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类似的经历

              相信我们那一代人,很多有类似的经历。

              不过普通工人跟普通农民,也是100步50步而已,过得都紧巴。不过那个紧巴也是普通农民的天堂生活。

              充许农村人自由流动,是需要物质财富当后盾的。很多人当这个不存在。

              通宝推:不如安静,
              • 家园 不是是需要物质财富当后盾

                而是需要制度允许。

                84年放开的时候,也没啥物质财富可言吧?不也走过来了?

                • 家园 你想说改开都几年了,一点进步都没有?

                  化肥厂表示不同意,粮仓也表示不同意。另,你自己的资料显示,什么时候才大规模外出打工,你回翻一下。

                  • 家园 我的意思是

                    只要制度允许,个人就会努力去创造财富出来。

                    举个例子吧,今天我出差,项目在一个年产值十亿的工厂,老板的父母,从一个小作坊起家。以我对他们的了解,真的就是白手起家,这种例子,在珠三角,长三角数不胜数。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认为这是靠剥削,我不会争论,我只能保证我做项目的几家都不是血汗工厂。

              • 家园 农民羡慕的是城市生活和工人身份

                就实惠来说,城市的确有利,基建,现代化工业化用具,城市占有优势,还有集散地优势。

                问题是城市就那么多,城市发展需要时间,交通等也需要建设。

                这不是想就有的啊。

                农民地位也不低啊,确实,陈永贵还是被瞧不起,懒厨就是看不起陈永贵,但是这样也没办法,毕竟刚刚突破历史,伯爵还在反击这种模式。已经不错了。

                最后一个农民大佬,应该是禹作敏吧。

                • 家园 喂!你说我坏话的时候,能不能复制黏贴?

                  懒厨就是看不起陈永贵

                  能不能告诉我,我哪里说了看不起陈永贵?

                  要是你连复制黏贴都不肯做,我就真的瞧不起你了哈!😏😏😏

        • 家园 五亿农民,四千万城市居民

          这是建国初,而且城市是虚假工业城市居多,大多城镇撑死是个商品集散地。

          中国传统城市就一直是剪刀差,哪有啥公平,新中国不过是一定程度削弱而已。

          • 家园 以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少

            东北,上青天,武汉,太原。

            好吧,这些其实也不太行。真是一穷二白,一塌糊涂,地狱难度开局。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钦敬钦敬!

        科个小普:“钦”广州音同“襟(广州音)”,现在很多人读错。类似常见的还有“甩”“奎”。

        懒厨兄把管子给扔了。

        杜润生,名人呢。周其仁也是。

      • 家园 举两个自理户口的例子

        先说自理户粮的重点。懒厨网友的引用的话"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这里的第一个重点是集镇,我的理解是可以集镇落户,但是不可以在城市落户,这还是要走迁户口的正式途径。第二个重点是自理口粮,这其实表示自理户口的权利介于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国家不管自理户口的粮票,自理户口的学生就学和招工的权利等同集镇本地的农村户口的权利。这两点在我的两个例子里都会体现。

        另外84年出台自理户口这政策也合理。我记得刚承包的时候,余粮要吗卖给国家,要吗囤在自家谷仓里。过几年后,可能是83年或84年才允许私人粮贩收购余粮。不让私人粮贩收购余粮,想自理口粮也不容易。

        我老家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到外地和外国做生意和打工的人很多。我确认的有两个高中同学家里都是自理户口,我想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

        这两个同学分别是她和他,原来都居住在永嘉县沙头区渠口乡,这是楠溪江中游的山区,耕地很少,在永嘉这个当年的贫困县里面也是属于中下游。她的父母带着全家在80年代中期迁到清水埠镇做生意,就是现在号称温州浦东的瓯北镇,户粮自理,她家日子很宽裕。她在清水埠镇正常上小学和初中,89年花了3000元进县中学读议价高中,高中毕业后她上了个没有国家正式文凭的自费英语大专,所以也没办法转户口。毕业时她爸爸先花了大概一万元给她买了个城镇户口,然后再拉关系她进了县外贸公司。当然县外贸公司两年后就黄了,现在她自己全家在广州打理生意。

        他的爸爸原来在海南岛当兵,之后还在外地养了几年蜂,所以在老家根基不深,所以就举家搬到县城上塘做点小生意,也是自理户口。可能自理户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没那么严,他家兄弟姐妹比较多,他是老大74年的,下面还有三妹一弟,弟弟好像是84年的。他家一直比较困难,几个孩子都可以在县城正常上学,他作为长子可以上浙医大,但是大妹和二妹就一门心思靠中专/中师,其中大妹还复读初三,因为他们本质上还是农村户口,所以不允许考技校,否则按他家当时的经济条件肯定首选技校。当然后来他家经济条件明显好转,三妹是浙大硕士,小弟是香港某大学硕士。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种才是真实世界的调查

          当年计划经济的年代,城里需要多少粮食,都是根据户口统计,来决定分配的。所以不能允许农民随意迁徙,有其合理之处,否则粮食的调配会无法跟得上。

          到了84年,粮食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可以买到议价粮,只要农民自己搞定口粮,不需要当地政府负责,于是就可以放松了。

          最过瘾的是,这种管制的放松,居然不是以立法的形式,而是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来开始操作,可见,当年改开,也是一步步来,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回想,改开的历程,如有神助,居然没有翻车,当真是天佑中华了。

      • 家园 真是服了你了

        包产到户的分析……还一二三四五六😅😅

        一个搞IT的,不远万里……错了,毫无利己不计铢钱地地掺合经济学、医学问题,搞得自己都发不出帖了……😄😄

        听老审的,不务正业😜😜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你没看到我用的招数都是一样的吗?

          什么话题来来去去就是一招:逻辑加事实验证而已。一招鲜,很沉闷,但很好用。😄😄😄

          我花时间整理这些资料,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罢了,我的观点对错根本不要紧,但好歹不是虚的,是可以让任何人进行验证的。

      • 家园 不出意料的转进

        柴门夜归河友的实地调研算是不了了之了。

        算了,不勉强楼主了,我自己整一个帖子吧,算是跟柴门夜归河友的一个交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