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天涯煮酒论史】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 -- 夏翁

共:💬31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天涯煮酒论史】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

    酒的历史悠久,它与农业文明相伴而生,世界各国皆然。甲骨文即有酒字,传说酒为杜康也即少康造。实际上酒不会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先民收存贮野果和饭食时,有时会出现霉烂和发酵现象,在长期食用中他们从自己的教训和体会中作出比较鉴别,然后才人为地通过发酵去制造甘美的酒浆。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位勇士,螃蟹既然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古代许多东西的发明或发现,都是这样完成的。中国的酒文化发达,据《饮膳标题》,酒有“清浊厚薄甜苦红绿白之别”,十分讲究,标志其区别名称从“酉”的用字,有一、二十个。

    读古书,听故事,许多酒仙、酒圣、酒豪的故事脍炙人口,像“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痛饮十八碗尚能过岗打虎的武松,令今天“三斤两斤不醉”的“久经考验”的酒徒们羡慕不已。谈到酒的常识首先要知道,这里没有可比性:古人动辄数升、数碗、一石两石不醉所饮的是酿酒,而不是烧酒或白酒,其酒精度低得多。孔乙己穿长衫站在咸亨酒店柜台外就着茴香豆饮用的,就是这种酒。今天叫黄酒,比如绍酒,即属此类,“花雕”、“女儿红”、“状元红”皆绍酒中之佼佼者。古代的酒,以黍为主要原料,加曲蘖发酵酿制而成。阮籍担任步兵校尉、陶渊明担任彭泽令时所饮的都是这种酒。杜甫《羌村三首》云:“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父老慰问老杜所用的酒,正是用他们自己种的黍子酿制的,因为粮食困难,所以酒味较薄,因为未曾过滤倒出来是浑浊的,澄了一会才得变清。他在成都草堂招待《客至》时用的“樽酒家贫只旧醅”,则是自己的家酿,未经过滤的米酒。这种酒度数不高,一般人都可饮上一斤半斤。碰到豪量,“汝阳三斗始朝天”、“李白一斗诗百篇”、“饮如长鲸吸百川”,就不奇怪了。看今日小青年一气可饮成箱啤酒,则武二郎过景阳岗那种喝法也不算很夸张了。烧酒是经过蒸馏而成的,其成分则基本为乙醇,勾对前达到60—70度,就是今日的白酒。烧酒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始于元代。葡萄酒非中原所产,它从西域传来。《后汉书》记载西域“栗弋国出众果,其土水美,故萄萄酒特有名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至少到了唐代,已经能够仿造了。

    “酒” 与“酉”本为一字,金文中皆然,“酉”,酒坛子之象形也。甲骨文中或从“水”,象酒从尊中溢出之状。《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许氏之训,虽然偏离了文字学,但若从文化学角度看,倒是颇有意味的。酒作为上帝赐给人们最早也是最受欢迎的礼物,它既是天使也是魔鬼——也许,它就是上帝自己的化身。几千年来,从个人的生活起居到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往往都与酒发生着关系。往往成也是酒,败也是酒,的确是“就人性善恶”,“吉凶所造也”。“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酒使人亲切、醇厚。“五花马,千斤裘,呼尔将出换美酒”,“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酒使人豪放、潇洒——酒把美好与成功带给人间。酒池肉林、花天酒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酒色财气、“人头马”和路易十三的第一消费大国等等,则给尘世制造着罪祸和丑恶。韩非说: “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不算是危言耸听。天下失道,则酒升值,而人贬值。

    中国古代,在酒的夹缝中,生长出了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李太白《将进酒》诗云:“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莫,惟有饮者留其名。”千百年来,失意士大夫与酒发生了特殊的关系。鲁迅先生研究魏晋文学,有过一篇十分精采的文章,题目就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及药之关系》。“竹林七贤”以饮酒著名,刘伶作有《酒德颂》。司马氏酝酿篡国,曹氏宗臣不愿改换门庭即为敌人,士人处境很是凶险。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不愿合作,终于被杀,于是正直的知识分子以嗜酒为掩饰逃避现实。司马昭拉拢名士阮籍要跟他结成儿女亲家,派人去为后来成为晋武帝的司马炎提亲,阮籍连续大醉两个月,司马昭“不得言而止”。阮籍们内心是极痛苦的,他们嗜酒,有着多重意义。陶渊明与阮籍又不同了,他没有政治风险,但不愿混迹于污浊的官场社会,优游避世、碌碌无为内心又不平衡,他只有“归去来兮”,与诗酒为伴,“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用来排遣苦闷,欣慰于“复得返自然”的本色生活。文人嗜酒,有着多重意义:“佩刀质酒”、“金龟换酒”是豪爽;三杯落肚,王公前“脱帽露顶”,是豪迈,它表现出人格的自信;“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则是无奈与凄凉,“借酒浇愁愁更愁”。当然也有借酒“包装”的,“身在南山,心存魏阙”的假隐士,是借酒标榜自己,走“终南捷径”,最终还是“飞来飞去宰相衙”。即使为李白所称道的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能够“风流天下闻”,待到真的被“不才明主弃”之后,他“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最后竟悒郁终生,痈发背而死。因为文人与酒的这重关系,就出现了酒以文名、文以酒名的现象。文人以酒钓誉,酒家也拉扯文人沽名,旧时代酒店匾额往往大书“太白遗风”,今日绍兴,商人抢注“咸亨”和“孔乙己”商标,真想不到鲁迅身后还给他们带来这种泽惠,这也是先生所始料未及的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汾酒,中外驰名,名列中华十大名酒之一,也算叨了杜牧的光。其实“杏花村”并不在山西,诗为小杜作池州刺史时所作,杏花村在今贵池县城南。

    元宝推荐:履虎尾,
    • 家园 水浒中武二郎、鲁提辖、林教头是永远的中华英雄,三碗不过岗,脍炙人口。

      武英雄打老虎前,喝的酒自然不会是现在叫的“硬头”、“硬货”(白酒),那时没有;也不会是现今的“黄酒”、“葡萄酒”一类,原因同……那该是什么酒呢?应当是类似“老白酒”(米酒)一类的酒,这类酒也能喝醉,连啤酒都能灌倒人么。

      武松身上的乙醇脱氢酶活力一定很高,人的酒量不同,源于人与人之间对酒精的“忍受度”不尽相同,其实就是这种酶的含量(活力)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凡能喝酒的人,乙醇脱氢酶必定含量很高。

      武松借着酒“力”,产生力气、勇气……能空手拿下大虫,是文化,中华文化之酒文化。李白能借着酒,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与发明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美人姿色一样,充满了中华文化的“智慧”、“魅力”……不知曹雪芹萌发出以“葬花”来刻画贵族淑女林黛玉时是不是也象打虎的武松、作诗的李白那样,同样借了酒力?

      神来之笔,出自半醉状态,酒文化的永久魅力。

      关键词(Tags): #酒文化的永久魅力
    • 家园 【煮酒天涯妖论】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新版

      昨天妖道迷迷糊糊,晕晕沉沉,闹了个大笑话。今天改过自新,认真地谈一谈武松他究竟喝的什么酒的问题。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

      依照阳谷县的地理位置来看,应该属于鲁西南地区。这个地区民风彪悍,但是传统却保留得很好。当年靠古老师带队路过,在路边的小店喝羊肉汤,大海碗一端上来,老师就笑了。这不就是个豆么。豆,古代盛器,是个象形字,字形就跟这个豆极其相似。上面是个普通的碗状,底下却是有着一两寸高的沿。阳谷县的海碗制形尤其的古朴,一般的大海碗上面有三寸高,底下的碗沿不过几分,而这里的上面倒是有三寸,底下的碗沿却足有两寸。据老师介绍,跟商代中期河南地区的豆的形状大体相似。历时四千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武松喝酒的碗也应该是这个形状的。但是根据这个地区出土的各个时代的海碗来看,碗口直径大多在七八寸之间,有什么讲究,这就不是很清楚了。这么大个的碗,严格说要算盆了,一只手拿起来喝酒很显然有困难。要两只手捧着喝。一碗可以盛的酒,足有1斤多的分量。若是真的喝上一碗,就算是水,也要撑得厉害。武松更是一口气吃了18碗,再好的东西,灌下18斤,恐怕也是受不了的。

      所以妖道觉得,武松绝对不可能拿这样的碗喝上18碗的。如果我们仔细的考虑一下水浒形成的过程,其中,很多内容作为评书的形式已经存在了好久。那么,一定的夸张也是有的。但是这些说书艺人未必肯和妖道一样,真地去考察一下武松喝酒的碗是什么样子,究竟喝了多少克酒的问题。即使最后的作者施耐庵,也不是鲁西南土生土长的,施耐庵原本是泰州人,见注一,只是在郓城地区住过一段时间。对于民间的普通碗筷的印象,恐怕并不是很深刻。但是信口扯出了一个十八碗来,恐怕也并不确切,这里面恐怕还是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在里面。

      所以妖道就暂定武松喝酒并不是用的大海碗,而是明朝家中普通的饭碗。咱也不管武松他自己究竟用的什么碗了,还是按照施耐庵的规格来吧。这饭碗的规格也多了去了,明朝时候的碗是什么样子,妖道心里可没有底。可巧,有个同学是博山陶瓷研究院的,赶紧联系一下,问了问明朝时候普通的青花瓷碗的规格。为什么问这个同学呢,因为中国虽然出产陶瓷的地方很多,著名的窑也有不少,家中普通的用碗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就专门的客店来看,不会用当地出产的普通的粗胚泥胎碗,而是几个主要的陶瓷产地的碗。江南的景德镇和江北的博山,就是明朝时期江南江北两个最主要的生产地。这两个产地出产的碗,就自动的形成了一个行业标准。你不按照这个标准来,人家就会笑话你土老冒了。所以,各地即使有自己仿制的碗,也都是按照这个来。

      回头看看也写了不少了,我先喝口水再说。

      注一:施耐庵于元元贞二年(1296年)生于兴化一个船民家庭,28岁中举,29岁赴会试未果,投奔山东郓城刘本善,任郓城训导,其间考察过梁山。元至顺二年,35岁的施耐庵中了进士,为谋生计,在杭州当了两年下级官吏,但其主要精力还是坐贾经商,业余从事戏曲创作。

      关键词(Tags): #煮酒妖论元宝推荐:履虎尾,
      • 家园 请问道长,

        那篇“旧版”,原来可曾在西西发表过?

        • 家园 哎呀,错了

          没有,只是昨天信手胡诌而已。看起来我果然脑筋混乱,睡了睡了,晚安晚安。

        • 家园 喏,在底下呢,被阿磕批得体无完肤

          故而写一篇好一点的,也好挽回点脸面。

      • 家园 【煮酒天涯妖论】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新版续

        前面说到了明代青花瓷碗的制式问题。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让妖道很是吃了一惊。原来明朝早期的瓷碗竟然跟妖道家中至今使用的咧口瓷碗是一个规格的。就是径六寸,高2。7寸,加上底沿,实高三寸。这碗盛的也不少,一碗大概可以盛6两的样子。考虑到小酒店绝对不会斟满的问题,一碗算作五两。那么15碗也就是7、8斤了。这要一通的灌下去,也是受不了。且让我们回到原文看看: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按照这上面所描述的,每碗5、6两的样子是有的,而一饮而尽也体现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作风。吃两斤肉的时间喝三碗酒,时间也不可谓短。但是如果总起来算一下,武松前后一共吃了四斤肉,喝了15碗。算起来一共吃了11、2斤的食物。这可是少见的大肚量了。但是在小说里面稍微加一点夸张,也不是很过分的。

        以上,总算搞清楚了武松喝酒的容器是什么,而武松喝的酒的总量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估计,就是7、8斤的样子。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酒的种类和成分。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厚好吃,少刻时便倒。”

        酒家所说的村酒,是指新酿造出来的酒,所以跟老酒相对照。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酒有劲头,拿武松的话来说是这酒好生有气力!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度数高,酒精含量高。老酒之所以度数高,是因为在发酵后期,绝大多数的氧气被消耗掉转化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后期的发酵更加纯粹,而早期产生酒的风味的多种微生物的生长被完全的抑制住,只剩下酵母来产生酒精。所以一般来说,窖藏的老酒的酒精度要比新酿造出来的酒的酒精度要高。这是在蒸馏酒没有出现之前的普遍规律。

        至于这里面的酒精度数究竟有多高,且让我们稍待,待讨论完了酒的风味之后再细表。

        酒家自夸自己的酒叫做透瓶香,武松吃了道:“好酒!”带到后来,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这一切都说明这酒不仅仅是酒精含量高,而且风味也很不错。

        现在的酿造白酒按照风格来划分,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的香型,最著名的是酱香型,以茅台为代表,开瓶后酱香浓郁,喝起来淳厚逸人,酒体因为含有较多的芳香成分,所以对于酒杯的附着比较好。喝过陈年茅台的酒杯,可以在一两个星期内继续散发着茅台的香味,一方面是由于酒的确好,另一方面,这挂杯的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种大家也很熟悉,浓香型,一开瓶,那真是顶风香出好几里地去。这种酒以五粮液为代表。清香型的酒以江南的竹叶青为代表。另外还有混香型,把所有其他的都归了进去。

        看看又写了不少了,我再喝口水去。

        • 家园 竹叶青是山西的吧?

          清香型的酒以江南的竹叶青为代表。

          据我山西的同学说,竹叶青是以汾酒为原料,进一步加工而成的……

          • 家园 没错,是山西的酒

            是我随手写错了。现摘抄白酒分类法如下:

             按酒的香型分   

            这种方法按酒的主体香气成分的特征分类,在国家级评酒中,往往按这种方法对酒进行归类。   

            (1)酱香型白酒   

            也称为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发酵工艺最为复杂。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   

            (2)浓香型白酒   

            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等酒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发酵原料是多种原料,以高梁为主,发酵采用混蒸续渣工艺。发酵采用陈年老窖,也有人工培养的老窖。在名优酒中,浓香型白酒的产量最大。四川,江苏等地的酒厂所产的酒均是这种类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称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采用清蒸清渣发酵工艺,发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剂。   

            (5)其它香型白酒   

            这类酒的主要代表有西凤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这些酒的酿造工艺采用浓香型,酱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艺,有的酒的蒸馏工艺也采用串香法。   

            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艺分类

            在固态法白酒中主要的种类为:  

            (1)大曲酒   

            大曲酒,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大麦,加上一定数量的碗豆。大曲又分为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一般是固态发酵,大曲酒所酿的酒质量较好,多数名优酒均以大曲酿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态发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麸曲酒   

            这是解放后在烟台操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别以纯培养的曲霉菌及纯培养的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间较短,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为多数酒厂为采用,此种类型的酒产量最大。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酿成的酒。  

            (5)其它糖化剂法白酒   

            这是以糖化酶为糖化剂,加酿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结合法白酒的种类有:   

            (1)半固、半液发酵法白酒   

            这种酒是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先在固态条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态、半液态下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这种白酒采用串香工艺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还有一种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兑白酒   

            这种酒是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液态发酵法白酒   

            又称“一步法”白酒,生产工艺类似于酒精生产,但在工艺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传统工艺,酒质一般较为淡泊;有的工艺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弥补。此外还有调香白酒,这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调香白酒经调配而成。   

            关键词(Tags): #白酒分类
        • 家园 妖道不喝酒,倒对酒文化深有研究,佩服佩服。

          花之。

    • 家园 【煮酒天涯妖论】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旧版

      酒的历史悠久,它与农业文明相伴而生,世界各国皆然。甲骨文即有酒字,传说酒为杜康也即少康造。实际上酒不会是某一个人发明的。但是成熟固定的酿酒技术,倒是有可能从某一个人开始。先民收存贮野果和饭食时,有时会出现霉烂和发酵现象,但是这里所说的发酵跟真正的发酵相去甚远。酿酒的开始要等到先民们大规模收藏以后才成为可能。而大规模的收藏,一方面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足够的高,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粮食或者食品用来储藏。而且储藏的时间要比较长,才能够积聚足够的有利菌群来产生人类可能接受的发酵品。猴儿酒的产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特例。

      事实上,妖道认为最早出现的酒精饮料并不是用水果或者粮食酿造出来的,而是游牧民族的马奶子酒。因为牛奶或者马奶可以大量的获得,而且获得之后还经常需要储藏一段时间,这就给发酵造成一个非常好的条件。而用水果造酒,在早期恐怕是很罕见的。因为水果的获得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外界环境和气温,湿度等条件。所以只能是偶然得之。并不能长期的大量的食用。大规模的饮酒,要等到粮食作酒之后。至于粮食作酒,需要的不仅仅是烹调熟的食品,而且需要大量的剩余食品,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酵产生必要的酒精和各类芳香族的芬芳物质,而这个时间的控制需要大量的研究才能最终得到,这也就我们历史上种种所谓的家传秘籍了。这也是为什么酒的推广在中原地区要等到很久之后了。

      由于中原主要以农产品为主食,所以,中国传统的酿造技术的历史并不久远。首先,这必定发生在农业社会占主导地位之后,而且,还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来用做出了食用之外的其他用途之后。再次,勤俭节约之家是绝对出不了酒的,因为需要剩余的食物长期的储存,那么就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分化,大家已经不再是原始共产主义了,最少是氏族社会。最后,需要有特定的人来逐步完善这一技术,就说明第二次社会分工已经完成。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这最少是氏族社会的晚期,甚至是奴隶社会开始之后。

      青铜器的种类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证,最早期的青铜器,全部都是用来当锅吃饭的,可见当时生活水平的低下。大量酒具的出现,要等到商朝之后,可见,即使作为贵族中的奢侈品,青铜酒具也是在奴隶社会已经完全成型之后才大规模出现的。由此可见如果真的有一个人总结完善了粮食的酿酒之法,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就生活在夏朝或者是商代。从史书上看,最早的一个号称好酒淫乐的昏君,就是商纣王。看起来其他的昏君就是想好酒都好不成啊。

      而这个人,无论他是叫杜康还是少康,他所采用的酿酒方法,妖道认为,跟现在的家酿米酒的步骤是很相像的。就是先蒸熟粮食,无论是粟还是其他的,然后放凉,加酒母,拌匀后密封。然后窖藏一段时间,好让各种菌类在里面发酵。最初的酿酒,很可能并没有糖化的过程,而是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进行。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各种细菌生长得很快,但是很快霉类就利用自己的代谢产物来抑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并大量的分泌糖化酶,把谷类中的淀粉分解成短链的寡聚糖和单糖,因为寡聚糖和单糖的甜度要比淀粉要高得多,所以我们称这一过程为糖化。一旦糖化完成,酵母的生长速度就逐步赶了上来,并利用自己生产出来的酒精,来对抗霉类的抗生素。很显然,酒精这个东西杀人于无形中,逐渐的,各类微生物就剩下酵母一枝独秀了。酵母就慢慢的提高酒精含量,来最终产生我们的各种酒类。

      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各种酒不同的风味,主要不是来源于酵母,而是来源于早期各种霉类和其他微生物产生的相互厮杀的化学物质。这些毒药们混杂在一起,经过我们祖先若干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造成了目前我们林林总总的酒类世界。

      但是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们喝的可不是我们这种充满了酒精的饮料。而是非蒸馏酒。就是以黍为主要原料,加曲蘖发酵酿制而成。然后大开瓶子就喝的那种,大家有自己酿酒或者吃过醪糟的,都可以回忆出那种特殊的味道。当然,这还算好的了,至于乡野农村酿造的就大多数有酸味,那是因为密封不严,或者一开始的糖化不好所致。

      实际上,目前最好的酵母可以产出含33%酒精的产品来,这个酒精浓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发酵后期,酵母自己都被酒精给杀死了。也许有人说,这也不错了,赶上老虎酒了么。发酵出来的粗产物是如同糖稀一般的粘稠物。如果不蒸馏,人是根本没法喝的,只能是兑水过滤,那么最好的打算,能产出15%的酒精含量已经是最高的了。但是这是经过了大工业化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几十年菌种挑选得到的产物。如果仅凭古老的菌种,酒母再加上有其他的多种微生物来产生各类的毒药物质搅合一下,最终的酒精含量能够有12%已经是极限了。这个浓度,也就是大多数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因为粮食作物很难象果汁一样被完全液化,所以粮食酒的最高浓度也就是6%左右。也就是比我们平常喝的啤酒稍为高一点点。那么,古人动辄数升、数碗、一石两石不醉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最后,宋朝的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究竟是什么酒呢?首先,既然敢说“三碗不过岗”,那么一定是蒸馏酒。因为6度的酒,根据人体酒醉时的酒精含量0。05%计,一个体重80公斤的人,需要0。4公斤的纯酒精。也就是6。5公斤,就是13斤才能喝醉。根据梦溪笔谈我们知道,当时初步的蒸馏已经被发明出来,但是,生产高浓度究竟所需要的二次蒸馏冷却装置,好像还是没有影子。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当时出现的是头蒸酒。而头蒸酒头的酒精含量大概可以到30%左右,酒尾大概只剩下12、3%了。二锅头就可以到70%左右了,那三蒸酒头就几乎是纯酒精了。

      回头再用武松喝的18碗来演算一下。18碗,估计最多也就是9斤左右,再多就要上厕所了。武松后来还是醉了,那么按照他体重90公斤(那个时候的营养水平,已经很不错了)需要0。45公斤的纯酒精才能醉倒他。0。45/4。5=10%,考虑到武松比较能喝酒,那么把他的酒精耐受提高一倍,也就是说酒力的酒精含量是20%上下的样子。对照一下头蒸酒头尾的酒精含量,我们可以推算出来,他喝的酒基本上是头蒸酒的混合,没有分头尾。

      最后的结论是,武松喝的是经过蒸馏一遍的酒。就是头蒸酒。不知道大家喝过没有,头蒸酒里面含有很多的糖分和各种芬芳族化合物,喝起来一点也不辣,反而是甜甜的,很醇和的味道。因为感觉不出来,所以显得后劲很大。

      呵呵,妖道也跟着考证一把。羞臊羞臊阿克。

      元宝推荐:履虎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