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次抨击李二卖国。 -- johny

共:💬48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真是好文啊!坚尼,这篇是否可以单独帖?

感觉可以做沉睡的天空的东亚系列的参考,并和日本军队在甲午战争前的现代化作一比较。

家园 我已经贴了个链接过去。

napolen是军事历史方面的大牛。

家园 避战保船 - 北洋之耻。

北洋舰队当时的实力“就枪炮及铁甲而论,至少与日本相当”。它的军官大都受过欧式训练,水兵都是在沿海招募而来,经过本国军官和西洋教官训练过,“自然是很好的水兵”。正如《肯宁咸乙未威海卫战事外记》中记载的:“中国的海军,在提督丁(汝昌)指挥之下,质料上远胜于陆军。”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却把它视为个人私产和政治资本。李鸿章深知他之所以能在清政府中举足轻重,主要是因为手中握有淮军和北洋海军这两张王牌。为了保住这份家当,李在甲午战争中决定采取妥协退让,“避战保船”的方针。(我认为和平时期这样做,无可厚非。可这时国家遭受外敌入侵,生死关头,还想着保存实力,作为国防部长,这种玩忽国家利益的行为,称之为“叛国”,当不为过。)

1894年8月10日,日本舰队窥伺威海卫,发炮挑衅,李鸿章却下令:“北洋舰队须持重防守,决不许滥进,袭击日本舰队”。并严令丁汝昌:“无论事件如何,理由如何,北洋舰队勿得再出航于山东高角(成山角)与鸭绿江口划线以外。”从而画地为牢。

对于李鸿章的消极避战方针,“不惟忠勇之丁提督愤慨无已,而麾下将士大部亦多为不平之鸣”,但却不能违抗。

在李鸿章的禁令下,丁汝昌只好率舰队往返游弋于划定防区之内,不能越雷池一步。在丰岛海战后20天当中,丁汝昌曾率舰队3次巡弋于大同江口,均未遇见敌舰,因为此时日本海军正集中力量忙于为向朝鲜运兵护航。

北洋之败,不在于黄海大战,而是李鸿章避战保船方针的必然结局,尤以后来龟缩在威海卫军港内被人关门打狗为耻。陆军是不如海军装备好,人员素质高,可没象海军死得这么难看。为什么?因为李鸿章对陆军控制没有海军这么紧。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家园 鏖兵大东沟 - 黄海海战简评

黄海激战历时5.5个小时。结果,北洋舰队损失了“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舰,合计吨位9196吨,死伤兵员约800人。(最后坚持到战斗结束的只有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及后来赶到的平远,广丙6舰) 日本联合舰队虽无沉没,但受创极为严重。旗舰松岛完全丧失战斗力,吉野甲板舱面设备被炮火扫地以尽,仅剩一具躯壳,赤城,比睿重伤,西京丸几被打沉,死伤兵员约300人。

从损失看,北洋舰队损失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舰队的战斗力,但舰队的两艘主力铁甲舰定远,镇远还在,其余各舰修整后仍可任战。日本联合舰队损失确较轻,但其舰船受到的打击和创伤也相当严重,整修当需较长时日。如以胜败论,日本海军稍占便宜,是胜者。北洋败,但并不是一败涂地,舰队仍有战斗力。但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进一步推行“避战保船”的方针,从此,日本海军控制了制海权。

从战略意图上看,大东沟一役,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倾巢而出,而且是作了充分准备和部署,其目的就是要实现“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夺取制海权。海战结局,日本并未完全达到目的。北洋舰队当时的任务主要是为海上运送援朝陆军的船队护航,没有与日本海军主力决战的计划与准备,但北洋舰队勇敢顽强,虽受较大损失,却赢得时间,保证了援朝陆军安全登陆。

关于大东沟海战的详细情况,请参考不灭北洋魂(萨苏):

http://www.cchere.com/article/87582

战斗的阵形图(林旖旎):

http://www.cchere.com/article/87631

家园 威海卫战役

悲惨,耻辱。

家园 日军战略方向的转变

黄海海战结束后,日军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和准备,于1894年10月下旬,组成第一军和第二军,兵分两路,大举入侵辽东,辽南地区。到12月中旬,辽东,辽南重镇安东,九连城,金州,大连,旅顺,海城相继失守,辽阳,锦州声援梗阻,根本动摇,畿疆危急。

日军攻陷旅顺口后,联合舰队放弃了朝鲜大同江口渔隐洞临时锚地,转以旅顺口为联合舰队基地,以便更好地与陆军协同作战,完成大本营新的侵略部署。

11月初,原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向大本营提出的《征清三策》被否决后,12月4日,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向大本营提出一个《进击威海卫、攻略台湾方略》的意见书。伊藤博文在意见书中提出:第一,直隶作战如果获胜,日军占领北京,虽可胁迫清廷投降,但将引起列强的震惊和干预,且有可能出现暴民四起的无政府局面。清政府一旦瓦解,日本将失去讲和与谈判的对手,在政治上不利。(果然是深谋远虑,要是政府投降的话,日本连一毛钱赔款都别想拿到,割地更不可能) 第二,从山海关登陆进行冬季作战,天寒地冻,渤海湾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因此他主张用海军运送一部分陆军进攻威海卫及台湾,以歼灭北洋舰队和占领台湾。

12月6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也向大本营提出报告,认为辽东半岛气温已降至零下七,八摄氏度,冬季西北风达五至八级,岸上冰雪封冻,人马有冻毙危险,登陆困难。建议大本营“如欲继续作战,莫如进兵山东半岛,海陆夹击,歼灭北洋水师。”

大本营接受了伊藤博文和伊东佑亨的建议,决定进攻山东半岛,占领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进而封锁渤海湾,威胁京津。

家园 那些在台湾问题上豪情万丈的人,该好好看看日清战争

不过本包子早已坚信,研究也白搭。

中国四十岁以上的有权势有“话语霸权”的,只要我见过的没有不连呼“他奶奶的,共匪坑死我了,白活四十年!”

也许我见的碰巧都是最孬地?

家园 包子兄所言甚是。

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才知道共产党的成就有多么大。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多少屈辱,汗水,鲜血才能凝结出这十个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家园 登陆荣成湾

对于日军欲从荣成湾登陆和进攻威海卫的消息,清政府事先虽未获准确情报,但也略有所闻。1895年1月14日,即日军在荣成湾登陆前一周,军机处在电寄北洋大臣李鸿章,山东巡抚李秉衡的谕旨里即指出:“前据总税务司探闻,倭兵第三军(实为第二军)二万二千人欲往威海。今成山西南有倭轮抛锚,似系先来试探,其大队恐将踵至。著李鸿章,李秉衡饬令各军加意严防。”同时又获知英国远东舰队斐利曼特率军舰8艘,由烟台东行,到威海卫附近海面“观战”的消息。在这军情紧急之际,李鸿章,李秉衡仍犹豫不决,迟疑观望,不积极采取防御措施,加强威海至荣成湾的防御兵力。李秉衡不仅拒绝在开战不久山东官吏提出的增募30营兵力,加强山东沿海防务的建议,而且将山东现有的“不及20营”的兵力,不分主次,零星分布在东起成山,荣成,西至宁海,烟台长达150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分兵把守,兵力分散,致使日军轻易突破荣成沿海防线,顺利登陆。

这李秉衡倒也是个忠贞之士,只可惜不谙军事:

http://www.beiyang.org/mrt/lbh.htm

家园 威海卫清军的防务

具体设施不细加描述了,总之,从当时看,威海卫的海陆防御措施,还是比较完备的。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受伤各舰都进入旅顺基地进行整修。整修后,10月18日,舰队在丁汝昌的指挥下移驻威海卫。此时,停泊在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艇有镇远,定远,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广丙等战舰七艘,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炮舰六艘,康济,威远练习舰二艘,鱼雷艇13艘及运船等,共计大小舰艇近30艘。

12月18日,舰队游弋登州返回威海卫,“时午潮正落,且避水雷浮标,镇远误触礁,自船后伤及机器舱,裂口三丈余,宽五尺”,管带林泰曾引咎自裁。(太可惜了,该舰长在黄海海战中功勋卓著,指挥冷静沉着,在只剩两枚炮弹的情况下,一炮重创日本旗舰松岛号,逼迫联合舰队首先退出战场。)由于旅顺陷敌,无法修补,后由上海江南制造局派外国技师六名,来威海就滩整修,勉强补葺。从此,镇远时速减至七海里,又畏风涛,不能出海任战。此时,原北洋舰队总查汉纳根已离开舰队,李鸿章又改聘英人马格禄为舰队副提督,马格禄系一沿海航行之商船主,“以沉湎于酒著名”。泰莱在《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中评论道:“以斯人而当斯任,实为至残酷,至愚蠢之事;对于丁提督,此事尤为残酷。”黄海海战后,舰队中新补充些士兵水手,由于缺乏训练,“船员多不应手”。因此,黄海战后,北洋舰队虽尚有近30艘大小舰艇,但在总体战斗能力上还是大为削弱了。尽管如此,作为北洋舰队的指挥官丁汝昌,毫不气馁,不稍松懈。他严格要求各舰管带,抓紧时间,训练士兵,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整肃军纪,严禁士兵酗酒赌博,非公不得上陆,维持治安,密辑间谍,肃清特务,从各方面加强威海卫的防御措施。

1895年1月22日,即日军在荣成湾登陆的第三天,清政府电令李鸿章,指出:“刻下贼已登岸,必将猛扑威海,......闻敌人载兵皆系商船,而以兵船护之;若将定远等船齐出冲击,必可毁其多船,断其退路,此亦救急之一策。著李鸿章速筹调度为要。”23日,又电李秉衡:“现在贼踪逼近南岸,其兵船多只,难保不闯入口内,冀逞水陆夹击之诡谋。我海舰虽少,而铁甲坚利,则为彼所无,与其坐守待敌,莫若乘间出击,断贼归路。威海一口,关系海军甚重。”当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也认为“与其安坐而待围攻,曷若僭师而起,迎头痛击”,要求率队出击,遏阻日军的进犯。但李鸿章仍坚持其“避战保船”方针,上置朝廷谕旨于不顾,下压北洋舰队爱国官兵的出战要求。严令北洋舰队“不许出战,不得轻离威海一步”,“如有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李鸿章的失败主义方针,把北洋舰队束缚在威海卫军港内,使日军在荣成湾顺利登陆。对此,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事后也承认:“当时如能实行丁(汝昌)之意见,我军登陆甚属危险。如丁亲率舰队前来,遣数只鱼雷艇,对我进行袭击,我军焉能安全上陆耶!”

家园 写得不错,几点瑕疵

文中所述勇营统领到营官一级无衔接是不确的。通常一军若只有几营,则由统领直辖营官;若较大,比如十数营到数十营,则按统领-分统-营官统辖制。分统之设置起于湘军,通常分辖三四营到六七营不等,大致相当于近代的旅、团长一级。淮军因之,并为晚清各支勇营武装沿用。

文中所指营官下连个副营官似也不确。曾氏湘军营制,虽条例中步一营里只设营官一人,但通常营官都自聘帮办,无定额。马营则规定设置帮办一人。

毅军不属湘军范围,与其并无渊源。毅军起于皖北,初由捻军降众编成,隶于临淮军。临淮军裁撤后独立成军,虽骨干中皖人居多,但建制上属于河南勇营。甲午前毅军调驻旅顺,隶属北洋老李麾下,加上宋庆资格老,是以在甲午战时有代叶总统诸军之任。

家园 南北帮炮台防御战

简述一下战役的片段:

...

在日军右纵队进攻南帮陆路炮台的同时,日军左纵队也在佐久间的指挥下,向南帮陆路炮台南侧的虎山发起猛攻。其进攻分左右两翼,右翼队主攻南,北虎口两据点;左翼队主攻虎山。30日拂晓,日军右翼队向南,北虎口清军据点同时发起攻击。驻南虎口的绥军两个营,同日军进行长时间的激烈炮战,胜负未分。指挥战斗的戴宗骞见日军攻势猛烈,丧失信心,先是将部队撤至长峰寨村,继而又将部队解散,自己则匆匆逃向北帮炮台。北虎口的700名守军继续坚持战斗,从早至午,鏖战7个小时,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终因伤亡过重,在南,北虎口敌人夹攻下败退。

在日军右翼队进攻南,北虎口的同时,日军左翼队也向虎山发起进攻。驻守虎山的两营绥军,以大炮猛轰敌人,日军伤亡甚多。据日方记载承认:“敌兵据驻便利的阵地,猛烈向我军瞰射,我兵甚是苦战。”但是,后来由于贪生怕死的指挥官刘澍德弃军逃窜,部队自行溃散,虎山遂被日军占领。日军由此向北推进到凤林集,同占领南,北虎口的右翼队会合,切断了由南帮炮台撤退下来的七,八百名清军的退路。

在这十分紧急的关头,丁汝昌亲自指挥靖远,率镇南,镇北,镇西,镇边等炮舰,驶至南岸杨家滩附近,用排炮向日军猛轰。日军不支,仓惶败走。被围清军在副将陈万清率领下,向西突围,数十名士兵自愿留下掩护。突围中士兵死伤百余人,陈万清亦身受重伤。留下掩护的士兵,弹药用尽后,宁死不作俘虏,砸碎枪支,全部蹈海殉国。

...

日军攻占南帮陆路炮台后,立即开始对龙庙嘴,鹿角嘴,皂埠嘴三座海岸炮台进行海陆夹击。防守海岸炮台的巩军总兵刘超佩,是李鸿章的亲戚,平时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在敌人面前却是个贪生怕死的懦夫。30日晨,他一听到敌人进攻陆路炮台的炮声,就吓得惊慌失措,急匆匆乘坐早已备好的汽艇跑到刘公岛上一个贩卖鸦片的同乡家里躲藏起来。后觉得刘公岛也不保险,又离岛上岸,逃往烟台。

敌军进攻海岸炮台先从龙庙嘴炮台开始,而龙庙嘴炮台是不易防守的。原来,守炮台的清军为加强南帮炮台后路的防御,在炮台南侧,沿皂埠村至海埠修筑长达7公里的长墙一道。长墙外挖有深近2米,宽达3米的堑壕。壕土高积,上面散乱堆放树木枝干作为障碍,堑壕外还埋设有地雷。但因龙庙嘴炮台距离过远,遂被划于长墙之外。炮台守军又十分单薄,只有40人。丁汝昌预见及此,担心炮台一旦沦于敌手,为敌所用,会给港内水师及刘公岛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在日军进攻南帮炮台之前,曾对戴宗蹇,刘超佩说:“此台万难守,......倭若由后路抄来,此台即为前敌。该台毫无布置,敌若由长墙抄来,亦必失”,不如主动放弃,以免资敌遗患。并致电李鸿章,谓:“南岸龙庙嘴炮台守兵单薄,敌若由后路抄入,此台难守,则刘公岛水师受敌”。同时,派人将龙庙嘴炮台上的重要机件卸下。但戴宗蹇不仅反对放弃该台,还乘机向李鸿章诬告丁汝昌“威并未见敌,而怯若此”。李鸿章偏听偏信,据以斥丁汝昌“系戴罪立功之员,乃胆小张皇如是,无能已极!”并下令:“如不战,轻弃台,即军法从事。”丁无奈只好派人把卸下的大炮机件,重新装配起来。不出丁汝昌所料,日军果然首先从龙庙嘴开始进攻南帮海岸炮台,守台清军虽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全部牺牲,龙庙嘴炮台终陷敌手。日军占领龙庙嘴炮台后,立即利用炮台上的大炮,疯狂轰击鹿角嘴炮台。炮台外长墙被轰破,日军从长墙缺口蜂拥而上,炮台守军抵抗不住,鹿角嘴炮台也被日军占领。两炮台失守,与李鸿章的错误决定直接相关,但他毫无自责,事后却责骂“刘超佩守长墙又未能多分兵守台,致有此失”,并迁怒于守台官兵,勒令戴宗骞“查明守台营哨官,拿获就地正法具报”。龙庙嘴,鹿角嘴二台既失,皂埠嘴便完全暴露在日军海陆夹攻之下。

皂埠嘴炮台是威海卫最大的海岸炮台,配备有15至28厘米口径的大炮六门,控制着威海卫的东口。一旦炮台失守,大炮为敌所用,港内北洋舰队和刘公岛炮台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日军进攻前,丁汝昌即商同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派敢死队到南岸,准备在危急时炸毁大炮。但刘超佩不准敢死队进入炮台。30日上午,南岸各炮台相继失守,陆路日军利用从杨枫岭,龙庙嘴,鹿角嘴等炮台上夺取的清军大炮,轮番猛轰,当皂埠嘴炮台危急时,丁汝昌一面派“定远铁舰驶近炮台,发炮轰击”,压制日军炮火;一面派鱼雷艇载敢死队,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再往炮台毁炮。12时10分,在日军占领炮台前,敢死队将地雷引线点燃。

日军在占领南帮炮台后,2月2日,又向北帮炮台发起进攻。

北帮炮台,系指海湾北岸的北山嘴,黄泥沟和祭祀台三座海岸炮台及其后路的合庆滩,老姆顶两座陆路炮台。由道员戴宗骞指挥绥军6个营防守。戴宗骞为人贪婪谲诈,是个剥削士兵,贪污军饷的能手。他虽身负威海卫南北两帮海陆炮台的全面守卫之责,但却不作认真布防开战前,他将北帮炮台存储的8000余两白银运往烟台,命其子携回安徽寿州老家。北帮炮台的6营绥军,在南帮炮台作战时溃散两营,在虎山被他解散两营,南帮炮台失陷当晚又溃散一营。2月1日,最后一营也哗变溃散,戴的身边只剩下十几名亲随。丁汝昌为了不使北帮炮台再为敌所用,重蹈南岸炮台覆辙,于日军到来前,再派敢死队到北岸炸炮毁台,并将戴宗骞载往刘公岛。戴自知罪无可恕,在刘公岛服毒自杀。

在日军进攻北帮炮台之前,丁汝昌亲往北岸炮台巡视,这时,炮台上已无守军,并得知日军已经逼近。丁下令炸毁弹药库。当天,日军占领了北帮炮台。由于南,北两岸炮台全部失陷,威海卫失去了屏障,当天也被日军攻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北洋舰队经过大东沟一战士气低迷已极

以至于定远舰回港一周,竟无人打扫卫生,清理战创,全舰肮脏不堪,一星期后居然在通道隐蔽处还能发现腐烂的战死官兵遗体,这种精神状态令人震惊。北洋舰队自琅威理去职以后,训练水准下降,最主要的还是此前竭力灌输的职业军人气质丧失殆尽,又回到打仗靠临时鼓舞士气,一打败仗就士气一蹶不振,战斗力也直线下降的绿营军队习气。

家园 戴宗骞,刘超佩

事迹详见南北帮炮台防御战: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35588

另有连接如下:

http://www.beiyang.org/mrt/dzq.htm

http://www.beiyang.org/mrt/lcp.htm

家园 刘公岛,日岛激战

在此着重提一下鱼雷艇队的覆灭:

为消除对刘公岛和北洋舰队威胁最大的皂角嘴炮台,丁汝昌又令左一鱼雷艇管带王平率敢死队7人,前往该炮台毁炮。鱼雷艇接近炮台时,被日军发现,开炮射击。贪生怕死的王平,不敢靠岸,竟自折回,并编造谎言,欺骗丁汝昌。

...

7日,在日舰对刘公岛攻击尚未开始的凌晨2时,丁汝昌命令左一鱼雷艇管带王平,率北洋舰队鱼雷艇队,主动出口袭击敌舰。但是,贪生怕死的王平,根本不是出击,而是暗中与福龙号鱼雷艇管带蔡廷干密谋逃跑。7日晨8时40分,当中日双方正在激战之际,他率鱼雷艇13艘,汽船2艘,突然冲出西口,企图乘机向烟台逃跑。日本舰队发现后,立即派吉野等快速巡洋舰追击,“结果鱼雷艇都搁了浅,被日本掳去了7艘”,另有的触礁,有的被击毁,北洋舰队的鱼雷艇队全部覆灭。

另有连接在此:

http://www.beiyang.org/mrt/wp.htm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