚冻坏了。冻坏的意思就是先是红,然后痒,还可能掉皮。要是更严重,脚后跟还可能化脓。

后来鞋高级了,是不透水的高聚物面的。就好多了。

我姥姥当年就擅长做鞋。鞋值钱的就是鞋底。除了鞋底其他地方都可以用布和棉花做出来。她就擅长把大人鞋改成小孩,就是把鞋底剪小。反过来就不行了。她还擅长用几块皮子修鞋底。 这也是一个技术,要把皮子的形状打磨成和已经磨损的鞋底形状相似,这样修过的才能坚持很长时间。她以前经常说修鞋的都是骗人的。他们就找一块皮子钉上,都不经心打磨。修了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有没有鞋穿我是不知道,但是鞋子是一个相对贵重的东西是没错的。

家园 你的理论水平似乎不咋的

他们是不抱怨土共,因为他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但是你会抱怨啊。

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何来抱怨?你的意思是不是陈述事实也是抱怨?

不不不,你说的是土共来了没几年就穿不起木屐了。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你自己贴的资料是怎么说的?

普宁县

帽:解放后多不戴帽,乡村农民下地习惯戴竹笠、草帽,下雨则戴大竹笠。

鞋:旧时一般人在家穿木屐,下田则打赤脚,客区上山穿草鞋。

你有没有考虑过什么是”一般人“?有没有可能在解放前,农民连“一般人”都算不上?有没有可能农民在解放前就是打赤脚的,解放后十几二十年依然是打赤脚的?

请问,我什么时候说过农民是因为土共的到来导致没有木屐穿?能不能不要幻想我没说过的话,请给个链接,证明你不是在梦游。

家园 普宁不靠海

潮汕渔民基本上在海上打渔,但是普宁不靠海,所以你的猜想不成立。

再说海水在冬天刺骨,渔民更需要穿鞋。

家园 确实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东北那疙瘩,冬天要是没有鞋,脚就冻没了!😄😄😄

家园 对啊,给红军,给八路等做鞋呀

抗战那时,八路军在我家号饭,我外祖母也是参与做鞋的。

当年我军的棉被上很多都有放鞋的呀。

但是鞋底值一定的费用,也不算太贵。

很多都是废布头,关键还是手艺。

这个自己做鞋肯定是不富裕,但是说穷也得看时代。

毛时代提供了和平做鞋的状态,当然是进步。

懒厨意思很明显,这个不算事,不值钱。嘿嘿嘿,不要脸呗。

家园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是原材料慢慢增加了品种

工业品。

比如木鞋的配件。布鞋的鞋底材料等等。

家园 他家肯定不是渔民就是在撒谎,他妈也没说没鞋穿,他是瞪眼编瞎话

他妈只是忆苦思甜说当年有多苦。

然后他就顺杆爬,装瞎而已。

他说的是五六十年,进而延伸到七十年代,毛时代是一个过程,地方志也不好违背这个规则,但是又不好意思说七十年代好了很多。

而且懒厨装傻只提供衣着数据,其实是很恶心的,这样他就装看不见其他的费用,和当地能提供的进项。

当然了,当地确实经济不太行,但是,衣服可以多穿几年,剩下的钱可以买鞋了,虽然不多,同时不仅有买鞋的费用,还有买其他的,比如书籍等文化活动。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总结,我们达不到苏联的水平,统计也是不太清楚。就是按照苏联的标准计数,恐怕是不够准确的。这才有了懒厨的钻空子呗。

一个是大件的机会,哪怕是百人为统计基础。机会应该说大体还是公平的。

一个是他父母的上学机会和过程,这显然是值钱的,我在看他的狡辩。

懒厨的特色就是在他的说法从来没有制约,事情还没有边际,到处乱窜。

然后说指控毛时代,他还不承认,他这是明显认为毛时代比民国提高不算事,属于他认定的不怎么样的状态。

至于国家比较安定团结,人均寿命提高,哈哈哈,他瞪眼装瞎不承认。

我就看他怎么掰扯他妈上学不花钱。

家园 敬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只是指出了伟大领袖的女儿没有上山下乡,而是去了与上山下乡不同的五七干校这个事实,并未涉及伟大领袖的女儿是否应该去上山下乡或五七干校,或责怪伟大领袖的女儿。我的文字很简单,不需要高级的阅读理解能力去辨析。

指出某人未作某事,和认为某人应当做某事,完全不同,完全无关。这也是极其基本的逻辑,不需要高深的思考就能理解。

当然,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认为,上山下乡和五七干校都是毫无意义的浪费,对建设国家的热情的浪费,对年轻人时间的浪费,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没有任何人应该去任何一项,不管这个人是伟大领袖的子女,还是普通百姓的子女。我责怪的,不是谁没去,而是把几千万年轻人弄去。

家园 这有啥好争的? 看两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明白了!

一,1972年12月,福建教师李庆霖给毛泽东的信,本贴就有。

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毛主席:

首先,我向您老人家问好。

我是个农村小学教员,家住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家庭成份是贫民。我的教员生涯已有二十多个寒暑了。

我有个孩子叫李良模,是个一九六八年的初中毕业生。一九六九年,他听从您老人家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毅然报名下乡,经政府分配在莆田山区--荻芦公社水办大队插队落户务农。

在孩子上山下乡的头十一个月里,他的口粮是由国家供应的(每个月定量三十七斤),生活费是由国家发给的(每个月八块钱),除了医药费和日常生活中下饭需要的菜金是由知青家长掏腰包外,这个生活待遇在当时,对维持个人在山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是可以过得去的。

当国家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口粮供应和生活费发给断绝,孩子在山区劳动,和贫下中农一起分粮后,一连串的困难问题便产生了:

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再去买;衣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他如日常生活需用的开销,更是没钱支付。从一九六九年起直迄于今,孩子在山区务农以来,人生活中的一切花费都得依靠家里支持;说来见笑,他风里来,雨里去辛劳种地,头发长了 ,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此外,他上山下乡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一直没有房子住宿,一直是借住当地贫下中农的房子。目前,房东正准备给自己的孩子办喜事,早已露出口音,要借房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另找住所。看来,孩子在山区,不仅生活上困难成问题,而且连个歇息的地方也成问题。

现在,如上述的许多实际困难问题,有关单位都不去过问,完全置之不理,都要由我这当家长的自行解决,这怎么能行呀?有朝一日,当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要如何活下去?我真耽心!

今年冬,我的又一个孩子又将初中毕业了,如果过不了明春的升学关,是否再打发他去上山下乡呢?前车可鉴,我真不敢去想它!。

在我们这里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并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炼自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却倚仗他们的亲友在社会上的政治势力,拉关系,走后门,都先后被招工、招生、招干去了,完成了货真价实的下乡镀金的历史过程。有不少在我们地方上执掌大权的革命干部的子女和亲友,纵使是地富家庭出身,他们赶时髦上山下乡才没几天,就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调用出去,说是革命干部的子女优先安排工作,国家早有明文规定。这么一来,单剩下我这号农村小学教员的子女,在政治舞台上没有靠山,又完全举目无亲,就自然得不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加以调用了。唯一的资格是在农村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而已。

面对我们这里当今社会走后门成风,任人唯亲的事实,我并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我自己不争气。我认为,我的孩子走上山下乡务农的道路是走对了。我们小城镇的孩子,平常少和农村社会接触,长大了让其到农村去经风雨见世面,以增长做人的才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孩子在务农实践中碰到的许多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实际困难问题,我要求国家能尽快给予应有的合理解决,让孩子能有 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可走,我想,该不至于无理取闹和苛刻要求吧。

谨此敬颂

  大安!

  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 李庆霖敬上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毛泽东的回信是:

“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看见没? “全国此类事甚多”,可见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到处都穷。这已经是1972年的事了,不是50年代初期刚刚解放那个时候了啊。

信中所谈到的他的儿子所在地区的知识青年的穷困状态,现在的年轻人能想象得到吗?

其实,信的末尾是这样写的:

“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说明什么? 说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根本就没有一个往上反应的正常渠道。社会的某些功能已经失灵。

毛泽东回了这封信后,李庆霖本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毛主席复信的消息传出,李庆霖受到当地一些干部的报复。县里派出两班人马对李庆霖信中揭露的问题进行反调查。县委信访办某负责人找到李庆霖的儿子就骂:“你这个二流子,不好好劳动,你还骗毛主席!”一些地方掌权的干部说:“李庆霖专门给领导过不去,这是对党没有感情。”不过,有毛泽东的亲笔复信在,他们也无可奈何。

同时,李庆霖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1972年7月8日他曾写了入党申请书,因为要推荐李庆霖参加党的十大,所以各级组织力求尽快解决他的党籍问题。由于十大已定于8月份召开,李庆霖赶不上参加了。省委打算让他参加四届人大。在改变广大知青命运的同时,李庆霖的命运也在不断改变:从小学的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直至福建省高考招办副组长和国务院知青办成员,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附录

就在毛泽东复信后的第二天,周总理主持召开中央高层会议讨论知青问题,并将毛主席复信印发全国。(1973年)6月22日至8月7日,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会议期间,一份新华社的《情况反映》引起中央领导和与会者的震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营长贾小山,强奸女知青20余人;一师某指导员张国亮强奸女知青几十名;黑龙江兵团一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强奸女知青50多人;内蒙兵团被奸污的女知青达299人,罪犯中有现役干部209人。

周总理看后怒不可遏:“公安部要速派人去,不要手软!”

李先念气愤地说:“这些人不是共产党,是国民党,至少是国民党行为,不知为什么得不到纠正?省委和军区难道说也不知道吗?”

在中央领导的关注下,各地大开杀戒,将以上罪犯处以死刑,以平民愤。

家园 明摆的事实,确实没啥好争的,但是好玩啊!

为了这事,我收集了一堆资料,慢慢放出来,慢慢玩。

我怕他们不肯陪我,还故意卖了个破绽,就看他们会不会继续。。。。。

家园 再看看同时期,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的生活状况!

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上映了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俗称“东德”)的喜剧电影《部长轿车的风波》,我当时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的故事梗概是:

高压线安装工人哈奈斯,无意中购买了准备报废毁掉的部长乘坐的高级轿车柴克(相对于中国当时的“红旗牌”)。 哈奈斯开着新买来的(修好了的)高级轿车,违反交通规则可以免遭罚款,在产院鸣笛可以免受指责,他与朋友开车兜风,有警察驾驶摩托保镖,车辆可以畅通无阻。 他们驱车赶往足球比赛场,没有午饭,宾馆接待主任热情招待他们。并要原住着的部长把房间腾出来。他们没有西德马克购买球票。亮出部长的王牌可以冲进去……

这部电影是1979年6月28日在东德上映的。

注意日期! 这个时间和李庆霖给毛泽东的那封信相比,只差了不到7年的时间!同一个年代--1970年代的事情!

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引进这部电影目的是为了讽刺德修,进而讽刺苏修制度下的官僚特权,结果中国民众看完之外,全部惊讶于东德的普通工人居然能买得起汽车,完全没有达到宣传效果。

电影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东德的工人阶级居然可以买得起小汽车!在1970年代! 这个事实给中国人民的震撼是很大的!

可是,东德人民的生活很富裕吗?

看跟谁比!

跟当时的中国人民比,东德人民的生活毫无疑问是富裕的! 不见李庆霖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的么,他儿子在乡下劳动,居然连理发的钱都拿不出来!而东德人民,一个普通的电工,都可以买得起小汽车了!

但是,东德人民的生活“这么好”了,那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的东德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跨过柏林墙逃往西德?

“鞋子”的讨论,根本问题其实是在当时中国大陆的现状中,社会生活已经基本死亡(太不正常了),经济建设已经让位于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民不聊生、国困民穷是肉眼可见的铁的社会现实,只不过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愚民政策以及严厉的社会和舆论管制压制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实际上,不满的不只是普通的人民群众,连干部阶层乃至决策层都非常不满,否则不会有1976年10月的怀仁堂事件)。社会就像个高压锅一样的压力内生,但当时的政治现状已经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等待重大变局。

我的结论是

就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的这种稀烂的、低下贫穷的生活水平,对谁有说服能力啊?不要说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民,哪怕是对同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都是个笑话啊,不是吗?

所以,1970年代,我们最好的“朋友”,就只能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同样是又穷又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了!

当时,这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批判“修正主义”!😄😄。其实呢,他们的人民,有的连鞋子都没有穿!

家园 懒厨你收集了多少资料能解释家没鞋却在1961年供了两个大学生 -- 有补充

呢,你知不知道啥叫不要脸?

就算是两家供养两个大学生不要钱的吗?

你的资料能解释吗?知道点羞耻吧!!

还不要点脸么?1961年的大学生家庭就供养出来你这么一个玩意?你这不叫撒谎叫啥?

那是啥时代?是不是三年自然灾害?是不是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你家没鞋没衣服穿,没有房子,两个干吧人居然就能上大学?你是有病吗?快别不要个脸了吧?

就你改装煞笔说你二舅养活的你妈,你二舅真牛笔,你外祖父外祖母养活不了你妈,你二舅还能供养你妈上大学?

你说的是什么时代?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话说你自称对毛时代没意见,哈哈,两个大学生得对毛时代有多恨 -- 补充帖

才能养出你这么一个黑毛的玩意啊。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你爹妈没这个没那个,光腚上学啊?1961年上大学,起码是1949年上小学,哪里来的费用啊?不穿鞋?而且高中就在五公里处,哈哈,你是想说你妈辛苦,你知不知道高中五公里对于农村意味着啥?

你家要是不供养两个学生,不论你爹家还是你妈家,至于穿不上这个鞋?

就从你的言论还不能看出来你家对毛时代的恨意啊?还没鞋穿,你都恨不得说你爹妈没人养没人教的吧?你和副将一唱一和是想舔它屁眼么?

家园 我所了解的左倾河友的思路是这样的

毛的时代吃不饱是头几个包子的问题,邓让人吃饱饭,只不过最后一个包子,更可恶的是,邓走的不是毛的路线。

最让他们受不了的是,邓的路线至今尚未崩溃,领导人还要去他的雕像献花。。。。

所以,现在又开始流行崩溃论,声称不走回毛的路线,中国就会有危机,问题是,崩溃论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了,也没见中国崩溃,反而越来越强,我就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未卜先知的了。。。

见前补充 503707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