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明清时期部分火炮资料整理 -- 阴霾信仰

共:💬101 🌺539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明清时期部分火炮资料整理 -- 有补充

    点看全图

    该炮由福建布政司中左所的同安工匠于大明万历庚申年即四十八年铸成敕封歼虏大将军炮。

    尺寸数据:

    重1700余斤,炮管239CM,炮腹94CM,炮尾28.5CM,口径13.5CM,倍径18,属于一种加农炮。

    该炮唯一的一门实物保存在英国皇家火炮博物馆,为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缴获之物。

    吐槽:万历年的炮,鸦片战争时期满清还在用。。。

    1620-1840,都已经220年过去了。。。无语

    -----------------------------------------------------------------------------------

    点看全图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明代红夷炮,为天启(四)年,由俞大猷次子,福建总兵俞咨皋督造,实物炮长313厘米,内口径14.5厘米,炮重3100千克。

    现存为残炮。

    火炮复原图

    点看全图

    -------------------------------------------------------------------------------------

    点看全图

    济南博物馆崇祯复合铁炮。样式有点像欧洲的佩尔里耶炮。

    点看全图

    北京掖门保存的明清炮群中有一门明朝两广总督王尊德在崇祯二年铸造的红夷炮,重两千斤,内口径14厘米,炮长258厘米,火炮倍径18,属于一门加农炮。该类型火炮是王尊德借用葡萄牙火炮炮模仿制而成,有记载仿造300门,解押到北方的共有175门。由于明朝需要该炮的城镇很多,故而大都分散于各地。

    吐槽:崇祯年铸炮数量相当多,真不知道天启年所谓军工生产崩溃的段子哪里冒出来的。。。

    ---------------------------------------------------------------------------------------

    点看全图

    明崇祯四年铁炮,郑成功纪念馆馆藏。

    补充:这种小型红夷炮明军铸造了很多,松锦大战中经常用到,朝鲜方面的记载是:砲丸累落世子幕。丸如鹅卵之大。

    徐光启在守城制器疏稿中记录了,明朝炮匠在不改变火炮使用的炮弹重量(一斤四两约1.8磅),火药用量(一斤四两)的情况下,将原本五百斤重的红夷炮轻量化,降到三百二十斤(约420磅),使得火炮更便于使用和运输。

    各地军镇也造了不少,比如:崇祯五年六月,宣大總督張宗衡奏报以督造完成小西洋炮150门及山西以造成未转运的小西洋炮100门,共250门。

    ----------------------------------------------------------------------------------------

    点看全图

    这是双层铁炮,内层熟铁,外层生铁。

    明朝还有铁芯铜体的复合双层金属铁炮。

    它巧妙利用青銅熔點( 約 1,000℃) 低於鑄鐵( 1,150–1,200℃) 的現象, 於鐵胎冷卻後再以泥範鑄造法或失蠟法製模, ( 註 39)並在鐵胎上澆鑄銅液; 即可透過外銅凝固冷卻時的收縮( shrinkage) 作用, 而增加砲體的抗膛壓強度。 ( 註 40) 換句話說, 鐵心銅體的設計將可擁有重量輕、 韌性佳以及安全性高等優點, 且較純銅砲便宜、 耐磨損, 又較純鐵砲易散熱。

    ————《明清獨特複合金屬砲的興衰》

    ---------------------------------------------------------------------------------------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是明代崇祯十一年铁炮,目前存放于山西艺术博物馆,根据金相分析显示,局部为钢制。

    P.S:山西那边还出土过洪武年间的火炮,也是钢制。

    -------------------------------------------------------------------------------------

    点看全图

    这门炮存于辽宁博物馆,是铁心铜体火炮。

    ----------------------------------------------------------------------------------------

    点看全图

    这门是存于广州越秀楼的崇祯年火炮,边上还有一门乾隆年,一门道光年间的,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

    乾隆年间的:

    点看全图

    道光年间的:

    点看全图

    三门放一起看,都不用金相分析,肉眼都能看出差距。。。

    点看全图

    真是不忍卒视,一个是尾部铸厚怕炸膛的肥臀大将军,一个是炮管铸歪的罗锅大将军 铸造全然不得法,火炮设计型制也是大退步。

    这些火炮资料来源于作者:金牌防守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4396807/answer/1643223785

    文章里面还有很多图片,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我就整理文中一部分明朝铸造火炮的记录:

    崇祯十二年两广总督张镜心督造的三百门红夷炮。现有五门储存在济宁博物馆。铸炮工匠可能在澳门的葡萄牙炮厂工作过。

    崇祯十二年,明廷在北京设立铸炮场,汤若望帮助明朝铸造的二十门四十磅红夷大炮以及五百门中轻型红夷炮。

    崇祯十二年,宣大总督陈新甲奏报以捐资白银4870两,铸造成西洋大炮十二门以及其他器械。

    河道总督张国维为了缓解北方西式火炮匮乏的困境,于崇祯十二,十三年在山东铸造了一批红夷大炮,以应军需, 张国维除了仿制火炮外,还制造了一批望远镜,分发给炮兵当做观测工具。

    崇祯十四年戎政衙门存有红夷炮10门(长度在200厘米左右),后又讨得神威大将军炮6门(长度216厘米的有2门,250厘米的有4门)

    通宝推:方平,红十月,用心荐华,龙牡,桥上,审度,迷途笨狼,外俗内正,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7)
    家园 补充一个英军馆藏的铜铁复合火炮剖面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按照《明清獨特複合金屬砲的興衰》文中所言:

    查訥爾經額於道光二十一年署直隸總督時, 雖曾有督造 6,000 斤重「紅衣將軍」 複合金屬砲的經驗, 我們卻發現 #2/244 砲的品質頗差: 其內層的鐵心不僅厚度不一, 在藥膛周圍且出現多處類似蜂窩的瑕疵( 見圖十七) ; ( 註 117) 尤其,內膛的管壁頗不平直, 令火藥爆炸之氣體甚易從隙縫外洩。 亦即, 當時雖重拾明末鐵心銅體的特殊鑄法, 但鑄造精度卻是不進反退。 此故, 道光二十三年五月試驗盛京新鑄之大砲時, 即發現「適用致遠」 者, 不過六成, 且其中 6 門「礮身裂縫, 內膛不平, 難以演放」, 各承辦官員遂奉旨應賠鑄修理。 ( 註 118)在 #2/244 旁邊另有一門遭縱剖的鐵心銅體砲, 其編號為 #2/245, 未見銘文, 底部無藥膛, 內膛的管壁亦頗不平直( 見圖十八), 砲之內徑為 14cm, 長269cm, 鐵心厚 5.6cm。

    关键词(Tags): #2/244通宝推:桥上,
    家园 明朝西学东渐成果: -- 补充帖

    以下为明朝士大夫和西方传教士所翻译的部分西方书籍:

    《测量法义》《表度说》《泰西水法》《几何原本》《同文算指》《乾坤体义》《圆容较义》《天问略》《职外方纪》《远镜说》《寰有诠》《名理探》《主制群征》《寰宇始末》《五纬历指》《性学粗述》《坤舆格致(矿冶全书)》《建筑十书》《数学札记》《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原本》《测量全义》《哥白尼天文学概要》 《地中海航海术》《比例规解》《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宇宙仪》《皮埃尔、勒孔特发明陆、海双用几何天文测辐仪制造与用法》《磁石测量法》《神功催吐药》《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远西奇器图说》《泰西人身说概》《人身图说》《西国记法》《性学觕述》《崇祯历书约》《物理小识》《数度衍》《泰西水法序》《旋韵图》《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西儒耳目资》《学历小辩》《日月星晷式》《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等。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首先厘定了“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创制了诸如“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平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似”等新词汇,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新概念;1613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也创制了诸如“平方”、“立方”、“开方”、“乘方”、“通分”、“约分”等新词。

    1602年利玛窦为李之藻印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撰写的总论和各部分说明,厘定了“地球”、“南北二极”、“北极圈”、“南极圈”、“五大洲”、“赤道”、“经线”、“纬线”等等一批地理术语,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著的《浑盖通宪图说》中出现了“天体”、“赤道”、“子午规”、“地平规”、“天地仪”、“地球仪”等天文地理术语。

    1627年葡萄牙人傅讯际和李之藻合译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名理探》就出现了“明确”、“解释”、“剖析”、“推论”等词。

    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于1623年译著的《西学凡》和《职方外纪》二书,已经创制了诸如“原罪”、“采取”、“处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学”、“地球”、“大西洋”、“热带”等词汇。

    …………再来看清朝时期所创造的新词:在中国人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马礼逊、丁韪良、傅雅兰等译著了诸如《万国公法》、《佐治刍言》、《微积溯源》、《三角数理》、《电学》、《声学》、《光学》、《以太说》、《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公法总论》、《几何原本》后九章等等西方书籍文献。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译著,于1864年刊行的《万国公法》,就厘定了遗产、惯行、关涉、管制、限定、权利、交战、固辞、国权、遵守、臣民、专管、宣战、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谊、维持、异邦、会议、管辖、议定、权威、权利、公法、国政、国法、国民、战时、战争、法院、盟约等新词。

    傅雅兰等译著,并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85年出版的《佐治刍言》,创制新词涉及面颇广,如数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等学科名称至今仍被沿用,创作了“执照”、“国债”、“银行”、“资本”、“价值”、“物价”、“公司”、“股份”、“工资”、“巡捕”、“空气”、“机器”、“铁路”、“汽车”、“纺织机器”、“煤气”、“自来水”、“自来水公司”、“自来火”等等词语。

    1843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建的墨海书馆,中外人士合作译著刊行了《大美联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编》(1855年)、《续几何原本》(1857年)、《植物学》(1858年)、《代微积拾级》(1859年)、《代数学》(1859年)、《全体新论》等书籍,厘定了圆锥、曲线、轴线、代数、微分、积分、系数、椭圆、级数、常数、变数、植物学等等一批术语。

    …………初略一看,会发现明清两朝都有在吸收西方先进文明,并创制出中国新词。然而事实是上面的中西文明交流时间轴从晚明直接跨度到了清末鸦片战争,中间二百年时间完全是空白,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几乎没有新词诞生,这也就是说二百年间没有新思想新技术传入中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72791/answer/160202733

    家园 补两张萨摩藩和长州藩的火炮照片 -- 补充帖

    近代落后的原因,有很多讨论,总能看到一种说法是清朝的落后是封建社会封闭僵化的原因,意思就是换个朝代也不会比满清更强。

    但是看看别的国家,换个封建朝代真干得不会比满清更好吗?

    点看全图

    这门150磅青铜炮全长4.22米,能打68公斤的炮弹,萨摩藩独立铸造的,时间是1849年,即中英鸦片战争后7年。

    点看全图

    这门是1864年下关战争中法国缴获的长州藩火炮。

    和清朝比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清朝在一鸦前后铸造的铁炮在各地博物馆都有馆藏,不要说和日本人铸造的火炮比精度了,连明朝的炮也比不上。

    南京博物馆里面存有清朝铸造的万斤“耀威大将军”,3.46米的炮身,口径185毫米,额定弹重仅仅只有28.65千克。里面还有一堆砂眼。类似出土的万斤炮还不少,口径能差5,6毫米。长度也能差个好几厘米,外壁和内壁的光滑程度也远远不如明朝炮和买来的英国人的火炮。更不用说和日本这几门炮比了。萨摩藩这炮铸造了10年以后还能去兵工厂拉膛线,连回炉都不用。

    从英国人解刨的几门清朝的炮来看,内壁都歪了。

    萨摩藩那时候,日本总归是封建社会吧,怎么清朝到一鸦时期的火炮铸造水平还不如人家了呢?

    至于有用英军回忆说清军仿制的铜炮还不错来说明清军没那么落后的。。。

    能这么说对中国古代的技术水平真是一点也不知道,我们从商朝就开始搞近一吨重的青铜器了,到了明朝时候都铸造出了重达46吨的永乐大铜钟,昆明还有一个十几吨重的大铜钟。

    这么大的铜钟都造的出,几千斤的铜炮要再造不好,满清真就要比上古之人还落后了。稍微技术水平高一点的铁炮就一堆问题。真佩服关天培他们能拿着这么容易炸膛的火炮上战场。

    看看隔壁日本,早在1831年,佐贺藩下属的武雄领主锅岛茂义就在长崎向荷兰人购买洋枪,并聘请荷兰教官使用西法练兵,1835年,就完成了2门青铜臼炮(类似于大口径迫击炮的攻城炮)。就连英国军队装备的最新式后装线膛炮——阿姆斯特朗炮,佐贺藩都在1864年8月仿制了三门,并试射成功。

    1853年黑船来袭,幕府就决定开始造菲山反射炉、而同一时期,佐贺也搞了多布施反射炉、萨摩在佐贺的帮助下造了集成馆反射炉。

    相比之下,一鸦到二鸦这20年,清朝在干啥呢?一鸦是鸟铳加冷兵器,二鸦还是鸟铳加冷兵器。完全完全没变。

    僧格林沁手下的汉军八旗连鸟铳都没几只,全是大刀长矛盾牌之类的冷兵器。。。看了所谓清军鸟铳多也就是纸面上的编制。

    我就有这么一问:大家都是封建社会,怎么差别那么大呢?

    通宝推:住在乡下,龙牡,
    家园 补一张明清时期的火药配比图,真是退化太厉害了。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道光十九年这个是丁拱辰抄了国外的火药配方,实际清军用的火药被英国人视为垃圾。

    难怪一鸦时候200多年前的戚继光遗法被那么多地方官员推崇,确实比清朝水平高。

    家园 洋务运动不要说救满清了,连步兵军火自给自足都办不到 -- 补充帖

    赵炳麟奏请制造中国旧式枪炮折(节录)

    光绪ニ十六年七月初七日(1900.8.1)

    一、器械宜速制造也。欲善其事者,先利其器。我国近数十年,一切枪炮购之外洋。枪则以哈吃开司、毛瑟为精;炮则以克虏伯、格伦为善。天津、江南、湖北等局,仿西法制造,似不及彼国之精,是以军营所用, 多购自外国。今兵端已启,我子药稀少,最为可虑。 拟请速伤制造各局,择其所造之合用者,加紧多造,以便要需。炳麟观我国之抬抢、劈山炮,子多而能击远,体轻而便行营,虽发响稍缓,然能多给各军,以后队继前队.蝉联不绝,定能制胜;且子药皆我能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宜速谕天下工匠,能加工精造者,朝廷不惜重价购之。此最急要之事,不可少缓。又戚继光之无敌大将军,造法载在《练兵实纪》甚详,能照法制造,置守要隘能退大敌,弹多、力猛、机活、易带,拟请多造,《易》日;除戎器,以戒不虞。此之谓也。

    着各督抚设局用旧法制造军火之上谕

    光绪ニ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7.14)

    军机大臣字寄各督抚。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奉上谕:枪炮为行军利器,国家旧制本有各种枪炮以及抬枪、

    线枪、背枪,并各种子药,足御外侮。

    近年军火多购自外洋,制造上法几致废她。现在中外交战,外洋军火既不能购,亟应用旧法自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着各该督抚迅即设局,招徕匠艺,广为制造,以备军储,切毋迟延,是为至要。将此由六百里加紧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都1900年了,庚子年洋人不卖满清武器弹药,居然还能又看到戚继光的名字。。。

    洋务运动真是笑柄。

    通宝推:燕人,桥上,
    家园 补充一下一鸦时期的垃圾清炮 -- 补充帖

    明末西法党引进西方的《炮兵实用手册》里面有提到火炮的模数推算数据。

    然后清朝用文字狱等手段把火器知识变成一堆碎片失传以后,就没人再知道模数这个设计思路了。

    这边就有个例证:

    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月十二日,两江总督耆英奏:“今之言炮者,皆计炮身之轻重,以定其能否摧坚,而不计膛口之大小与炮弹之是否圆活,安放之是否得地,是但知其体而不知其用。

    清朝这么一路退化到一鸦时期,清朝火炮即使侥幸没有一试就炸膛,剩下勉强堪用的火炮也都是垃圾。

    英国军官的回忆录里面也提到了清朝的炮特别差。

    中英吴淞之战,清军炮台上配备有253门大炮,其中有43门是黄铜炮。有炮很大,炮身长达3.36米,重达3278千克。

    这种炮和我们的30.9千克弹炮一样重,而他们的炮弹大约只有10.9千克。

    炮铸造得那么差劲,不合理的死重那么大就是因为200年前明人引进的模数失传了,导致大量清朝火炮制造出现了炮管较短,炮壁厚,火炮重量很大,炮弹重量却很小,射程威力都不如英炮,按丁拱辰的记载,很多清炮模数达到了3(火攻挚要只有2)。

    甚至道光时期新铸的炮还不如康熙南怀仁那批炮,也不如从明郑缴获来的火炮。

    对比一下英国,据学者刘鸿亮的测算,英国大部分火炮炮口外径与内径之比在1.2~1.8之间,低于模数2,炮壁减薄重量减轻,机动性更佳。

    以前看到河里有人吹满清火器生产的标准化。。。这牛皮真是吹上天了,

    连标准都丢个干净还能有啥标准化?

    就算丁拱辰自带干粮,费心费力从国外和明朝故纸堆里面把这个失传200年的模数知识重新翻出来也晚了,西方很快搞出来后装线膛炮,轻松碾压清军。

    通宝推:迷途笨狼,
    家园 《鸦片战争中的中英船炮研究》文摘 -- 补充帖

    清朝水师配备船只的种类,有数十种之多。战船与水师一样,分为内河和外海战船,以外海战船为主。

    关于各省水师战船的数量,官方文书记载颇为不一,中国史料《大清会典户部则例》等文献统计,计山东12艘、江南(江苏)158艘、浙江306艘、福建267艘、广东156艘,合计899艘。

    英国史料《1839-1895年间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中载: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沿海船厂数量如下:广东5个,福建4个,浙江3个,江苏和安徽共5个,山东1个,合计18个。中国沿海战船数量如下:广东159艘,福建272艘,浙江302艘,江苏108艘,山东12艘,奉天10艘,合计863艘。

    明代这些地区战船曾有2700艘,显然几百年后反而有所下降。战船3年一小修,15年一大修。战船技术和性能落后于明朝晚期水平,如明晚期战船载人400,但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战船载人平均100。。。。。中国自清初以来,战船规格处于下降变劣之中。

    劣化的原因书中也提了:

    1732年,清朝规定了最大战船的规模。文献《朝政典类纂》(卷三六四,兵四二)中载:“战船每船长十一丈至十一丈九尺(35-38.1米),阔二丈三尺五寸至九尺六寸(7.5-3.1米)。”这些规定出台后,不得随意更改,最终抑制了船匠对战船性能的技术性改造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其性能的提高。

    也就是说,鸦片战争前后的清朝战船与欧美战列舰相比差距太大,与其国内载重一千吨上下的商船相比差距也很明显,就是与明末清初的战船相比,也还处于退步状态。《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中载,1840年七月十五日,闽浙总督邓廷桢奏:“内地师船,广东名为‘米艇’,船身较大;福建名为‘同安梭船’,以“集成字”’号为极大,然皆不敌夷船十分之五,向以杉板为之,惟桅舵木较坚致,船之大者配炮不过八门,重不过二千余斤。若再加多,则船身吃重,恐其震损。且炮位安于舱面,炮兵无所障蔽,易于吃亏。此系向来造船部定则例如此。其病不尽在偷工减料,是所谓势不均而力不敌者,非兵之势不敌,而舰炮之力实不相敌也。”

    只能说这种详细的规定和啥“标准化”没啥关系,而是满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有意固化社会的发展水平,扼杀技术创新。

    以雍正后的广州为例,你清造船前需要向清朝官府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开工,审核造船工料,然后才可买料。造成后必须验量新船是否有违例,尺寸大小是否违规。官府认为尺寸大小没有违规才会批准持照。

    因此创新什么的就歇了吧,不符合规定的,或者尺寸过大的船都不能造。。。

    看到这种奇葩规定,就想起《三体》里面的黑域了。人家打不过高等文明,搞黑域还能保全自己。满清主动搞黑域,坐等被别人胖揍。

    也可以理解为啥几百年下来,满清的技术水平是越来越烂,有这么奇葩的规定,确实能倒退到比明朝还差。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幕府改革简述

      简而言之,清朝真是闭关锁国,日本则有兰学,导致二者面对西方入侵时候,储备的人才数量完全是天壤之别。

      清朝被列强撬开国门后,必须从零开始补习,而日本在被列强撬开国门前,就已经通过荷兰学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两者的起点就不一样。量变才会导致质变,清朝的量变远远落后于日本,所以在质变上也远远落后于日本。

      黑船来袭以后,幕府就能立马改革自强,不仅仅是引进洋枪样品,连西方军制也一起学习了,幕府聘用欧洲的军事、科技、实业顾问或教官,为明治维新铺平了道路。

      满清对于要不要师夷长技都能先拖个20年,曾国藩等人总算能买洋枪洋炮的时候还在照着戚继光的书搞团练。至于西方军制,那是直到甲午之后才开始建立新军。

      幕末改革就已经开始培养外交人才、国防人才,派遣留学生。清朝此时还在为“公使驻京”和“亲递国书”的问题发疯,派遣留学生要争吵N年,还半途而废。

      结果就是清朝的改良进度远远跟不上日本,甲午战争就输掉底裤。

      文摘:开港后的幕末改革

      1853 年 6 月 , 美国培理舰队 “黑船来航”。 翌年3 月 ,《日美亲善条约》 签订, 日 本开放下田、箱馆港, 锁国体制已成明日 黄花。

      外来冲击引发并加剧了一系列内部矛盾, 幕藩领主竞相展开改革以自救。 其中, 幕府主导的安政改革 ( 1854 年 -1857 年)、 文久改革 ( 1861 年 - 1864 年) 和 庆应 改革 ( 1865年 -1867 年) 具有影响全局的意义。

      概括起来看, 开港后幕末改革的主要举措,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富国强兵, 推行近代化军事改革。 安政改革期间, 幕府下令幕臣及其子弟等研修洋式炮术。在长崎开办海军传习 所, 聘请荷兰士官传授欧式航海、 舰船技术。 在筑地铁炮洲开设讲武所, 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洋式战斗队列。 在筑地讲武所内增设军舰教授所, 培训幕臣子弟和诸藩举荐的藩士。 同时,仿造洋式船舰、 枪炮。 幕府的石川岛、 浦贺造船分别开建洋式木帆船 “旭日 丸” “凤凰丸”, 汤岛铸炮厂造出洋式手枪。 幕府还将荷兰赠送的 “森宾号” 改名“观光丸”, 用诸仿造。 海军优先、 国防首位、 开放性与荷兰影响明显构成安政改革的几个特点。

      文久改革期间, 在荷兰技师的指导下, 幕府建成长崎制铁所, 配备蒸汽机和工作机; 建关口大炮制作所, 研制近代火炮, 培养技工。 责成由勘定奉行、 军舰奉行等组成“军制挂”, 计划陆军设置步骑炮兵等 3 个兵种的近卫常备军, 兵员 13 000 余人;海军在江户、 大坂组建拥有船舰 43 艘, 兵员 4900余人的警备舰队, 在全国组建沿岸 6 个舰队, 拥有各类舰船 370 艘、 总兵员 达到 60 000 余人 [ 1 ] 。

      适应军制改革, 设立了陆军、 海军总裁等新官职; 发布《兵赋令》, 命令幕臣领内的农民服兵役, 补充兵员,无形间, 突破了 “兵农分离” 的底线。 较之安政改革, 文久改革的富国强兵举措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庆应改革期间, 幕府依赖法国, 加紧近代军制建设。 幕府与法国订立 600 万洋元贷款协议, 其中500 万洋元用于改良陆军装备, 购置军舰和横须贺制铁所的 追加 款项, 聘请法国 人威尔尼为总工程师。 讲武所改称陆军所, 幕 府 设置步骑炮士官学校, 聘请加诺安率领的法国 军事教官团前来培训;军舰操练所改称海军所, 聘请英国海军士官, 培训技术与战斗人员 。 至 1867 年 12 月 , 已编成近代步兵 17 队, 骑兵 1 队和炮兵 4 队, 总兵力 达到 1 万数千人 [ 2 ] 。 在日 法军事关系的深化过程中, 幕府日益附庸化。

      2. 殖产兴业, 振兴贸易, 活 跃市场。 安政改革期间的殖产兴业乏善可陈, 为填补国防开支的巨大亏空, 幕府新铸并发行劣币安政二分金, 增加财政收入。

      文久改革 期 间, 幕府自上而下地介入流通, 下达 《 五品 江户 回 送令》, 控 制 杂 谷、 灯油、蜡、 绸缎、 生丝等五种商品的买卖, 禁止商民直接与横滨外商交易; 严令濑户内海诸港不得截留运往大坂的商品, 调控国内外市场的流通; 设置对策评议新机构 “国 益 主 法 挂”, 控 制 物 价、 振兴输出 ,救济武士, 统管市场, 增加税收; 派出 官船 “千岁丸” 前往上海, 开启对清贸易。 同时, 下令庶民使用新铸的精铁钱, 兑换万延金币大判, 禁止收藏旧币 , 通过货币改铸, 增加幕府收入。

      庆应改革期间, 进一步强化商品流通的管控,活跃国内市场: 幕府发布 《 生丝蚕种改印令》, 向从事生丝贸易的江户 批发商两次征税; 允许运货马车使用幕府专用的五街道, 提高运输效率; 为降低米价, 允许各村买卖大米; 撤销品川 、 新宿、 下板桥、 千住、新井等处关卡; 开通自大坂至江户 的蒸汽船航路, 恢复江户 批发商十组批发制度, 活跃商品流通; 允许诸藩在兵库等开港地区设置贸易会社和仓库, 营业自由 。 与法国合资, 成立日法商业海运联合公司; 派德川昭武率团参加巴黎博览会, 拓

      展国际贸易; 准予美国商人修筑江户至横滨区间的铁路, 后因政权易手而搁浅。

      3. 坚持对外开放。自 1854 年签订 《 日美亲善条约》 以来, 幕府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缔约为鉴, 采用对话、 避战、 缔约、 开港的柔性对外方针, 不与欧美列强迎面相撞, 接连签订 《下田条约》 《 修好通商条约》 等多个不平等条约。 文久年间, 幕府为减缓来自朝廷和尊王攘夷派的两面压力, 力图通过皇妹和 宫与 将军德川家茂的政治联姻, 实现幕府与朝廷的公武合体。 鉴于孝明天皇力主攘夷, 幕府作出姿态, 派出赴欧使节团要求推迟兵库、 新潟开港和江户 、大坂开市; 或者奉天皇之命, 下令 “全国大攘夷”, 作足尊皇的表面文章。实际上, 长崎、 横滨、 箱馆依约开港, 幕府认可自由贸易原则, 听任英法驻军横滨, 未与欧美舰船枪炮相向。

      庆应改革期间, 德川庆喜对法国驻日公使罗修的 建议言听 计从, 劝说朝廷缔约开港。

      1868年元旦, 兵库、新潟开港、大坂和江户开市。 幕府聘用欧洲的军事、 科技、 实业顾问或教官, 即请进来、 “用客卿” 的政策, 对明治维新不无启 迪。

      4. 振兴洋学, 培养人才。 安政改革期间,创办洋学所, 后改称蕃书调所, 招募百余名 旗本子弟研修兰学。 此后, 又增设英语、 法语、 德语和数理化等新科目 。 阿部正弘破格提拔川路圣谟、 井上清直、 岩濑忠震等一批外交人才和胜海舟、 大久保忠宽、 高岛秋帆等国防人才, 激活用人机制。

      文久改革期间, 增设洋学机构, 派出 留学生。 在长崎设立西式医院 “养生所”, 在横滨创办英学所和汉学所修文馆; 蕃书调所新设物产学科, 改称为洋书调所, 招生授业。 任命本多正讷、 林学斋为新设的学问所奉行, 制订包括创办小学校在内的学制改革计划。 洋书调所后再改称开成所, 办学宗旨强调 “调查各国之强弱虚实、 水陆军之状况和器械之利钝”,研究 “为海内万民 有益之技艺” [ 3 ] 。 日本学者任教师, 从幕臣子弟中招收学生, 十取其一, 录取严格。 幕府推行 “走出去” 的人才培养方针, 向荷兰派出 榎本武扬、 津田 真道、 西周等首批留学生, 学习海军、法律、医学等。 庆应改革期间, 扩大留学对象国, 向俄国、英国派遣首批留学生。

      • 家园 日本学得孙子,透彻,这个也是优势吧

        肯恩中国这样也学不来,但是认真程度肯定不够,总是老大自尊,瞧不起西方,这点肯定不够。

  • 见前补充 4753202
  • 见前补充 4739714
      • 家园 主要还是清朝本身腐败

        到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那会儿,总没有武器代差了吧。甚至对日军武器还更先进一点,不照样一触即溃。

        王朝末年都一回事。一鸦清朝拿着落后武器打西方,大败。那么明朝末年,明军拿着比后金先进的武器怎么还是败了?后金搞到炮队和铸炮技术要到孔有德投降后吧?

        • 家园 后金搞到铸红夷炮的工匠在孔友德投降前,己巳之变时候就搞到了

          后金本身就有辽镇的火器,又在己巳之变中俘虏了王天相等工匠,又在海边打捞起一门红夷炮。后金仿造的这些红夷炮在大凌河之战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时候孔友德还在路上磨蹭。

        • 家园 至少明朝没有拿200年前的火器当宝贝。

          一鸦往前数200多年,明军还在朝鲜用火炮打得日军溃不成军,200多年后,清朝的火炮质量连隔壁日本都比不过了。

          这种技术的断代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也不是简简单单腐败两个字就能概括的。

  • 见前补充 4736723
      • 家园 看跟谁比了,跟常公比那可强太多了

        庚子后满清痛定思痛,北洋新军大量采购克虏伯的三寸山炮和野战炮,每师54门,同时在江南厂和汉阳厂进口原料仿制生产,后来张作霖在沈阳和阎锡山在太原也大量依靠进口原料仿制生产各种三寸炮,这是晚清民国的主力师属火炮。

        结果30年代初老常高瞻远瞩,说仿制的那些炮太落后,咱们不造了,花钱买新炮。但是到抗战时,新炮没买多少,老炮又早早停产了— 虽然这类炮的原料要进口,但如果不停产参照太原沈阳兵工厂的产量30年代也能造不少。这时北洋留下的炮也用得差不多了,全国能用的山野炮少得可怜,而且这还得感谢晋军和东北军手里留有不少三寸炮。于是抗战中纸面上一个师只装备6门山野炮,跟北洋54门炮的水平是天壤之别,更不要提实际中很多师一门山野炮都没有,全靠迫击炮扛大梁。。。

        跟满清比起来,常公应该是平方立方量级的笑柄,在旧中国,满清绝对不算差的。。。

        通宝推:陈王奋起,外俗内正,
        • 家园 有一句说一句,常公的苦衷也要体谅。什么苦衷呢?

          那就是党内或党外,给常公捣蛋的“同志”或者“捣蛋鬼”太多了。

          我这里不说中国共产党这个常公的心腹大患。我只说说常公的“同志”或者“捣蛋鬼”吧。

          年代嘛,就从1927年,常公名义上掌握了坐高权力说起吧。

          经常和常公对着干的党内“同志”有:

          冯玉祥同志: 1930年的中原大战,冯玉祥同志和阎锡山、李宗仁同志联合起来打常公。

          阎锡山同志:见上

          陈济棠同志: 广东军阀陈济棠同志,和中央红军勾勾搭搭和放水红军。

          张学良同志: 西安事变,和杨虎城同志(西北军出身)。不用多说吧?

          李宗仁、白崇禧同志:1928年的蒋桂战争,不用多说吧?

          刘湘同志:以及和他类似的四川军阀们

          王家烈同志:

          龙云同志:

          韩复渠同志:

          以上是不很全面的、经常和常公真刀真枪的敌对和摩擦的各地军阀们。这都是常公掌握不了的军阀。

          至于下面,就是和常公不对付、但是没有什么军事实力的“捣蛋鬼”名单。(以下嘉宾排名基本不分先后)

          汪精卫、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胡汉民、李济深、张澜。。

          慈禧太后当权时,有这么多的的捣蛋鬼么?

          伟大领袖掌握最高领导权时,有这么多的捣蛋鬼么?

          有时候,确实理解常公的压力。

          除了上面的捣蛋鬼以外,中共和日本鬼子,哪个是好打发的?

          怪不得常公总是一脸的苦瓜像啊。。😄😄

          • 家园 关键是常公养马算本行

            常公号称年轻时在日本学炮兵,其实是在炮兵部队当了一年的弼马温,大炮可能都没摸过。这一年经历给常公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讲话三句不离本行:说军官该怎么做,就是要爱护军马,说士兵该怎么做,就是可以在部队里学个一技之长退伍后可以养家糊口,比如养马。。。

            考虑到常公这么热爱养马事业又极喜欢微操,抗战中竟然没有抽出时间微操马政,真对不起他这个专业出身。。。

          • 家园 1912-1949是新五代十国

            您列的这些“党内同志”,无非就是南唐啊西蜀啊南汉啊归义军啊静海军啊。

            再加上契丹啊党项啊回鹘啊吐蕃啊大理啊......

            如果不是TG领导人民快进到了大明,中国人还不知道有多少苦头要吃。

        • 家园 常公虽然黑点众多,但比满清还是强太多了

          淞沪这种仗,满清肯定打不出来的。

          我北洋只有武器,银元又少,主义全无,为过去之雄尔。而今南京国府有银元,有武器,略有主义,为当下之雄尔。

          ——北洋元老朱启钤,1931年

          虽然民国早不如买,抗战时候大造迫击炮是个河里说过N回的黑点,但是比起满清甲午时候朝鲜前线被一波打崩,后方还得指望湘淮老骨头回家募勇,临时新招募部队,搜罗几省存枪都远远不够,气的张之洞说“方今求一千之枪,难过求十万之饷”。。。

          民国虽然靠苏援美援打抗战,好歹没惨到这地步。

          至少民国肯定没满清这么强的考据精神,20世纪了还能见到16世纪戚继光的大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