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禅门闲话】徒弟度化师父、徒弟帮师父开悟的例子 -- 衲子

共:💬90 🌺4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谢指正所引经文的位置。我也不希望外人以为象猜谜那样去对待公案

不过,若认为佛经没有密意,也是不太那个正确底。

家园 《大般涅槃经》“诸佛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可见,密語还是有的

《大般涅槃经》 (卷5) 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世尊有秘密藏。是义不然

何以故。诸佛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

譬如幻主机关木人。人虽睹见屈伸俯仰。莫知其内而使之然。

佛法不尔咸令众生悉得知见。云何当言诸佛世尊有秘密藏。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如来实无秘密之藏

何以故。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

开发显露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则不名藏

……

善男子。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

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殷勤教其半字。而不教诲毗伽罗论

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

善男子。假使长者教半字已。是儿即时能得了知毗伽罗论不。不也世尊。

如是长者于是子所有秘藏不。不也世尊。

何以故。以子年幼故不为说。不以秘故吝而不说

所以者何。若有嫉妒秘吝之心乃名为藏。如来无有嗔心嫉妒。云何名藏。

=================

由上经文可见,如来有密语,但没有密藏。

佛性宝藏是明白显露的,人人具足,众生无明,所以视而不见。

由于机缘的关系,有时世尊用密语指出,这是教授法的方便。禅宗公案,也正是这样的密语。

家园 张嘴就错~~
家园 我张嘴说:“simplyred说得对!”
家园 【禅门正语】宗门有密意

我佛世尊开演法义,对上上根器的听众是明说的。一言之下,百万人、天得悟无生忍[1],岂有说不出口之理? 只不过对于非上上根器者,不应当明说罢了。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条件未成熟的人听闻密意,必然狐疑不信,没有好处,反有害处。 所以是不许明说,而不是没办法说明。 要是一个破本参的人,还没能力说明的话,那此人就不是真的悟了。

佛在《佛藏经》中开示云:“若与法城作障碍者为是大贼,毁坏法城,盗我密法向外道说。是人常来我所,我与共语示其教法不说密要。”

又,《大般涅槃经》载:“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殷勤教其半字。而不教诲毗伽罗论。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善男子。假使长者教半字已。是儿即时能得了知毗伽罗论不。不也世尊。如是长者于是子所有秘藏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以子年幼故不为说。不以秘故吝而不说。”

依佛的教诲,不能明说密要,而只能隐说,藏之于禅宗公案的言语机锋,不是没办法明说。

悟错了的人喜欢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明心开悟是不能用言语说明的。”这只能显示其人悟错了,或没有悟。 因为开悟所证的真如“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但不妨意识心依旧并行运作,来指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 不是没办法明说。

所以明心开悟,不是没办法一语道破。当然也可以不需言语,而能使人剎时相应,悟明本心。历代真悟的禅宗祖师大多是这样,或棒或喝、或锄田择菜、或吃饭喝水,一剎那间便得悟去,而不是以打坐进入定境之无觉知言语谓之为悟。

--------------

[1]无生忍: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

家园 【禅门正语】悟后须修行

《瑜伽师地论》卷81 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三、见地及通达地。四、修地。五、究竟地。

明心见性是见道。见道之前应先修集几种资粮,称为资粮地或资粮位。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

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深入整理通达即是通达位,仍属于见道位。明心见性只能算是见道,只能断见所断烦恼,仍不能顿断修所断烦恼。 所以悟后须进入修道位,历缘对境中修除断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

尚未明心见性之前,先要修行信心。十信满足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圆满,才能由加行位而进入见道位--明心见性。见道后,如果明心见性未彻底,还要继续参究,一直到彻底而进入通达地,通达之后就进入修道位。所以见道者不一定完全通达,见道后深入整理思惟,彻底了然分明,才算是进入修道位,修道位主要是:一、断除修所断烦恼。二、修学无量百千三昧。三、修学地上菩萨所学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心地法门。四、断尽习气。

修所断烦恼主要就是六根本烦恼之前五种--贪瞋痴慢疑。第六个根本烦恼是恶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恶见是见所断烦恼,在明心见性后便除掉了。但是前五种修所断烦恼,须在我们见道通达后,进入修道位去断除。而这五种修所断烦恼之中尚有随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都断尽后,人我执的烦恼就断尽了,一念无明也就断尽。

我们明心时,只断了见一处住地烦恼,还有三种住地烦恼--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等三种一念无明尚未断尽。而且无始无明虽破而未断尽,故悟后应汰除习气、增益见地,这正是修行,不能说汰除习气不是修行,亦不可说悟后不必修行。若悟后不再修行,就不能将因地阿赖耶识转变为第八地的异熟(庵摩罗)识,亦不能再进一步转变为真如。《华严经》卷30云:「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故应悟后起修。

家园 【禅门正语】禅宗公案之目的是什么?

禅宗公案之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去证悟“每人本有的真实心”。禅宗公案所讲的、所直指的,就是这个真心。

禅宗的公案,是把祖师证悟的过程记录下来,或是祖师帮助别人证悟的过程记录下来,这就成为了公案。

娑婆世界这一劫的第一则公案——拈花微笑的公案,大家应该已经耳熟能详了。

禅宗的祖师们,也就象释迦文佛那样子用这些公案中的密意,去让人家证得真实心,所以一代一代就把它记录下来。后来因为有人想到,这对后代的弟子们可能有帮助,也许他们读到哪一则公案时,就可能证悟了,那又可以多了一个同参,又可以多了一个弘扬宗门正法的善知识了,所以就有人去搜集整理,印行出来。禅宗的公案就是这样来的。

禅宗的公案所说的法又叫做无门关,因为它无门可入。修定、修观、学教门等,都有法门可入,都可以一步一步走进来,但若没有证得实相心,永远都只是在外门修习大乘佛法罢了,未能真实的证知三乘菩提的佛法。 你若想亲证实相心,唯有参禅。而禅宗的这个证悟,也就只是一念相应,只是忽然间找到自己的实相心而已; 这个一念相应,何尝有门可入呢? 尚未一念相应之前,根本就不知道门在哪里。 而进入这个证悟的智慧境界,则以参究禅宗的公案最为直截了当;可是禅宗的公案参究,却是无门可入的,主要的还是须依止善知识,除非你是再来人。

所以禅宗的公案就叫做无门关,没有一个门可以入,纯粹是般若智慧;你如果忽然间悟了,那一时间你就入了禅门了。可是,这个门在哪里呢?你不知道!得要入了门以后,才知道原来处处都是门,却处处无门啊!所以《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后来,无门慧开禅师就点评了四十八则公案,命名为“无门关”。这,还有克勤圆悟大师的《碧岩录》,都可谓是禅门必读书。

“佛语心为宗”, 佛所说的话都是以这个真实心为宗旨来讲的。三藏十二部教门所说的,也无非就是这个真实心,无非就是讲“无门关”中所要证悟的那个心,无非就是禅宗公案所悟的那个心;所以禅宗真悟祖师的公案、禅宗的证悟公案,都不是在笼罩人,都不是无的放矢,都是指向一个目标─指向你的自心真如。 如果你由那些公案而证悟了,你就找到了你的真实心;一旦找到的时候,般若经不必你的师父教你,你只要自己把它请出来即可,因为所讲的都是你自己的真心。

家园 【禅门正语】若真开悟,则具择法眼,能看出错悟的‘大师’错在何处

分别正邪、检择是非,是禅宗真悟祖师所义不容辞的任务,因为这可以保护当代以及后世的禅子,使之免入歧途。

譬如永嘉大师唱言:“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

无门曰:「若能直下领略得去,着佛衣、吃佛饭、说佛话、行佛行,即是佛也。然虽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错认定盘星,争知道说个佛字,三日漱口。若是个汉,见说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马祖道一禅师一句即心是佛,大梅法常禅师误以为即是能知能觉的心不攀缘、离于妄念就是佛心;大梅自以为悟而直接离去,不问清楚,不请马祖勘验;马祖也未再进一步要求其口说手呈的仔细勘验,大梅即住山、开山去了。马祖恐他悟错,之后又要人传话说:「非心非佛。」然而大梅却不肯检验其中之差别,仍然守着即觉知心就是佛;马祖初出道时勘人经验不够,又予以放过,以为大梅所悟之即心即佛与马祖自己的非心非佛是悟得同一个心。倘若大梅所悟者同于马祖,那么无门禅师就说他一切即是说佛话、着佛衣、吃佛饭、行佛行。但是错悟者还是会认为其能知能觉不攀缘没有妄念之灵知心,也是说佛话、着佛衣、吃佛饭、行佛行的心;因为实相知见不够的缘故,不知实相心离六尘的缘故,落在觉知心上面,执着觉知心能够了了分明是真实心故,而不知此了了分明乃是六尘见闻觉知中之法,与自心如来不于六尘见闻觉知之法相完全相违背。大梅法常禅师就因为错悟而落在觉知心上的缘故,广被当代真悟禅师所评论、所拈提。

大梅错悟之事,不仅无门禅师加以拈提,当代的盐官齐安禅师亦拈,后来的克勤圆悟禅师亦拈,为什么呢?因为真悟的祖师都有大悲心,不忍众生被错悟之师误导。 将真悟者的拈提流传下来,可以让有缘人比对错误之语录,避免因错悟禅师开示文字之流传而继续误导未具眼之后人。

《碧岩录》

譬如僧问大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梅云:「西来无意。」盐官闻云:「一个棺材,两个死汉。」玄沙闻云:「盐官是作家。」雪窦道:「三个也有。」只如这僧问祖师西来意,却向他道西来无意,尔若恁么会,堕在无事界里。所以道:「须参活句,莫参死句。活句下荐得,永劫不忘;死句下荐得,自救不了。」

解释:

有僧人问大梅法常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之意旨?」大梅说:「西来之意旨,即是没有任何意旨(落在意识觉知心了了分明而不思善恶之故意不明白状态)。」

盐官齐安禅师听到这个问答,就说:「两个人全死在一个公案下。」玄沙师备禅师听闻了以后就说:「盐官禅师是个行家(知道大梅二人之法身慧命为何未活)。」雪窦重显禅师对于这个公案却说:「死在这个公案下的三个都有了(以雪窦的意思,僧人与大梅皆死于公案下,但是盐官除了拈提之外,如果是作家,也应该对于「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密旨,在一句话下为学人指出路途才是)。」

克勤圜悟禅师举示了以上之例子以后开示说:「僧人问大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大梅却回答说祖师西来无意旨,你倘若就这么会去(以为只要保持一念不生、离念灵知就可以了,不必寻找如来藏),那就堕在无事界里头了。所以说:‘参禅要参活句(要明白哪一句是能使人活得法身慧命的句子,而在那一句中参究),不要参死句(就像西来无意这样的言句,根本就与指示本分事无关,再怎么参,都只能落于无事界中,法身慧命永远活不了,故是死句,不可在这上面参究)。若能在活句下参究而找到自心如来者,永劫皆不可能会忘了此自心如来和祂的亲切妙用、殊胜功德;若是在死句下认得的,不免会落在离念灵知之妄心中,这种人连自己都救不了(腊月三十到来,临命终时,离念灵知之意识觉知心渐渐昏沈;转入正死位时完全断灭,所谓的「悟境」完全消失了),何况能当禅师度化他人!’」

家园 衲子请猜猜我的态度?

提示一下,仔细阅读我的跟帖《这个小兄弟倒有好心》

已然答复过你一次了哈!再答复就非常多余了。

该文中我藏了个现代版的“公案”,不知道你看没看出来啊?

家园 最后一句“TMD!”
家园 还有,明心、见性、过牢关,三关的内涵是不同的,不仅仅是个提醒而已
家园 那么请您说说看,怎么解呢?
家园 给你三次机会

因这里是网络上,你参考书,请教师友我都允许你。所以,你只有三次机会。

但你的解释不许用以前禅师的公案解我这个“公案”,也不许你用佛经来解。

就请您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原因就一个“一句合头语,万世系驴橛。”莫食他人唾沫,他人咀嚼过的馍,不香也无营养。

如果,三次你都解释得不靠谱的话,你该怎么做,我就不提醒你了。

我就要求一个,请您把您的本系列贴全部删除!

家园 若不给你三次机会

以后,人家会说我欺负他家徒儿,惹人笑话!

衲子,这里就是活人刀,杀人剑的地方。

大慧杲曾云:

山下麦黄蚕已断,一队死人送活人。

活人浑似铁金刚,打入烘炉再锻炼。

再提醒你一道,我要你解的是我的现代版的公案,不要涉及其他。我说A,你与我讨论-A,或者B、C就没有一点意义了。

关键词(Tags): #禅宗
家园 阿嚏!明眼人到这个地步自然已经知道。剩下的若要明讲,只能在

和上的禅房里,屏退其他人,单独地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