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乌克兰、科索沃及台湾 - 主权的相对性,军事力量的绝对性 -- 笑看风雨
如果你说是,我就再认输一次。
你自己玩吧。
你有功夫在这瞎扯淡,不如把柴门夜归河友的实地调查报告总结完。
这都过了两个周末了,可别太监了。
当然不是我发明的,都说了,广义的交易费用就是指制度费用,我理解你的不理解,你完全可以不同意,另起炉灶就是,名字我都帮你想好了,就叫qq经济学。
既然你催稿了,我努力一把吧,如果明天我加班能干完一些活,周日我就写写吧。
美国真正聪明的做法,就是当初一直不和中国建交,反而一直和台湾保持外交关系。那样对中国的发展才是真正的遏制。
-------------------------------------------------------------------
假如美国一直坚决不和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不和中国打交道,中国就一直难以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社会”(不知道用什么词好),这样,中国的经济实力肯定难以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会差得多。美国就少了今天一个历史上最难缠的对手。美欧现在全面制裁俄罗斯,就是想把俄罗斯从世界经济的“主流社会”赶出去。长期来看,效果会是致命的。
对中国来说,和美国建交、挤进世界经济的大循环,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近50年来最重要的事情。
幸运啊,中国做好了这两件事,获益巨大,奠定了今天中国腾飞的基础。
交流是必要的。但是现在和西方交流的重要性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你看拜登敲打中国这次,表面是空手套白狼,咱们领导又不傻,如果套住了,说明背后有看不见的说法。
它的内涵一般是这样的,偏政治的(宪法/社会契约,包括相应的政府职能)偏经济的(产权界定和合同)和偏社会的(文化习俗),一般和我们想象的政治性交易成本(权力寻租、国际政治对抗)多半没有关系。
一般分为两种:
1、只考虑建立并维持国内经济、政体运行这两个费用。即国内的制度成本,很少有考虑国际关系的。换个说法,就是专业化与劳动分工的费用。
2、在整体的政经费用之上,考虑维持国际关系的费用。就像我之前说的,多半是国家合约。比如国家间合作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跨国的经济联盟(如汽车战略联盟),以国际条约为基础,以经济协议为中心。即国内制度+国际贸易的制度成本。换个说法,就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的费用。
但是美国的制裁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完全是政治运作了(违反国际法、不遵守国际公约)。即国内制度+国际贸易+较为严重国际斗争的成本。
这个完全等于政治成本。不只是制度问题了,因为不管你什么制度,都是这个下场。东欧、南美、中亚的自由民主和市场化有人放过吗?
要么是你把制度、政治理解的太过宽泛,要么是把成本简单理解为代价。
考虑到自始至终没有明确交易成本所对应的主体(企业、市场或国家),又无视之前提出的交易成本的常见算法(比如交易服务部门占GDP的比重),有这样的理解不奇怪。
考虑制度,应该用阿罗(Arrow)或者诺斯(North)的概念,用科斯的只能说缺乏常识。
再一次,你的确缺乏常识。qq兄说是你自己发明的,并没有错。
这个也不是我发明的吧?
而且我也说了,是广义的交易费用,更何况阿罗或者诺斯也是基于科斯扩展的。
风险很难量度,一个悖论是,可量度的,就不算风险了。
使用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来研究问题就相对容易量度。举个简化的例子:为了防止美国制裁中国,不让中国使用Intel芯片。中国不得不自己研发生产。
生产过程,在成品出来之前,肯定有巨量资金要事先额外支出的,生产出来之后,厂家肯定需要回本,这些额外的资金,会由买家摊分。原本这些是不用给的,现在就要给了。
需要留意的是,即便这笔投资由政府出资,不用买家摊分,政府的钱,来自税收,也就是你我他都帮忙出了点钱,终归是有人买单的。
这还仅仅是中国这边的交易费用,Intel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原本销往中国的芯片可以赚一大笔,现在它要配合政府,不得不少赚,少赚的那部分,算是美国那边的交易费用。
真实世界的量度,当然会复杂很多,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研究一下龙芯的案例,应该会很有意思。
之前就想说了,最适合你的经济学家是张五常,他就用相对宽泛的制度成本来说交易成本。而且他也说经济学就是马后炮。所以交易成本不需要有什么实用价值,不需要估算额度来调整经济状态。(尽管他也用交易成本总量占GDP来估算)
只可惜,即便是张五常这种最宽泛的,强调的也是制度安排和结构,比如产权、法律、信息和行使权利等等,依然是制度内,而不考虑制度以外的对抗所带来的政治性成本。
其他常见的比如菲吕伯顿和瑞切特,强调的是制度(组织)的创造、维持、利用和改变所需的资源(成本),字面上或许会把国际对抗算进去,但这种依然是广义的经济制度成本和狭义的政治制度成本,依然不算国际的。
之前说过,国际是以国家合约为基础的。一方面维系合约需要成本,一方面强调能够完成交易。这里完全没有交易而且交易成本的主体不明,怎么算?
不要拿广义做幌子,即便广义,也是有定义和常见范畴的,除非望文生义或者自己发明。
你就直说一句吧,这个概念是不是我发明的?
因为这个问题所指的概念,包括表征符号(能指)和具体含义(所指),包括经济学语境和非经济学语境。按照这里的来说,就是经济学语境中的表征和含义。更具体来说,经济学语境中的表征肯定不是你发明的,这是废话。经济学语境中的常见含义,之前已经澄清过,包括历代经济学家和我的描述,当然也不是你的。
但是你把非经济学语境或者说你自然认为属于经济学语境的理解(所指)附加到这个表征(能指)之上,是你的发明。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是你的发明无误。这就是我的意思。
这也是我们和你无法讨论的关键所在,因为大家都知道说的是什么,但你总是有意脱离这样一个基本常识,而且试图混淆。到底是谁在绕,大家都看得出来,就不要自己定义自己,自认为有理了。否则和自欺欺人没什么区别。
当然实际还是可以回答的。上面已经回答出来了,看你如何选择。就像之前在交易成本和认输那里的说法一样,不管你怎么说,都已经尽可能分析澄清,并给出答案了。无非是你不想回应,或者不想承认。
但是是不是你发明的,和这里有什么关系。你所使用的是你自己的定义,不用发明这个词也可以说出来。就算用发明好了,我们从头到尾说的就是你自己发明,脱离了经济学的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而且你之前也对此明确回应过,怎么到现在又回到这个最基本的讨论前提上了?无非是转进或者绕来绕去,不想回答问题罢了。
因此,实际上大家并没有绕,一直就你提出的问题,和你未澄清的问题展开回应,真正绕的是你自己。说真的,只能让人以为,(你)是说不过,又不懂常识,只好绕来绕去,蒙混过关了。
之前澄清制度成本的误区,分析概念的细节差异,好歹有点价值。现在这种回答,究竟是谁在浪费版面,大家自有定论。
最后,一般而言的制度成本,补充一些常识。
你的命题在这里:制度或者政治型这两个词太迷惑人
具体是这句话:
qq兄说是你自己发明的,并没有错。
然后我批驳这个命题,见即便你说我应用阿罗(Arrow)或者诺斯(North)的概念
你现在倒反而要求我来澄清命题了,还指责我转进,天理何在?简直是六月飞雪,西河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