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共:💬516 🌺5582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家园 操的形象更加高大了,亮的印象大打折扣了

产品即广告,体验即口碑。。。不知躬耕于南阳而举世皆知的卧龙先生怎么形成口碑的?

家园 事实证明,镇压世家大族的后果,是中央控制力的强大

中央的资源,都是来自直接控制的兵源、财源,这些都是来自中央直接控制的民众。世家大族就是跟中央争夺这些资源。

前面说杜畿在河东,实施了对当地豪强卫固、范先的强力打击,从而牢牢控制了河东这块非常重要的根据地。曹操西征马超,附近的弘农、冯翊各郡县,都有响应马超的叛乱行为。而河东郡与韩遂马超的地盘相邻,却没有有组织的叛乱——原因很简单,大族都被灭了。

此时,曹军驻扎在黄河岸边的蒲坂与西凉军对垒,决战中,曹操军队的后勤补给,都是来自河东,据史书记载,战争结束后,马超败走,河东粮食还剩二十多万斛。

后来,曹操征汉中张鲁,从河东调发五千名民夫运粮,艰苦转战中,五千名民夫没有一人逃亡(这个存疑,陈寿说的,一个不逃很可疑,但是逃亡很少可以确定)。

从上文可以看出,严厉打压,甚至摧毁土豪,乃是曹操牢牢控制河东的根本原因。在河东,杜畿为代表的职业官僚,代替了世家大族,成为了中层的组织力量,由此,也就建立了稳固的控制。

老兄说诸葛亮,其实他本人就是世家大族的边缘人物。此前大家都说,诸葛亮是琅琊诸葛氏,也是大族。但是现在认为,诸葛氏是三国才崛起的世家,此前并非显赫。

我所以说他是边缘人物,乃是因为他交游对象,都是名士,名士的出身,都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都是跟世家大族挂钩的。

另外,诸葛亮本人,跟荆州高层的刘表、蔡瑁有亲戚关系。查了一下,关系如下: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刘表都是蔡讽的女婿,而蔡讽的儿子是蔡瑁,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诸葛亮是刘备荆楚集团的精英人物——荆楚集团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人数较少,是随刘备东征西讨的老臣,从全国各地而来,跟随刘备征讨过黄巾军的关张二将,从徐州跟随刘备的简雍、糜竺糜芳就是代表;第二部分占绝大多数,是原来荆州人物,多数是刘表原来的部属,如黄忠、魏延、蒋琬、马良、马谡、伊籍等等。

因此,诸葛亮在荆州,就算可以代刘备执政,执行的也必然是团结世家大族的政策。三国志记载“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这里非常有意思,当时刘备掌握了荆南四郡,除了诸葛亮掌握的三郡外,尚有武陵。但是为何武陵不在诸葛亮的职权之下呢,原来武陵是潘浚的地盘。潘浚上面提到过,是武陵大族,其威力足以控制武陵全郡,甚至刘备不肯派人进驻。我上文说,潘浚一人,就是武陵全郡的土皇帝,他便是刘备在武陵的代理人,孙权搞定其一人,即搞定了武陵全郡。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收降武陵之时,金旋对抗与否压根不重要,也不会发生重大战役,因为金旋的态度如何,根本就不重要。

家园 因粮于敌,孙子兵法的重中之重啊。
家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家园 中国是中央集权,欧洲是封建制

中央集权使得大多数情况下,地方统治者只是中央的代理人,通过回避制和任期制阻止代理人长期扎根,使得代理人没有自己的利益和追求.当然,在统治过程中必须和地方士族取得平衡.事实上是一种中央代理人和地方士族的共治.这就是所谓强干弱枝.孔子"堕三都"可以说就是这种思想.罗马帝国也是这种形态,罗马派出的总督统治罗马以外的地区,为罗马掠夺财富.西汉和罗马同时期,其实我们不妨把汉看成是以长安为中心的长安帝国,就和罗马很象了.

罗马灭亡后就进入了所谓封建制,整个西欧四分五裂,甚至于封建的受授双方都也不再是效忠的关系,而成了建立在合同制上的买卖关系,各自拥有其权利和义务."伯爵"最初只是中央派出的巡府和地方官,后来攫取了地方权力.但他们取得地方实权后并不象西汉和罗马是那样回师去夺取中央权力,而是安心于做地方统治者,和中央建立和平关系.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形成地方自治和自由.

家园 孱陵(公安)原来就是武陵郡的属县。

诸葛亮只管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治公安,潘浚为刘备的治中从事,武陵名义上算是刘备自领,实际是潘浚操盘。

刘备、诸葛亮赴川,潘浚留守荆州,更是吃重!

关羽在前线,吕蒙白衣渡江来袭,如孙权没有搞定潘浚,糜芳、士仁怎能轻易倒戈!

潘浚也是个影帝,关羽既死,荆州之士竞相附吴,独潘浚卧床称病不见,权派人到潘家,连床带人用车搬走,潘浚伏面贴席不肯起身,涕泣交流,哀伤无法自制,权慰之:承明,丁父是来自鄀国的俘虏,武王用以作为军帅,彭仲爽是来自申国的俘虏,文王用以作为令尹,这二位都是你们荆楚之地的先贤,初虽被囚,后皆被擢,终为名臣,你不肯归降是认为我和古人的度量有差异吗?命令左右用手巾擦拭潘浚脸上的泪水,潘浚这才起身下地拜谢。

两位飚完戏,留下一段君臣际遇的佳话,这才会心一笑。

和糜芳投吴后被羞辱不同,潘浚一路顺风,最后坐上太常之位。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从事。时沙羡长赃秽不修,浚按杀之,一郡震辣。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浚为治中从事。备入蜀,留典州事。

孙权杀关羽,井荆土,拜浚辅军中郎将,授以兵。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权称尊号,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迁太常。

家园 请教兄台,曹操的统治基础是什么?

鉴于曹操打击士族的行为,照理会激起士族的反抗,蜀吴失败的教训兄台前后都论述过了。可是为什么曹操会成功呢?即使曹操只是对几家豪强动手,那其他豪强自然会兔死狐悲,不会坐以待毙的,如果联合起来对付曹操,曹操应该也不是对手吧?何况曹操由弱到强,如果得罪了豪强恐怕连发展到三分天下的机会都没有。那他是以什么资本可以取得成功呢?望不吝指教,谢谢。

家园 估计原因是实力不同,哈哈

糜芳和他哥哥是徐州起家的,在当地是富商巨贾,虽然家僮万人,但是终究是商人,还不能进入最高层的世家大族,因为他们都是歧视商人的。而且,当糜芳走到荆州,然后投降之后,离开老巢的他根本就毫无力量可言,对东吴没有多少利用价值。实际上,真的出现《三国演义》中东吴屡次被蜀汉破军杀将的事情——三国演义很多情节是虚构的,比如谢旌和李异都被蜀汉所杀,这事压根就是胡扯,俩人活得好好的,还干掉刘备手下不少将领——我估计孙权也就把他交出去了。

武陵大户潘浚的势力摆在那里,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不会等闲视之。后来武陵蛮反叛,潘浚自己一人带着私兵就搞定了,这个战斗力,实在不能让人忽视。

又,老兄的描写笑死,俩人会心一笑,感觉要飙戏飙出基情的节奏。

家园 打击外加拉拢,另外就是他的强大的手腕和政治手腕

他手下控制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直属于其本人,其他世家大族屡次反叛,但是都不能翻盘。而且,通过屯田等措施,使得他掌握了坚固的财源和粮源,有了这些,就不怕世家大族翻天。

史书中记载,除去侯音在南阳反叛,响应关羽之外,整个许昌以南,盗贼疯起,比如陆浑群盗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地方大族。这声势甚至吓得曹操考虑迁都。

后来曹操进攻马超,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河东附近的冯翊和弘农土豪反叛响应马超之外,连老巢附近都出事了。曹操留下世子曹丕守卫老巢邺,结果河间的田银、苏伯造反,三国志中记载“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起声势之大,甚至吓坏了没有政治经验的曹丕。

再后来,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邺郡中央大员魏讽又谋划造反,曹操拿下汉中后,不接着进攻成都,将立足未稳的刘备一举击灭,就是因为后院失火。

所谓“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的背后,实际上是后院经常失火的苦恼。

之于此后金祎造反啥的,更是不计其数。陈宫造反那次,更是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曹操杀了边让为导火线的。

不过其人实力再强,也不能对抗历史大势。他死后,他儿子很快就对世家大族妥协了,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出台。至于小儿曹芳和笨蛋曹爽,最终被世家大族的杰出人物司马懿击败,魏祚移晋,一点也不奇怪。

通宝推:笑一笑十年,
家园 虎老师新年好

长征的队伍可不是民兵啊,陈大将好歹还是可以自豪的。。。

家园 多谢兄台答疑

自然曹操本身家族势力也很强,曹氏夏侯氏都是人才辈出,不是刘备和孙权可比的。另外应该和大的士族是合作关系,帐下有不少的世家代表。打掉的那些小豪强们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说明还是拉拢分化的。否则即使是强如董卓的武力,也是弹指间灰飞烟灭啊。

家园 还有一点,东汉末年大疫,全国人口十去其九。

世家势力再大,没有钱粮部曲,算个啥。

家园 葡萄兄给个一个思路,古今通用

那就是世家大族一向是两面下注,多方投资,这个,放在犹太经济学身上,便是所谓“对冲”吧。比如老英、鬼子,从来都是在孙中山和清廷身上两面下注。上海的犹太人财团也是一边借款给清廷,一边又支持革命的。清末的江南大族张静江家族也是如此,老子为他投资清廷10万两,捐得二品候补道衔,同时他还以强力支持孙中山的捣乱事业。他1902年担任清廷一等参赞,四年后就在新加坡加入了同盟会,进而把南浔巨富“四象八牛”成员介绍进同盟会,这笔投资是下了血本。

南浔张家资产颇大,是南浔“四象”之一。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金狗”的谚语,据《湖州风俗志》载:“象、牛、狗其形体大小颇有悬殊。以此比喻各富豪聚财之程度,十分形象。民间传说一般以当时家财达百万两以上者称‘象’,五十万两以上不足百万者称‘牛’;三十万两以上不足五十万两者叫‘狗’。”张家与张静江的外祖父庞家均被列为“象”。

比如颍川荀家,就同时下注在袁绍和曹操两边。史载荀彧开始在袁绍那里混,后来感觉其不成器,便走去了曹操那里,三国志将其当成是选择明主的典范,实际上,荀彧出走的同时,颍川荀氏还留下了一个代表,那边是荀彧的四哥荀谌,其才干不在其弟之下,一直呆在袁绍一边,直到官渡之战后,才在历史上消失,估计回家当寓公去了。

荀彧家庭也很奇特。他老婆是汉末五侯之一的唐衡的女儿(太监有女儿么?我咋觉得这么奇怪呢?),唐衡以支持汉桓帝诛灭梁冀有功,被封为“汝阳侯”,与其他四个宦官合称“五侯”,本来这宦官跟世家大族是势不两立的,但是荀彧娶了宦官头子的女儿,史载“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父绲慕衡势,为彧娶之。彧为论者所讥。”却没有被大家孤立和攻击,只能是因为荀彧家里势力太大。

然而,荀彧先出仕袁绍一边,后来才去曹操一方,却表明了其政治态度:与世家大族站在一起。

在曹操称魏公这件事情上,荀氏也两面下注,荀彧打着忠于汉朝的旗号,对无限膨胀曹操进行阻击,其侄子荀攸却闭口不言。这事情成了,荀彧便为世家大族政治上压制曹操立下了大功,不成功,颍川荀氏尚有荀攸坐镇中央,可报家族长久富贵。

后来,自然是出现了第二种结果。然而,颍川荀氏的世家地位毫无动摇,其优良的多面下注的家族传统,使得这个家族从东汉顺帝荀淑开始,历经汉末荀爽、曹魏的荀攸,西晋左右司马炎继承人人选的荀勖,一直到东晋都是稳稳当当坐在了中央的显赫位置上。

通宝推:天白,柴门夜归,羊年大发,hullo,
家园 呵呵。

请问:

Y强生叛逃是不是把Y家几面下注的路给堵死了?

Y书记在魔都忠实地执行温打压魔都的政策,我估摸着是他是不得不这么干,如果Y书记,不紧跟中央,那Y家就真的死路一条了。

Y强生在海外有没有死这个说法很多,但我认为,有些人肯定盼着他活着,而Y家估计是最想他死的。

家园 实力还是很可观的。

后出师表说,曹操几次危急,“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其中多次都是世家大族或者土豪造成的。比如那个昌霸(昌豨),跟臧霸、孙观一起,都是青徐的土豪,曹操竟然放过他四次,每次都是降而复叛,每次曹操都会饶过他(屠城成瘾的杀人魔王曹操会这么软心肠么?总不成跟昌豨有基情么),最后一次,还是假手昌豨自己的好友于禁干掉他。

庐江雷绪投奔刘备,属下有男女五万口;

徐州土豪陈登部下可以两次击退小霸王孙策的进攻;

徐州巨富糜竺属下有僮仆万人,一次可以动员两千人参军;

巴郡临江土豪甘宁在益州造反,失败后,逃去荆州,尚有部曲八百人(吴书“宁将僮客八百人就刘表”这些应该都是百战精兵,其妻子儿女尚不在内),他后来离开黄祖,原因就是黄祖意图并吞甘宁的私兵——《甘宁传》注引《吴书》:“(黄)祖都督苏飞数荐宁,(黄)祖不用,令人化诱其客,客稍亡。”

因此,当甘宁跑去东吴的时候,手下仅有三百人——

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攻曹仁于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到了三国演义中甘兴霸以百骑半夜冲曹营之时,他手下还有百人——

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

此次成功,封赏结果,乃是甘宁不断削减的属下,终于止跌回升,从百人上升到了两千人——“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孙权给了他回报。

实际上,到这里我才知道为何甘宁这么拼命了,从独守夷陵到以千人独挡关羽的三万精兵,他的本钱越来越少,而孙权却一直歧视和不信任这个反复无常之人,更加不敢增其手下。直到率领百人冲击曹军的万人大营立下不世之功,孙权才将其当做重要将领看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