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推荐】九边:都在聊人口下跌,考虑过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吗? -- 多余6569
这个话题我喜欢,由语言而思维及文化到社会终成文明。
还记得我那套胡扯吗?其实也是这个思路。从道和有无出发的。但是不太容易表述,也许是打了疫苗之后太晕了。
简单来说,中国实际上是一分为三,对立两边和它们的整体,事物本末和它们的过程,形上形下还有未发的本身。
以道为例,道的初文是行+人,通过形下的路,空间上的存在。可以感受到形上的走,时间性的存在。而联系这点的是人,不管是理解为临在、未发还是运动都可以。
以有无为例,无名是实在,有名是理念,加在一起构成了事物。但为什么同出而异名?因为不管实在还是理念都需要一个意向(可能性)来确定。保持所有可能性的未发状态,就是中,或者说道。(无名有时候也是道或者事物本身)
就此出发,汉语过分强调名副其实,有无玄同,实在与理念合一。进而很难向某一极发展。不管是经验的,还是超验的。在这种思路上很难发展纯形式的东西。即便看上去有,也无法忽略相应内容。
甚至被某种内容锁死。就像之前说的,被五行和气锁死。虽然本质上这是概念未能明确分化、过度依赖语境、相应的文化(意识体系)已经消亡,进而误解和混淆的结果。但这也是未能发展符号的结果。(数字神圣只是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有意为之。为了秘传。
不过这只能解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近现代很难说。甚至宋以后都很难说,因为宋明理学出现了偏向一极的僵化理解。尽管总有人能够恢复。
再看国外,西方实际上是一分为二,也就是语言和对象的分离。进而分化出一系列二元对立,比如善恶、主客、灵肉、知行、名实(观念论与实在论)、形质……尤其是基督教的善恶斗争、划分敌我,彼岸与此岸。
这样的后果是容易偏向一极,甚至是偏执。但也就容易成就,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目标,力求解决。也就是辩证的正反运动,或者说不撞南墙不回头。看看中世纪假大空的形而上学就知道了。
但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出语言哲学使其回到实际(经验)。但语言本身也会这种问题,就像物理主义,于是又有超验哲学强调理念(超验)。只是,虽然事实上问题已经解决了,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然后可以导向自己的老一套,也就是事实与价值。这本身也属于一分为三。因为从价值到事实,从事实到价值,还有一个过程。
就像这里乱写的,始端、启明、行动、符合。看上去是四个,实际上是三个。开端可以忽略,符合也可以省略(价值作为开端,行动作为符合)。也就是价值指引行动,行动符合价值,还有这个过程整体。
所以就有了事物的意义可以分为价值和事实之类的说法。这其实是指称谓行为背后作为预设的命题行为,经常和价值有关。也就是只限于关系性比较明显的事物或者伦理学陈述(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最后以易结尾。易的本质是变化,阴阳正负的变化,都是从一个整体发展出来的。决定好坏的是方向(意向),是朝着方向发展的运动,而不是事物本身。所以,好、坏是二,决定好坏、得出好坏、导向好坏的那个是三。或者可能性、形势或者时空。(就像「回到事物本身」)
说白了就是把意向的生成(方向)当成世界本质。当然,这只是许多理解的一种。
之前也说过很多,但还没想过怎么组织起来。只是一个统摄思路,和历史有差距。典型就是前文的中,就是儒家的中庸,四毋、无不可的基础。由中而和是天下大同的基础。如果把中上升到本体就是天命、性情的基础,进而成为性善,皆有、可以为的基础。
意义生成则是先秦诸子的基础(即名学),尤其是道家。然后放到道教,就成为形神、性命的基础,最后成为修行。放到政教,则是有名无名,有为无为的基础。
然后再看西方,也就是所谓二元论,这前面已经说了。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本质建构、男权女权、民主专制、灵知凡俗……各种对立。这也就是为什么辩证法的实际功能是有限的。因为只是用来统摄经验、现象以更好把握现实的工具,无法作为现实的本质。
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中世纪,除了贵族和僧侣,其他人都几乎是不识字的。而相比之下,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很大一批平民是读书认字的,当然,其目的是为了考科举,谋求上升渠道。而欧洲过去是封建贵族制,普通老百姓即便认字,除了军功和上嫁贵族,几乎没有政治上的出路,而用文字技能搞工程是一个出路。所以凡事有利有弊。
龙眼必须不断不断纠正长期普遍存在的谬论和误导:与中国和中国人的概念相比,不存在一个叫‘西方国’的国家,更不存在一个叫‘西方国人’的单一民族。所以一切以此为基础的分析推理,比如说西方国因为从古至今采用了什么语言,什么文字,什么文化,什么思维方式,所以就如何先进,如何发达,如何领先世界,都完全是谬论和误导,是狗屁逻辑。
现代西方人的祖先-日耳曼人,500年前还是中世纪的野蛮人,1000年前还是罗马帝的劫掠者,1500年前还是北欧树林里的类人猿。那时他们有什么文字?什么形式逻辑?而他们的梦中情人:希腊雅典人,在远古时代可能辉煌过几百年,但早就国破家亡,死走逃亡不知去向,被淘汰得连渣滓都不剩了,谈什么后来的发展和发达?
中国以东,不存在一个从古至今恒古不变的‘西方国’,简称西方;更没有一个民族叫’西方国人‘,简称西方人,只有一个原始丛林般的广大世界,无数民族建立了无数国家,又都很快国破家亡、死走逃亡,不知去向。但多元化的世界创造出了多元化的各种变异,成功了就保留和供周围人学习,不成功就被无情淘汰,就和自然界的生物进化一模一样。近现代的欧洲的发展,就是一系列内外因素造成的变异、淘汰、再变异、再淘汰,无序的变异,加有序的自然选择和大家学习的进化过程。
而现在的世界早已打破地理的藩篱,走向国际化,所以中国的孤岛困境已经解决,可以学习最新的先进知识。至于语言文字和文化造成的思维差异,不能说没有,但象形文字对字母文字,孤立语言对连续语言,都是各有利弊,不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更不是所谓西方国领先的原因。
按照文末的观点,先进落后也只是意向,并不是事物本身。
另外,上面说的就是西方世界。不管是具体哪个政治实体的,不管是具体哪个文化的,都可以用这个核心特征统摄。同时这个特征也定义了所选择的西方世界是什么。就像中国,我们谈论所谓汉字,实际上就把少民直接忽略掉了,讨论历史上的政教,实际上就把土司直接忽略掉了。
第一句话的关键并不是一般常说的那样,什么语言的出来什么文明,反而是一个序列。这个序列过程中必然有所取舍,有各种因缘际会,但无论如何,最终都保留了一些特征,在每个时代都有所体现。就像现代哲学家一直在批判的所谓本体论,历史上实际上有各种不同的学说涌现,也有各种不同的派别和理解,但核心特征依然不变,它们决定了最基本的论域和理解,之后发展的一系列内容都可以被这些特征所统摄。只有少数例外可以分别讨论,但依然和这些特征存在重要类比,难以揭过。
如果要给出一个什么判断,会发现东西方的批判不在一个位面。
东方说的是很难发展纯形式,这个其实没什么关系,利弊皆有。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误解和混淆”,所谓的未能发展符号,也不是西方的形式符号,而是链接中所说的对于特定事物的指称(这里缺了一个链接)。
五行本质上是指称某种运动的符号,其特征可以被所用汉字所类比。但是不断发展滞后,已经有一些属性或者关系无法被五行所统摄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五行颠倒术就是其中一例。但显然颠倒也是不够的,除非采用新的类比符号。单纯讨论形式符号,减字谱和道教叠字都说明汉字可以产生很好的符号系统。
西方说的是容易偏向极端,是本质性的缺陷。这会导致不管干什么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之后才会得到纠正,而且他们也会出现“误解和混淆”。典型就是近现代语言哲学本来是解决形而上假大空的,可自己又成为了新的形而上(主流分析哲学)。
然后再讨论价值。中间说了基督教,对比最后的易就能明显发现差别。那就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有先天缺陷,那就是不明白决定好坏的是好坏的意识,而不是好坏本身。换句话说,决定事物如何的是关于事物的观念,是得出结论的方法、过程和视野,也就是所谓存在的就是意识的。可人的意识有别,又如何能够得出所谓绝对的好坏呢?如果能够意识到这点,也就是执中或者清静,就不会被二元论所桎梏。进而易比二元论要高级得多。
可是看前面也能发现,“只能解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不仅中国,连西方也是。中间所谓“超验哲学强调理念”,“事实上问题已经解决了”就是在说不被二元论所桎梏他们也已经做到了。问题只是“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也就是没成为主流。其实这里需要有相关知识和一些讨论的预设才能理解。
总的来说,龙眼兄的说法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完全没有这样的观点。比如先进、发达、领先之类,而且看最开始说语言本身就是形式逻辑,也已经说清这个和形式逻辑无关了。如果就先进之类做出判断,那只能说300年前到100年前,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时期,中国没有跟上。这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而不是某种以文明论的价值判断。
最后再说下所谓文明的区别,二元论显然可以继续解释当前的政治倾向,比如多元一极、民主专制、男权女权、本质建构……复杂点说就是之前在这里说的,因为基础是二元,所以最终一定存在对立。至于现代思潮,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存在主义、多元主义(特指拉平的那种)还有后现代主义依旧在这个坑里面。比如取消最高善、拉平式多元带来价值虚无。科学主义则是僭越。
如果采取所谓易、中、道的思维,这些问题压根就不会存在。而且还可以直接用孟子的性善、天下观重构出完全不同的政治进路。天下也不需要分东西,中外,大家从来就是一回事。甚至不需要诸子,直接从大众对价值问题的理解中也能看出来。那就是很少会把一极当作历史终点,总是能够感受到更高价值,来批判某些做法不够好。除非上了太多印刷品的当。
最后多说一点先进落后,先进落后当然是历史性的,受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影响的,和这里说的文明无关。除非把文明定义为物质文明或者说所谓精神文明建设。但这也是几乎无法给出定论的。所以这里的文明实际上是指上面那些政治倾向,也就是之前和龙眼兄说过的人心秩序。
大概就这些,可以发现实际上并不是龙眼兄所批判的那样。
原来以为回复的是大眼兄,结果仔细一看是龙眼兄,怪不得会有这种误解。
而且汉字也远比想象的简单。传统蒙学两年可以把新式小学六年级的全学完,还学得更好。而且生活常识该有的都有了。看中国古代建筑工程也看得出来,大规模工程也不需要那么高的认字水平。技术骨干掌握就够了。
顺便再说下古代所谓文盲率,实际上至今没有定论,现在采用的一般是清末的地区考察,然而清末是历史上的变态,无法作为常态讨论。所用的标准也是纯粹的识字率,而不是基础识字率或者知识的掌握。在现代教育体系之前,这个指标的意义很难确定。只可以作为受正规教育(参与科举那种)水平低的一种表现。但在社会上、在工作上,在为人上很难确定。就像现在有些中等或者高等专业学历的人有更强的技术能力一样。
甚至繁简也是如此,看看台湾,根本没有简化,用的注音,但一样发展工业化,成为亚洲四小龙。
中国以西的所谓西方世界是一个辽阔的世界,有千万种语言,拿中国和广大世界比不公平。比如中亚和西亚的无数种语言属于粘滞性语言大类,与欧洲的连续性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发达的时间要比欧洲长得多,所以怎么能得出你的结论?而且使用同样所谓西方语言的,但一无是处的,失败的国家和民族更多,只不过很多都被淘汰出历史了,所以你没看到,你怎么能证明那种语言就一定能带来成功?
而更加合理的解释是面积越大,环境越复杂,则物种越多,突变也越多,同时失败的也越多,但也有成功的,少数超级幸存者。而人类是最善于学习的,一有超级幸存者,其他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就马上学习和吸收它的知识和经验,也被带动起来发展了。然后等这个超级幸存者被打趴了,另一个超级幸存者又以同样方式出现,一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几十年、几百年,没有永远和连续的超级幸存者,只有不断的变异、学习、淘汰;再变异、再学习、再淘汰。所以你的以一个超级幸存者的假设进行的因果推理是本末倒置。
多样性和多元化才是进化的基础,而残酷淘汰是进化的环境,留下的幸存者是大浪淘沙,这就是典型的进化论。但你的按照幸存者偏差建立起来的某某事物必然导致成功或失败的逻辑,忽视了绝大多数同样来源和基础,但却惨遭淘汰的失败者,所以是因果倒置。
中国以西的多数国家用拼音文字的原因是每国各民族被淘汰太快,没办法有效建立和传承高级的,形象与物体完美对应的真正文字:象形文字。古代的巴比伦和埃及是有形象文字的,但国家被淘汰了,人民死走逃亡了,高级文字也就失传了,所以多数国家和民族内部只能靠表音文字来勉强交流,但因为方言的问题,很难扩大应用规模,就要么国家做不大,要么是大国做不久,也反过来造成了那边国家和民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这对整个人类也许是好事,可以促进变异和进化,但对具体的国家和民族,就是悲剧,因为谁都长久不了,不管曾经多么发达,都是过把瘾就死。只用中国和中国人才能始终笑到最后。
前面说的是用于统摄的特征,又没说它是本质,背后当然有许多原因,导致它最后留下来。而且也限定了在历史里,并非现代。最后也是用延续这种特征到现在的语言来说的,目的在于说这种特征依旧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要考虑到具体方面才有结论。换句话说,这些和成功与否根本就没关系,一开始就说了吧?上面旨在描述现有事实,决定成功的是具体意向。自然会有成功的一面,也会有不成功的一面,完全看你是怎么定义的。
至于不是一种语言,既然只是说的这种分离特征,那就肯定不是一个语言才对吧?况且,这里只是对比完全不同的两个对象,从语言的特征出发,有什么不平等的?就算中国只有韩国那么大,一样可以对比。你的这个不平等背后的预设需要说明,如果只是说千万种语言,上面的定义,显然也已经筛掉没能继续发展的那些,只剩下几个主要国家几个主要语言吧?
后面用来区分高低之别的才是价值判断。前面的于此无关。
超级幸存者这个是从成功出发的,前面完全没有这个意思。至于你说的“某某事物必然导致成功或失败”更是无稽之谈,有这样说吗?难道文中说的不是用一个点去考察历史,发现历史中呈现的状况?甚至按你的来说,既然西方是超级幸存者,那为什么高低里面,总是在贬低持有二元论特征的西方呢?那么为什么又解释了二元论实际上已经被西方解决了呢?又为什么说宋明以后的中国很难说呢?前面帖子又说当然是历史性和政治经济历史影响呢?
这就是说,未来如何没有定论,所谓先进落后成功失败,都只能从历史上,从某个意向出发得出所谓结论。这里并不是搞预测,不是搞谁高谁低的价值判断。因为那有太多偶然性,最终只能看历史,没办法看未来。而且即便是看历史,也只这是某种意向的历史,而不是根本事实。这就前文说的要退回意向之前,所谓回到事物本身,执中。因为历史有无数之真,无穷无尽,我们几乎无法把握。所以也根本就没有讨论这种因果。至少不是你所说的这种因果关系。
然后,你说拼音文字的原因,恰好犯了你说的这种错误。中国也有大量方言,一统之前也是多种语音文字又怎么说?形象和物体早就不能对应了又怎么说?(象形文字本身指向了对形象的思考,训诂需要探索这个表意过程的来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所谓高级低级,完全是处于所谓高级低级的定义,后面还有人类,还有中国笑到最后,这些难道不都预设了大量价值判断?
然而前文是完全没有此类预设的,只是讨论那些特征而已。再加上前几段说过的,这些特征在理论上已经被解决。还有没说的,这些特征在中国、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出现,尤其是语义的漂移和文言的破坏,还有各种网络用语、缩写和假借,难道不会有同样的错误?而中国的胜利是未来还是历史,是价值还是事实,没有任何其他意外?
避免立场问题,我当然认为中国具有某种优势,但论证估计完全不同的。
所以这里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讨论的时候预设了大量对方的立场或者相关论题,然而实际上这些并不存在。
看这里作为语言学民科。本来是回答大眼兄这个问题的。
不符合逻辑没什么不好解释的,直接当作不合理、没道理、不正确的等价物即可。不对自然是有原因的,原因一般是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包括语言本身,而这些背后都有具体的逻辑或说道理。所以才说不合逻辑,不讲道理。也就是不符合前提预设啦。
辩证法要分开讨论,一般讨论的辩证法有多个含义,常见理解其实是错的,有本质化倾向,也是马恩一直被围剿的原因。实际上放回原有的位置就行了。也就是如何不以偏概全?
而这是中的意涵,中就是保持全面开放,所有可能性同时存在。所谓未发谓之中。然而所有可能性是什么?那就是事物的“原初状态”以及关于关于它的所有意向。从一个源头可以发出近乎无尽的意向和逻辑链条。而我们所需要的只是适合当下的那些。当下是无穷的,所以每次都会有所变化。也就是所谓四毋和无可以和无不可。
用比较简单的说法,就是现象学的悬置,回到事物本身。但比这个更为简洁也更为复杂。因为现象学不容易处理价值问题(作为事实的价值问题不算),而执中是要处理的。
我说的西方,以及很多以古讽中、以外讽中的学者定义的所谓古代西方,其实是一个大世界,就是整个欧亚非大陆除了最东端的中国,其他以西的多数国家的大世界。那么以此定义来说‘西方是超级幸存者’等于是说整个世界的多数国家,除了中国等少数国家外,大家都是超级幸存者,因此等于什么都没说。
那么如果你的定义是按现代西方的定义,把西方理解为西欧少数几个发达国家,那么他们过去都是野蛮人,落后了几千年,后来风雨际会,仅仅领先了两三百年而已,可以后日子还长呢,而现在最牛的幸存者已经不是西欧国家,而是美国,而美国的衰落和分裂也就在眼前,很难想象再过几百年还能这么超级牛逼。那么到底什么是西方呢?
请先把你关于‘西方’的定义讲清楚,再来玩形式逻辑吧。
https://www.toutiao.com/w/a1723019581096963/
引用:
02年的时候我家企业已经经营十年了,那年第一次做到产值破2000w吧。我那时候还小,利润具体数记不清了,一年总计43个人,240多万,工资条是我给我妈填的,我为了二十块零用钱算钱算到十二点,印象老深刻了。那时候的钱真的是好赚,我们厂的技术工非常吃香,十里八村的姑娘都求着找对象,谁敢说他们不体面?
现在不一样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先进的设备,只需要一个操作工,培训一星期就能上岗。不需要手艺多好的师傅,经验的作用也没那么大,大部分人都能做,所以,地位也就那样了……
汉字的难点,认写是其次,或者是繁简是次要,与读音相结合才是难点。而繁简之间的难度对比,仅仅2-3倍。而传统汉字听读的学习难度,是英语的50倍。但同时,带来的好处,是汉语的词汇量,是英语的5的N次方,这个N,是发音音节的个数。
你认为现在的扫盲成果,是从德国开始的国民普及教育,通过国家集中力量投入,通过集成化、规模化,降低成本的结果。
而德国只所以开创国民教育,是因为英国工业化在前,德国结合英国工业化的实际要工人识字,但德语无法象英语一样通过人们低廉的投入,自我学习,就以达到扫盲的目的。只有国家才有的巨大资源投资,集中规模才能降低的成本。
德国和英语工业化所需教育的不同,导致两国小学老师的地位天差地别。英国的小学老师没有地位,因为英语的扫盲太简单。而德国人说,德国的强大,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就被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