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舌尖上的西西河:一、 -- 俺老孫
扣肉,纸面上的操作流程很简单
1、炸;
2、浸泡,针刺,洗净,切件;
3、调味,蒸。
和所有料理操作一样,材料是基础,火候是考功夫,然后通过调味增色。
材料以土猪,大肥猪腩肉为佳,大块鲜炸,冷水浸泡,用针刺挤出多余的油,洗净,加上香料调味,大火蒸透。因为蒸的时候是用大海碗扣在碟子上,故而得名。
广东的梅菜扣肉最为驰名,舌尖上的中国也介绍过广西的松皮扣,制作更为繁复一点。个人感觉用八角香叶等香料调味,略带甜味,肥厚大块且表皮呈现出一种皱褶的粤西扣肉更为和味。特别是夹着芋头一起蒸,趁热食用风味更佳。
炸冷蒸这个框架下,不同的调味,扣肉有不同的风味,也可以简化为煎然后炖,例如南乳炖腩肉,也是香喷喷的下饭家常菜。
北方人到广东总感觉吃的缺少油水,我们同事中有东北的、北京的和兰州的,每次在外面吃饭“芋头扣肉煲”是必点的,有时候要点两份,扣肉真的是软烂浓香,肥而不腻,平常不吃肥肉的人也能吃,连女的也抢着吃。
红烧肉我以前写过一个帖子,介绍我用普洱茶做的红烧肉,本贴里可能就不再说了。
先找几根木钉插入肉里,防止肉沉底会粘锅,粘锅后肉就会烧焦,有木钉卡住肉就不会接触到锅底。
折断一次性筷子就可以得到几根木钉了。
有十多个省市的,所以很早就习惯了甜酸苦辣咸的各地特产美食。
邻居大娘是山东人,会集中特定时间摊煎饼。空地上垒灶支锅,几大水缸里的玉米浆,几个孩子在旁帮忙,最少开伙摊上三天。
第一天,左邻右舍就都吃上了煎饼。边角的碎饼集中在装粮的簸箕里,任走过路过的小孩子抓着吃。
扬州人认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样的日子才叫完美。
说到吃,我觉得唯有扬州菜系才担得起中庸之道,其它的菜系要不就过于浓烈,要不就过于清淡。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扬州有家饭店,名字就叫菜根香。
一度芝士火锅,芝士排骨都火过一阵子。。。
也就一阵子,半年不到就都倒闭了
甚美味,很想念
北京用的是樱桃谷,皮下脂肪比较厚,讲究的要把肥油都烤出来才行,不太讲究的,烧熟就算,肥腻得很!,南京用的是麻鸭,皮下脂肪没有那么厚,
说的是“皮黄、嘴黄、爪黄”(除了乌骨鸡不都是这样的么?)。白斩鸡在上海很普及,就和南京人吃鸭子差不多,到什么店里都能吃到白斩鸡,堂吃外卖都有,最有名的大概要算是小绍兴吧。为了白斩鸡肉质软嫩,所以为了避免鸡肉煮老了,煮的时间宁短勿长,经常就会有骨头上还带着血丝,就像西餐半生牛排刀一切流血水一样的道理。但是吃的多了总有种不满足感,就是白斩鸡本身滋味不足,需要另外补充,就是“蘸料”,各家的蘸料都不一样,谁家的蘸料调的好,他家的白斩鸡就好吃。最懒的是我们公司食堂阿姨,她买一瓶上海的“辣酱油”就当蘸料了。
要说鸡肉滋味浓郁,北方的烧鸡扒鸡等等吃法要比白斩鸡好吃多了,无名的烧鸡不知吃过多少了,有名的吃过道口烧鸡,还有符离集香鸡。还有德州扒鸡,我每次出差坐火车路过德州站的时候,都要下车买一只真空包装的德州扒鸡回车上吃,德州扒鸡肉质酥烂,非常入味,一只扒鸡去了骨头大概有半斤左右的肉,一个人吃正好。坐火车吃东西真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
有一次吃到一道“辣子鸡”,不愧是辣在前鸡在后,这道菜简直是在一盘通红的辣椒里面找鸡肉吃,不过也是真好吃,鸡肉外焦里嫩,又烫又辣,吃的人味蕾全开,欲罢不能。
我们那自己家吃鸡基本上都是炖,小鸡炖蘑菇是最常见的,鸡肉酥烂脱骨,鸡汤鲜香浓郁,尤其是蘑菇不软不硬的口感比肉还好吃。
还有一次我们总经理买了两个椰子让食堂阿姨按他老家广东做法做“椰汁炖老母鸡”,结果阿姨严格按照指示买了只“真·老母鸡”来炖,炖了四个多小时肉都不烂,虽然最终也没浪费,但实在是不好吃,没口福。
中国地广人多,鸡的吃法数不胜数,我也只吃过这么几种,欢迎河友补充。
我一般撒一把花椒,把肉撑起来的同时还能入味。
曾有家饭馆叫烧鹅仔,就用一磁瓮做吊炉摆在店外。但去吃的都是吃卤水鹅。
梅蔡腊鸭煲仔饭 笼仔饭+老火汤,正宗生活的味道。
肠粉和粉肠是两种不同的做法哦。
大理汽车站那边,好像是下关那吧,有家过桥米线做得不错。以前,在那里啃个把月都没觉得厌。把各自切薄菜、肉放入焖,很快得口福。不知道,大理在地产党蒸腾下,那些2、3层的楼子被铲平了就可惜了。
云南的洋芋 饵块 菌类各种做法,百吃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