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天涯煮酒论史】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 -- 夏翁

共:💬31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煮酒天涯妖论】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新版

昨天妖道迷迷糊糊,晕晕沉沉,闹了个大笑话。今天改过自新,认真地谈一谈武松他究竟喝的什么酒的问题。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

依照阳谷县的地理位置来看,应该属于鲁西南地区。这个地区民风彪悍,但是传统却保留得很好。当年靠古老师带队路过,在路边的小店喝羊肉汤,大海碗一端上来,老师就笑了。这不就是个豆么。豆,古代盛器,是个象形字,字形就跟这个豆极其相似。上面是个普通的碗状,底下却是有着一两寸高的沿。阳谷县的海碗制形尤其的古朴,一般的大海碗上面有三寸高,底下的碗沿不过几分,而这里的上面倒是有三寸,底下的碗沿却足有两寸。据老师介绍,跟商代中期河南地区的豆的形状大体相似。历时四千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武松喝酒的碗也应该是这个形状的。但是根据这个地区出土的各个时代的海碗来看,碗口直径大多在七八寸之间,有什么讲究,这就不是很清楚了。这么大个的碗,严格说要算盆了,一只手拿起来喝酒很显然有困难。要两只手捧着喝。一碗可以盛的酒,足有1斤多的分量。若是真的喝上一碗,就算是水,也要撑得厉害。武松更是一口气吃了18碗,再好的东西,灌下18斤,恐怕也是受不了的。

所以妖道觉得,武松绝对不可能拿这样的碗喝上18碗的。如果我们仔细的考虑一下水浒形成的过程,其中,很多内容作为评书的形式已经存在了好久。那么,一定的夸张也是有的。但是这些说书艺人未必肯和妖道一样,真地去考察一下武松喝酒的碗是什么样子,究竟喝了多少克酒的问题。即使最后的作者施耐庵,也不是鲁西南土生土长的,施耐庵原本是泰州人,见注一,只是在郓城地区住过一段时间。对于民间的普通碗筷的印象,恐怕并不是很深刻。但是信口扯出了一个十八碗来,恐怕也并不确切,这里面恐怕还是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在里面。

所以妖道就暂定武松喝酒并不是用的大海碗,而是明朝家中普通的饭碗。咱也不管武松他自己究竟用的什么碗了,还是按照施耐庵的规格来吧。这饭碗的规格也多了去了,明朝时候的碗是什么样子,妖道心里可没有底。可巧,有个同学是博山陶瓷研究院的,赶紧联系一下,问了问明朝时候普通的青花瓷碗的规格。为什么问这个同学呢,因为中国虽然出产陶瓷的地方很多,著名的窑也有不少,家中普通的用碗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就专门的客店来看,不会用当地出产的普通的粗胚泥胎碗,而是几个主要的陶瓷产地的碗。江南的景德镇和江北的博山,就是明朝时期江南江北两个最主要的生产地。这两个产地出产的碗,就自动的形成了一个行业标准。你不按照这个标准来,人家就会笑话你土老冒了。所以,各地即使有自己仿制的碗,也都是按照这个来。

回头看看也写了不少了,我先喝口水再说。

注一:施耐庵于元元贞二年(1296年)生于兴化一个船民家庭,28岁中举,29岁赴会试未果,投奔山东郓城刘本善,任郓城训导,其间考察过梁山。元至顺二年,35岁的施耐庵中了进士,为谋生计,在杭州当了两年下级官吏,但其主要精力还是坐贾经商,业余从事戏曲创作。

关键词(Tags): #煮酒妖论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