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 葡萄

共:💬228 🌺144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卤面麻烦,要上蒸锅,试试焖面,焖面像炒卤面

炒菜,洋葱豆角西红柿,肉。油多点。

这个菜对我是万能的,汤面,捞面,焖面都能用,只是水的多少。

捞面没水,焖面大概淹菜1/3,汤面2倍

焖面水量决定了面焖出来是干是湿,试几次就行了。

加水后大火烧开,滚一会,把菜味溶到汤里,铲子铲到中央,然后把最细的湿面条放在菜上,盖盖焖,估计水快干了开盖,换小火,不然会焦,面菜搅和搅和,开大火翻炒,炒干水分。最终面条会变透明,吃起来很爽呀。

家园 卤面(焖面)其实是IOS,作者就是千千万万的平台使用者。

几乎每家都可以更改、增减其中的工序,最后出来的味道也不同,我就比较喜欢焖完了再炒着吃。

但是因为卤面(焖面)本身属于家庭菜,和饺子的性质差不多,所以家里长辈做,尤其用心,尤其有亲情感,吃起来只有本乡人能体会。

家园 没有无缘无故就形成的做法

北方做鱼口味重也是没办法,北方以前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是鲤鱼,土腥气重,不靠酱油把这味道压下去就没法吃,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个习惯,不信你看看哪个南方人做鲤鱼会清蒸?估计连吃都不愿吃,好鱼谁都知道清蒸味道好,也得有这个条件啊。

家园 以后给外国人讲中国人的特点

拆呐——这是中国人在生产。

吃呐——这是中国人在生活。

家园 第二季是小吃,说是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完成

《文汇报》对导演做的专访,应该可靠。

家园 土鸡的问题是生产率太低

让鸡自己土里刨食野地放羊,鸡只数量和增重的速度肯定远远不如工业化饲养。

好吃的东西长得慢产量低,一旦快了就不容易好吃,这大概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农业最大的困难吧。

家园 淮扬菜的汤汁还是很鲜美的嘛

不过菜品本身确实是淡出鸡鸭鹅来。

家园 “上海”和“本地”是两个概念咯

通常所说的“上海”,是鸦片战争后五方杂处的大都会,上海菜自然也是各方口味杂糅的产物。浙东(宁波)、苏南(苏州)、淮扬传统上影响最大,西餐也有一定影响。比如把罗宋汤这种俄式饮食作为家常菜的,上海就是独一份(不知道哈尔滨是不是如此)。

家园 本帮罗宋汤对比俄罗斯原版罗宋汤改良在

del

家园 说老实话,我真怀疑有多少年轻人以后会做焖面(卤面)。

实际上,可能还需要纱布,就是医院用的那种,把面包起来,这样味道不会散失。

卤面的工艺确实复杂,如果想做地特别好吃。食堂里做的卤面,远远没有摸到卤面的精髓。

家园 东北也有改良的罗宋汤

不过我们都叫红菜汤,而且味道也不完全一样。

家园 新鲜的鱼不用放任何东西蒸熟了很鲜。

刚打上来没多久的海鱼,自然是这样新鲜,不用加任何调味品,清蒸也是纯真的鲜。不新鲜的,比如非渔港码头市场上出现的,也就是大多数人接触到的所谓海鲜,大抵是携着或多或少的腥味。大多数人很容易将这种腥味视作海鲜味,也就认同了各地街面上的海鲜招牌。这些大多不为厦门、烟台、舟山等地来的客人待见,人家是吃得出好歹的。

很多河鱼、湖鱼,清蒸也很鲜了;不过,的确有不少地方的河鱼、湖鱼天然带有土腥味,肉质也粗,不适合清蒸,只好用各种烧法、各种调料来调和。从某种角度来看,和添加剂是殊途同归,更越界的做法就是连主料也用别的来代替了。

也不少有钟情于某些调味料的,少了就觉得不是味,比如上面提到的楼主之李锦记。

所以,显然的,口味是不容易改的。不见多少离乡多年后,又尝到故土原汁原味,那种从无法形容的、色香味和感情上的畅然。相信诸位都多少体会过。

家园 那是肯定的,不过人家一斤二三十是常有的价格

加上在野地里放,不占用耕地,不消耗粮食,其实如果在免疫和防治天敌上取得一定成绩后可以在适当的地方铺开做。有助于生态恢复和农民增收。可以参考蒋高明研究员的操作模式。

家园 补充一点点

四川麻辣贵州香辣云南鲜辣有多大区别的

四川麻辣

贵州酸辣

湖南香辣

家园 也只有真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到盐的味道。

链接出处

谁能体会到那种出离愤怒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