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就知道你不爽

          我通篇都是说计划经济(特指公社制度)如何抑制农民的积极性,改开又是如何释放农民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急升。

          你要是有资料证明公社制度导致农民积极性大增,推翻我的说法,我倒是很想开开眼界。😏😏😏

          • 家园 因为我知道,你已经没法给这次调研做结论了。

            柴门夜归河友的家乡当年包产到户是不是促进了粮食生产,又是如何促进粮食生产的。

            既然要调研,就拿出调研的实证和数据出来。

            要不还调研干啥呢,多此一举。

            憋了俩月,调研的事满不提了。

            要不你宣布一声,这次调研,得不出结论?

            • 家园 你不会这么天真吧?

              要实证,不会仅凭一次简单的调研就下结论吧?如果我说还要多几次,这个结论才可靠呢?

              反正我就等你的实证,看看你会怎么证明,包产到户是如何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的,进而影响粮食生产与产量的。

      • 家园 1978年一元相当于今天的多少元呢?
      • 家园 工农业剪刀差支来自苏联?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还是你看不见啊
      • 家园 【原创】补一个包产到户之后粮食产量下跌的解释

        之前曾经有河友质疑包产到户的成效,我在这本书里见到一个线索,认为可以解释得通,在这里单独补充一下:

        先引用这段话:

        84年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农民增产的粮食、棉花,交售时遇到国家仓储不足的严重困难,到处排队,引发农民抱怨。理由简单,激励机制改变,农民多种多得,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9%,其中种植业年均增长6.61%,粮食年均增长340亿斤,棉花1300万担,都是多少年没有过的。

        这里有个结构性的问题:十亿人口,农村八亿,城市两亿,问题在于八亿农民放开手脚增产,但两亿城市居民根本消化不了,更麻烦的是,粮食是受管制的产品,国家作为最大的买家,买了之后,还得卖得出去,卖不动的话,就只好减少采购。采用市场机制的话,又只能降低采购价。

        由于管制的原因,当时国家未必能准确发现市场价格,很可能会把采购价压得过低,这样,又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导致有几年粮食产量下降。从产量看,2004年之后趋于平稳,我的推测是到了那个时候,粮食的市场机制基本完善了,国内粮食采购以及进口粮食机制已经成熟,在加上计划生育后,人口也逐步稳定,对粮食的需求变得平稳,产量自然也就趋于平稳,不会暴涨暴跌。

        从这个角度来看,84年之后,化肥已经不是什么瓶颈了,可是一旦农民的积极性受挫,粮食产量依然会下跌,因此可以推断,积极性确实对粮食产量有重大影响。

        通宝推:柴门夜归,
        • 家园 你这里可能要补充一下粮食进出口数据。
          • 家园 包产到户前后中国进口粮食暴增到1000多万吨

            中国50年代粮食基本上是出口的,进口很少。据统计,1950-1 959年,中国共出口粮食2280万吨,进口粮食84万吨,平均每年出品220万吨,这阶段出口的主要是大米。——这就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用自己最珍贵的大米出口换外汇,换机器。

            1960-1976年,中国粮食进大于出,出口4143万吨,进口8490万吨,平均每年进口256万吨。这阶段中国出口主要也是大米,其中70年代前半期大米出口较多,其中73/74年都超过了200万吨,占当时世界大米市场的四分之一。

            1977-1983年,中国粮食开始大量进口,而出口数量很少,7年间,中国共进口粮食8704万吨,出口1106万吨,平均每年进口1085万吨。

            尤其是1979年以后,包产到户开始推行,小麦进口大幅增加,1979年进口871万吨,1981、1982年连续两年都超过了1300万吨。 1300万吨是什么概念,是当时全国小麦产量的约20%,超过了当时江西省这个水稻大省全年的稻米产量。 而且,这1300多万吨全部是细粮,不是玉米这种粗粮。

            1979-1983年,就是这包产到户推行的4年,中国进口粮食(绝大多数是小麦)的总量就超过此前1960-1976这17年的进口粮食总量。考虑到50年代中国还出口了2200万吨大米,这样算下来这4年中国进口的粮食超过了新中国整个毛泽东时代27年全部进口粮食的两倍。

            ——说实话,这个发现让我自己都吃惊!我都没想到,为了包产到户下了这么大的血本。

            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少收了粮,城市还吃得好的原因之一。

            此后整个八十年代,中国小麦进口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吨。

            通宝推:陈王奋起,阴霾信仰,
            • 家园 进口多并不能说明吃饱饭是靠进口小麦

              中国2021年粮食产量创新高,然后还继续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呢,那能证明国人吃饱饭全靠这些进口粮食吗?

              你应该证明的是,那时能吃饱饭,全靠这1300万吨小麦啊。

              • 家园 不要老是转进

                我们争论的问题是——

                是不是“包产到户”让中国人吃饱了肚子?

                而且还是“瞬间”就吃饱了肚子。

                你们认为是,

                而我认为不是,

                就这么简单。

                • 家园 确实是很简单

                  你一样要证明“瞬间”靠这些进口小麦吃饱肚子啊。

                  思路是“瞬间”小麦进口的增量,以及这些小麦的去向,这些要搞清楚才有说服力嘛。

                  这个思路没有多复杂吧?

                  • 家园 不用

                    我只要证明并不是“包产到户”让人民“瞬间”吃饱肚子就可以了。

                    靠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

                    • 不用
                      家园 问题是你只摆了个数字

                      就自以为成功论证了,相关性,因果性,咋就忘了?

                      • 家园 很好,你想起了相关性因果性

                        “包产到户”让中国人民瞬间吃饱——

                        除了时间相关性,你们提供过任何证明因果性的事实证据吗?

                        如果有,你现在写出来也不迟。

                        还不是一直装聋作哑。

                        • 家园 柴门老兄说了呀

                          当年包产当年就吃饱,那个年代,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吃自己种的东西了,你不会认为他们吃的是进口的小麦吧?

                          如果这个不是因果性,又是什么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