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就会主动去找化肥,找化肥的人多了,就会有人主动想办法提供化肥,然后化肥的需求就被满足了。
这个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没有五小,四三计划,你靠做梦得到化肥?
你的研究成果就是天上掉下来化肥!?
市场能解决印度的粮食短缺吗?
请问我的文章哪里写了有了积极性天上就会掉下化肥?能不能复制黏贴给我看看?
https://www.talkcc.net/article/4743698
而且小岗村产量还是造假。
先说自理户粮的重点。懒厨网友的引用的话"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这里的第一个重点是集镇,我的理解是可以集镇落户,但是不可以在城市落户,这还是要走迁户口的正式途径。第二个重点是自理口粮,这其实表示自理户口的权利介于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国家不管自理户口的粮票,自理户口的学生就学和招工的权利等同集镇本地的农村户口的权利。这两点在我的两个例子里都会体现。
另外84年出台自理户口这政策也合理。我记得刚承包的时候,余粮要吗卖给国家,要吗囤在自家谷仓里。过几年后,可能是83年或84年才允许私人粮贩收购余粮。不让私人粮贩收购余粮,想自理口粮也不容易。
我老家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到外地和外国做生意和打工的人很多。我确认的有两个高中同学家里都是自理户口,我想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
这两个同学分别是她和他,原来都居住在永嘉县沙头区渠口乡,这是楠溪江中游的山区,耕地很少,在永嘉这个当年的贫困县里面也是属于中下游。她的父母带着全家在80年代中期迁到清水埠镇做生意,就是现在号称温州浦东的瓯北镇,户粮自理,她家日子很宽裕。她在清水埠镇正常上小学和初中,89年花了3000元进县中学读议价高中,高中毕业后她上了个没有国家正式文凭的自费英语大专,所以也没办法转户口。毕业时她爸爸先花了大概一万元给她买了个城镇户口,然后再拉关系她进了县外贸公司。当然县外贸公司两年后就黄了,现在她自己全家在广州打理生意。
他的爸爸原来在海南岛当兵,之后还在外地养了几年蜂,所以在老家根基不深,所以就举家搬到县城上塘做点小生意,也是自理户口。可能自理户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没那么严,他家兄弟姐妹比较多,他是老大74年的,下面还有三妹一弟,弟弟好像是84年的。他家一直比较困难,几个孩子都可以在县城正常上学,他作为长子可以上浙医大,但是大妹和二妹就一门心思靠中专/中师,其中大妹还复读初三,因为他们本质上还是农村户口,所以不允许考技校,否则按他家当时的经济条件肯定首选技校。当然后来他家经济条件明显好转,三妹是浙大硕士,小弟是香港某大学硕士。
当年是哪一年?
1979,1980,还是1981,1982?
当年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多少?
当年的粮食征购数量和粮食采购价格有没有变化?
当年的农产品征购数量和农产品粮食采购价格有没有变化?
科个小普:“钦”广州音同“襟(广州音)”,现在很多人读错。类似常见的还有“甩”“奎”。
懒厨兄把管子给扔了。
杜润生,名人呢。周其仁也是。
作为买家,一般来说,哪里的粮食便宜,就买哪里的。
但粮食涉及国家安全,政府肯定乐意关照国内的农民,哪怕比进口稍贵,溢价部分就当作保险费了,这样可以确保自给自足,免得哪天给外人制裁。
在加上粮食也不能存放太久,所以逻辑推理是,进口粮食有影响,但不影响大局。
那段时间大家吃陈粮很多,我记得,米很沉,粒也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