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房地产危机的责任银行要负一半 -- 独立寒秋HK

共:💬267 🌺1171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之所以掺和这个帖子,是因为最近手上的一个项目

                                  某业主一套大型制冷设备的冷凝器坏了,整体换掉要1200万,把冷凝器换掉300万就够了。问题在于,换热管的材料要从铜换成不锈钢(导热系数不同),这套装置内部的工艺参数我们又没有,因此非常挠头。

                                  俺研究生算是工程热物理方向,别说制冷原理,就算每台设备的传热机理对俺来说都是ABC。但越是懂行,越不敢越雷池一步。换热器厂家也不敢reverse engineer,因为工艺参数不是随便猜的。最好的方法是找辙把内部工艺参数搞到手,但是这种事没人敢干。

                                  俺抓耳挠腮,有人觉得俺小题大做。俺提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连锁反应,她脑补一下,都能解决。因为这个心境,俺在看到:

                                  原来你也没什么料

                                  。。。

                                  当然他可能真的有料,只是因为组织纪律不能说/不愿说

                                  的时候感到很不爽,这里的料,对应的就是俺刚才说的“内部工艺参数”,俺的理解就是,内行如果没有内部的料,就不比外行强。俺干了这么长时间专业,最怕的就是知道点面上的东西、没有一手经验、还觉得自己很懂的人。

                                  忍不住回帖,刚写个七七八八,孩子喊俺辅导作业,匆匆发了出去,贴中误用了一个“普通人”,被您和

                                  @方平

                                  抓住了把柄。俺以后长记性,不再掺和您的贴就是了。

                                  ==========

                                  您说的对,内行未必没有歪心思,但俺不是今天才开始相信从来兄滴。

                                  @从来

                                  俺去年有几个月没来,就是因为偶尔看到从来和方平发帖才重新冒泡的。后西河时代,俺原来最佩服的是解甲河友。解甲河友离开后,方平写了一篇关于“官怕百姓”,“官府怕百姓”的帖子,让俺膜拜至今。

                                  俺喜欢从来河友的原因,1) 他历来的贴,从政策法规、到实际民情,大都事实明白、逻辑清楚,少有自己的想象及模棱两可; 2) 他的很多贴对底层百姓有感情,很少见他把大棋放在民生之上;3) 他的贴很少非黑即白,把人脸谱化,虽然这不意味着公正,最起码表现出这种愿望。

                                  这个楼在俺看来,从来的贴首先是脑补少,多是谈实际执行,对错容易判断;其次接地气:工作就是工作,一是糊口、二是尽责、三是自保。我脚得这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正常状态。情怀境界这东西,偶尔用挺好用,滥用的话真需要的话就不管用了。

                                  您在这个楼里的贴,俺基本看2、3行就看不下去了。脑补太多,通过推理解释问题太多,这种论述方式无法判断对错。俺之所以回您的贴,因为那句话是标题,否则就俺这么低的觉悟,您的贴看不过3行。

                                  俺之前反复说“隔行如隔山”,指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人的因素,比技术的因素复杂何止10倍。俺之前做项目经理执行过的最大项目1.18亿美元,做设计经理参与过的最大项目12亿美元。实际执行中,哪些因素、哪些人、在什么时候起什么样的作用,从来兄的论述中,俺大都能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找到影子。没有亲身经历未必能理解,内行给外行也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

                                  最后关于怼的问题,俺有两个上Secondary School的娃(9年级、11年级),真时间怼。俺发帖,经常不看回帖(您的第一帖俺到现在也没看,没时间)。如果真如您说到了念念不忘的程度,恐怕就要把西河戒了。

                                  最后赠送一个九年级小盆友的课外数学题,可知俺的日常工作量:

                                  两条曲线y=x^2*(x-2)和y=a*x*(x-2),(0<a<2) 围成的面积为S。求面积S最小的时候a的值

                                  通宝推:审度,从来,
                                  • 家园 还是不好意思

                                    1. 你既然是做工程项目的,基本上这个项目只要交付使用,结算工程款了这个事儿就跟你关系不大了。一般来说维保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跟项目团队有点关系但也没那么大关系。虽说工程质量现在是终身责任制,但只要主体工程不出什么问题也还好。

                                    而我早说,政治政策领域大多数不满足“可重复,可检验”,可重复不用说了,可检验这个,并非真正的不可检验,而是:

                                    第一,很多人对政策的主观感受不一致,难以用客观标准去统一,

                                    第二,有些政策的作用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么长的时间,说可检验实际上也检验不了。

                                    因此政治领域很多时候依赖经验,直觉,甚至有的时候就是靠赌。你和从来都是做执行的,在思维上在做事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心有戚戚焉这也很正常。

                                    从利益归属上,假设是政府投资或主导投资的,那么从来算是你们的甲方,你们是乙方,乙方整天需要揣摩甲方的心思,所以从感情上利益上都有强关联。而从打工人的角度,从来也是做具体执行的,揣摩上意是他的职责,对于上级领导来说,你们都是乙方。

                                    而从最终交付使用来说,政策的最终结果和代价,都是普通老百姓承受的,因此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我们这些老百姓,我这个长期收集用户体验的才是专业的。从利益归属来说,政府是你们的业主,甲方,我们是政府的业主,甲方。

                                    所以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专业度思维方式问题,实际上是利益导向问题。甲方和乙方有些事情是一致的,有些是不同的,比如甲方希望工期越短,花钱越少,用人越多,质量越高越好,乙方希望工期合理,成本低,利润高,用人越少,质量差不多就好。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博弈的。

                                    所以从我终端用户的角度来说,你那些参数,流程,知道了会让我更了解产品吗?会,但能提升我的用户体验吗?不会。我没见过不重视用户需求和体验的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

                                    2. 俗话说,说多少话办多少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无论是河里还是现实生活中,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我不能强迫你一字一句读我的帖子。不过既然是交流并且还提建议,那弄懂别人的原意是起码的尊重。

                                    关于料不料的,我的原意很清楚,你有料,那我乖乖听你说,你没有,那么我就说我的理解和解释。

                                    而你让我“噤声”,说我“挤兑”河友,这都是非常严厉的指责和指控,如果不是我脸皮厚,或者心理素质差一点,很可能被你吓得不敢出声了。

                                    至于“普通人”,这是这个问题的讨论背景,但不是争论焦点。

                                    3. 对于从来的判断,我也写了一些。以下写的东西不是只针对从来,而是针对目前政府的做事方式和群众的用户体验,谈一点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现实中,是党和政府代替人民管理这个国家。那么如何评价具体事务做得好还是不好呢?过去是以党内精英博弈和行政主官拼政绩的方式。从邓小平的竞合范式,到江的全面竞争,基本模式是做得好就上,做不好就换。

                                    这样的模式会激发活力和竞争性。问题在于,容易只关注成绩,而忽略问题,反正主要时间窗口就那几年,把业绩做出来就行了,问题留给下一任。

                                    所以,你会发现人民群众制约权力的方式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依靠精英的自觉。

                                    而到了胡时代,全面建制化后又给国家的政治体系带来了新的改变。一是建制化以后,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宗旨首先是保证本组织的利益。所以连起码的竞争范式提升群众的用户体验、积累口碑维持合法性都没有了。

                                    第二,建制思维改变了游戏规则,从此精英的晋升之路也变成了一门玄学。

                                    而这对官场生态的改变是全面和深刻的。

                                    回到之前的话题,我跟从来也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也讨论、辩论过多回。说说我觉得从来的问题,或者说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 对终端用户的体验不够重视。我印象中,包括我自己和其他人跟他讨论时,说到群众面临的某个问题,从来第一反应往往都是,中央/上级已经发布了某某政策/规定。似乎这个政策一颁布,问题就药到病除了。

                                    如果说一项政策从出台-执行-落地-配套措施-最终效果-反馈是一个完整的流程的话,我感觉从来对最后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当然也可能他的工作职责就在前面这些环节,最后两项不是他的工作重点。

                                    就比如棚改货币化的问题,从来的感受是有钱好办事,大家皆大欢喜。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二, 对群众的共情能力不足。这个跟上面问题是一脉相承的。我这里说的,不是他不关心群众或者情感有偏向什么的。事实上,共情能力也是个技术活。就像很多男孩不是不关心自己女朋友,而是不知道怎么关心。

                                    相对来说,琢磨体制内的流程,上级的意思多了,自然思考其他问题的时间就少了,因此这也并非不能理解。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你与群众事实上存在利益冲突时,站在哪一边。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合规。一般一个企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强调合规。但合规也是一柄双刃剑。现实中往往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大家把合规=正确,大家都按规矩办事了,事情就完了,至于结果那与我没有关系。

                                    而合规这只是一个事情的底线。我能理解从来对于当今官场的一些抱怨,尤其是“上级不体察民情,又要下派一堆任务,既要又要还要,最后还不担责任”。我这里对他提出批评,他肯定也是不服气和委屈的,因为问题在上面。

                                    但是是否因为环境和生态的恶化,而潜移默化自己的认知,这就要看人的思辨能力和定力了。就像“没有好政策和坏政策,只有适合的政策”一样,站在用户的角度,这个道理很明白,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益的,就是好政策,有害的,就是坏政策。这话听起来有点空泛,但并不空洞。

                                    4. 这儿,又牵涉到你说的两段话:

                                    从来的贴首先是脑补少,多是谈实际执行,对错容易判断

                                    您在这个楼里的贴,俺基本看2、3行就看不下去了。脑补太多,通过推理解释问题太多,这种论述方式无法判断对错。

                                    论证方式,会影响判断的难易程度吗?应该说会。但说“无法判断对错”就是言过其实了。判断对错,当然首先是从结果出发,从实际出发。

                                    从来的贴,有很强的“操作主义”色彩,这满足了很多对政策运行内部机制不清楚的观众的好奇心,也很对你这样做工程的人的胃口。其实我也很喜欢看。

                                    但操作主义,中观视角,那也是事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貌,我把操作流程描绘地再惟妙惟肖纤毫毕现,那也不对应最终的结果。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在河里输出的几个观点,如建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方略:阶段性放弃,得出了各个阶级阶层在不同阶段放弃自身利益为发展助力的基本规律,直到现在依然能解释当下的基本现实。

                                    从而又引出了在具体的施政措施上,“谁是那个代价”的质问。我在河里最先发出这个疑问时,有人指责我“精致利己主义”。然而今天,每项政策措施出台时,河里都会有人问:“谁是那个代价?”

                                    我在两年前河里大棋理论大行其道时,预先警示今后可能发生的危机:“大规模的骚乱,社会动荡,恐怖事件甚至策动政变,都不是不可能的事。”被人认为是杞人忧天、异想天开。而今,大棋派在河里几乎销声匿迹,而我的预言几乎都应验了。

                                    所以,即便是“脑补”,我也不是毫无建树。

                                    5. 最后,再在这里说两句相关话题。另外一个帖子里聊到宪法的问题,这里再引用一下《美国制宪会议记录》里的文字:

                                    1892年,凯特·梅森·罗兰德写的《乔治·梅森生平》出版,书中重印了她的祖父弗吉尼亚代表梅森制宪会议期间的笔记和备忘录的一部分。现代宪法学认为,宪法是一种社会契约:打算组织政府的人们,在从人民手中拿走治理人民的权力以前,首先要保证把哪些权利保留给人民,作为交换条件,使人民有避免、揭露、抵制、制止政府作恶的手段。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不犯错误、不生罪孽的政府。因此,评断一部宪法的好坏,人民的权利得到多少保障,是第一标准。这就是梅森的宪法观。联邦制宪会议不是一个得到人民授权的会议,……可是对于普通百姓,在制宪会议对民主的一片挞伐声中,就很少顾及,甚至排斥。梅森始终坚持民主是政府的基础。当年,梅森是弗吉尼亚宪法中民权宣言的起草人。在制宪会议后期,梅森提出设立委员会,制定人民权利条款,被会议否定。梅森的回答是:一、指责宪法最后定稿授予总统权力太多太重,有君主制的倾向;给予人民的权利太少,不像共和制的宪法,拒绝签名。二、会后,向全社会公布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弗吉尼亚讨论批准联邦宪法的大会上,以增加民权条款为批准前提,不少邦起而效法。联邦宪法由此而增加前十条修正案,梅森可以说是公民权利条款之父。

                                    中国是一党执政国家。换句话说,人民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是无条件的。相应来说,如果党和政府的施政措施有某些问题、缺陷和不足的话,依托今日的自媒体发出自己的反馈可以说是最有效和直接的渠道。

                                    这也是我对从来的“中观视角”和“建制立场”(这可能不是他自主选择的,但事实如此)抱有保留的原因,也是我多次强调不能要求群众对体制内有百分百共情的原因,这就像工程项目完工时业主还要扣留乙方百分之几的质量保证金一样,因为“你是专业的”,所以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制衡。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对“领头人”有过多期望和期待的原因,当体制内部滋生了问题时,作为底层几乎只能指望领导人从头发起策划和改革,不是中国人奴性强,是这个制度本身决定了如此。

                            • 家园 所以我直接把七天屏蔽了

                              所以我直接把七天屏蔽了。人不对付,话不投机半句多,眼不见心不烦。上网就是开心的,看他凡尔赛的贴就不开心,既然不开心就不和他聊,瞬间云淡风轻。谢谢论坛有屏蔽这个按钮

                              ---------------

                              这贴忍不住还是回一下

                              看了半天确实不知道你和从来在争什么,棚改,涨价去库存应该谁来承担这个历史责任?我一直觉得你和从来的水平都挺高,两个人都在我趋加追订名单里面

                              我记忆中12~13年是最佳的去杠杆时机,一尊刚上台,没有人赶拍这个板,然后大家都是顺势而为,后来“权威人士”出来发帖,大致意思就是要逆势,要去杠杆,不要顺势而为。再后来就是股灾,每家每户跑美元,结果倒逼出来涨价去库存的政策——就是饮鸩止渴,把问题交给未来的意思,然后就是现在了,房价已经涨到了灭种亡国的临界点,不改的确是不行了

                              说两点:

                              1,说涨价去库存的政策,谁需要背锅付这个历史责任,而脱离当时家家户户都在兑换美元的具体情况,不大对头

                              2,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大家都在和稀泥。干脆把矛盾激化,之后大家都统一思想:“这个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也不失是一个办法

                              • 家园

                                你问的都是些需要大长考的问题。

                                14-16年,人民币兑美元走出一根大阳线,而到处兑美元,我的感受是因为反腐等原因,有钱人缺乏安全感,觉得国家要崩溃,所以想办法换点钱准备走人。

                                当然,后来房市和股市两通闷杀,把肉全都烂在锅里了。

                                至于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的猜测就是1换1,涨价去库存换供给侧改革。只是没想到涨价去库存的效果那么好,而供给侧改革那么艰难。

                          • 匿名 你凭啥这么要求别人啊?

                            看我弄潮搏浪

                            多认真的亮相

                            看我乘风破浪

                            多诚实的欲望

                            什么人生 什么梦想 我自己造

                            保护好那一抹最真实自在的笑

                            我是我自己的无价之宝

                            最喜欢的就是胡说八道!

                            通宝推:夜如何其,
                      • 家园 不好意思

                        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但是我认为你说的没有道理。

                        1. 关于专业性问题,专业人士在专业问题上,面对普通人士确实有更多的发言权。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碰到的都是综合性问题,所以你的观点是偏颇的。

                        举个例子,去年疫情刚扩散的时候,张文宏发表观点认为美国抗疫没有问题,因为美国医疗水平比中国高太多。这就是典型的专业视角遇到了综合性问题。“美国医疗水平比中国高太多“,这个当然没有问题,即便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会有耳濡目染。

                        但是从“医疗水平高”到“抗疫能成功”这中间缺失了太多的部分和环节,即便医疗水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不能决定最终的结果。因此张文宏这个判断可以说是被打了大脸。

                        但我会就此否定张文宏的专业水平吗?当然不会,我还是会听取他的意见,只是要加上自己的判断。比如他说,早上不许喝粥。我不会像一些民族主义者一样,因为“喝粥是中国传统,牛奶鸡蛋是西方人的传统,张文宏崇洋媚外”来反对他。我想的是,假如我是个乳糖不耐受的,喝了牛奶会拉稀,那么我还是不会采纳张文宏的意见,但他的意见里的合理内核“人的三餐要营养均衡,要补充必要的蛋白质”是可以采纳的,那么我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补充一些动物蛋白。

                        再切换一下,比如博士论文问题,这就是一个纯粹的专业问题,普通人就只需要看专业人士的结论就好了,所以复旦大学出了官方意见后,那就是最终结论,这事就完了。

                        啰嗦这么多,总结一下,对于综合性问题,我们需要听取的是专业人士在专业部分和专业环节上的意见,至于其他的,他们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发言权。

                        2. 几年前我在河里对政经问题发表意见时,曾经声明过。过去我也觉得大牛众多,自己水平太低,所以看看就好。

                        但是几年前,具体说是贸易战前后,我越来越多发现两个情况,一是河里不断有一些不明来历的发言者,不知道其发言的来龙去脉和观点立场之间的关系,让人生疑。

                        二是,很多人滔滔不绝的对大事发表意见,但总体下来,我感觉水平还不如我。这不是我狂妄自大或吹牛B,是多次观察得出的结论。

                        因此我决定在河里发言,并且很多政经大事,也跟我的切身利益相关。而且我预先声明了,我没有料,我只有基本的事实,常识和逻辑,而且很多时候我发现,这完全够用了,换句话说有些看起来有专业背景的,对事情的判断还不如我。

                        3. 你既然是理工科的,应该知道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库恩的范式革命,奥卡姆剃刀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等。

                        直白点说,大家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对于很多问题,尤其是综合性问题,在没有石锤的情况下,提供的都只是“假说”而已,那么到底谁是对的或者更接近真理的呢?专业性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尺,但在很多事情上,尤其是不满足“可重复,可检验”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更依靠经验,直觉。如果我用更少的假设,可以解释更多的事实,逻辑更通顺,表达更清晰,那么我比你更接近事实真相的概率通常也更大。

                        这也是西西河这样的综合性论坛允许“胡诌”的前提所在,因为大家都在“试错”,尤其是当下中国的情况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本没有前例可循,所以专业性固然重要,但也不是惟一的标尺。

                        4. 回到这个帖子的争论,我之所以回复从来,第一是政治问题跟大家,当然也跟我的切身利益相关,我有参与的正当动机和理由,第二,政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满足“可重复,可检验”的要求,因此这里面的“专业性”需要打引号。

                        第三,这里牵涉到一些对从来本人的判断,如果被认为是人身攻击的话我先说声抱歉,我没有那个意思。

                        总体上,我感觉从来这个人比较年轻,在体制呆的时间说短也不短,但感觉还是在一个“身在庐山中”的状态。

                        所以,他对一些体制的流程比我熟悉吗?当然。知道政策落地的方式,知道政权运作的规律吗?当然。知道规则和潜规则吗?当然。但这是否意味着他对所有的政治问题都比我更有发言权呢?未必。

                        一个长期呆在系统里的人,可能比普通人更能看透内部的东西,但也可能缺失了一些全局性的视角,缺少一些普通人的立场共情。举个例子,去年疫情中期的时候,他跟人讨论经济问题,说现实情况也没预计的那么糟糕,可能还不错呢,因为经济数字报上来还不错。

                        我当然看不到那些经济数字,但我对情况的感觉却没那么乐观,因为数字也只是经济的一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疫情前后我居住周边的很多小店面,都关张不干了,而且不是那种挂牌出租什么的,是前一天还在,第二天去就没有了,连跟老客打个招呼都没有的。

                        这让我深思,过去很多人说不要做分母,要做分子,我的感受是很多人连做分母的资格都没有。注意,我这里不是在渲染苦难什么的,方方说时代的灰尘落到普通人头上是一座大山,这更多还是文人的煽情和想象。时代吞噬普通人的时候,常常是悄无声息的。更多的人可能是像黑洞一样,消失的无声无息。

                        同样,我这里没有做任何的道德指责,我只是觉得,他可能还看得不够久,想的不够深入,很多时候还处在“身在庐山中”,“看山不是山”的阶段。所以他很多帖子内容都常常是写政策制定和执行者有多少“不得已”,“不为外人道”。

                        这些当然有道理,但是站在普通人立场,我也可以说一句,你那些不得已,与我何干?

                        三体人说毁灭你,与你何干?很多时候共情的缘由,来源于利益交换。所以有些打工人会与资本家共情,这都可以理解。体制内的也未必要与我一个小老百姓共情,只是如果你的定位是“全面的理解政治”而不是“政策解释者”或者“官方意志翻译机”,那么共情这个环节还是必要的。

                        5. 说到西西河发言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我记得你说过不少。我以前也回复过你,比如你多次追忆西西河的“黄金时代”,呼唤大牛等。

                        我也讲过我的观点,且不论大牛愿不愿意回来,在当今这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牛未必比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的集合体有更全面的视角,更深入的认知。说句那个的,过去大牛云集的时候,大牛闹的笑话也不少,怎么现在更需要普通人自我升级迭代认知的时候,更依赖大牛了呢?

                        当然,大牛的整体水平肯定是要比普通人要高的,但就像我说的,那更多集中于专业领域和问题的专业部分与专业环节。

                        所以,你以普通人的身份,要剥夺我对于综合性问题的评论权力,那是僭越。同样,以普通人的水平扮专业当懂王误导群众,那是胡搞。说到底,如果你也认为自己也是普通人,你怎么就知道我不懂或比你更不懂呢?

                        通宝推:审度,ccceee,唐斩非,玉米菜,月之回忆,唐家山,方平,燕人,
                        • 家园 支持一下

                          说点题外的,我觉得张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他说的是“不许”、“只能”,会造成极大误导。一般人的理解中,会认可他说的“高蛋白的”。但是会对这个不许、只能感到疑惑。是因为有害吗?而且大家是只喝粥不吃蛋吗?(不算鸡蛋粥和皮蛋瘦肉粥)

                          如果理解成“就是在说蛋白质”,那么就等于本来由他澄清的预设,被你自己提供了。抗疫也是。如果只是专业意见,这样说无可厚非。问题只是表达让人感到困惑。

                          其实就只是,论断超出了定义的范围。也就是达兄说的用专业问题去判断综合问题。质疑的当然也不是对应的学术水平,而是不负责任的发言看起来不够“专业”。

                          • 家园 我想说的

                            主要是以下两点:

                            1.问题切割。其实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比如《中国医生》里就有这样的情节,全国各地的医疗精英集中在金银潭医院,院长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开会,各个科室发表意见,到底怎么办?因为这是新的病毒新的疫情,大家都没有标准答案。

                            而去年抗疫过程中最让我惊讶也惊喜的一点,是广大群众自发利用自媒体组织起来,解决各个层面的问题,这些大都是综合性问题,甚至是其中专业性的部分,群众会将其提取出来,向各个专业的人士咨询意见,然后实施,这是自媒体时代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这让我感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大低估了,过去只是缺乏渠道,经过这样历练的我们,会知道专业的“壁”也没有那么厚,哪怕我不懂专业,也是可以在专业的指导下,在具体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来解决问题的。

                            2.什么时候都不要丧失自己的独立判断。确实,重视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有时候会有民粹的倾向,还有“乌合之众”、“劣币驱逐良币”的色彩,我们过去也吃过这样的苦头。但是我认为,尊重自己的感受,独立思考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掉的。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互联网和自媒体的普及,让专业和非专业人士之间分享知识、经验和感受变得容易,非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向专业人士学习,专业人士实际上也在通过这些渠道向非专业人士学习(病人的整体是医生的老师)。二是,现代社会面对的问题,都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性,没有哪个专家能独立给出最优的答案,那么问题的拆分,和最后的整合,都是需要众人参与的。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感受的真实性,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是必须坚持的品质。

                            至于张文宏,只是举个例子。他是不是个好的医生,这是个专业问题。他的抗疫观点是不是对的,这是个综合性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就好了。

                            通宝推:唐家山,月之回忆,
                • 家园 我当然没有什么料

                  我的所有信息来源都是公开信息和文件精神。

                  我又不是副国级,高层决策的信息我是接触不到的。看你的帖子,你喜欢用推理提出一个解释,我没这个习惯。

                  关于11在房地产去库存中的指示,根据公开信息只能找到几条,根据这几条能作出多种解释。

                  在2013年,11作出指示“千方百计加大房屋供给”满足人民需求。

                  在2015年,11作出指示“房地产要去库存”。

                  政策变化的原因,我一无所知。你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我能知道就这么多,你解释的是对是错,我无法判断。

                  总之,都是你对。

                  最后,指出一点,你提到在贸易战1.0版本以后,权威人士已经逐渐淡出了中央的经济中枢。

                  而我们讨论的事情,发生在贸易战1.0之前。

                  所以,虽然你全部正确,但是这里的言辞还是需要作出一点修正。

                  通宝推:七天,薄荷糖家族,
                  • 家园 还是我来吧

                    首先,加大房屋供给,这没问题,

                    去库存,这也没问题,

                    关键是怎么供给,怎么去库存?搞出一堆天价楼盘普通人买不起,或者要背上三辈子的债务(六个钱包可不就是三辈子?),这显然不是正路。

                    你说的内容

                    一尊关于棚改的发言,不妨贴出来:

                      要完善土地政策,坚持民生优先,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一尊强调的一直是保障房,廉租房,公租房政策,他去考察的棚改也基本是老少边穷,老旧危房,老工业区。

                    其次,我提这个时间节点的意思很明白,靠头脑吃饭的人,事情做的好了可以被提拔,做的不好就被冷落,那么他现在淡出,显然说明有事情做得不好,那么到底是涨价去库存做的不好,还是贸易战做的不好,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这都有可能,总之显然是不被认可的。那么所谓最重要的男人,也不过如此。

              • 家园 最恶心的一点是,这事的操作是鬼子进村

                悄悄地,大量资金走的是国开行,局内人士是铁定了要搞一把。直到玩的差不多了,各种棚改货币化规模,资金来源等信息才公之于众。

                • 家园 还有当时财政部直属的公司到各地高溢价拿地

                  忙总痛心疾首地大篇幅地说过这件事,鞭辟入里分析了之后会带来的种种恶果,现在一一应证了,但有人承担责任吗?还不是有低端人口们慢慢劳作还吧,这就是我爱我家里说的,凭什么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要饭。一尊还是高高在上,权威人士恩宠备至,至于高房价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自有洗涤人士给屁民灌输各种妙计迷魂汤化解。

                  • 家园 哦,忙总当年有过分析?不知可有链接,学习一下?

                    让人最无奈的也就是这句话

                    但有人承担责任吗?

                    只要不用担责,各种魑魅魍魉还会继续横行。看看三胎政策,七普数据一出来,火烧屁股似的急急忙忙就出台了,K12教培,义务教育改革,也都开始了。可是,前面那些误导政策的,据说甚至还有作假数据的,可有人担责了?

                    本来嘛,共产党员最怕认真,偏偏在这种时候就不能认真,不敢认真。一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