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乱弹中苏关系破裂对中国的影响 -- 慧诚

共:💬202 🌺970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同意你这一段分析

      引用:在这个形势下,作为老三,A,最好的情况,是与老大、老三都保持比较好的关系,并且一定要保证老二的安全,不能让它倒;B,次优的选择是与老二结盟,对抗老大;C,糟糕的状态是与老大结盟,对抗老二,因为老二一旦垮了,老大一定会吃了老三;D,最差的情况,是同时与老大老二为敌。

      我必须指出,你这里的博弈对策,过于静态,是不能经受事实的考验的。看三国就知道,三方关系随着相对实力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优劣经常互换,并没有一个通用的过关攻略。虽然三方关系相对稳固,但是这是动态平衡。

      其次,同时与两大为敌,不见得就是最差。甚至,这是必须要最好准备的底线斗争思维。两大合力吃掉第三,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先例。中国通过对抗两大,才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比较一下今天的欧洲就知道,欧洲纸面实力看起来不错,也有联俄,联华的试探,但是谁也不把欧洲正经当作独立力量,这就是个美国的脓包跟班。名誉上的损失还在其次,看看这次乌克兰,美俄合伙吃欧洲。

      如果当年中国在美苏间摇摆,没有对抗两大的决心,就没有今天的独立自主。

      最后,哪怕从最根本的利益上讲,赫鲁晓夫确实是要对美投降,或曰媾和。中国确实就是很现实的出卖对象。赫的后辈邓就出卖过一次,修正主义者的办法都差不多,赫作为外国人,卖起来更无心理障碍。这是生死存亡的大敌,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的学术争论。

      与苏联闹翻,一开始大家确实惊讶,一时转不过弯来。但这好歹打了预防针,否则苏东剧变,我们的震荡起码高一个数量级,邓被吊路灯都有可能。

    • 家园 中苏交恶还是一山不容二虎

      中共通过朝鲜战争,通过对赫鲁晓夫党内斗争的支持,通过对国际共运中苏联大国主义的有效协调,逐渐在国际共运取得了和苏共接近平起平坐的地位。赫鲁晓夫在权力稳定后对此并不自在,而中国也不肯回到斯大林时代的苏联至高无上,两边的冲突就多起来了。

      两边的冲突,赫鲁晓夫的美苏缓和应该是主要分歧,在赫鲁晓夫看他已经考虑了中国利益和关切,而中国则认为在原则上不能让步,比较起来斯大林评价和大跃进都是因素,但相对次要。长波电台是问题的表面化。

      赫鲁晓夫的个性一定要给中国颜色瞧瞧,而中国不打算退让,就愈演愈烈了。

      你的三国志解读是中苏交恶后形成的,也是这样发展的,中美握手就是三国志下的远交近攻。

      此前是共运阵营内部可不可以有两个当家的问题,是内部的老大老二之争。从这个意义讲,中苏分裂有其必然性。

      • 家园 分析的对

        大国的成长需要空间,接壤就有摩擦就有争端,直至其中一方倒下。

        中苏,中俄之间不会有长久稳定的和平,如果有,必然是在更强大的外力作用下的无奈之举。历史证明了意识形态竞争不过民族主义。

    • 家园 新中国的路最难也是唯一有前途的道路

      大国政治格局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冷战就是美苏争霸的格局,这是两国实力衡量后的结果。美苏两国的实力都是经历过二战的实战洗礼的。

      冷战期间,但凡有点国际政治战略价值的国家,必须在美苏之间选边站,甘居人下当小弟,哪怕大英帝国也要跪舔美利坚。如果不在美苏之间选一家占位,反而试图独立自主或者试图两边跳、两边捞好处,这样的国家必然会承受美苏两家默契地打击。

      新中国是唯一能在冷战期间保留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所以中国必然要遭受美苏两家的打击,这是逃不掉的命运。但是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巧妙运筹下,中国每次都直面美或苏一家,同时还能得到另一家的支持和援助。这就是英明战略的价值。

      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主动抗美援朝,硬刚美国成功,这才换来苏联的大规模工业化援助项目;

      60年代,如果中苏没有借意识形态问题彻底决裂,就没有70年代中美握手的机会,更别谈什么改革开放了。

      分别硬刚了美、苏,又能承受其代价,冷战期间这样的国家只有中国一家。如此中国才又资格上牌桌和美、苏打牌。中国能独立自主地发展,是因为中国的实力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才能入局和美、苏博弈。

      所有的代价,就是上牌桌的门票。只想占便宜的人,是永远上不了牌桌的,比如英、法,吃了的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蜜果,从此在美国面前就站不直腰了,一认老大,终身马仔!德、日呢?发展的再好,也只能任由美国摆布,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印度呢,他可是占便宜没够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就中美苏三家博弈来说,中国虽然入局时实力最弱,但是心气最高,虽是老三的实力,眼睛却一直瞄着老大的位子。绝不会以坐稳老三位子而自满,更不会为小恩小惠被老大、老二牵着鼻子走。所在三家之中,新中国的表演最精彩,既会坚定地斗争(抗美援朝、对苏反击),又能灵活地妥协(中苏联盟、中美握手);既有踏踏实实的大干苦干(深挖洞、广积粮,大三线建设),又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三个世界划分)。走到今天,三家之间中国的前途最光明。

      冷战期间,有很多国家试图利用美苏对峙从中获利、两头捞好处,南斯拉夫、埃及、伊拉克等等,小聪明的下场往往都不太好,便宜没占多少,反倒吃亏不小。关键是,虽然得了一点看得见得小便宜,往往以丧失看不见得未来发展前景为代价!用围棋术语来说,布局阶段只捞实地,完全丢了外势,这个样的棋没前途。不懂弃子的棋手,永远成不了高手。

      新中国的路最难也是唯一有前途的道路,就是因为毛主席周总理他们仅仅抓住了一点:以我为主,以发展为导向。在任何困难面前,宁可吃眼前亏,也绝不放弃战略主动权。这一点比任何便宜都珍贵!

      自二战以后,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但是所有独立的国家中,有几个国家能一直把握国家主权完整、独立自主发展?凤毛麟角!中国也许是唯一一家。

      有些便宜,毛主席、周总理他们不是看不见,而是故意不去占!做画要会留白,下棋要敢弃子,做人要有节制,秉国要有定力、戒贪婪。

      今天,如果单纯用利益得失来衡量他们的战略方针,以占便宜没占够就是吃亏了做理由批评他们,眼界实在是太低了。中国但凡对美国苟且一点,就没有后面的苏联援建项目;中国但凡对苏联妥协一点,就没有后面的中美握手改革开放。如果当年中国像楼主那样选择,美苏之间含含糊糊,周边便宜处处占尽,这就是典型的“临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注定成不了大气候,充其量也就是抗战胜利时的民国气象,根本成不了今天的中国。

      通宝推:一着,qq97,盲人摸象,铁骑边塞,不如安静,
      • 家园 【讨论】五十年代末

        中苏分裂,是早有定论的事情,源自赫鲁晓夫领导的苏共对斯大林的全面否定。斯大林作为苏联第一代领导人,在列宁逝世后长期担任苏共总书记。苏联的工业化改造以及卫国战争的胜利,都是不能抹杀的。全面否定斯大林,不光是动摇了苏共的争议性,而且动摇了苏联的立国之本。苏联之亡,就始于此。在引申一些,对斯大林的否定,也是对共产国际的否定。中苏从来都没有结盟关系,只是共产国际的兄弟加同志。中苏交恶的根源在苏方,而不是中方,我们也要反思吗?为什么不没有底线的站在苏方阵营吗?中共与苏联没几天亲密,解放前苏联对国民党是各种支持,给中共的支持,好像也就是派了些啥也不懂就会指手画脚的二十八个半。抗美援朝打断了中国解放台湾的部署,即便答应好的军援也是拖拖拉拉。也就是支援中国的重工业项目给的比较痛快,那恐怕也是看到中国完全有能力拖住太平洋的美军吧。

        在冷战格局下,中国所处的位置本来就很有利,虽然不是棋手,但也绝不是棋子。美苏都害怕惹怒中国而倒向敌方,而中国可以很从容的在一二三世界全面外交。中国外交的败笔,不是中苏交恶,反而是中美建交。

      • 家园 战略平衡

        联弱制强。

        既能平衡各方力量,又能在平衡中壮大自身。

        驾驭能力极强。

        现在中国是老二,和老三、老四联手拱老大,而且让老三打头阵。

      • 家园 你漏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改革开放

        在三家之中,新中国的表演最精彩,既会坚定地斗争(抗美援朝、对苏反击),又能灵活地妥协(中苏联盟、中美握手);既有踏踏实实的大干苦干(深挖洞、广积粮,大三线建设),又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三个世界划分)。走到今天,三家之间中国的前途最光明。

        三个世界的划分的后面,应该有伟大的改革开放。

        否则,何来“三家之间中国的前途最光明。”??

        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不被和平演变就算不错。以文革结束时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那个鬼样子,国家经济体制那个混乱,如果还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通宝推:柴门夜归,达雅,
      • 家园 印度没有选边站

        印度发展不如中国,主要是国内的问题,而不是国际关系。

        中国当然要独立自主,这么大的国家,你想抱大腿都不会有。但是独立自主并不是要与其他大国为敌。

        • 家园 你这就是孤立地看问题了

          引用:印度发展不如中国,主要是国内的问题,而不是国际关系。

          事实上,印度的国内问题,和国际关系,互为表里。

          印度要维持与列强的关系,就无法彻底,哪怕说比较深层次地解决国内问题。而不能解决国内问题,列强放心,自然笑脸相迎。

          粗俗地说,印度在国际上吃得开,就因为大家知道他烂泥扶不上墙。西方包括俄国愿意支持印度,跟今天西方愿意支持乌克兰,是一回事。

          印度在国际上可以偶尔表现一下,但频率不会高于土耳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