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给沉默的大多数-朱令案 -- 西行的风

共:💬592 🌺2716 🌵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说的是贝志诚还是贝志信?

这是刚被方舟子挖出来的,我觉得2002年3月7号的帖子是弟弟贝志信白天发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月19号的是哥哥贝志诚晚上发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这么猜测,朱令到北大找的人是弟弟贝志信,并且和弟弟一起上口语课,所以哥哥贝志诚的确不记得朱令。不断提醒贝志诚去医院看望朱令的是弟弟贝志信,这显然是因为他和朱令更熟悉、更亲近一些,而且是弟弟先到医院。上网求医这事是蔡全清和贝志信一起做的,到清华找翻译是贝志信和吴向军一起去的,贝志诚对此很勉强,所以先于吴向军回去了。结果让吴向军碰了一串钉子,这事贝志诚很久以后才告诉贝志信。

朱令救下来以后,贝志诚觉得功劳都是自己的,虽然他并没有做什么实际工作,说出来的事情漏洞百出。孙维和同班同学看到贝志诚的帖子和指控之后,当然就愤怒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们也丢过钱

不多,也没报案什么的,私下怀疑了一下也就过去了。另外当时大学宿舍的门很好开,是旧式的那种撞锁,我用身份证捅开过无数次。

不过这个案子似乎确实很蹊跷,主要是时间太巧合了,但究竟是怎么着的很难搞清楚,关键是网络传言真真假假,不大可信。贝志诚说的不少话都不大可信。

家园 我的想法却是相反的。

朱令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自己打饭,并且打电话的时候特意告诉父母,我想她本人考虑了被投毒的可能性,自己打饭第一是自我保护意识,第二是排除乐团同学的可能性,缩小范围。但有没有和父母明说这一可能性,也符合做子女的心理。

如果考虑朱令这种防卫的心理,要下毒的难度不小,中药瓶并不是好的下毒目标,因为事后很难进一步销毁证据。宿舍投毒的可能性要大多了,因为水和自己洗漱用品朱令没有能够保证来源,也与失窃案吻合。床底下找回的水杯,可能只是罪犯的疑阵,我在这点上是很尊重对方的智商的。

家园 当时的朱令案,正义是输家,如果现在有疑案呢?

朱令案时间久远,各种因素造成了悬案。同情朱家,可是没办法。

作为普通个人想的是如果我现在身处疑案会怎样,当前与彼时有了多少进步。个人能力有限,组织会不会做得好一些,公平和正义还要不要等,等多长时间。一纸简单通告,心里的恐惧感无法消除。

闭口不多言,还禁言,副作用更大。

南三环的案子又造就了几个敏感词,宣传部门的工作这么简单?

家园 解释一下屏蔽的原因

大家都是成年人,老实说,我发这个文章也不指望说服谁,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朱令案。能够为朱令做点什么。

所以,您要看不惯,自己可以开楼,我没意见。客观上也是增加宣传的效果。也算我的目的之一。

这个世界很大,每个人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所以,让我自己开心又不伤害别人的事情我还是乐于做的。如果屏蔽让你觉得受伤害,我也没办法。因为您也有自己的言论自由,可以在自己的楼里屏蔽我。但是,请不要试图来说服我。我上网本来就是百忙中图个乐子,偶尔感慨一下,或是找网友分享一下爱好感想。

祝大伙玩的开心,西西河里游得快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黄洋没人问津了是因为这事有结果了

有了结果,就没有必要再深究了。有案子不怕,哪里没有罪案呢?但是无头案,冤案就不一样了。

最下来说,没有结果的事情才让人有好奇心

家园 情况不一样的

投毒是刑事案件,对应的盗窃案牵扯到实际证据,指纹,气味,全面排查(时间,地点),找到盗窃的家伙没那么难的。

你讲的案例,偷点东西没伤人一般没人愿意费劲去查。查出来对于学校也不是光彩的事情,我们系一个偷自行车的运动员也是转系没有毕业证了事。

这两者不一样的。区别在于愿意查和不愿意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普法启蒙派

的优越感和忧患意识堪比公知。睁眼看看好不好,这里有多少人弱智暴民到质疑疑罪从无,无罪推定,这些法制的基本律条?

朱令案件的无望和尴尬之处正在于物证的人为消失。
“无望和尴尬”是什么意思很难理解吗?以现有证据,法律上从无是没人要去争辩的话题,你有意识或者下意识要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可不可以疑和疑谁的问题。这说穿了就是个人判断,取决于逻辑推理和屁股。看了孙唯一19年间的作为和不作为以后,还愿意跟“铊”一起举“拿证据来”的大旗的人,在我看来就像面对分子生物学无处不在的连续性证据,还要为诺亚方舟留一席之地的人一样,不足与之道也。

家园 投毒案是最难查的

不然就不会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没有破的钟祥投毒案,你分析一下啊!

一些警方查实的投毒案子,罪犯也是因别的罪而被追究的,如温州“鬼村”案。

投毒案难查主要是没有直接证据,凭口供定不了罪。

家园 我知道你没有看过投毒案的案例,连杨乃武案也没有研究过!

不是我打击你,你也不过空口白牙,让你搞科研还是有点用的,要是搞法制不知道要冤死多少人,真要搞科技生产,不知道要出多少人身事故!

家园 方舟子现在打的是贝说孙是“唯一嫌疑人”这一点

也就是说,方舟子不是想证明谁是凶手、谁不是凶手这一问题,而是要证明贝说孙是“唯一嫌疑人”这个论断漏洞百出。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儿绕,不像代笔不代笔、大帐篷小帐篷问题那么直观。

方舟子只要不跑题、不越界(以方的逻辑能力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贝不是方的对手,因为的他证据链里主观推测的东西太多了。

家园 社会生活有其相当严厉乃至严酷的一面

老兄说的很清楚明白了。很多人包括这里的河友都是受过教育的,不会不明白这个问题。

但是民众想知道的是在警方刑侦过程中有否有外力左右了这个过程。我们对此是一无所知的。这就是中国的现状。而这个现状为对政府不满者,异见人士和国内外敌人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弹药。这些弹药又成为普通如你我的民众的进一步质疑政府的武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其源头来自哪里,政府需要自我检讨。

家园 当你

在这里指责弱智暴民、普法启蒙派和公知的时候,你的优越感又是哪一派的呢?

所谓的人为消失,你的根据是什么呢?

你一再强调尴尬与无望,我还真没明白。想说清楚就说,别藏着掖着的。

你在这里指责了半天,无非也是认为孙是凶手,不过你的根据是孙十九年来的作为和不作为而已,和你说的弱智暴民没什么区别。如果有的话,无非是你觉得自己更聪明、更有优越感而已。

家园 你得到了真理
家园 旁观朱令案

PS:这个贴不是为了与楼主争论而写的,只是个人非常有限的旁观做的一些猜测,楼主如果想回复,俺尊重你的选择,同时谢谢你开了这个贴子,让俺能借这个地方贴出自己的推测。

言归正传。

朱令这个名字一直是有记忆的。最早的时候和国人一样都是因为报纸的报道,说一个大学生向外国互联网求救,进行网络诊断,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但当时没有想过这是一个案子,只是以为这是一个救人的事迹。

十多年过去了,朱令案时不时的就在公众眼中出现,争论一番,然后沉迹,然后再出来再沉迹的车轱辘地转,直到今年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并由于有国人跑到美国白宫请愿而达到高潮。

朱令案的凶手到底是谁?现在基本上就是两种推测:

一、 孙维。这是贝志诚,也就是当年那位救人的大学生十几年来锲而不舍指证的人。

二、 贝志诚。由于这是一个未决悬案,按照常规来说就不可能只有一个嫌疑人。实际上被视为嫌疑人的,除了孙维之外,一直有人质疑贝志诚才是真凶,现在在微博上,则以方舟子为代表。

为什么要行凶?现在基本也是两种推测:

孙维是因为妒嫉朱令的才华,恨朱令抢了她民乐团的位置。而这个理由,实际上是贝志诚给出的。

贝志诚是因为爱朱令不得而成恨。情杀是美国报纸最早报道时分析的结果。

朱令案最后成为悬案,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发出声明,表示已经无法取证,深感遗憾。

在个人身上,孙维一直在为自己申冤,甚至为此不惜在天涯社区与指证她的人激辩。

而质疑贝志诚的人,也找不到确实证据,证明他当年确实是爱朱令,并因此成恨而痛下杀手。

那么,朱令案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既孙维,贝志诚都不是凶手,而是另有其人?当然是有可能的。在没有结案之前,就是应该多方考虑。

那么这个第三人是什么人,又为何对朱令痛下毒手?

原因自然还是要从常规原因推测起。一是妒嫉朱令,二是爱朱令。但是也可能还有第三种原因,而这个原因则是大多数人都忽视的。

这个原因就是无爱无恨,无差别故意杀人。

既然无爱无恨,怎么会杀人?无爱无恨当然也可以杀人,那些在高速公路上砸车导致他人死亡的人,对那些死者有什么恨意,就是贪玩,天性对生死凉薄。

在大学校园里,有没有这种人?几万人的大学里,估计还是有这类人的。

为什么找到朱令?没有为什么,顺手找到一个下手对象而已。

那么分析一下这个第三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凶手?

如果这个第三人是一个有罪案情结的凶手,或许就会很得意于自己的杰作,时不时的就要炫耀一下,让世人记得有这样一个案子,而凶手一直没有找到。但是有意思的是,这种凶手特征却正好符合贝志诚这十多年的表现。

如果这个第三人不是一个有罪案情结的凶手,会是一个什么人?也许是一个对科学相当执迷,执迷得不近人情的疯狂学生。

这个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永远只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对自己的学科有着强烈的专注之外,对其他任何事都无动于衷,表现出冷漠凉薄的特质,但是在旁人看来他不是一座冰山,而只是一个很普通,没有任何特点,跟任何人都淡淡的相处,内向,沉静,泯然众人的人,丢在水里都不会冒个响。

这个人当对某样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关注之后,就会沉默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观察,去实验。所以当这个人对铊中毒这个现象非常感兴趣的时候,也要找到一个实验对象来完成自己内心的渴望。

这个人找到的就是朱令。

然后这个人远距离的观察着朱令,这个人不会对朱令表现出关心,朱令对此人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实验数据和现象,所以不要指望这个人会在朱令出现痛苦的时候现身帮忙。

那么这个人现在在何处?最大可能是已经出国,但一直从事着实验研究的工作。因为对于这种人来说,是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科学实验,而国内的基础研究很明显满足不了此人的渴望。

那么如果这个已经出国,又一直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人,很有可能早就忘记了朱令这个人,或者说此人当初就根本不知道朱令的名字,也许在此人的实验记录中,朱令被称之为‘实验对象XX年XX月XX日001号’。互联网上这十几年的风云变幻,早就与此人无关,此人也根本不会关注这些互联网上非常世俗的东西。互联网对于此人来说,就只是在实验需要时才会去的地方。

这或许才是朱令案之所以最难侦破的原因。

那么朱令案在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发表声明表示遗憾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机会结案?

万事都有可能,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案?

一, 凶手要死了,临终吐露真相。(机会比例或许是二百万分之二百吧。)

二, 朱令案上升到政治层面,成为打击或推翻现政权最有力的棋子,从而得以‘昭雪’。

三, 真的真的出现奇迹,警察重新找到了证据。

遇到第二种情况,考据派可能还是会说:可是还是没有证据啊。

这种时侯还需要旁人给出证据吗?这个时候新政权自然会给出‘证据’的啊。这种事2012年的谷开来案不是刚刚发生过吗?人都化成灰了,有关人等还是能找到证据,被害者可以吃氰化物,吃了吐,吐了吃,吃了再吐,吐了再吃,反复数次才死去呢,何况不过是铊中毒?

妥妥的‘证物’多得足以把新政权要推出来平民愤的‘凶手’砸死。

以上算是个人的推测。至于贝志诚,俺发过一个贴子就他为什么要‘死死揪住孙维不放’这一点提出过另外一种解释。在这里集中再说一下吧。

其实从已知的消息当中可以看出,贝志诚从一开始并没有指证孙维,也没有一口咬定孙维是凶手,两人交恶于孙维说的翻译邮件的事与贝志诚的阐述有矛盾之处,因此导致贝志诚忿怒,或许贝志诚以为孙维想栽赃自己是凶手,所以这十几年来都紧抓着孙维不放。

如果孙维不是凶手,贝志诚也不是凶手,为何后者要紧揪着前者不放?

按现在网上有人使劲把这个案子往政治阴谋上靠的劲头,也完全可以用政治阴谋解释贝志诚的行为。

贝志诚利用了朱令案打击孙维。

从政治阴谋论来讲,可以调查一下当时孙维家的亲戚,尤其是有政治前途的亲戚有谁因此案遭了祸,而贝志诚那边的阵营当中,则有人因此得了前程。

从世俗方面来讲,一开始美国方面认为是情杀,若从这方面推测,也可以推测贝志诚与孙维之间有‘情’的关联,但不是情缘,而是情劫。

孙维的情劫。

以下的解释推测仅算是臆想,绝对比不上贝志诚后来十几年如一日的,铁口铜牙指证孙维是凶手那样‘不臆想’。旁观者甚至可以把这个推测看成是只有小说中才会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绝无可能。

贝志诚疯狂的迷恋孙维,但孙维坚定的唾弃他。而以贝志诚这十几年来锲而不舍的性格特质来看,他也是个对某一类事物非常执着的人。怎么越写越有些???

或许有人会问俺这个猜测当中,孙维为何不解释这种情况?有疑问的男人可以回去问问自己身边的女人,女人们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当你的女友或你自己遇到这样的景况,遇到这样一个十几年来一直攻击自己,一直指责自己是凶手,要将自己置之死地的人,你会不会站出来说‘这个男子暗恋我,所以害我’这样明显只会令自己被人嘲笑,显得自己很无脑的话?

就算孙维真的是最大最大的嫌犯,但是从一般情况来说,如果案件没有找到确定的真凶,按常理就应该扩大怀疑的对象,扩大搜查的范围,而不能一直执着于那一点。

但是贝志诚十几年如一日的把目标盯在孙维身上,光从这一点看,就已经误入歧途,与其说他是想找出朱令案的真凶,不如说他非常偏执的只是在针对孙维。

关于朱令案里面的政治阴谋论,很多人说孙维家有民主党高层的背景,所以孙家有能力压下来。

那么朱令家可以找到当时的副总理黄华又如何解释?

贝志诚被微博爆出家里有人做到司法部副部和农业部副部,又是真是假?

对于那些总是相信政治阴谋论,以为大人物一定会一手遮天的人们,你们真的相信那帮高高在上的,手握重权的官僚们,会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外人的生命或者名誉,舍己为人,不顾自己的前途,一定要极尽所能遮掩这个案子的真相,或者穷追猛打追究这个案子的真相?

这些官僚是上帝,是圣人,是雷锋?他们当真就不怕踩陷到泥潭里,被政治对手趁机抓住把柄,打得满地找牙,再也爬不起来?

那些人顶多只会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过问一下罢了。

回到罪案的本原,是不是所有的罪案都可以被侦破?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所有的罪案都可以被侦破,那么警察就会变成比上帝更上帝的群体。

全世界的罪案侦破率都不到50%,我国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高,有四成左右可以被侦破,另外还有八类特定型罪案的侦破率可以达到八成左右。

朱令案就是一起刑事罪案,让这个案子回归本原吧。

通宝推:三笑,奔波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